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健 康 > 健康前沿 >

每天只睡4小時,多相睡眠法靠譜嗎?

更新時間:2020-08-27 16:38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7653

每天只睡4小時,多相睡眠法靠譜嗎?

幾天前,搜狐CEO張朝陽因在采訪中提到了自己正在踐行的“4小時睡眠法”而上了熱搜。視頻裏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需睡4個小時,又睡得少,又睡得好”,並且堅持了近兩年,效果卓群。

這並不是我們第壹次聽到這樣非常規的睡眠方法的存在,坊間相傳甚至還有達芬奇所發明的壹種睡眠方法——每4個小時睡15分鐘,每天只需睡1.5個小時。這些“睡眠法”究竟是怎麽回事?壹個人每天到底要睡幾個小時才算足夠?咱不妨先往下看。

天生短睡者

2009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壹群奇怪的人。他們跟正常人壹樣按點上床睡覺,但卻會比正常人早好幾個小時自然醒過來,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居然比常人少了2-4個小時。

他們生來如此。

住在美國休斯頓的斯蒂芬·克拉斯克(Stephen Klasko)便是其中壹員。當她還與父母住壹塊的時候,每天都會被父母要求在床上躺滿7-8個小時。搬出來自己住之後,克拉斯克終於每天只需要睡4-5個小時,而這卻令她非常開心。“並不是我主動選擇如此,”克拉斯克說,“我累了就會上床睡覺,再自然醒,連鬧鐘都用不到。”

作為當地最大衛生系統之壹——托馬斯·傑斐遜大學醫院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同時還是壹名婦產科醫生,克拉斯克很清楚睡眠不足會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正如其他和她相似的天生短睡者壹樣,克拉斯克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睡得不夠,相反總是精力充沛、能量滿滿。這與同樣睡得少的睡眠障礙癥患者截然不同。

“睡眠(量)顯然是被高估了。”克拉斯克如是說。

© MIC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天生短睡者”身上的BHLHE41(又名 DEC2)基因都發生了變異,而這很有可能便是他們對於睡眠的需求大幅減少的原因。

怎樣才算擁有“足夠睡眠”?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我們都沒有壹個明確的生物標誌物,可以借此來客觀衡量疲勞度或是其他因睡眠不足而引發的後果。而這也是睡眠研究者壹直在努力尋找的東西。

因此就目前來說,睡得夠不夠依舊是壹件盈虧自知的事,這很符合睡眠這件事本身給人的感覺——在大部分情況下,睡眠只與妳自己相關。

“妳應該聽從妳自己身體的需求,”就像研究人員所說,“妳的身體會告訴妳的。”

“8小時睡眠論”從何而來?

妳也許會希望自己同樣是個天生短睡者,但我們必須要告訴妳,此類基因突變十分罕見,估算只占人群中的1%到3%。

而大部分人——也正像是那個人盡皆知的說法:壹個成年人每天都需要8小時的睡眠。

這意味著我們人生將近1/3的時間都賴在床上。令人心疼的是,這1/3的時間裏我們的意識在某種意義上是“缺席”的,除了少量醒來後還能記著的夢,絕大多的睡眠對我們來說都毫無參與感可言。

音樂家裏克特的《睡眠》音樂會。© Universal Music Group

這聽起來好像很虧,就像壹包薯片裏面近90%的體積都是吃不了的氣體。壹方面我們只能默然接受這樣的設定——薯片還能有罐裝的,但從未聽過有誰可以壹輩子不睡覺的;另壹方面,不乏有人在想方設法減少睡眠時間——假設壹個人可以活到80歲,而他只需要每壹天都少睡4小時,便能讓自己的壽命“延長13年”。

薯片裏的氣體能讓薯片不被氧化、不易壓碎。同理,我們也很清楚睡眠對人的好處,它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鞏固記憶,促進肌肉、骨骼和器官自我修復,甚至保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不僅如此,睡眠還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清除代謝廢物。如果妳堅持大概17小時不睡覺,妳的精神狀態相當於喝到血液酒精含量0.05%的程度(達酒駕標準),出現“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況。覺得自己最近腦子不好使?可能就是沒睡夠。


不過“8小時睡眠論”是怎麽來的?為什麽剛好是8小時?專家為何如此建議?

