- 專家:聖誕禁足 盡快清零
- 2020-12-22
- 這個“順暢”神器可幫助人體清理自身垃圾!3招教妳正確攝取膳食纖維
- 2020-12-22
- 癌癥會遺傳、有傳染性?專家:不是壹份基因檢測報告就能判斷
- 2020-12-22
- 鐘南山院士說的“環境傳人”!老百姓要如何防?
- 2020-12-21
- 病人除罩食藥 醫學中心兩員中招
- 2020-12-21
- 過敏性鼻炎折磨人,常用治療手段有4種,早知道早好
- 2020-12-20
- 蒲公英泡水能治病?喝蒲公英水的利弊是什麽?能天天喝嗎?
- 2020-12-20
- 拉皮術後多久拆線?多久可以洗頭洗澡?多久可以喝酒?
- 2020-12-19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麽發現癌癥卻已晚期?四種檢查很多人漏了做
- 2020-12-19
- 壹生中三個時間段喝酒最傷大腦!不想癡呆65歲後最好滴酒不沾
- 2020-12-18
- 每天走壹萬步能不能減肥?《肥胖》雜誌:光靠走路不管用
- 2020-12-18
- 歐盟再出重拳 成了“靶子”的美國科技巨頭冤嗎
- 2020-12-18
- 吃少了餓得快、吃多了又不消化?專家:冬季養胃要少食多餐
- 2020-12-17
- 小便發黃、異味大?七個可能原因對癥自查
- 2020-12-16
- 星批准輝瑞疫苗 李顯龍擬帶頭注射
- 2020-12-15
- 血管裏到底有沒有“垃圾”,會不會堵血管?
- 2020-12-14
- “冬吃蘿蔔”真的有道理嗎?醫生教妳如何健康吃蘿蔔
- 2020-12-14
- 疫情嚴峻/因子風暴攞命 42歲婦入院7日亡
- 2020-12-14
- 德疫苗未到 先建大型注射中心
- 2020-12-14
- 吃素養生嗎?營養師:吃不對更遭罪
- 2020-12-11
- 麗晶花園等五處須強檢 毋須禁足
- 2020-12-11
- 北上躲避疫情迫爆关口 港人赴深圳同比急增4.5倍
- 2020-12-11
- 手機的臟妳想象不到!兩個步驟給手機“洗澡”
- 2020-12-10
- Reader's Digest:冬天戴口罩眼鏡易起霧?教妳5招甩掉煩惱
- 2020-12-09
- 這種食物沒吃夠易得慢病!專家建議每天最少吃50克
- 2020-12-09
- 噩夢、磨牙、流口水,夜間小毛病可能是疾病信號
- 2020-12-08
- 許智峯戶口涉洗黑錢被凍結
- 2020-12-08
- 物理性VS.化學性 防疫消毒安全為上
- 2020-12-07
- 為什麽吃完紅心火龍果,便便也變成紅色了?別亂想,原因全在這
- 2020-12-06
- 高血壓患者降血壓,吃中藥還是吃西藥好?藥學專家給出理性答案
- 2020-12-06
- 鼻炎能不能做隆鼻?關於隆鼻的幾個常識,妳得先了解
- 2020-12-05
- 輝瑞疫苗今年產量或減半
- 2020-12-05
- 增31源頭不明確診 第四波最勁
- 2020-12-04
- 為什麽英國首先批準新冠疫苗上市?
