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一帶一路 > 引進來 >

中國創客的過去與未來

更新時間:2016-03-25 14:34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42045

中國創客的過去與未來

中國的年輕人或許應當感到慶幸,因為他們趕上了一個“創客”時代。

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多次在會議中提到“創客”一詞,謀劃中國“創客”的發展之路,還曾走進剛剛起步的“創客”公司,給中國“創客”事業的興起發展,注入強大的政策和心理支撐。

作為參與創意、設計、創造的個人設計群體,“創客”以年輕人為主體,他們充滿朝氣,擁有創新精神,創意的潛力無處不在。

“創客”的創造空間無限。“想到”“做到”是“創客”的靈魂所在。在“創客”空間,鼓勵任何形式的異想天開、奇思妙想。“創客”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金點子”通過實踐創造成實物,轉變成生產力,造福社會。

在我國曆史上,也曾出現過“創客”活動。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全民“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曾創造出許多工業奇跡。當年,享譽全國的“倪志福鑽頭”“王崇倫萬能工具胎”“郝建秀工作法”等技術成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勞動模范就是中國“創客”的先驅,是眾多勇於創新、堅持實踐的人群中的佼佼者。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是一個催生創新、鼓勵創造的偉大時代。尤其在互聯網如此普及的當下,“創客”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它可以迅速集中眾人智慧,落實到方案之中,在最短時間內推向市場,接受市場檢驗。政府的任務就是為“創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幫助,讓“創客”們減少後顧之憂。

中國第一個正式的“創客空間”

幾年前,彭子雲(音)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和技術。她聽說有一種音效處理方法,想利用這個方法自己搞點東西出來。但她不知道怎么做,也沒人教她。在網上搜索一番後,她找到了“新車間”。這是中國第一個正式的“創客空間”,由社區運營,普通人可在這裏搗鼓從藝術項目到機器人等一切小發明。

彭子雲現年23歲。她當時想發明一棵會說話的樹。在新車間其他人的鼓勵下,彭子雲不僅學會了

孔和焊接,還學會了如何使用操作簡便的開源微控制器板arduino。掌握了這些新技術後,彭子雲將傳感器和彩燈裝到一棵真樹上,這樣人們觸摸這棵樹的時候,它就能有反應。這棵樹可以講中英雙語,你跟它互動得越多,它講得就越多,而且會越來越聲情並茂,燈光也閃爍得十分生動。

彭子雲的這件作品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沉思,後來在一個美術館裏展出,又在一個商場裏擺放了一個月。彭子雲談到這個經曆時說:這件事無疑改變了我,讓我以後對創作這樣的作品有了信心。

這種創客運動(即DIY,自己動手)在美國已發展得紅紅火火,目前在中國也開始逐漸流行,令那些針對中國創新能力的假設受到挑戰。雜志Make

Magazine的聯合創始人多爾蒂(Dale

Dougherty)對創客給出的定義是建造、創造或搗鼓出實際材料的人,無論這些實際材料是食物、衣物還是小器具。創客經常在創客空間或制造者空間裏碰面,這是現實世界中他們可以共同學習和工作的地方。全世界現有數百個創客空間,其中有十幾個目前位於中國。

長久以來,孤獨的發明家都是在車庫裏搞發明。但如今,發明者可利用軟件設計物體,然後由3-D打印機等設備制作出來。他們可以在Kickstarter上得到資助。由於有了互聯網,DIY過程可以得到全面協作。人們不再秘密地搞項目,而是在網上自由地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設計。按照《連線》雜志(Wired)前主編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描述,創客是發明具體東西而不僅僅是屏幕像素的網絡一代。

新車間成立於2010年,在上海某倉庫裏占據一個租來的房間。其成員每月繳納大概16美元的空間和工具使用費,周三晚上對公眾開放。新車間的聯合創始人李大維(David

Li)是一個40歲的程序員,在台灣出生,他希望降低來這裏做實驗和玩耍的門檻。他說:新車間並不是一群怪人聚在一起搞點什么,而是一個管道,人們通過來這裏覺得,交流互動沒有那么可怕,也沒有那么難。

這些搞小發明的人裏,或許就有一個在研發下一個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至少這是中國決策者的期待。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顧學雍(Benjamin

Koo)說:中國工業必須有所改變,必須邁入到下一階段,現在還完全是基於合同的形式,我們執行別人的設計。還有人疑惑,為什么中國沒有更多國際知名品牌,也沒有像喬布斯(Steve

Jobs)那樣的本土創新者。

中國政府已對創客運動表現出興趣。新車間成立後不久,上海官員便宣布了建造100家由政府扶持的創新之家計劃。李大維透露,去年11月在上海共青團的幫助下,創客嘉年華(Maker

