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邁出國際化發展步伐
- 更新時間:2018-04-01 16:1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5801274
一直以來,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大學是一種高端的存在,很多學子以進入英美大學讀書為傲。從1877年5月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遠渡重洋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教育課程,為實現夢想而讀書。
一組數據頗能說明問題,改革開放至2007年,我國累計留學出國人數為121.2萬人,到2015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404.21萬人,西學東漸的傳統國際教育格局已然久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走出國門辦學。而北大英國校區又有所不同,是中國大學第一次在發達國家獨立建設、自主管理的實體辦學機構。改變了傳統國際教育格局,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北大英國校區位於牛津市,師生可以登高遠眺牛津的塔樓,這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地理巧合,也是中國國際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據了解,英國校區已經開始接受來訪學習的研究生,國際學生的來源包括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這裡,學校將教授具有中國元素的課程,學生將修讀北大彙豐商學院的金融學、管理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同時北大的中國學生也可以在英國校區學習。未來,校區還將招收英國和歐洲企業家,開設短期高層培訓課程。可見北京大學“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打破了從西向東輸出的國際教育格局,來自各國的年輕人將在此切實感受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在西方世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這些接受具有中國元素教育的年輕人也將成為經濟、金融和企業管理等重要領域的棟梁之材,大力推動中國與英國及歐盟在經濟金融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鍵在科學技術,基礎在教育。優質的專業教育、高等教育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構築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早已成為廣泛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教育興則國興,教育之於國家民族的重要性無比重要。北大作為中國頂尖大學,全球知名的一流大學,理應承擔起更多的曆史責任,也具備與之相匹配的強大實力。
北大英國校區展示中國教育的價值與理想,彰顯兼容並包、高度自信的精神氣質。強化中英合作,推進教育交流,傳播中國文化,北大英國校區猶如一個嶄新的國際舞台,正在吸引全球驚喜而期待的目光。
大學的發展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辦學思想,不僅成為高等學校師生的共識,也已內化為大學校長們的行動指南。"辦人民滿意的大學",一要讓黨和政府滿意,高校的辦學行為要主動對接黨和國家的要求,這是最根本的;二要讓大學裡的師生滿意,要讓老師和學生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要讓師生背後的家庭和社會滿意,大學已經不是象牙塔,必須通過社會貢獻來尋求辦學資源。這裡我想特別強調要讓校友滿意,大學的辦學者要讓校友們為母校感到驕傲。
二是以質量提升為目標的內涵式發展路徑得到了落實。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主要體現在擴大規模上,幾乎每一所大學的校園面積、師生數量、學科專業數都得到了較大提高。這5年發生了一個實質性的扭轉,越來越強調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也成為大學校長最為關心的話題。
三是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得到了加強。過去只是外交戰線提國際、國內兩個戰場,現在中國高等教育已經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重視國際、國內兩個戰場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的大學發展,一定是面向全球尋求辦學資源,談合作也一定是同時考慮國際合作和國內合作。
逐步找到大學發展的特色之路。如果說任何大學的發展都必須適應本國國情的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我們最大的國情。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5年中國大學越發確定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明確了全員育人的實現方式。中國大學辦學模式既面向未來又服務當下,比如有些高校確定了"雙一流"建設目標,有些高校確定向應用型轉變。可以說,這5年我們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高等教育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這5年,中國高校的貢獻力突飛猛進,產生了一批原創性、創新性的成果,比如:"新四大發明"、天眼、量子科學、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後,都有高校作為支撐。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中國大學過去很難進入前100名,現在已有不俗的表現。並且,現在很多地方舍得投入引進或者新建一所大學,這在過去是想不到也看不到的。這也說明現在大學的質量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肯定。
高等教育引領未來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這5年,中國高等教育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制和機制,為未來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加堅定了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發展步伐,讓中國教育引領全球教育的發展願景指日可待。
教育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之際,展望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路徑意義重大。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能否接駁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大勢,如何快速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中國高等教育如何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引領者,都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准確定位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國角色,需要洞悉世界高等教育大格局的發展和變化。長期以來,以英國為中心的西歐高等教育和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高等教育乃是最重要的兩極,主導著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態勢。而這種格局在今天出現了新變化,在世界高等教育的“雙雄”之外,出現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三極”。這個“第三極”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覆蓋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中華文化圈高等教育“第三極”的出現得益於這一地區重視人才、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得益於這一地區近幾十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
