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羅湖而言,創新是破解難題、支撐發展的轉型契機
- 更新時間:2017-12-06 17:30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385803
截至11月30日,深圳市羅湖區共組織十九大精神專題講座13場,培訓對象覆蓋區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全區處科級幹部及83個社區黨委書記共計1630餘人,實現了全區處科級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首輪全覆蓋集中輪訓。
據了解,羅湖成立了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區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區領導深入掛點社區、企業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活動近百場,收集了79個調研課題。通過開展一系列大學習、大培訓活動,羅湖全區全體黨員幹部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將緊緊圍繞羅湖全面振興目標,全力推進年度各項工作沖刺,將十九大精神貫徹到具體工作當中。
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羅湖展區,一批高新科技展品引來眾多觀眾爭相觀看和體驗:全球准確率最高、深圳市瀚海基因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能夠為人們打印“基因身份證”;慈航集團展出的高精度智能控制ERU-S農植保無人機,農藥噴灑效率是人工的40~60倍;特辰科技展出的世界首創的機器人爬架,僅兩人約10分鍾的電腦操控,就替代了傳統腳手架10多人約4天的高強度高空作業……
本次高交會上,深圳市羅湖區圍繞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建設推進,展示了一批引進的重點項目、最新技術及產品,並開展3場專業活動,讓觀眾領略了這座老城區栽下“科技梧桐樹”的成果,借助高交會平台,引來更多的“金鳳凰”。
前沿科技產品的互動體驗打破了觀眾對羅湖“傳統老城區”的刻板印象。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起點,羅湖區曾是深圳最繁華、最核心的區域,一直以來第三產業發達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薄弱,進入新發展時期後,一度面臨資源約束和空間瓶頸。
產業空間不足的難題如何破除?2015年,“強區放權”的改革為羅湖帶來了重獲新生的“春風”。通過強力推進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和土地整備,釋放出巨大的土地資源和產業空間。2016年年初,羅湖區提出了“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規劃藍圖,基於原有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將打造出一片總面積57.06平方公裏的“無邊界科技創新產業園區”。
11月18日上午,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核心與引領項目——紅崗國際創新廣場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的動工,標志著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一年前,羅湖區在第十八屆高交會上宣布了打造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決定。
打破了空間瓶頸,如何把優質企業、項目引進來?答案是轉變政府職能,提供優質的企業服務和政策扶持。一年來,羅湖區政府工作人員走訪轄區高新技術企業200多家,宣講產業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超過100項,幫助企業挖掘與申請發明專利近1000件,實現跟蹤貼身專業服務。截至10月底,區政府組織項目簽約、成果發布、政策宣講、論壇沙龍、交流互動等各類活動超過80場,成為凝聚企業、服務企業的重要載體。全面修訂《羅湖區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科技創新實施細則》,支持科技企業發展與生態鏈構建。
短短一年時間,羅湖區扶持企業資金超過1.3億元,是2016年的4倍,共扶持企業141家,扶持項目202個。多措並舉之下,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與進展:建成產業園區8個,建築面積共計68萬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羅湖區256家重點科技企業實現營收達498.63億元,納稅21.45億元,其中互聯網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增長分別高達22.9%和30.6%,增速明顯加快;軟通動力華南總部、雲康健康集團、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瀚海基因、賽寶研究院、海外人才離岸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式入駐,預計2017年新增產值34.1億元,新增納稅2.1億元。
2017年,羅湖區全社會研發支出同比增長5倍,專利申請量也實現翻倍,成立新型研究機構7家,新增創新載體6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1家。
“黨的十九大規劃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藍圖,這對羅湖而言,是破解難題、支撐發展的轉型契機。”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說,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羅湖正再一次邁出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步伐,翻開融入全市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大局的嶄新一頁。
羅湖區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起點與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生態環境優美,城區綠化覆蓋率達65%,入圍聯合國環境署“SUC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曾是深圳最繁華、最核心的羅湖區,也最早面臨土地、空間等“難以為繼”的發展困局。
