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麽變化?一張圖讓人過目難忘
- 更新時間:2018-12-14 09:31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8301162
在一家幼兒園裏,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唱歌,這時老師聽到了一陣陣的手機滴答聲。老師在講台上搜索聲音的來源,發現一個小男孩正埋頭不知在弄著什麽。老師走過去一看,小男孩正在玩手機遊戲……
這是最近一位媽媽的留言。她說當天早上出門時,孩子悄悄把媽媽的手機放進了書包裏,媽媽一直不知道,到了單位才接到了老師的電話。這位媽媽很苦惱,孩子1,2歲時,她有時因為忙家務,就讓寶寶看手機……時間長了孩子便很喜歡玩。媽媽如果不給,孩子就會發脾氣,有時能哭鬧到嘔吐……她不知道孩子這樣玩下去,會面臨什麽結果。
長期沈迷手機電視,孩子的大腦到底發生怎樣的變化?
西雅圖兒童研究所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裏.克裏斯塔基斯經過研究,發現了沈迷手機電視孩子的大腦,與普通孩子大腦的區別。很多人說,感覺有些觸目驚心——大腦就像萎縮了。
克裏斯塔基斯解釋說,這是因為這些孩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屏幕前,導致他們大腦的感官刺激不足。他們在合適的年齡沒有做合適的事。因為幼兒的腦部發展,是從負責動作發展的原始區域(Core Brain)開始,接著會發展到情感區域,最後是邏輯思考區域。在這壹系列的發展中,小朋友需要每天接受不同的大腦刺激,才能發展成為壹個健康和健全的大腦。而手機和電視屏幕所產生的聲光和畫面的刺激,經常只集中在原始區域,這會導致幼兒未來情緒自控力不好、以及缺乏思考和邏輯理性能力。如果孩子長期沈浸其中,甚至因此剝奪了孩子的其他活動,後果便是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負面的變化。
另外,美國精神病學期刊(JAMA)曾經有壹項涉及3000人、歷時25年的研究發現,沈迷電視屏幕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認知能力會下降。認知力常常指的是大腦的反應能力、執行力和記憶力,最終不僅導致智力下降,未來患老人癡呆癥的概率也變大。
長期沈迷手機電視的孩子,謹防“豬孩效應”?
我們經常聽聞豬孩、狼孩……即使他們的體型長大到十多歲,他們的智力卻猶如1,2歲的嬰兒,不懂說人類的語言、記憶力、註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幾乎為零。因為他們在合適的年齡缺乏應有的大腦刺激。雖然那些長期沈迷電視手機的孩子不至於如此,可是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聰明伶俐,很多人其實沒想到小小的屏幕,就把這些父母們的願望不知不覺中扼殺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電視還沒大範圍使用的年代,有壹組心理學家來到加拿大北部的小鎮。這組學者非常希望知道這個小鎮的孩子在觀看電視之後的變化,結果表明,他們非常有先見之明。兩年後,即在1986年,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電視讓孩子的閱讀發展能力下降、電視讓孩子的創造力下降了……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普遍下降了。
去年,有個媽媽找到我,說她家4歲的女兒還不會說話。這個小女孩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為了工作,孩子8個月大就放在奶奶身邊,他們每年過年才回家。孩子的媽媽回憶說:“女兒幾個月時,眼睛很靈活……現在孩子卻不懂說話,讓人很難過。”她還提到:“每次打電話回家,女兒都在看電視。”後來有鄰居跟她說:“孩子的奶奶經常把孩子 單獨放家裏看電視,老人到鄰居家打牌。”孩子3歲時就被發現眼睛近視,配了眼鏡。孩子4歲半了,還不懂說話,只會“嗯嗯”地跟人交流,就像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孩子的奶奶經常也說孩子很笨,有一次因為孩子淘氣,奶奶生氣地罵“去廁所睡”,沒想到小女孩真的抱著被子就躺到了廁所裏……
這個孩子的表現讓人難過,爸媽缺乏陪伴,奶奶缺乏照料,孩子的語言能力很可能被電視耽擱了,智力發展恐怕也讓人堪憂,恐怕她未來的路會很艱難。
小朋友成長最好的感官刺激是玩耍和遊戲
孩子們從小,應該花大量的時間在玩耍和遊戲上,而不是看手機看電視。運動類的玩耍方式,有跑、跳、踢球、攀爬……玩耍類的玩耍方式,有玩玩具(開放式的玩具最佳)、過家家等模仿遊戲……其他的感官刺激活動還有做家務、讀繪本等。豐富的活動是孩子大腦成長的最佳營養,當孩子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合適的活動上,大腦才能健康成長。
所以,電視手機適當地看,是可以的,但別沈迷。一般來說,5,6歲左右的小朋友每天的看螢幕時間,需要控制在1小時內,孩子年齡越小需要看得越少,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內的寶寶盡量別看。其他時間,父母就盡量讓孩子們玩耍和遊戲吧。
如果妳想讓小樹翠綠,妳就把它放在陽光下;如果妳想讓孩子聰穎可愛,妳同樣也要把他放在陽光下……