Carnival)吸引參觀者逾5萬人次。創客將自己的發明在創客嘉年華上向公眾展出。

上海官員還參觀了新車間,李大維目前將官方的參與視為一個積極的發展。他指出,中國政治體系一定程度上缺少問責制,這有時鼓勵了創新和風險承擔。他說,我們在這裏見到的決策者好奇心真的非常強,他們有資源,他們不懼怕嘗試,他們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建橋,並且不會因此被免職。

但單純建立更多的創客空間並不會將中國改造成一個創新中心。中國的教育體系因為強調高考而備受指責,這種模式鼓勵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李大維認為,更大問題在於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面臨的養家糊口的巨大壓力。他說,新車間一些最佳創客都是“富二代”,他們衣食無憂,所以可以毫無顧忌的搞實驗。

無論何種原因,許多中國人只是沒有時間鼓搗新技術。清華大學的顧學雍說,他曾訪問過一所中國頂尖的高中,他在那裏向大約400人提出一個問題——多少人自童年以來享受過屬於他們自己的五分鍾。他說,無人舉手。顧學雍來自台灣。

現在他正嘗試向清華大學學生傳授創客精神,為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顧學雍的課堂都是以項目為基礎,他說,從第一年開始每個團隊都要獨立創造出點什么。他從清華大學獲得資金用於學生的項目和組織創客活動。他說,我會把部分學科資金用於購買一箱子的玩具,學生們就可以動手組建任何東西。

在深圳,Seeed Studio與全球創客進行合作,將他們的硬件設計轉換為原型和樣品。Seeed專長於實驗和細分市場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四川出生的Seeed

Studio創始人潘昊(Eric

Pan)並不打算取代大型制造商,而是致力於成為他們的補充。潘昊說,當設計趨於成熟,傳統制造商將會生產新產品,我們向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Seeed Studio或許是一家企業,但仍將自身視為中國創客革命的開拓者。該公司招聘新員工的廣告附帶一幅南美革命家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圖片,圖中他的頭上長出了電子元件而不是頭發。這則廣告號召人們聚集在一起以史無前例的方式挑戰工業化量產的主導地位。

中國創客的過去與未來

一些觀察人士將中國的創客運動視為中國制造山寨產品趨勢的另一個例子。但潘昊建議耐心等待。他說,中國還在起步階段,你剛開始學習寫字的時候,你是無法寫出小說的,你要先照著教科書來學習寫A,B,C,D。

目前創客空間為中國的發明者提供了一個社區。會說話的樹的設計者彭子雲說,來到新車間後她的生活也隨之改變,她意識到這裏有和她一樣的人,他們只是想創造東西和學習。

創客這件事不只屬於技術宅

柴火創客空間的空間管理員李歐亞,最誇張的時候一天要做幾十場演說,內容基本是重複的:什么是創客、什么是創客空間、柴火創客空間又是啥。演說總在位於華僑城創意園A5棟60多平方米的柴火創客空間內進行,有段時間話說多了,損了肺氣。

柴火創客空間開設了每周三與周五的開放日,向任何一個因好奇而來的市民進行講解。

對於那些進駐於此的創客們,李歐亞則更希望它成為一個類似於學校社團的存在,每年會有“新生”進來,也會有人畢業出去;或者像一個豆瓣或知乎的線下版本,人們在本職工作之餘分享信息,“來第三方獨立空間展示才華,把你的想法分享給更多人,你在告訴更多人的時候別人會跟你吐槽,不斷地給你提意見,這個過程其實有益於硬件的迭代更新,因為硬件的迭代是很慢的。”李歐亞說。

盡管不強調孵化與資源對接,但柴火創客空間其實具備孵化的功能,有對接的平台、有風投的參與,也總有人來請他們去做商業演說。之所以不強調這些看上去更具備盈利功能的事物,是因為“我們考慮到如果去做了,那我們跟其他的商業組織有什么不一樣?”