對羅湖而言,創新是破解難題、支撐發展的轉型契機。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介紹,2015年8月,深圳在羅湖區啟動城市更新改革試點工作,羅湖也隨之迎來轉型升級的春天。在此基礎上,2016年,羅湖規劃與推動了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的建設,在青山綠水和成熟城區之間,打造“無邊界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北科技創新、南金融商貿”的產業新格局。
11月18日,作為第十九屆高交會的“重頭戲”之一,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正式開園,新一批合作和引進項目簽約入園。羅湖區區長聶新平表示,這是羅湖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的具體舉措,標志著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建設步入全新階段。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有多大?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告訴記者,這將是深圳原特區內連接成片、用地潛力最大的產業空間,產業帶總面積將達57.06平方公裏,建成區12平方公裏,超過羅湖建成區的三分之一。屆時,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可納入城市更新的土地空間約250萬平方米,政府長遠可整備用地達193萬平方米,將逐步釋放超過1000萬平方米大體量、成片區的產業空間。
“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石興中介紹,從區位上來說,羅湖是深圳的中心城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要塞,擁有“口岸+深圳火車站”的獨特優勢,一區之內有羅湖、文錦渡、蓮塘3個口岸,是連接香港最便捷、最快速的區域。而與產業帶毗鄰的筍崗清水河片區,創新金融產業帶已初現規模,紅嶺路將被打造為世界級金融街,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產業和人才支持。
產業空間如何釋放?石興中表示,羅湖將以強區放權為抓手,通過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以及土地整備等手段,為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釋放用地潛力和發展空間。產業帶內曾有一批老舊工業區、倉儲區,不僅產業低端,還占據了大量存量土地資源。通過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轉型,將釋放大批全新產業空間,支撐新興產業與高端產業發展。同時結合土地挖潛、更新返還土地利用,並結合土地供應放權,推動重點產業項目遴選與產業用地掛牌出讓,實施精准供地,逐步破解土地供應長年為零的困境,引進並留住重大項目。
據悉,經過土地挖潛與整備,清水河片區已挖潛土地資源68.9萬平方米,用於出讓引進總部企業或政府主導建設創新型產業用房,打造產業帶核心引領區。其中,紅崗國際創新廣場作為產業帶的核心,整合了清水河片區原低端產業用地,形成了連片土地資源36萬平方米。為加快建設,羅湖區還與大型國企深圳投控集團合作,由雙方共同出資成立合作公司,成為紅崗國際創新廣場統籌主體,統籌園區公共空間、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統一園區運營。
經過1年多的建設,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已初顯成效,產業空間正加速拓展。目前,產業帶已建成產業園區8個,建築面積共68萬平方米。同時,啟動了17個產業化城市更新項目,其中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4個項目通過產業規劃審核。2017年,新建成的城市更新項目或園區將釋放近5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產業帶已形成產業空間持續、滾動供應良好的格局。
有了空間如何發展?羅湖區副區長宋強說,羅湖始終堅持產業空間擴容與產業轉型升級同步,多路徑實現老城區創新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堅持差異化、有所為有所不為,產業帶規劃布局“一校三穀多園區”,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全力打造成為深圳東部高新區。
2016年,羅湖區政府全面修訂了產業政策,強化扶持力度,並於同年11月發布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了產業帶要形成創新要素資源彙聚、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今年,羅湖區又相繼出台《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辦法》《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科技創新實施細則》等系列政策,旨在發揮創新型產業用房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基礎創新偏弱是羅湖產業發展的短板。”宋強表示,希望有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企業進駐產業帶,不管是初創企業還是大企業都歡迎。產業帶要發展,首先需要大項目驅動,需要龍頭企業來牽引與支撐。從創新鏈來講,新型研究機構的引進對羅湖補齊短板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基於此,隨著產業帶建設的逐步推進,軟通動力華南總部、雲康健康集團、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瀚海基因、賽寶研究院、海外人才離岸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式引進並入駐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預計2017年將新增產值34.1億元,新增納稅2.1億元。
目前,以進元大廈為核心基地申報的深圳十大雙創示范基地已於今年3月底獲得授牌;美國波士頓海外創新中心項目於5月獲得深圳首批十大海外創新中心授牌;中藥材與植物藥檢測中心項目已獲批深圳市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台;和信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獲得“十大基礎研究機構”科技金融項目批複。