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的發展,在過去十年世界大學排行榜500強的變化中已可見端倪——跌出500強的,不是英國、法國、德國,就是美國、加拿大的大學,而新躋身500強的,往往是來自中國或其他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除了世界大學排名的變化,從學術論文發表情況看,中華文化圈科學知識生產的貢獻率也增長迅猛。2017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中國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量首次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世界高等教育三極之間的實力對比還將進一步平衡。就美國而言,最大危機就是美國高等教育過於自信而看不到潛在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約70%的美國大學教學是由沒有取得終身教職的兼職教師擔任的。在兼職教師得不到與勞動相稱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的情況下,大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僅僅靠不到30%的終身教職去提高大學教學質量,不僅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還會影響終身教職自身的學術生產,傷害全球第一高教強國持續輝煌的根基。長此以往,“金礦”再富,也有逐漸被掏空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第二極”因財政拮據導致的問題則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以發展留學生教育來解決高等教育經費不足的做法,短期看的確行之有效,但從長遠看,不僅得不到最優秀的生源,還會加大教授學術負擔而損傷高等教育的整體學術產出。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英美高等教育因為“英語霸權”而加持的光環正在褪色。長期以來,如果不懂英語,很多母語非英語的學者很難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然而,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學術成果書寫、學術研討和交流,還是成果分享和引用,非英語國家學者的被動局面都將發生改變。他們不再需要花費半輩子甚至一輩子去學習英語,而擁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提升專業研究水平,英語世界的學術霸權將逐漸式微。
因此,可以說,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的崛起已成定局。在這個大格局之下,我國未來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應該有不同以往的目標、理想和舉措。我認為,中國未來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要處理好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處理好與高等教育老牌發達國家的合作與競爭關係。一方面,我們要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通過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和特色學科,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聯合攻關,加強國際前沿和薄弱學科建設,借鑒世界名校先進管理經驗,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助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老牌發達國家對中國重新洗牌全球高教市場的提防和戒備可能逐漸加深,對此要做好應對預案。
第二,在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內部尋找互補合作的空間。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有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相互之間的合作具備深厚的文化根基。此外,由於彼此距離較短,交通便捷,具有交流合作成本低的優勢,能夠以最小的國際化成本,贏得最大的國際合作效益。建議加強科研合作,瞄准世界性大課題產生國際級大成果,提升本地區學術研究的世界影響力;策劃和實施東亞版伊拉斯謨計劃,讓本地區的學生流動成為國際化新推手、新動力和新趨勢;借助語音識別技術,鼓勵本地區跨國學術成果共享,特別是數據庫共享;推動本地區學者加大交流和合作頻次,為相互引用成果提供便利條件,提高被引率。
第三,要加快地方高校國際化步伐。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底座,只有地方高校國際化搞好了,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才會有真正大發展。以來華留學和高校教師國際交流情況來看,地方高校還有很大發展空間。2017年,我國有27個城市經濟總量突破了7000億元大關,如果每個城市拿出一定資金推動當地高校國際化,來華留學教育事業必將再上一個大台階。此外,全國各省市區在人才國際化方面都應該出台相應政策,選派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學術帶頭人等赴國外高水平機構訪學交流,引進世界名校師資、推進外籍教師資格認證。
我相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不斷推進,我們將更有能力為世界提供先進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有能力為世界提供可資參考的教育制度和方案,有更多通曉國際規則、諳熟中國實踐的中國學者活躍在世界舞台上。
根據新華社、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萬物生長的力量──《遙遠的向日葵地》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作家李娟的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入選新浪好書榜二○一七年文學類年度榜。書裏描寫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裏的人和他[詳細]
- 2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 5本值得熬夜看完的小說
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有什麽呢,哪些小說值得熬夜看完呢,下麵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僅供大家參考。 [詳細]
- 3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
佛誕讀佛學散文,想到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各有各的功能,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功能高就高價值,功能低就賤價了。 [詳細]
- 4二月河的「葵花寶典」
一大早起來,就看到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從中來,百感交集,也想起曾與他交往的點點滴滴。 二月河是個很謙恭的人,對人很客氣,很低調,很誠懇,就像鄰家大哥,要合影就合影,要碰杯就碰杯,要聊天就聊天,笑咪咪的,沒有一點架子。給我印象最[詳細]
- 5美國作家談讀書
問及文學晚宴派對的座上賓,女演員、作家格威納絲‧帕爾特羅(Gwyneth Paltrow)的客人將是莎士比亞(一五六四─一六一六),《冷血謀殺》(In Cold Blood)(一九六六)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一九二四─一九八四),《無邪的年代》(The A[詳細]
- 6海峽年度漢字「望」兩岸攜手並進
由台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共同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4日在台北揭曉,逾1000萬投票中,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的「望」字以51萬1871票獲選。《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表示,今年恰逢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風雨滄桑,40年胼手[詳細]
- 7從《香港文學》看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不但聯合香港各派作家,同時也匯聚世界各地華文作家。《香港文學》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定位,就是成為海外華文文學的中心。 [詳細]
- 8中國教育邁出國際化發展步伐
一直以來,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大學是一種高端的存在,很多學子以進入英美大學讀書為傲。從1877年5月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遠渡重洋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教育課程,為實現夢想而讀書。 [詳細]
- 9追尋西西足跡 研究專注認真
想起西西,便會想起何福仁,想起何福仁,就聯想到《西西研究資料》這一套難能可貴的巨冊,由何福仁與有心人樊善標、陳燕遐、甘玉貞、王家琪、趙曉彤聯手組成的編委會,經歷多年把西西的資料整理、匯編出版,本書對香港文學有極深遠的意義。[詳細]
- 10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麽變化?一張圖讓人過目難忘
在一家幼兒園裏,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唱歌,這時老師聽到了一陣陣的手機滴答聲。老師在講台上搜索聲音的來源,發現一個小男孩正埋頭不知在弄著什麽。老師走過去一看,小男孩正在玩手機遊戲……[詳細]
- 11《綠皮書》:種族議題下的「傲慢與偏見」
《綠皮書》(港譯《綠簿旅友》)講述了一個黑人精英和底層白人在一趟旅程中互相理解、教育與成長的故事。它意在指出,化解仇恨,應該從刨除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偏見開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族群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尊重與理解。在充滿血淋淋的鬥爭,反覆的[詳細]
- 12荊州開評首屆「屈原詩詞獎」
適值戊戌年端午節,由中華詩詞學會和中華詩詞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華詩人節」在屈原故地、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荊州舉辦,以期發揚屈原詩學精神,傳承中華詩詞文化。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