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天主教宗的權力可以凌駕于國王之上?教皇與國王關系如何?
- 更新時間:2020-09-08 18:3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331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曼徹斯特曾經在《黎明破曉的世界》一書中,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用來概括教皇與國王的關系演變,大概的意思是說:教皇通過宗教理念控制人們的思想世界,國王通過政治活動控制國家的實際權利,二者合作可以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是,從另一方面講,他們也是彼此的障礙。
想要明白教皇與國王之間的關系演變,首先就要明白一個概念:教皇是什么?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宗教的皇帝。
現任教皇—方濟各
宗教,自古以來就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科學技術不發達,對于現實世界的探索,存在太多無法解釋的疑惑,于是,普遍相信超現實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神”。
人類對于神充滿了敬畏和崇拜,設立特定的儀式來祭祀,并逐步發揚和傳承,形成信仰,這就是宗教。
當今世界盛行的宗教流派五花八門,其中,基督教脫穎而出,無論規模、還是影響,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教派。總體而言,核心思想萬變不離其宗—以圣經為藍本,以福音為載體,信奉耶穌為救世主。
天主教是由耶穌的首席宗座使徒圣伯多祿發揚起來的,是基督教中歷史傳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仰門徒最廣泛的派別,可以說是基督教的中流砥柱。因此,天主教的最高領袖“教宗”,被看做是圣伯多祿的繼承者,也得到其他教派的認可,代表整個基督教的最高權威。
教宗,規范的稱號為“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也可以和其他傳教士一樣,被親切的稱呼為“Papa”(父親)。教宗的人選是通過投票決定的,而投票權掌握在樞機主教的手里。樞機主教是教宗之下職位最高的人,因為身穿紅衣,又被稱為紅衣主教。
在天主教的管理體制中,理論上,教宗享有絕對的最高權力,除非自動退位,否則終身任期,誰也沒有權利罷免。但是,事實上,教宗也有被樞機主教架空的時候,甚至被監禁或放逐,另立新的教宗。
在中國,我們通常將教宗稱之為“教皇”。也就是說,教皇即教宗,是天主教的最高領袖,代表基督教的最高權威。
君主制是一種古老的政體,在社會早期普遍存在,在該體制下,國王是最高領袖,世襲傳承、終身任期,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國家已經發生政體的轉變,只有小部分國家至今仍保留君主制政體,如英國、西班牙、日本等,而且,國王大多是統而不治的“虛君”。
民主共和的潮流下,君主制國家屈指可數
那么,問題來了,在一個普遍信仰基督教的君主制國家中,就出現了兩個最高領袖,即教皇與國王。
皇權與教權如果混亂,很容易造成極大的政治災難,那么歐洲基督教國家中國王和教皇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這要從不同的歷史階段來分析。
一、國王主動向教皇示好
全世界的君主制國家,在最初期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流行“君權神授”的說法,即國王的權力來自于神的賜予。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成立,信奉勝利女神,國王親自兼任最高祭司,實行“政教合一”。
4世紀晚期,隨著基督教的興起,羅馬帝國逐漸廢止對勝利女神的祭祀,轉而獨尊耶穌。教皇作為基督教的最高領袖,宣稱自己是耶穌在人間的使者,逐步在民眾間樹立了強大的威信。
國王需要借助教皇的威信,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于是,主動將最高祭司一職交給了教皇,實行“政教分離”。
此時,教皇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凌駕于國王之上,但并不干預政治活動。國王的權利籠罩上神的光環,可以更好的發揮,所以心甘情愿的被教皇壓一頭。教皇與國王彼此利用。
二、當教皇有了獨立領地
8世紀中期,教皇的地位已經在歐洲諸國獲得了普遍的認可,而他的老東家羅馬帝國,卻日漸衰敗,鄰近的倫巴底王國不斷侵擾,嚴重威脅到教皇的安全和利益。于是,教皇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合作伙伴,比較強大的法蘭克王國,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時的法蘭克王國由宮相(宮廷總管)丕平把持朝政,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獨裁者,早就綢繆發動政變推翻國王的政權,若是捆綁上教皇便能名正言順。于是,兩人一拍即合,結成盟友。很快,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成功篡奪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按理來說,教皇作為精神領袖不應該擁有土地,畢竟管理土地是各國國王的應盡職責。但丕平即位后,為了酬謝教皇,兩次出兵攻打倫巴德王國,并將占領的一部分土地送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
