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詳解貿戰徵稅清單 美國通脹衝擊更大

更新時間:2018-08-09 16:07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7182663

詳解貿戰徵稅清單 美國通脹衝擊更大

圖:紡織服裝等商品雖亦在美方徵稅範圍,但佔比不超過一成,可見這類商品在美進口中依然不可替代

關稅層層加碼,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近期美國宣布,不但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而且打算把稅率從10%提高到25%。為此,中國政府也出台了第二輪反制措施,對美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至25%四檔關稅。那麼,本輪貿易戰有哪些新變化?兩輪貿易戰的疊加影響又有多大?且看下文分析。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商品,已從高端製造向日用消費品擴展。具體來說,美國第一輪500億美元的徵稅範圍較為集中,主要涵蓋在機械設備、電子設備、運輸設備、醫藥等高端製造業,這表明第一輪徵稅範圍聚焦在高端製造業。

到了第二輪徵稅,徵稅規模從500億美元新增2000億美元,徵稅範圍顯著擴大。從美方公布的清單看,徵稅範圍集中在化工品、紡織品以及金屬製品。由此可見,高端製造繼續成為美國第二輪徵稅主要對象,化工品、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等消費品也全面進入徵稅範圍。

美徵稅選擇性強

經過兩輪加徵關稅,機電、音像設備累計1261.9億美元納入美方加徵關稅範圍,佔中國對美該類商品出口比重達63.6%;日用消費品中,納入徵稅範圍的傢具、寢具等雜項製品出口額為267億美元,佔比52%。但值得注意的是,紡織服裝、鞋帽等儘管也進入徵稅範圍,但佔比都沒有超過10%。可見,美方對日用消費品加徵關稅,仍是選擇性的,也表明這類商品在美進口中依然不可替代。

再來看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情況。8月3日,財政部啟動第二輪關稅反制措施,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中2493個稅目加徵25%關稅,1078個稅目加徵20%關稅,974個稅目加徵10%關稅,對662個稅目加徵5%關稅,四檔稅目加徵關稅商品總額分別為217億美元、121億美元、107億美元和155億美元,總計600億美元。

從商品清單看,中國第一輪徵稅清單主要集中在農產品、礦產品等,第二輪徵稅清單擴展至幾乎所有行業。至此,加徵關稅涉及進口額已經佔中國自美進口的71.5%,覆蓋了絕大部分關稅條目。其中,武器彈藥等少數行業,加徵關稅商品佔總進口比例在30%以下,其他大多數行業徵稅商品佔總進口比例在50%以上,而金屬、塑料製品、礦物製品等部分行業達到80%以上(見配圖一)。

中國進口影響甚微

兩輪關稅加徵後疊加影響有多大?首先,加徵關稅將對中美雙邊貿易產生一定衝擊。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歷史新高5837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出口4298億美元,自美進口1539億美元。一旦兩輪加徵關稅政策全部落地執行,必將對兩國產生貿易轉移效應,兩國都將尋求第三方的替代供應方。加徵關稅對雙邊貿易影響,取決於雙方對對方商品價格彈性大小。

中國對美出口方面,根據西南證券測算,若按照加徵關稅25%執行,中國對美出口額將減少309億美元,對應的出口增速將放緩1.4個百分點,中國GDP增速也將因此放緩0.25個百分點。特別是價格彈性較大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和電子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等,價格每漲1個百分點,出口將收縮1.3至1.56個百分點。相反,日用品如紡織服裝價格彈性極低,價格漲1個百分點僅帶來出口量下降0.02%和0%。因此,中國對美出口受關稅影響最大的仍是通信等高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美出口影響相對較小。

中國自美進口方面,根據光大證券測算,中國對美國關稅每提高10%,整體進口金額將下滑7%。因此,第二輪中國對美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5%至25%的四檔關稅,將導致67.83億美元的進口收縮,加上第一輪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形成的87.5億美元減少額,二者合計為155.33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總進口的0.84%,總體影響十分有限。

高端製造業受打壓

其次,貿易戰對兩國通脹影響的差異較大。一國的通脹水平一方面取決於自身的消費水平等經濟基本面,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國外輸入型通脹。歷史數據表明,美國國內通脹率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高度相關(見配圖二)。美國2017年商品進口總額是23608億美元,2500億美元加徵關稅商品佔比為10.5%,若全部加徵25%關稅,將抬高進口價格2.625%。經測算,2000年以來CPI、PCE相對於進口價格指數的彈性系數為0.11和0.09,由此,一旦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政策落地執行,美國CPI和PCE將因此而上升0.29%和0.24%,雖然這只是基於歷史經驗的簡單線性外推,但仍可大體代表貿易戰對美國內通脹的影響。

反觀中國,全球大宗商品價高漲,中國也曾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但從歷史長周期數據看,通脹主要受國內經濟基本面特別是食品價格、醫療服務、房租等因素的影響更大,而與進口商品價格波動的相關性不大(見配圖三)。

在此次中美貿易戰中,對國內通脹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國內大豆進口價格可能存在較大上漲壓力。但實際情況可能沒那麼悲觀,即便按照最為極端的情況計算,全國大豆價格出現25%漲幅,拉動CPI上升也僅為0.35個百分點。然而,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大豆無論是現貨市場價格還是期貨市場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並沒有出現市場預期的大幅上漲趨勢。

綜合來看,僅就貿易領域而言,雖然雙方爭端進一步升級,但整體影響依然處於可控範圍之內,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也較預期的低。就貿易戰對兩國通脹的影響而言,美國受到的影響或衝擊甚至可能更大。

當然,中國在機電、通信等高端製造業受到的衝擊將遠大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影響,而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和消費需求強勁,中國對美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甚至可能會出現超預期的增長,當然,這一切還需要看中美貿易戰下一步將如何演進。

【來源:大公報】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