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情緒不代表抑郁癥!抑郁有十個常見表現
- 更新時間:2019-02-14 09:41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432509
無論是“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還是“陪娃寫作業氣到心梗”的母親,甚至是開始“焦慮發量”的90後,在壓力重重的當下,“郁悶”“抑郁”似乎成了人們的口頭禪。感覺自己“抑郁”了,就是患了抑郁癥嗎?
壞情緒≠抑郁癥
壞情緒當然不等於抑郁癥,抑郁癥包含了一組臨床癥狀群,共有10個表現。
1、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有人用“一片陰霾,就像下雨前那種陰沈的天氣”比喻內心的情緒。
2、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曾經感興趣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了,即使勉強去做也毫無樂趣可言。
3、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不安穩、早醒或睡眠過多。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抑郁使人感到失去精力,做事沒有動力。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飲食問題往往伴隨著明顯的消瘦或體重增加。
6、覺得自己很糟或很失敗,或認為自己讓家人失望。
7、註意力不能集中:做事難以專心,看電視、看報紙經常“走神”。
8、說話、做事明顯變得緩慢:嚴重抑郁的人像一架到處生了銹的機器,盡管任何部件都沒有壞,但整體運轉失靈了。
9、悲觀的想法: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嚴重時會自殺。
10、影響生理功能:如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出汗、怕冷怕熱、皮膚發麻、尿頻尿急等癥狀。
這些癥狀,也許不少人曾出現過,但不必太過擔心,只有“出現以上多個方面的癥狀,持續時間超過兩周,且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時才能診斷為抑郁癥”。
抑郁癥離我們不遙遠
抑郁癥患病率高嗎?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郁癥患者已達3.22億人。抑郁癥是全球範圍內的常見疾病。
根據數十項國內研究估計,每1000個中國人中,16個人患有重性抑郁障礙。一年中,每1000個中國人,會有23人患此病。
但與抑郁癥的高患病率和高危害性不相符的是低就診率和低識別率。為什麽出現這種現象?
從患者一方而言,由於“病恥感”,即使患病,就診率也非常低。公眾對於抑郁癥存在著這樣的誤區:“抑郁癥是性格缺陷、情感懦弱或者缺乏意誌力的表現”“抑郁癥患者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能好起來”。這種誤解,會給患者帶來更多情感傷害。
從醫生一方而言,對這一疾病的識別率也不高。抑郁癥最常見的軀體癥狀是疼痛(如頭痛、背痛或模糊、無法定位的疼痛),睡眠紊亂,胃腸道不適,乏力,食欲改變。
疾病初期,這些突出的軀體不適,導致患者長期在神內科、消化科、心內科等科室反復就診。如果醫生對精神科疾病的了解不足或重視不夠,就可能延誤轉診和治療。
抑郁癥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正規心理治療、物理治療。這些方法可能單獨或聯合使用。系統治療對於大多數抑郁癥發作的患者是有效的,通常能在1~3個月內讓患者恢復到病前水平。
治療抑郁癥需強調四點
抑郁癥不是都能自愈。一些程度非常輕的抑郁障礙可以不治而愈,但概率很低。患者不應存有僥幸心理而拒絕治療。
找到誘因不代表可以自行好轉。即使抑郁有明顯的誘因,比如嚴重的軀體疾病(癌癥、心臟病),或失業、喪親,抗抑郁藥的治療也是有效的;不能因為清楚了抑郁狀態的原因,就忽視對持續抑郁狀態的治療。
服用藥物並不會上癮或變傻。抗抑郁劑並不會導致成癮,也不會讓人“變成傻子”“越吃越呆”等。抗抑郁治療有明確療程,維持治療期可以逐漸減藥直至停藥。對於反復發作的患者(比如復發3次以上),為了預防復發可能建議患者終身服藥,但這並不是藥物本身導致的。
到目前為止,大量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實,抗抑郁藥物對所有類型的抑郁發作治療均有效,而且抗抑郁藥比安慰劑更有效,療效也優於心理治療。
“電休克”並不可怕。“電休克”的學名是電驚厥治療(ECT),是在短暫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通過在大腦單側或兩側釋放電流,引起大腦神經遞質的諸多變化,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它對各種類型的抑郁癥來說都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療,有效率高於藥物治療。而且,因為處於全麻狀態,患者不會感到恐怖或痛苦。
如何幫助抑郁癥患者
未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尤其是存在共病和負性生活事件情況下,自殺風險非常高。重性抑郁障礙自殺的終身死亡率大約為10%~15%。即便是已確診、甚至已在治療中的患者,因為抑郁癥具有波動、復發的可能,醫生、患者和家屬都要在整個過程中監測自殺的風險。
根據抑郁癥的發病率推算,每個人身邊都有出現抑郁癥患者的可能性,也許就是親人或好友。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幫助他們?