李歐亞進一步解釋,區別於當下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的創客空間,因為考慮到差異化發展,“所以我們不去做這樣的事情反而社會價值更大,如果成為商業組織,我們可以掙到這一筆錢,但是很難掙到下一筆錢。”還是那句話,事物的衡量標准不該單一地被金錢左右,利益這個東西一旦被最大化,創客的氛圍就很難輕松如往昔,而他們要做的是氛圍營造,讓更多的人參與創新這件事。

來自各界各有所長的人的確在此地擦出火花,比如,王建軍的Makeblock、交互設計師出身後轉型做智能硬件的高磊的Betwine、第一個把“maker”翻譯成中文“創客”的國內創客大神級人物張浩的Dorabot等。

近兩年突然井噴出現的各類創客空間,面孔同質化現象嚴重,人們總在複制,希望以捷徑獲取成功。但時間是不可複制的,李歐亞以淘寶為例,指出有錢有能力者一定可以複制出一個淘寶,但淘寶所經曆的時間無法複制,而時間意味著用戶的積累。

對柴火創客空間而言,道理類似。2010年,它以深圳第一家創客空間的姿態降生。這4年多來,它在創客圈逐漸有了名氣。如果說柴火最初的誕生是基於時代發展的需求,那么現在,它的繼續壯大則被歸結為一種開放的姿態,“深圳一定有很多創客機構、組織,不被知道的原因是沒有把自己更開放出來。所有人來柴火,我都是無保留地講各種事,期望更多人可以意識到創新跟他們有關系。”李歐亞說。

長期暴露在聚光燈下,李歐亞聽到有人感歎,這么一個小小的地方,竟能做出如此大的影響力。他反而覺得,這一切才剛剛開始,只有到了“創客”與“柴火”都變成家喻戶曉的名詞時,才是它生命力最強盛的時候。

至於未來的變與不變,他則認為,做好現在的事情就足夠了,等市場的反饋足夠大,需要柴火做出改變時再做出一定調整,“不能不變吧,但是我們變的前提是真的在做這個事情。變跟不變的差別是有沒有把事情做好,適當做調整也是可以的。”

從技術走向萬眾創新

所謂“眾創三俠”,指的是維客搭建平台,創客動手智造,極客以高技術改變生活,首場講座就圍繞“眾創空間與開放平台”的主題展開。主講人李大維從1990年開始參與開源運動。在過去的20年裏,他創立了多個開源軟件項目,同時也參與了其他許多相關項目。李大維在2010年聯合創辦了中國首個創客空間——新車間。他還為Arduino開發了最為熱門的可視化編程環境Ardublock。最近兩年他開始關注城市農業,積極倡導“魚菜共生”的養殖方式,把開源精神融入到農業之中。2011年,他與密歇根大學和紐約大學的教授一同成立了名為Hacked

Matter的智庫,研究和出版草根開放創新的議題。2015年,他和李洪剛聯合創立“創客大爆炸”,推動創客在下一代的物聯網平台的創新和創業,並出任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主任。

近兩年,“創客”在中國是一個很火的詞,其實,不止在中國,在國外也是如此,去年6月18日,奧巴馬在白宮辦了一個MOKER

FAIRE,希望創客能夠使美國不再只是一個消費的國家,而是回到一個創造的過去。英特爾的CEO三年前上台之後也提出,創客是未來對英特爾最重要的族群,這幾年英特爾陸續推出了針對創客族群的幾套芯片。那么什么是“創客”,到底誰是“創客”?大多數中國人認為,創客就是一群技術宅男,而作為資深創客的李大維卻表示,不是這樣。李大維說:一塊電路板“把國內的創客運動變成只是在談技術的一個運動。就像最近我一個好朋友講的,在國外創客運動是七彩的彩虹,在國內被一編輯之後,只剩下一片灰灰的顏色照向宅男。其實創客不是一個宅男的遊戲,創客是一個讓大家進來玩的事情。”

要了解“創客”,還要從起源談起。李大維介紹,近代創客可以追蹤到1996年、1997年的時候,那時德國柏林的一些知識分子聚在一起舉辦沙龍,他們談兩件事情,一是互聯網怎么改變人的生活,第二是什么東西都外包到中國去了,一個失去制造能力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這群人聚在一起除了討論以外也自己做一些東西,一手是互聯網,一手是生產制造,這些人做出了一些現在我們看起來是物聯網的藝術裝置。到2004年的時候,很多美國人跑到德國參加這個活動,開始把這些東西帶回美國,就像所有歐洲有深度的童話故事、有深度的民間傳說,被帶回美國就成了迪斯尼一樣,在德國很有深度的討論在美國被簡單化。2004年美國MAKER

FAIRE開始出現,MAKER FAIRE把創客變成一個像嘉年華一樣的狂歡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把自己制作的東西拿出來,互相炫耀一下。

在國外,創客並不是只有一群技術大拿在玩,而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開放空間,李大維認為,這才是創客運動的真正意義所在。在他展示的一段視頻中,一個12歲的小女孩通過互聯網開源硬件提供的數字制造工具,再加上整個互聯網的分享,自己做了一個穿戴式的設備,這個小女孩並不是一個天才,互聯網的分享使得完全不懂科技的人做科技產品成為一種可能。李大維還同時展示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讀英國文學的女孩子,用創客方式做了一個法式慢煮的機器,她用這個裝置在網站上面眾籌了65萬美元,她的公司很快就成立了。另一個是幾位德國音樂家,他們覺得節拍器太吵了,所以希望做一個振動式的節拍器,這個項目也在網上募集了二十幾萬美元。這些都是2012年深圳創客加速器展上的例子。

