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環境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
- 更新時間:2018-05-06 10:36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919810
一年之計在於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一系列權威數據勾畫出今年開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氣象,折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六大趨勢。
初步核算,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和去年四季度持平,我國經濟增長率已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到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增速遠超第一、第二產業。
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並重的大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的結構性變化大大增強了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他表示,前瞻未來,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但是,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中國經濟實力強、潛力足、韌性好、回旋餘地大,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1%,延續了溫和上漲態勢。
“總的看物價將保持平穩運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說,從市場供給看,我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相關產品都具備較為充足的供給能力,物價平穩運行具備堅實基礎。
此外,我國首次對外公佈了與國際接軌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說,近年來,我國經濟新動能顯現,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能力顯著提升。同時,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也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275億元,同比增長9.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遠高於去年全年58.8%的貢獻率。最終消費支出已連續第五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6.1%和11.4%,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2和3.4個百分點。
“消費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壓艙石’的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有關負責人說,我國居民消費增長較快,實物商品消費提檔升級,服務消費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
對於全年消費規模,王昌林說,據測算,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首次超過美國,達到40.4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市場。
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1%。其中,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高於上年均值。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1%,連續10個月高於60.0%。
2017年,服務業在我國GDP總量中的佔比為5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8.8%。邢志宏說,今年一季度,上述佔比和貢獻率分別提升至56.6%和61.6%。
“我國已進入了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經濟發展內在規律作用的結果,也是調結構、促升級各種政策作用的一個成果。”邢志宏說。
他表示,消費結構升級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去年我國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為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動力。
統計顯示,一季度我國新登記企業達到了13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新的市場主體在大量增加。
“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增量。”邢志宏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同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網上零售額增長35.4%,快遞業務量增長30%以上,增速繼續在加快。
邢志宏表示,“互聯網+”促生了很多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出口額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額3.21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3261.8億元,收窄21.8%。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進口增速繼續高於出口增速,順差有所收窄,進出口更趨平衡。”邢志宏說,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追求的是貿易平衡,這也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前瞻下階段外貿走勢,邢志宏說,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在進一步擴大,貿易空間仍然非常大。通過國內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我國能夠繼續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中國不主動追求順差,並且在不斷地擴大進口,這為各國提供了分享中國市場紅利的新機會。
在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經濟師武威看來,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呈現出價格升、就業穩、信心增的特征,非制造業具備繼續向好發展的基礎:一是在內需向好的拉動下,銷售價格有所回升,有利於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改善經濟效益;二是就業活動整體穩定,從業人員指數雖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49%,指數整體波動不大;三是企業信心增強,預期向好。
武威表示,當前非制造業持續較快發展的動能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內需基礎進一步鞏固,內需結構有所優化,有利於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基礎依然較強。考慮到5月份以後,針對非制造業行業的相關減稅開始實施,這將有利於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可能很多人會問,現在外需受壓制,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而且中央政府也提出要擴大內需,為啥就不能再次動用強剌激和寬貨幣政策,來使國內經濟迅速擺脫困局呢?
首先,中國經濟已沒有寬貨幣條件。2008年,中國的M2是47.5萬億,同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0.067萬億,是M2是GDP的1.58倍。當時中國經濟通過貨幣寬松來拉動,還是能夠產生一定效果的,而且2008年央行每投入一塊錢的資金對經濟拉動的效果也很明顯。
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同期2017年的GDP總量是82萬億,這意味著M2是GDP的2.12倍。貨幣超發是GDP的2倍,這是世界上罕見的。現在即使要搞大水漫灌,不僅對GDP拉動效應正在逐步衰退,反而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外貨幣貶值、對內惡性通脹的結果。所以,我國貨幣寬松幾乎沒有多少可以寬松空間。
再者,基建投資上向動力有限。2008年之前地方政府基本沒什么債務,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地方政府開始通過地方投融資平台大肆舉債,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如滾雪球一樣的上漲。
不可否認,地方政府投資的基礎建設項目對中國經濟的拉動起到了托底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但是過高的負債率使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從目前來看,除非中央政府放松對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的限制,否則靠地方政府投資基礎建設上升的空間也很有限。