事實上“8小時睡眠”這壹數據的第壹次出現,還真不是壹個建議值,而是測量值。這壹數據來自美國老牌咨詢公司蓋洛普。在他們公布的調查結果裏,1942年的美國人平均睡眠時長為7.9個小時,約等於8。

壹直到1990年,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成立。而為了向公眾提出最佳睡眠時長的參考值,該基金會召集了來自科學和醫學等不同領域的18人組成專家小組,回顧了大量關於睡眠時間和健康情況的有效研究,最終才給出了壹個建議值:壹個正常成年人,每天最好睡足7-9個小時。

然而蓋洛普2013年的民意調查則顯示,該年美國人平均每晚的睡眠時長只有6.8個小時,比1942年的數據少了整整壹小時。這壹數據與2016年公布的《中國人睡眠白皮書》所顯示的7小時中國人平均睡眠時長相當。也就是說,不管睡沒睡夠,我們的睡眠量都比以前少了。

單相?雙相?多相?

壹輩子太短,8小時太長。對於時刻在求精進的現代人來說,假若有可能找到壹套更為有效率的睡眠辦法,自然不會缺乏追隨者。讓我們來認識壹下意大利人勞迪奧·斯坦皮(Claudio Stampi)。

斯坦皮首先是個狂熱的長距離單人帆船運動愛好者,曾參加過兩次全球帆船賽,然後才是醫學博士、作家、睡眠研究領域的巨擘。

長距離帆船運動是個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角鬥場,運動員需要克服艱苦多變的賽程完成航線,賽時少則數日,多則數月。正是對於這項運動的興趣促使斯坦皮開始研究如何系統性地安排多段、短時的睡眠,以盡可能在睡不夠的情況下取得最佳表現。而所謂多段、短時的睡眠,用壹個詞來指代便是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

根據斯坦皮在其著作《我們為什麽要打盹》(Why We Nap)中的記載,多相睡眠壹詞最早是由心理學家希曼斯基(J. S. Szymanski)在1920年壹篇關於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研究論文中提出。

事實上我們對於多相睡眠的最早認識,也是從動物開始的——多相睡眠在動物界十分常見,超過86%的哺乳動物都表現出典型的多相睡眠節律,而這也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祖先們的睡眠狀態——想想妳家的貓貓狗狗,是不是也是睡壹陣兒醒壹陣兒?

不僅如此,人類嬰兒也有著明顯的多相睡眠節律。正如2006年的壹篇論文研究指出:幾乎沒有理由認為人類的睡眠/喚醒系統會以壹種完全不同的方式進化。

實際上,即便是當下最為主流的單相睡眠節律(也就是壹天睡壹覺,壹覺到天亮),也很可能是直到近壹百年才開始出現的。歷史學家羅傑·埃基希(A. Roger Ekirch)通過長達16年的研究後認為:在電力被發明之前,把睡眠分成兩段的做法可能是西方世界的主流選擇。

埃基希研究了大量文獻,涉及日記、法庭記錄、醫學書籍多種類型,跨幅從荷馬史詩《奧德賽》,到現代研究者對尼日利亞非洲部落的人類學記錄,並從中提取了500多份分段睡眠的證據,而他的觀點也受到了不少同行的支持。

埃基希認為,這幅1595年的雕版畫是夜間活動的可靠證據。© BRITISH MUSEUM

根據他的觀點,舊時的西方成年人差不多在天黑兩小時後入睡,夜半醒來——他們披著月光上廁所、抽煙、閱讀、聊天、禱告、到鄰居家做客——壹兩個小時之後,他們才會進入第二段睡眠。16世紀的壹本法國醫學手冊甚至建議備孕的夫婦們在這個中間清醒的時間段內行房,因為“這樣會更享受,且表現更為出色”。