這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之所以能夠實現,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開源硬件的普及。李大維以一塊開發板為例,“20年前,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開發板很貴,你沒有一個項目,沒有在做商業項目的時候,自己去買一塊幾千美元的開發板來玩是不實際的,但是到10年前,開發板降到50元美元,到今天,剛剛宣布,那塊開發板39元人民幣,基本上比一杯咖啡還便宜,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可以任性地去玩了。”第二個來自數字制造的工具,傳統上我們自己要做東西,要用鑽床洗床,要去鋸東西,要把東西做好,需要很多訓練,但是現在使用數字的生產工具,包括激光切割,包括3D打印,它的特質在於,使用者只要從網上下載一個檔案,把這個檔案丟到機器裏面,機器會把東西做出來,人並不需要再去練這些工藝。這促使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市場上沒有,而自己很需要的東西。

創客加眾籌

創客真正走向市場,成為一種大有前途的商業模式,離不開眾籌的出現。李大維講了一個故事,四個大學生到深圳一家公司實習,他們產生一個想法,想做機械手,老板不同意。於是畢業之後,他們放棄了在公司的工作,在龍崗租了一套房子,花了兩個月時間,做出一個機械手產品,後來他們把這個產品放到網上,眾籌了26萬美元,啟動了自己的公司。“傳統的情況下,要把一個東西商品化,要先把這些東西制造出來,生產出來,包裝,放渠道,開始做市場,最後再去看看我們的庫存剩下多少,才知道有沒有賺錢,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但是如果眾籌的話,我把我的原型做出來第一個,放到網上去問有沒有人要,有多少人要我才會生產,大家開始預付吧,整個眾籌就是這樣一個機制。”創客加眾籌,它打開的是一個硬件產品的長尾市場。

去年一家做產業預測的公司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數據,到今年年底我們會有50億物聯網的裝置,這些裝置包括大家的手機、計算機,包括所有的手環、手表等,而未來的五年,這個數字會成長到250億。其中50%的成長會來自未來三年內成立的公司,這些公司從那裏來呢,就是從創客加眾籌中來。

創客是一個新的開放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人人都可以參與進來,這個體系同時在深刻地改變著現有的商業模式。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叫WIKO的手機品牌故事。2011年,幾個法國設計師發現,法國在100到300美元之間的智能手機市場空間很大,他們決定做一款手機,於是他們飛到深圳,在華強北找到一家叫天龍的公司。天龍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不過他們提出要公司90%的股份,設計師很高興地答應了,到今年WIKO已經是法國市場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很多人會覺得生產制造拿90%,設計創意拿10%,設計創意非常吃虧。但是這群設計師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就出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有很好的生產、制造、技術資源在支撐著我們,能夠拿到10%,我們很高興。李大維說,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未來創客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互聯網不是一個技術的戰爭,而是一個應用的戰爭,2000年的時候,西湖畔有一個英文老師,沒看過互聯網,聽過互聯網,也在想我要去互聯網創業,這個人就是馬雲。我們今天就是站在物聯網的同一個風口,現在大家覺得互聯網是一個技術活,你要一個技術團

隊。其實再過兩三年,你會發現它不是一個技術活,它是一個應用,它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是一個解決問題、尋找新的商業機會的手段。”

創客的未來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表示,從數據上分析,我國的創業空間相當大。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千人口擁有40個至50個企業,發展中國家為20個至30個,而我國不到12個。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生的創業比例僅占1%。隨著各項扶持舉措的“著陸”運行,創業比例有望進一步增加,自主創業也將成為新常態。

據郭洪觀察,現在的大學生在價值觀上開始以創業為榮,大學生創業文化正在萌芽生長。

他認為,學生創新關注的領域往往具有前瞻性,是面向未來的新創業項目,其中往往含有代表時代發展方向的技術、產業和新商業模式。因此,高校應當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厚培創新,還離不開企業“土壤”。行業領軍企業不僅在推動技術創新和拓展市場,也在為新創辦的企業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隊伍。如今,創業圈裏有了諸多的“創業系”,如百度系、聯想系、金山系等,形成了大企業培育人才、不斷帶動更多小創業團隊問世的新機制。