最後,居民個人貸款對房地產的拉動已經衰竭。當前居民家庭的總債務至少是:40.5萬億的銀行貸款、4.5萬億的公積金貸款、4.5萬億的民間借貸親友借貸,總計49.5萬億。居民家庭總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60%,雖然不是世界最高,但是居民的債務杠杆率已經和90年代初的日本、2008年的美國危機時極其接近。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既然2008年強剌激、寬貨幣的老路已經走不了,那么中國經濟該往何處去呢?我們認為主要還是基建托底,民間投資和消費再啟動。
第一,基礎建設項目對經濟托底,並不是要讓地方政府再進行大規模舉債投資,而是引入民間資本來投資PPP,政府與民間資本一起合作搞基建投資,這樣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就總體可控,而且民間資金的高效率,高運營能力也能體現在基建投資項目之上。
第二,現在民間投資並不是不想投資,而是無處投資,政府部門應該打開之前一直被國有企業壟斷的行業,比如電信、石油、金融等領域,可先讓民營資本參股,隨後一步步放開門檻,讓民營資本可以直接投資壟斷行業。民間投資一啟動,社會存量資金就盤活了,對擴大內需是有極大推動的。
第三,啟動民間消費,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老百姓不想消費的主要因素還是房地產對消費領域的擠壓。試想如果大家每個月都把工資的很大一部分都投進入還房貸,那么中國的消費肯定啟動不起來。所以,在防風險的前提下,把房地產去泡沫化,這樣未來民間消費的潛力才能迸發出來,特別是中國的消費金融潛力還在挖掘過程中。
良好環境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降低企業成本、改善營商環境,進一步推動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彙聚到發展實體經濟的大潮中。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質量部制造運行監管趙偉認為,企業經營環境存在的問題,當前主要表現在制造成本上升。“要切實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建議盡快落實2018年繼續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相關政策,尤其注重與實體經濟相關的稅種;盡快落實報告中提出的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的相關政策,使企業輕裝上陣。”趙偉代表說。
“假冒偽劣產品對企業沖擊很大,造假販假的違法成本很低。”全國政協委員、權健集團董事長束昱輝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對發展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持。
“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更好發展實體經濟,還得讓企業家對發展環境放心。”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經濟系主任楊德才建議,繼續加大減免中小企業稅負的力度,讓實體經濟真正能輕裝上陣。同時,營造良好的營商氛圍,培育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根據人民網、中國政府網、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撐金融 提信心/兩新規 穩A股 利好港股後市
- 諾獎得主:港經濟具多元發展潛力
- 穗頒首個工程領域港澳企業執業認可證書
- 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 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 史上最大“金融泡沫”,這場可怕的龐氏騙局終於崩塌了!
- 美聯邦政府正式“關門”
- 1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據路透社、美國CNBC網站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了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對加拿大徵收進口鋼鋁關稅,加拿大政府在6月29日宣佈,從7月1日起,對約126億美元(約988億港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橙汁、番茄醬和波本酒等商品。這是加國自二戰以來[詳細]
- 3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今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詳細]
- 4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
綜合美國《福布斯》、《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據統計,美國主要的五個機場和五個港口會因為貿易戰受到重創。 [詳細]
- 5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說,他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考慮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分析人士和投資者認為,美國這一最新舉動雖然有可能是虛張聲勢,但已給美國及世界經濟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 [詳細]
- 6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
經過八年艱辛談判,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共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值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在全球大行其道,各國經濟飽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外界認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將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表[詳細]
- 7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
綜合《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及法新社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和美國高校近日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形勢不利於美國就業。73%的受訪者均擔心貿易戰傷及自身。 [詳細]
- 8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
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航運物流市場不確定性提升。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香港地區物流業勢將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以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等相關物流公司影響最大,他又留意到近日中美航線的航班已有減少。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回應記者查[詳細]
- 9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
針對美國301調查項下關稅反制措施的實施時間,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有關負責人7月5日應詢指出,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8年第5號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徵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詳細]
- 10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
人民幣匯率問題關係到中國股市、債市的表現,也直接關係到房價的走勢。近期人民幣連續下跌,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會出現非理性大幅貶值,但筆者對此不抱有太大「希望」或「熱情」。[詳細]
- 11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
本年度“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已於五月五日在美國中部的奧馬哈市舉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個人口只有45萬的小鎮,每年五月第一個周六,數萬賓客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聆聽巴菲特和老拍檔芒格的投資聖經,令當地人[詳細]
- 12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
人行進一步加大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力度,除定向放水外,更創設新工具。人行昨晚宣布,決定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根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向其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此外,還決定再增加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000億[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