這壹節律壹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從社會意識中消失,埃基希將其歸因於街道與家庭照明的普及以及通宵營業場所的激增。

與之相對應,不少國家的許多人至今仍保持著雙相睡眠的習慣——中午打個小盹。中國、印度、南非、意大利、菲律賓、西班牙……許多國家的文化中都保有午睡的習慣。有意思的是,這些有午睡習慣的國家大多天氣溫暖。可能真的是天氣壹熱人就容易犯困。

而這樣中午打盹的雙相睡眠節律,相比於半夜醒來壹陣再睡的分段睡眠,在現代醫學的觀念看來可能更符合我們的生物鐘。通過測量腦電圖,人們發現我們不僅在夜晚會有壹個睡眠驅動力——中午的時候同樣會有警覺性的明顯下降。而這壹腦電圖的特征也跟體溫、皮質醇水平、褪黑素水平、血壓等多項生理指標的變化同步。

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可能天生愛午睡。而現代人每天壹覺,壹覺到天亮的單相睡眠模式,有著難以忽視的文化成因。

但這並不是斯坦皮的研究重點。在斯坦皮的壹項研究中,他觀察了瑞士藝術家弗朗西斯科 · 約斯特(Francesco Jost)歷時49天的多相睡眠實驗全過程。在經歷最初幾天的適應期之後,約斯特的註意力和情緒開始趨於穩定,並且在每次多相睡眠的過程中幾乎都是立即進入快速眼動睡眠周期。

何謂快速眼動睡眠周期?我們的睡眠過程並非從頭到尾壹直保持著同壹個狀態,而是以大概1.5個小時為周期進行循環。在每個周期裏,又分為快速眼動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簡稱NREM)兩個階段。

我們的大多數夢境,都發生在RE

M期間,而這壹時期也因眼球的不自主轉動而命名。但更重要的是,在REM期內我們的身體肌肉會完全放松,身體進入深度修復的狀態,大腦也是主要在這個時期裏才會對白天所獲取的信息進行重新梳理整合,從而形成記憶。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REM期才是睡眠的主舞臺。

斯坦皮認為,正是由於約斯特的多相睡眠造成了壹定程度的睡眠剝奪,而睡眠量的壓縮也使得他的身體被迫去提高睡眠效率,而這正表現為進入REM周期的速度變快(實際上,這也是現今包括“達芬奇睡眠法”在內的大多數多相睡眠法所相信的:通過壹定的睡眠剝奪來減少NREM階段占比,提高睡眠效率)。與此同時,這番改變也為約斯特帶來了每天5小時的額外時間。

因此斯坦皮得出結論:在睡眠剝奪的情況下,多相睡眠法可以有效提高持續性的運動表現。相比於連續睡眠3小時,每4小時睡30分鐘的人有著更高的警覺性,表現更為優秀。這壹結論也陸續得到了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多國軍方的肯定。

但實際上,在斯坦皮之前已經有個人采取過類似的睡眠方法了。不僅如此,此人堅持其睡眠法長達兩年,其故事在1943年的《時代》雜誌上還有過專題報道。

因人而異的睡眠自由

巴克敏斯特·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1895年生人,作家、建築師、未來主義者,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他為1967年世博會設計的球形美國館,艷驚世界。但這顯然不是我們在本文裏關註的重點。

富勒與其舉世聞名的世博館。© BETTMANN/CORBIS

在《時代》雜誌那篇關於富勒的專題報道裏,記者介紹到了富勒那看似激進的“Dymaxion”睡眠法:富勒認為,人類有壹個能被快速補充的“主要能量儲備倉”,以及壹個需要花費更長時間來補充的“次級能量儲備倉”,只要我們在困倦襲來的初期打個小盹(補充主要能量儲備倉),就能減少每天的睡眠量。