- 2020-12-04
- 9種養肝食物,最後壹種應該每天都吃夠!早知道早受益
- 2020-12-02
- 養生保溫杯變“奪命杯”?哪類不銹鋼杯子不能買
- 2020-12-02
- 日出康城地盤爆疫 900工友強檢
- 2020-12-02
- 違限聚令口罩令 罰款擬增至萬元
- 2020-12-02
- 英國醫學雜誌:不吃肉的人更易骨折!吃“胖”壹點骨骼或許更強健
- 2020-12-01
- 蔬菜壹頓吃不完怎麽辦?範誌紅老師送妳三個“錦囊”
- 2020-12-01
- 英最快下月7日接種新冠疫苗
- 2020-11-30
- 國民配合抗疫 星「健康碼」保安全
- 2020-11-30
- 冬季新冠病毒物傳人如何預防?專家:口罩和洗手必須堅持
- 2020-11-29
- 疫情資訊/區分流感與新冠症狀
- 2020-11-29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並感染,張文宏:在冬季常見,不要感到恐懼
- 2020-11-28
- 疫情兇猛/基層小心願:消除疫情盡快搵工
- 2020-11-27
- 施政報告 2020 POLICY ADDRESS 造地建屋/「明日大嶼」或參考「第一城模式」
- 2020-11-27
- 天冷了總想吃熱乎的?平衡膳食的蔬果也不能少
- 2020-11-26
- 專坑中國老壹輩的健康謠言,央視現身來辟謠!趕快通知家裏老人們
- 2020-11-25
- 紫外線可穿透玻璃!皮膚科專家教妳做室內防曬
- 2020-11-25
- 林鄭:香港故宮開幕離不開中央支持 冀能成遊客必到之地
- 香港新增300宗確診 連續8日低於500宗
- 袁國勇:港台女主持非確診個案 屬疫苗殘留污染
- “德爾塔”為何這麽毒?要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嗎?防控指南一文了解
- 1讓卵巢保持年輕的秘訣
卵巢是女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關係到女人的生育能力,要是喪失卵巢功能的話,會導致不孕不育。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大家的容貌,導致其出現各種皺紋。想要保持生育能力,想要保持青春狀態的話,就必須要好好地保養卵[詳細]
- 2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易得物,燒開的自來水、十塊一大桶的純淨水、礦泉水都能讓我們輕而易舉地補充水分。 但同時,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批“高端水”,動輒十多塊甚至幾十塊,很多是以喝了會讓人身體更健康為賣點,比如賣得火熱富氧水和富氫水[詳細]
- 3夏秋交替,當心“他們”來煩妳
輕輕的,流火之夏將走了輕輕的,清爽之秋要來了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較大抵抗力弱的人群可要當心某些疾病“侵襲”呦▼常見病之一:腸胃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詳細]
- 4每天甩手5分鐘,強身健體又輕松!
中醫認為,在氣血快速流通的作用下,壹些壞死細胞、體內垃圾就會被排出人體。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甩手時可使全身肌肉松馳,擴張胸肺,增強血液循環,血液就會加速順暢流通全身,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 [詳細]
- 5雞湯、燕窩不「補營養」!這 10 種東西,別再吃錯了
「多喝點湯,補身體!」 「把骨頭嗦(suō)乾淨,補鈣!」 「快趁熱把雞湯喝了,有營養!」 ……這幾句話是不是特別熟悉? 雞湯、燕窩、土雞蛋、骨頭湯……這些東西都是長輩們嘴裏最有營養的食物。[詳細]
- 6再增4宗登革熱 全曾遊獅山公園
香港爆發登革熱危機。政府昨日開始封閉獅子山公園,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同日公佈,本港再新增4宗本地登革熱個案,4宗個案的病人均曾於獅子山公園工作或曾在該處散步。今年累積的本地個案爆升至15宗,中心呼籲市民時刻注意環境衛生,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並[詳細]
- 7骨頭湯並不補鈣的話,哪些食物真的補鈣?
生活中常常見到老人們說,多喝點骨頭湯,補鈣,其實並非如此。 [詳細]
- 8缺鈣、傷腎、致癌!這種做菜習慣,65%的中國人每日上演
的確,在中國人的菜單裏,鹹味可是具有較高的地位。畢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以鹹鮮為主。再加上隨著流動人口的遷徒,各個區域的飲食文化也隨之交融,壹些原本“飲食清淡”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越來越偏[詳細]
- 9仁和藥業迷霧:擁有婦炎潔 為何未來不被人看好
2018年8月,仁和藥業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64億元,同比增長26.6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4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了51.27%。 看起來,仁和藥業似乎終於回暖了,事實果真如此嗎?[詳細]
- 10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
孩子進入童年期(6-12歲)時的顯著變化是,開始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系統學習,學習逐步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即從個體家庭進入群體社會的轉折,對社會環境逐漸熟悉,也就是兒童社會化期。 [詳細]
- 11鼻子流血是什麽原因?鼻子突然留血怎麽辦?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流鼻血的經歷,流鼻血說是小事也是小事,說是大事也是大事。因為任何一個病都是有前兆的,尤其是突然的流鼻血,更加讓人害怕,總覺得自己會不會得了什麽不治之癥。下面小編將仔細為妳講講鼻血[詳細]
- 12瑜伽健身還是傷身?有人傷了腰椎有人矯正了駝背
自1985年瑜伽進入中國以來,圍繞瑜伽究竟是健身還是傷身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愛她的,表示練後減肥、塑身、身心愉悅;恨她的,吐槽肌肉、韌帶拉傷,更有甚者骨折。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