首先要幫助他們得到診斷和治療。
抑郁癥的患者通常處於消極狀態,很可能不會主動尋求幫助,往往認為治療也不會有效,外在的鼓勵非常重要。
作為親友,可能需要陪患者看醫生。如果只是口頭鼓勵,患者可能不會付諸行動。開始治療之後,繼續鼓勵他堅持治療,如果堅持治療6~8周後沒有明顯改善,則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
第二,傾聽和理解最重要。
與抑郁癥患者的交談中發現,除了癥狀本身帶來的困擾,不被周圍人理解是最大的痛苦之一。請不要說:“妳身體不是挺好嗎,看著沒事啊”“妳就是沒事閑的”。大家應時刻牢記: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並不是無病呻吟。
在這個基礎上,再跟患者交談,仔細、耐心地傾聽,表達出對他的理解,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此外,還要指出事實,給予希望。隨著時間和治療,抑郁終會離他而去。
第三,陪伴和監督。
盡量邀請患者去散步、外出或進行其他活動,如果被拒絕,要不斷嘗試,但不要強求。
除了陪伴,還要“監督”。如果患者提及或暗示了自殺,一定不能忽視,應該向醫生報告;如果患者不能堅持就診,要提供幫助以督促他規律有效地完成治療方案。
很多時候,抑郁癥患者並不易被人覺察,他們看似微笑、陽光,內心卻備受煎熬。也許,我們多一些對抑郁癥的了解,就能對我們愛的人,多一些幫助。
來源:騰訊網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人到中年,要為長壽努力,戒掉4件傻事!
許多所謂老年病不是到了老年才發病,而大多發生在中年,只不過早期癥狀不明顯而被忽視。尤其是許多慢性病,如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潰瘍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常以潛伏的形式隱襲發展。不少中年人工作繁忙,缺乏必要的保健知識,容易忽視病情;有的人不重[詳細]
- 2中科院院士段樹民:抑郁癥和失眠有互為因果關係
精神疾病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腦疾病,和其他器官(如肝臟,肺、腎臟等)出現問題所導致的疾病一樣,應該去看醫生,是可以幹預治療的。[詳細]
- 3網傳午睡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是時候告訴妳真相了
工作了一上午,中午如果不休息,下午就很可能會犯困,精神不振,影響工作效率,所以午睡變成了大眾的選擇。 但是,網上有人說午睡時間有嚴格的控制,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不然會越睡越困。[詳細]
- 4妳知道嗎?膝關節炎更“青睞”這幾類人群!
膝關節是人體承受重量的主要關節,長久或過度的使用,或者受到外傷,都會造成膝關節軟骨破壞和骨質流失,使骨頭之間的摩擦加劇,出現腫痛。但有些人很注重保護關節為什麼還會得病?到底哪些人更容易得膝關節炎?[詳細]
- 5如何和認知癥老人聊得來,記住這“八要”和“八不要”
給認知癥照顧者的八點建議 1/ 要同意,不要爭吵 比如,很多認知癥老人,會出現將‘過去’當成‘現實’的錯誤認知,Ta的記憶會停留在母親仍在世的階段,在Ta的世界裏,這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詳細]
- 6這5個壞習慣,會降低寶寶的顏值,發現後要早糾正
有的寶寶小時候高顏值很好看,越長大反而越醜了,這是為什麽呢?下麵這5個壞習慣若不去註意,會導致孩子悄悄變醜,看看妳家有在做嗎?中了的要盡早改正。 [詳細]
- 7中年危機的本質是什麽?男人中年危機的表現
電影《天氣預報員》中,男主角David面對乏味的工作、看不起他的父親、辱罵他的前妻和叛逆期的子女,感到困乏無力,心力交瘁。在所有困境中,他渴望找到自我、作出改變。[詳細]
- 8天才更容易“得病”?
聰明肯定是有好處的,在過去不少研究中都發現,智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學習與工作中達到卓越的成就。然而對於智商和健康之間的關聯,不久前有研究發現,超高智商人群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表現出“過度亢奮”的癥狀,使身體機能承受超出常人的壓力。換句話說,智[詳細]
- 9痛經不能過多依賴止痛藥
痛經對於一部分女人來說,是不可忘卻的痛苦來源。每次到下體會流出經血的日子,女人們就要遭受下腹疼痛的痛苦。那種痛苦輕的其實下腹能稍微感到痛感,嚴重的話,則是下腹疼得讓女人在床上打滾,還有一部分女人因為疼[詳細]
- 10更年期,應該如何進補?
每個女性都恐懼衰老,人過中年以後,如果某段時間月經有點不準,又莫名其妙的失眠、煩躁,就開始擔心起來自己是不是到了更年期了? 中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是49歲左右,在絕經前的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有一部分激素水平下降明顯或[詳細]
- 11發現黑眼圈後,4方面找原因!可能是肝損的信號
黑眼圈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問題,很多人以為是熬夜所致,其實原因遠沒有這麽簡單。有些人即使每天按時睡覺,黑眼圈仍然不見緩解,這就要從以下幾點找原因。 [詳細]
- 12三伏天防中暑攻略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烈[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