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經濟軟疲,香港退休金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6-05-13 09:07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56982

經濟軟疲,香港退休金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港人要多少錢才夠退休?根據“安聯投資退休信心調查”,今年市民對理想退休資金的期望為437萬元(港幣,下同),平均預期可累積318萬元,兩者相差119萬港元,不過已較去年收窄22%。調查亦顯示,近七成人仍未為退休作準備;而46%的年輕一族曾考慮到外地退休。

近七成人未為退休部署

“安聯投資退休信心調查”發現,港人對理想退休資金的期望為437萬元,較去年下調3%,以及有信心于退休時積累更多資金,較去年上升7%至318萬元。安聯投資客戶服務主管馬鎂渲指,雖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收窄,令達至理想退休生活的機會可望增加,然而受訪者平均持有127萬元流動資產,只相當於預計可累積退休資金的4成,即使接近退休人士(50-64歲),平均持有流動資產為188萬元,亦只達成預期資金的一半。

整體而言,港人的退休準備意識薄弱,近七成人仍未開始為退休作準備,受訪者預計退休資金僅可應付12年的退休生活。另外,年輕一族(25至34歲)及年長人士出現強積金基金的風險錯配。年輕人(25至34歲)投資取態過分保守,強積金中僅有57%持股票基金,而股票占流動資產只有19%,港元存款則占48%,更有高達67%打算退休後將強積金權益投放在定期存款,比年長人士還保守。

經濟軟疲,香港退休金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長者投資較年輕人進取

年長人士可能因趕搭尾班車而忽略了風險,投資取態偏向積極,包括63%受訪者持有股票基金;股票占流動資產的比例為27%,比年輕一族高出8%;65%更打算退休後將強積金權益投放在股票。

經濟學者林本利認為,年輕一族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投資取態趨向保守;相反,年長人士經歷過八九十年代股票大升的時期,對於長期性的資本增值有信心,所以強積金選擇較偏重股票。他表示,年長人士應隨年齡增長增加債券比重,投資時以爭取穩定潛在回報約4厘為目標。

調查又指,近一半(46%)年輕一族有考慮到外地退休,比例高於年長人士的32%。其中有41%的年輕一族曾考慮臺灣,主要是喜歡當地環境;15%願意到內地退休。

該項調查於今年1至2月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800名年齡介乎25至64歲、月入12,000港元或以上的未退休人士。香港經濟本來是有很多優勢的。背靠內地市場與資源,香港通過與內地的製造業融合、消費購買力融合,有很高的經濟活躍度和競爭力。幾大板塊,無論是進出口貿易,還是金融服務業,或是專業服務、旅遊,樣樣與內地經濟關係密切,港人過去幾十年積累的財富也主要來自對內地提供的各種服務。香港過去實行自由經濟,民主、法制、廉潔、國際化等價值鼓勵著香港市民勤勞工作,並保護了他們的努力成果。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完備的市場制度,也讓香港成為了全球資金最喜歡的目的地之一。最關鍵的是,香港市民勤勞、敢拼,以“獅子山”精神為世人樂道。良好的教育也保障市民掌握足夠的知識、技能。

經濟軟疲,香港退休金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應該說,能同時具備這些優勢是非常很難得的,讓不少國家和地區經濟體十分羡慕,多年的繁榮也讓人們很難想像香港經濟會陷入長期停滯。但正如常年觀察香港的專家指出的那樣,香港經濟衰退在數年前就開始了,而香港經濟沒有實體產業優勢是所有問題的邏輯起點。

製造業的分工發展以及產業鏈向售後階段的延伸,引發了對金融、貿易和物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香港由於近20年來製造業明顯萎縮,與內地在製造產業方面的經濟聯繫日漸淡漠,金融業的地位也很容易被逐漸崛起的長三角新製造業中心所取代。而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最大不同之一,是需要遠較製造業為多的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接觸,紐約、倫敦等金融中心都是處在本國製造業的中心位置。香港由於有著邊界和通關的麻煩,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雖有人才優勢卻無空間與時間的優勢。香港沒有實體經濟優勢,服務產業與內地實體經濟又是“兩張皮”越來越貼不到一起,這是15年來香港經濟逐漸喪失增長動力的內在邏輯。

而給予香港經濟進一步打擊的,則是香港在社會轉型中出現的兩極對立。

香港主權回歸進入第19年,內地對香港的影響愈來愈大。不僅內地赴港旅遊人次逐年上升,不少核心產業也都留下了“內地”的痕跡。截至2015年6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有1793家,其中內地企業直接在港上市的數量超過一半以上,占總市值超過60%。但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不僅一直存在鄙視內地的情緒,近來更是出現了“去內地化”的聲音,將“內地化”等同“假、貪和濫權”。在全球都在重視並參與中國市場的時候,“去內地化”的動作無疑給香港經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經濟軟疲,香港退休金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觀察近兩年的香港不難發現,現在的香港,熱衷於政治鬥爭的香港年輕人和政客越來越多。鬥爭本身不具有生產性,但在一部分人眼裡卻能更有效的把別人的成果弄到自己手上。鬥爭越出色,回報就越高,也愈能吸引人們把時間精力從生產轉移到鬥爭中。鬥爭的常態化撕裂了社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兩極對立,這不僅削弱了香港的民主根基,也帶來了社會思想的錯亂,而伴隨政治鬥爭的暴力運動,更在摧毀著香港。在占中事件以後,不斷的有衝擊立法會,衝擊內地遊客熱鬧區,以至發生街頭流血事件發生。猴年春節大年初一香港出現的打、砸、燒,更是讓東方之珠黯然失色,一直以來那個令人信賴,安全可靠的香港在暴力中變的面目全非。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是大量國際資金的自由集散地。截至2014年底,香港是國際投資者首選的投資平臺,源自國際投資者的資金達到124040億港元,在香港管理的資產總值增加接近18%至68560億港元,也創歷史新高。香港之所以可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因為有國際投資者放心香港的金融管理,香港社會穩定、安全讓國際投資者沒有後顧之憂。但現在,面對越來越不安全的香港,投資者怎麼會放心呢,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根基還能牢靠嗎?

在我們看來,香港正在轉型,轉型的不只是商業形態,整個社會形態都在發生變化,一直以來商業自由的香港,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新年的騷亂以及立法會的動向來看,香港的兩極對立在未來一段時間不太可能減少,只會加劇。未來經濟能否擺脫停滯,需要香港著眼中國內地經濟未來的長期發展大勢,想清楚香港處在怎樣的地位,擁有怎樣的優勢,以及能發揮怎樣的作用,進而找出新的發展思路。此外,更需要香港市民和政府達成最大程度的社會共識,努力消除社會的兩極對立,維護好原有的法制、自有。唯有如此,平安,繁榮,引人入勝的東方明珠才不會遠去。 

香港經濟出現了長期停滯徵兆,除了香港沒有實體經濟優勢,服務產業與內地實體經濟貼不到一起外,香港的社會兩極分化以及香港逐漸滋生的不穩定,恐怕也是重要原因。香港經濟若要恢復活力,除了要著眼內地經濟並發揮自身服務業優勢外,更要努力消除社會對立,達成社會最大共識。

根據搜狐、中新網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