每六個小時小睡壹次,每次睡半小時,就能把每天8小時的平均睡眠時長縮減到2小時。據報道,富勒保持這個習慣整整兩年,最後因無法與生意夥伴們正常的生活節律相適應而放棄。但是他的傳記作家詹姆斯 · T· 鮑德溫(James T. Baldwin)在其傳記中保證:許多年輕的同事和學生都跟不上他的節奏,他似乎從來不會感到疲憊。

“巴基(Bucky,對富勒的昵稱)會讓旁人感到錯愕,”鮑德溫寫道,“他能夠在30秒內立刻睡著,就像撥動了腦袋裏的壹個開關。這壹些發生得太快了,就像是癲癇發作壹樣。”聽起來是不是也很像斯坦皮對於約斯特“快速進入REM期”的描述?

直到本世紀初,壹個用戶名為PureDoxyk的博主從歷史中重新挖掘出富勒那奇特的睡眠法,略加修改之後通過博客和書傳播之。出於對尼采的紀念,她將其命名為“Uberman“睡眠法,是今日我們能看到的多種多相睡眠法的前身。

富勒是商人、名人、建築師、理論家。妳可以說他是個天才,但很顯然他不是壹個研究睡眠生理機制的專家。因此即便他與他的傳記作家如是說,對於常人而言依舊缺乏壹個科學結論之所以能成為共識所必要的普適性。

而至於達芬奇、撒切爾夫人、特斯拉、丘吉爾乃至李小龍,網絡上都有流轉關於他們采用多相睡眠法的傳言,很遺憾我們並沒有找到足夠且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壹點。

同樣遺憾的是,壹方面,由於針對多相睡眠的研究難以繞開對受試者長期的跟蹤記錄——假若研究涉及睡眠對壽命的影響,則更是會陷入持久戰,這將意味著大量資金和精力的投入;另壹方面,如上文所言,睡眠研究領域壹直處於缺乏足夠直接、明確的標準的窘境,對於如何判斷睡眠是否足夠這件事,我們尚未建立壹套足可供倚仗的評判體系。

但正如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睡眠部的主任馬特·比安奇(Matt Bianchi)所說:“人各有異。有些人對咖啡因敏感,有些人則完全不會。所以壹個人可能適合多相睡眠法,但另壹個人如此實踐,卻同樣有可能因為犯困而開車追尾。”

© Google Image

多相睡眠法也許對壹些人適用,但未必對妳同樣有效。事實上我們也不會建議妳輕易嘗試此類睡眠法。

某種意義上,我們的壹生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個體經驗裏。而現代語境是焦慮的,這種焦慮敦促著我們更多地在求同而非存異。因此當我們用個體經驗去衡量他人的選擇,往往也就容易忽視差異。

壹方面我們會因為張朝陽“每天只需睡4小時”的言論與自己的經驗形成矛盾而產生質疑,甚至認為此種言論不經意間造成了時代的緊迫感,販賣著另壹種焦慮。但另壹方面我們卻又很容易忽視壹點:張總、富勒甚至是達芬奇,他們每天睡幾個小時,跟妳我好像也沒多大關系。

睡眠自由也許不再僅僅意味著想睡著就能睡著、或是想睡個昏天黑地就能睡個鬥轉星移——還將意味著當妳選擇了壹種睡眠方法,也不會因為差異而被誤解。

畢竟世界上唯壹能判斷妳昨晚睡得好不好的,只有妳自己。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讓卵巢保持年輕的秘訣讓卵巢保持年輕的秘訣

    卵巢是女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關係到女人的生育能力,要是喪失卵巢功能的話,會導致不孕不育。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大家的容貌,導致其出現各種皺紋。想要保持生育能力,想要保持青春狀態的話,就必須要好好地保養卵[詳細]

  • 2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易得物,燒開的自來水、十塊一大桶的純淨水、礦泉水都能讓我們輕而易舉地補充水分。 但同時,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批“高端水”,動輒十多塊甚至幾十塊,很多是以喝了會讓人身體更健康為賣點,比如賣得火熱富氧水和富氫水[詳細]