隨著上海新車間、北京創客空間、深圳柴火等創客空間的先後開設,中國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三大中心的“創客”生態圈。采訪中,不少創業導師認為,中國創客數量龐大,未來發展很有前景,社會需要耐心,同時也要培育包容、鼓勵創客創新的文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能釋放民智民力,擴大內需和居民消費,增加社會財富,更重要的是,讓所有人都有平等機會和舞台實現人生價值,推進社會縱向流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創客們引領的新一輪創業潮,前程遠大。

根據中新網、半月談網、 解放軍報(北京)、深圳晚報、深圳商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台灣青年大陸尋找出路,已是一種大趨勢台灣青年大陸尋找出路,已是一種大趨勢

    一大早,台灣青年劉惠菁便趕到四川省德陽市一家商場,進行無線充電設備的選址考察,趁著“五一”小長假測試下產品的性能。進駐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不到一個月,劉惠菁的創業團隊便完成了公司人員組建、產品[詳細]

  • 2“孵化器+資本+產業”,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孵化器+資本+產業”,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做項目路演,找合作夥伴,尋天使投資。昨天,廈門創新創業園芝麻開門創客彙迎來一批從美國矽穀來的“海歸”。這是由中國首家到美國矽穀投資置業建立的高科技園區——瀚海矽穀科技園舉辦的“瀚海矽穀項目中國行”廈門[詳細]

  • 3無人便利店再次成為夏日的“熱風”無人便利店再次成為夏日的“熱風”

    作為零售行業最具朝氣的業態,便利店一直是這兩年低迷的傳統零售環境下熱議的話題和資本追逐的目標。而“無人便利店”概念不同於往常,阿裏巴巴、宗慶後、創新工場……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巨頭、資本和創業者的介入讓[詳細]

  • 4自貿試驗區大膽嘗試,開放紅利越來越大自貿試驗區大膽嘗試,開放紅利越來越大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對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的複制推廣工作進行部署,更好地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持續釋放改革開放紅利。 [詳細]

  • 5只有順應趨勢的互聯網產品才能成長只有順應趨勢的互聯網產品才能成長

    曾有人認為,作為Twitter的模仿者,微博也會像Twitter一樣遭遇失敗。但事實證明,微博已經迎來“第二春”,也成為各大廣告主青睞的對象。相比之下,Twitter卻使勁渾身解數也依然無法討好廣告主,甚至淪落到“賣身”也[詳細]

  • 6強化行業信用體系,規范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強化行業信用體系,規范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

    近期,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美團、攜程、高德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進入,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景象;另一方面,也出現了過度補貼競爭、非法營運等市場亂象,特別是乘客安全事件引發了關於網約車安全問題的廣泛討論。 [詳細]

  • 7我國的高爾夫運動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高爾夫運動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備受高爾夫愛好者和行業精英期待的中國高博會首次登陸上海,作為高博會唯一的金融服務機構,利得金融服務集團也隆重登場,為全國的高爾夫愛好者開啟一年一度高爾夫運動嘉年華。近些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一大[詳細]

  • 8未來三到五年皮革時尚產業的規模還會擴大,但結構會發生巨變未來三到五年皮革時尚產業的規模還會擴大,但結構會發生巨變

     海寧艾瑪皮革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傑從2012年開始創建自己的公司,幾年運作下來,他發現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款式越來越多、單款產量越來越低。 “去年公司開發了不下1000個款式,產量最多的一個款式也沒超過2000[詳細]

  • 9“趕上了好時代,趕上了黨的好政策”“趕上了好時代,趕上了黨的好政策”

    5月11日上午,中國青年創客·融資機構交流會在成都市郫都區菁蓉鎮舉行。作為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重大活動之一,本次會議邀請了知名投融資機構、創業企業等相關負責人參會,並開展主題分享、項目路演等活動,搭[詳細]

  • 10共用單車格局形成倒閉潮和併購潮開始出現共用單車格局形成倒閉潮和併購潮開始出現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人們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與突破,智能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也不斷推陳出新,移動互聯網各類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種創新理念、產品與服務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越[詳細]

  • 11科技源於夢想,孩子是科技發展的未來科技源於夢想,孩子是科技發展的未來

    由於近兩年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高度重視、雲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我國的創客教育市場正處於異常火熱的狀態,但實際操作中,相較於歐美的成熟,日韓的領先,國內創客教育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師能力、教學設備等方[詳細]

  • 12“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納入監管、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納入監管、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官網發文稱,要堅持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不得無證經營或超范圍經營。這是數月之內,周小川再次公開談及金融機構的牌照問題。此外,他還在文章中直指有些互聯網企業“以普惠金融為名,行龐[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孵化器+資本+產業”,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孵化器+資本+產業”,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