從此以后,教皇擁有大片的獨立領地,逐漸形成了一個主權國家,被稱為“教皇國”。
教皇國領土
此時,教皇不僅是所有信奉基督教國家的精神領袖,也是自己統治國家的實際元首,又有加洛林王朝的鼎力相助,開始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并且逐步擴大干預范圍,權利盛極一時。
三、教皇的巔峰時期
其后,伊斯蘭教在地中海東岸迅速發展起來,原本屬于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落入了伊斯蘭教手中,這嚴重阻礙了基督教想要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
眼看著“娘家”被伊斯蘭世界一步步的侵蝕,11世紀到13世紀這200年間,在教皇的號召之下,多個歐洲基督教國家聯手,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軍事襲擊,前后共計9次。
他們最初的目的是收復耶路撒冷,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逐漸發展成瘋狂的掠奪和殺戮。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個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為基督教的名譽而征戰
此時,基督教世界如此團結一致,教皇的權力和地位達到頂峰,之所以形成這種空前絕后的局面,原因不外乎三點:
其一,基督教本身的教義成為廣大民眾的信仰,并且根深蒂固,教皇的形象被神化,比國王更具有影響力。
其二,同一時期,國王有好多個,而教皇只有一個,大家爭相示好,在這種眾星捧月的氛圍中,教皇的身價一路飆升。
其三,教皇想要鏟除異類,國王想要攻城略地,他們趨于同利性。
四、教皇背鍋,國王撿漏
十字軍雖然聲勢浩大,但是組成力量十分混雜,又各懷目的,難以形成合力,再加上長途跋涉,最后未能收復耶路撒冷。
勞師動眾的東征以失敗告終,給廣大民眾帶來了極大的思想沖擊,他們開始質疑自己的信仰,使得教皇的身價大打折扣。長期被教皇壓一頭的國王,也開始不甘心。無形之中,教皇成了不良后果的承擔者,而國王則因禍得福。
戰爭促進了東西方貿易及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交流,歐洲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而后隨著航海技術的提高,開辟了通往美洲、印度等地的新航線。許多國家通過殖民主義促進展經濟發展,獲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他們都認為這些功勞應該是國王的,因此,國王的聲望逐步超越教皇。甚至還有些國家進行深刻的宗教改革,進一步削弱教皇的權利。
宗教改革者反對天主教會嚴苛的信條,后來,北歐國家轉為新教,南歐依舊信仰天主教(舊教),中歐則是雙方激烈沖突的地方
擺脫宗教禁錮,實現思想解放,世俗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文藝復興運動使得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名譽掃地,而教皇的地位則顯得很尷尬。
長期以來,歐洲各國的國王都需要得到教會的承認,皇帝必須要通過教皇加冕才被視為正統。然而,19世紀初期,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巴黎圣母院舉行加冕儀式,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一幕:拿破侖不但拒絕向教皇下跪,還把教皇手中的王冠奪過來,直接戴在自己的頭上,并親自為王后戴冠。拿破侖可以說是第一個把教皇不當回事的皇帝,后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德國威廉一世加冕都沒有通過教皇這也就意味著教皇已名存實亡,國王擁有絕對的權力,二者正式分道揚鑣。
五、教皇輸了,國王也沒贏
19世紀末開始,長期四分五裂,又被周邊強國滲透的意大利半島,終于爆發了民族復興運動,先后發動三次獨立戰爭,基本完成統一,建立了意大利王國。
為了給教皇留下一點面子,也為了迎合世界各地依然尊敬教皇的基督教徒,意大利并沒有將教皇國趕盡殺絕。于是乎,教皇被迫退居到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隨后意大利和教皇國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國土神圣不可侵犯;教皇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施行“政教合一”。
而在這期間,歐洲大范圍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許多國家被迫走上了君主立憲制的道路,國王的權力不再來自于神的賜予,而是由議會限定,成為國家的“虛位元首”,在政治活動中扮演著“統而不治”的角色。