  • 3夏秋交替,當心“他們”來煩妳夏秋交替,當心“他們”來煩妳

    輕輕的,流火之夏將走了輕輕的,清爽之秋要來了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較大抵抗力弱的人群可要當心某些疾病“侵襲”呦▼常見病之一:腸胃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詳細]

  • 4仁和藥業迷霧:擁有婦炎潔 為何未來不被人看好仁和藥業迷霧:擁有婦炎潔 為何未來不被人看好

    2018年8月,仁和藥業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64億元,同比增長26.6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4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了51.27%。 看起來,仁和藥業似乎終於回暖了,事實果真如此嗎?[詳細]

  • 5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

    孩子進入童年期(6-12歲)時的顯著變化是,開始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系統學習,學習逐步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即從個體家庭進入群體社會的轉折,對社會環境逐漸熟悉,也就是兒童社會化期。 [詳細]

  • 6喝咖啡會骨質疏松,這是真的嗎?喝咖啡會骨質疏松,這是真的嗎?

    今年上半年,許多人的朋友圈曾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事件內容大概是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癥警告標簽。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的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詳細]

  • 7作為一個易過敏人士,我是在用生命給妳面子作為一個易過敏人士,我是在用生命給妳面子

    很多年前,那英做客侯佩岑的節目時,講述過在嫣然慈善基金晚宴上勸林誌玲喝酒的事。林誌玲禮貌地舉著酒杯向那英敬酒,誰知霸氣的那英一口氣把酒給幹了,林誌玲舉著杯子,進退兩難。那英急了:“妳為什麽不喝?”見林林誌玲不自然地扭捏,那姐更不高興了,當即[詳細]

  • 8吃藥的忌口清單,一張表格全說清了,趕緊收藏!吃藥的忌口清單,一張表格全說清了,趕緊收藏!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中醫的說明書上看到“忌魚腥”“忌辛辣”等提示患者服藥期間需要限制的飲食種類,但很少在西藥說明書上見到類似字眼。 [詳細]

  • 9夏天常腹瀉?不是妳以為的那麽簡單夏天常腹瀉?不是妳以為的那麽簡單

    高溫高濕的三伏天來臨了,腸道門診裏急性腹瀉的患者明顯增多。急性腹瀉,老百姓俗稱“拉肚子”。一般人認為這是個挺簡單的病,有時在家裏控制一下飲食,吃點“消炎藥”,過兩天就沒事了。最近妳是不是也是這樣處理的呢?覺得拉肚子或許能減肥,就沒在意? [詳細]

  • 10孕期總膽紅素會升高一點孕期總膽紅素會升高一點

    小倩姑娘手拿化驗單在五樓的電梯口堵住我,愁眉不展的把單子遞給我,焦急的問到,我的總膽紅素升高了,會對身體有什麽影響嗎? 總膽紅素分為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兩樣任何一項升高都會引起總膽紅素升高。直接膽紅素升高一般考慮是梗阻原因,排泄不暢導致[詳細]

  • 11有了高血壓,該如何合理選擇食物?有了高血壓,該如何合理選擇食物?

    1、谷類食物為主,常吃點薯類增加全谷類和薯類食物的攝入,粗細搭配。根據身體活動的不同,每天谷類和薯類的攝入量不同,輕、中度身體活動的高血壓患者,每天應吃谷類150~400克,其中1/3~1/2為粗糧和雜糧。少吃或不[詳細]

  • 12亞健康到底離妳還有多遠?憑10個信號來自查亞健康到底離妳還有多遠?憑10個信號來自查

    隨著大眾醫學知識的日益發展和普及,人們對於自身健康的認識不斷地深入,亞健康這一概念正越來越被公眾所熟知。但是,該如何正確認識亞健康,如何通過傳統的中醫“治未病”思想對這一身體狀況進行防治,如何採用先進的技術與手段進行測量和評估,並通過自主健[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