來源:百家號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萬物生長的力量──《遙遠的向日葵地》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作家李娟的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入選新浪好書榜二○一七年文學類年度榜。書裏描寫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裏的人和他[詳細]
- 2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 5本值得熬夜看完的小說
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有什麽呢,哪些小說值得熬夜看完呢,下麵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僅供大家參考。 [詳細]
- 3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
佛誕讀佛學散文,想到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各有各的功能,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功能高就高價值,功能低就賤價了。 [詳細]
- 4二月河的「葵花寶典」
一大早起來,就看到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從中來,百感交集,也想起曾與他交往的點點滴滴。 二月河是個很謙恭的人,對人很客氣,很低調,很誠懇,就像鄰家大哥,要合影就合影,要碰杯就碰杯,要聊天就聊天,笑咪咪的,沒有一點架子。給我印象最[詳細]
- 5美國作家談讀書
問及文學晚宴派對的座上賓,女演員、作家格威納絲‧帕爾特羅(Gwyneth Paltrow)的客人將是莎士比亞(一五六四─一六一六),《冷血謀殺》(In Cold Blood)(一九六六)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一九二四─一九八四),《無邪的年代》(The A[詳細]
- 6海峽年度漢字「望」兩岸攜手並進
由台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共同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4日在台北揭曉,逾1000萬投票中,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的「望」字以51萬1871票獲選。《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表示,今年恰逢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風雨滄桑,40年胼手[詳細]
- 7從《香港文學》看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不但聯合香港各派作家,同時也匯聚世界各地華文作家。《香港文學》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定位,就是成為海外華文文學的中心。 [詳細]
- 8中國教育邁出國際化發展步伐
一直以來,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大學是一種高端的存在,很多學子以進入英美大學讀書為傲。從1877年5月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遠渡重洋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教育課程,為實現夢想而讀書。 [詳細]
- 9追尋西西足跡 研究專注認真
想起西西,便會想起何福仁,想起何福仁,就聯想到《西西研究資料》這一套難能可貴的巨冊,由何福仁與有心人樊善標、陳燕遐、甘玉貞、王家琪、趙曉彤聯手組成的編委會,經歷多年把西西的資料整理、匯編出版,本書對香港文學有極深遠的意義。[詳細]
- 10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麽變化?一張圖讓人過目難忘
在一家幼兒園裏,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唱歌,這時老師聽到了一陣陣的手機滴答聲。老師在講台上搜索聲音的來源,發現一個小男孩正埋頭不知在弄著什麽。老師走過去一看,小男孩正在玩手機遊戲……[詳細]
- 11《綠皮書》:種族議題下的「傲慢與偏見」
《綠皮書》(港譯《綠簿旅友》)講述了一個黑人精英和底層白人在一趟旅程中互相理解、教育與成長的故事。它意在指出,化解仇恨,應該從刨除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偏見開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族群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尊重與理解。在充滿血淋淋的鬥爭,反覆的[詳細]
- 12荊州開評首屆「屈原詩詞獎」
適值戊戌年端午節,由中華詩詞學會和中華詩詞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華詩人節」在屈原故地、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荊州舉辦,以期發揚屈原詩學精神,傳承中華詩詞文化。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