此時,教皇成為一種宗教形式上的象征,國王成為一種政治形式上的象征,互為擺設關系,一直持續至今。
現任教皇方濟各,是阿根廷人,于2013年上任成為第266任教皇。在宗教層面上,他依舊是天主教的最高領袖,代表基督教的最高權威。在政治層面上,他僅是梵蒂岡的元首,不會去干預其他國家的政治活動。
與羅馬融為一體的梵蒂岡城
從歷史發展總結來看,教皇的權力和地位主要取決于國王的態度,而國王的態度主要取決于民眾的傾向。當民眾傾向于教皇高于國王時,國王便選擇拉攏教皇,形成合作關系。當民眾傾向于國王時,國王便選擇擺脫教皇,打破合作關系。
總的來說,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認知水平的提升,宗教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教皇的權力地位也逐漸淡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圖文綜合整理:華發網】(來源:網絡)
上一篇:通識科倡改革 只評及格與否
下一篇:網傳遵理「毒教材」醜化內地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田飛龍:港青國民意識現危機 須重啟國民教育
田飛龍“占中”的重要政治遺產就是香港青年世代走上政治舞臺,形成香港社運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既[詳細]
- 2遏止“港獨”必須與展開國民教育相結合
3月11日,開平市東河中學校長陳國強、副校長劉權均,受香港國民教育學會邀請赴港,參加香港教育局教育服務中心舉辦的“2017年‘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教育會議”。本次會議以“愉快學習,共建未來”為主題,通過一系列[詳細]
- 3喬曉陽:國家政治制度須尊重
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北京訪問團昨日中午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前主任喬曉陽會面。訪京團團長梁美芬引述喬曉陽指,香港人無論參政與否,都要尊重中國的憲法、國體、政體,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詳細]
- 4香港二萬學生家長齊齊認識基本法
為了加深香港學生對憲法及基本法的認識,善德基金會舉辦「認識憲法、《基本法》——與法治同行」系列比賽,項目包括填色、標語創作、平面設計及問答比賽,並吸引了全港35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逾二萬名學生及家長參加。其中,「全港中學校際問答比賽」昨早進行[詳細]
- 5為什麼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高?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這樣的香港人面前,我有點慚愧。 近日,田家炳先生仙逝,享年99歲。36年間,他在大陸捐建300多所學校,花費數十億港幣,被人美譽“百校之父”。 [詳細]
- 6康居王史冊帶出絲路友誼
古代中國,在紙張還未問世前,碑刻和木簡是書籍文獻的重要工具。木簡多用於書信記事和公文報告。古代絲綢之路上,兩排康居王使者冊,早前現身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幾枚古舊的木條,連繫其間的編繩至今猶在,讓人感動不已。這兩排氣質非凡的漢簡,於甘肅敦煌懸泉[詳細]
- 7讀懂中國文學,還得從漢字入手
在當今的學科劃分中,漢字研究屬於語言學,抒情敘事屬於文學,它們處於不同的一級學科下麵。但在古時候,文字學和文學並沒有分得這麼清楚: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都是從文字說的;“古文經學”“今文經學”也是以文字相區分。 [詳細]
- 8廣東人所用的「埋」字有哪種意思?
圖:舊式的店舖多用「摺閘」;遇上結業,那不就是「摺埋」了嗎? 「埋」有「葬」的意思。「葬」就是死了,生命有個了「結」,什麼也塵埃落「定」,亦即一「了」百「了」。那廣東人所用的「埋」字也有以下的意思:[詳細]
- 9讀余秋雨──以《門孔》為例
在深圳羅湖書城,我買下了余秋雨先生最新的書《門孔》(湖南文藝出版社,二○一七年十月初版)和《慢讀秋雨──余秋雨慢筆文選》(四川文藝出版社,二○一七年六月初版)。前一本是新文結集,後一本是選篇。 [詳細]
- 10「執字粒」與「手民之誤」
早年的書刊、報章,用的是「活字印刷」。「活字」指單字的反字模,俗稱「字粒」。印刷前,工人按稿件挑出「字粒」,排列在字盤內,這個排字過程俗稱「執字粒」。印刷時,工人只要在字盤上塗墨,覆上紙,施一定的壓力就行。[詳細]
- 11在白雲觀追尋道教邱處機足蹟
看過金庸《射鵰英雄傳》(小說或電視劇)的學生,相信對邱處機的俠義作風,必定留下深刻印象。邱處機是道教全真教的道長,北京白雲觀是全真道龍門派祖庭,自元朝起,為全真道「第一叢林」。[詳細]
- 12清華大學開辦香港高級政務人才課程
清華大學7月2日在網上發佈首個向香港招生的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項目簡介,其中定位為「培養能植根中國、面向世界,知國情、懂港情的高級公共管理人才」,申請者須擁有香港身份證和回鄉證,「品德良好,遵紀守法」,並且擁護中國《憲法》和香港特區《基本法》。[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