產業帶良好的創新氛圍已初步形成,產業帶建設所帶來的企業集聚效應逐步凸顯。據統計,2017年,產業帶專利申請量翻倍,新成立新型研究機構7家,新增創新載體6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1家。
預計到2020年,大梧桐新興產業帶將初步建成為深圳市東部高新區,成為深圳國家高新區拓展區;形成創新要素集聚、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經濟體系,新興產業規模1300億元、產業增加值400億元、新增稅收16億元;互聯網、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特色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00家以上;初步建成新興產業總部基地、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產業園等10個產業園區,創新載體累計達100家。
根據中國經濟網、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台灣青年大陸尋找出路,已是一種大趨勢
一大早,台灣青年劉惠菁便趕到四川省德陽市一家商場,進行無線充電設備的選址考察,趁著“五一”小長假測試下產品的性能。進駐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不到一個月,劉惠菁的創業團隊便完成了公司人員組建、產品[詳細]
- 2“孵化器+資本+產業”,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做項目路演,找合作夥伴,尋天使投資。昨天,廈門創新創業園芝麻開門創客彙迎來一批從美國矽穀來的“海歸”。這是由中國首家到美國矽穀投資置業建立的高科技園區——瀚海矽穀科技園舉辦的“瀚海矽穀項目中國行”廈門[詳細]
- 3無人便利店再次成為夏日的“熱風”
作為零售行業最具朝氣的業態,便利店一直是這兩年低迷的傳統零售環境下熱議的話題和資本追逐的目標。而“無人便利店”概念不同於往常,阿裏巴巴、宗慶後、創新工場……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巨頭、資本和創業者的介入讓[詳細]
- 4自貿試驗區大膽嘗試,開放紅利越來越大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對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的複制推廣工作進行部署,更好地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持續釋放改革開放紅利。 [詳細]
- 5只有順應趨勢的互聯網產品才能成長
曾有人認為,作為Twitter的模仿者,微博也會像Twitter一樣遭遇失敗。但事實證明,微博已經迎來“第二春”,也成為各大廣告主青睞的對象。相比之下,Twitter卻使勁渾身解數也依然無法討好廣告主,甚至淪落到“賣身”也[詳細]
- 6強化行業信用體系,規范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
近期,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美團、攜程、高德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進入,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景象;另一方面,也出現了過度補貼競爭、非法營運等市場亂象,特別是乘客安全事件引發了關於網約車安全問題的廣泛討論。 [詳細]
- 7我國的高爾夫運動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備受高爾夫愛好者和行業精英期待的中國高博會首次登陸上海,作為高博會唯一的金融服務機構,利得金融服務集團也隆重登場,為全國的高爾夫愛好者開啟一年一度高爾夫運動嘉年華。近些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一大[詳細]
- 8未來三到五年皮革時尚產業的規模還會擴大,但結構會發生巨變
海寧艾瑪皮革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傑從2012年開始創建自己的公司,幾年運作下來,他發現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款式越來越多、單款產量越來越低。 “去年公司開發了不下1000個款式,產量最多的一個款式也沒超過2000[詳細]
- 9“趕上了好時代,趕上了黨的好政策”
5月11日上午,中國青年創客·融資機構交流會在成都市郫都區菁蓉鎮舉行。作為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重大活動之一,本次會議邀請了知名投融資機構、創業企業等相關負責人參會,並開展主題分享、項目路演等活動,搭[詳細]
- 10共用單車格局形成倒閉潮和併購潮開始出現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人們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與突破,智能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也不斷推陳出新,移動互聯網各類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種創新理念、產品與服務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越[詳細]
- 11科技源於夢想,孩子是科技發展的未來
由於近兩年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雲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我國的創客教育市場正處於異常火熱的狀態,但實際操作中,相較於歐美的成熟,日韓的領先,國內創客教育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師能力、教學設備等方[詳細]
- 12“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納入監管、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官網發文稱,要堅持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不得無證經營或超范圍經營。這是數月之內,周小川再次公開談及金融機構的牌照問題。此外,他還在文章中直指有些互聯網企業“以普惠金融為名,行龐[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