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香港經濟融入國家經濟是不可逆轉、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

更新時間:2016-05-25 17:58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11226

香港經濟融入國家經濟是不可逆轉、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

中央政策組近日公布一項“香港青少年對中國內地的觀感”的研究報告,該研究是在去年五月至六月期間,委托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訪問逾千名十五至三十五歲青少年,了解他們對內地的觀感。不少人對研究得出的結果感到憂慮,因為從數字顯示,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及歸屬都不足。

研究報告指出有七成受訪青少年對內地持負面感覺。另外有七成的人希望香港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只有不足三成表示希望與內地加強融合。至於身份認同方面,青少年較覺得自己是香港人多於中國人。研究顯示有四成多人自認是“香港人”;約四成自認“香港人、但都是中國人”;一成自認“中國人,但都是香港人”;只有百分之四自認是“中國人”。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因著曆史因素,香港人對內地長時間以來,都存有一定的疏離感。筆者的上一代,因為政治動蕩由內地走難來港,記得從父親口中,他們這一代是因為害怕,所以才走來香港,而父親一代亦體驗“文革”的動亂。到我這一代,經曆香港回歸談判,及認同內地政治事件中學生們所追求的理想。到我們的年輕一代,生於斯長於斯,立根香港,對國家的認識主要來自傳媒;而傳媒報道內地消息時,負面居多。再加上年輕一代對循序漸進的民主發展已沒有耐性。在前年爆發的“占領”運動,就是年輕人對民主的表態。到今日,更有年輕人提倡命運自主,組織以“港獨”為綱領的政治組織。可以看見,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今日,香港與中國內地是充滿矛盾的,這些矛盾令香港人對中國內地都存有負面感覺及疏離感。

要重建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首先內地要能做到一個好榜樣。內地發展改善民主、自由、人權,必然會得到香港人的認同,甚至全世界的認同。但內地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我們要明白發展是需要有一個過程,所以應給予內地時間去持續發展。

香港經濟融入國家經濟是不可逆轉、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

另外我們要做好“一國兩制”。近年兩地矛盾惡化,兩地關系變得惡劣,青少年也因此而對內地不滿或反感。如果能改善兩地關系,是有助建立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拉近青少年對內地的關系。而要處理好“一國兩制”,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香港政制民主化發展,這問題上,是有明顯的分歧。過往我們曾在政制發展分歧中,找到共識,從而解決問題;但去年討論政改方案,兩地沒有好好對話,結果分歧變得更嚴重。政改問題未能解決,兩地關系無法修補。中央要爭取香港青少年人的認同,給予香港更多民主自由空間,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國兩制”是香港出路,但完整一套是包括:“港人治港”,高度自主。所以香港要有進一步民主發展,才能體驗治港及自主,青少年才會覺得,香港值得回到祖國的行列。

眾所周知,多年來,民協是傳統反對派中比較願意同中央有關部門接觸的政治團體,其創始領導人曾經一直以與中央既批評又溝通為方針,爭取到中央有關部門不同於對待其他反對派主要政治團體的待遇。然而,在“占中”期間及嗣後,民協的取態明顯趨於激進,以至如今“反對二次殖民”、容許香港社會討論及決定是否“港獨”的話都脫口而出。

民協的變化,折射香港政治基本矛盾趨不可調和,沒有中間道路可走。不久前脫離公民黨、民主黨而尋求“第三條路”的那些朋友,當引以為前車之鑒。

民主黨在2010年上半年同中央有關部門溝通、促成了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改進。在普選行政長官問題上,在同特區政府工作關系上,民主黨資深領導人也曾一再表現出有所區別於其他反對派政治團體的話語和行為;但是,在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和社會政治兩極化愈益加劇的背景下,民主黨內年輕成員也迫使資深領導人偏向激進。

3月29日,出席香港大學一個以“大陸化下,我城未來”為題的論壇的民主黨中常委區諾軒,就是一位偏向激進的民主黨“新秀”。他披露,民主黨在兩周前舉行會議,決定由副主席羅健熙領導,起草一份論述如何在2047年繼續維護香港居民核心價值的決議,在民主黨成員大會通過後,估計將於今年5月公布。區諾軒稱,決議除論及“本土”,還探討香港能否以自決形式檢討“一國兩制”。雖然區諾軒表示,民主黨不認同“港獨”,但是,眾所周知,“港人自決”與“港獨”之間僅一紙之隔。

民主黨和民協的重要成員的上述議論不令人詫異,因為,反對派已集體趨於激進和極端。耐人尋味的是,已故亞洲電視老板邱德根先生的兒子、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在接受now新聞訪問時稱,亞洲電視的“死因是不夠本地化”“香港萬不可學亞視”。邱達昌先生的原話是:“電視台系一個好本地化嘅生意,香港一個最叻嘅人,唔可以run(經營)一個北京嘅電視台;北京電視台最叻嘅人,我唔覺得可以run香港嘅電視台,因為其實好多文化好多嘢唔同。林百欣(邱德根以後的大股東)之後,幾個投資者可能都有錢,但唔系好本地化。”“香港系一個漁港,發展到今日嘅國際城市……(亞視)系有少少相似香港。當然,香港千祈唔好學亞視。”

無論如何,把亞視“死因”簡單地歸結為“不夠本地化”是欠說服力的,由此產生“香港萬不可學亞視”的感歎更是站不住腳。例如也就在3月29日,東方報業集團公告稱,鑒於營業環境轉差,董事會決定由4月1日起暫停出版旗下有17年曆史的報章《太陽報》,其電子報及網站於同日停止運作。東方報業集團在去年8月已出售旗下《太陽馬經》,10月暫停出版免費時尚雜志《FLASHoN》,今年3月11日起,逢周五免費派發及隨《太陽報》附送的《好報》也停刊。幾乎同時,香港另一家受眾廣泛的媒體集團——壹傳媒也對旗下出版物實施緊縮經營。無論東方報業集團還是壹傳媒集團都充分“本地化”,它們都面對困難的經營環境,反證亞洲電視的“死因”非“不夠本地化”那般簡單。

更重要的是,“香港萬不可學亞視”的感歎在不經意間跌入了“本土主義”窠臼。

香港不少人對於“旺角暴亂”采取回避態度。有些人在不得不批評時,故意淡化其規模和後果。不是這些人同情或容忍暴力,而是他們心靈深處對“本土主義”產生共鳴。

“本土主義”的濫觴是香港的傳統核心價值,能在“一國兩制”進入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差異階段的初期相容;但是,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深入拓展、“兩制”在政治上發生磨合,“本土主義”卻走向“去中國化”歧路,“去中國化”惡化至一定程度,催生“港獨”。這時,信奉傳統核心價值者,如果不推動傳統核心價值與時俱進,而是故步自封,則很難識破“本土主義”誤入歧途的本質。

根據大公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