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壹頂都不簡單 揭秘熱映電影《八佰》中出現的三種鋼盔
- 更新時間:2020-09-01 20:22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397
這幾天,反映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故事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片中出現中日雙方軍人戴著的三種不同型號的鋼盔。記者找到《國家人文歷史》雜誌主創、抗戰史研究學者周渝,請他為我們解析這三種鋼盔。
比德軍更早裝備的德式M35鋼盔
影片中以謝晉元將軍為首的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的很多官兵戴著的鋼盔,獨具特色的護耳和卷邊設計使得它的外觀有很高辨識度,細看兩邊還能發現透氣孔、盔釘孔。壹些熟悉二戰歷史的觀眾壹眼就認出來,“這不是德國軍隊的鋼盔嗎?”那麽二戰中的德軍鋼盔,怎麽會戴在中國抗戰軍人的頭上呢?
《八佰》中出現的德式M35鋼盔。電影宣傳片截圖
周渝說,這種鋼盔名叫M35鋼盔,是1935年德國兵工企業在壹戰舊式鋼盔的基礎上設計出的,M35鋼盔大大降低了士兵在佩戴頭盔時頭部的疲勞。從1935年到1936年期間德國生產了大約1400萬頂。德國壹下子制造這麽多的M35鋼盔,遠遠大於德軍對於鋼盔的需要,因此它們被大量提供給中國軍隊,截至1936年共出口了31.5萬頂。“那個時候其實連德軍都還沒裝備M35鋼盔,所以中國軍隊是第壹批用戶。”
這些德式鋼盔不僅裝備了影片中出現的88師,還有同樣參加了淞滬會戰的87師、36師等部隊,以及教導總隊、炮兵、坦克兵等特種兵部隊。“這些戴著M35的軍隊也被人們看作是當時中國最精銳部隊,加上他們裝備的大多數是德國造的武器,所以被現在的軍迷稱為‘德械師’。”周渝說。
隨著抗日戰爭的進行,德式鋼盔在戰鬥中不斷耗損,慢慢被美式M1鋼盔所取代。“近年來,在很多抗戰題材影視劇裏經常能看到M35鋼盔的身影,比如《三毛從軍記》《我的團長我的團》《鐵血昆侖關》等。”周渝說。
造型奇特的英國“飛碟盔”主要裝備地方軍
除了大部分官兵戴著的M35鋼盔,影片中由王千源和姜武扮演的地方軍士兵頭頂上則出現了另外壹種形狀扁平、很像反扣的碟子的鋼盔。
那麽這頂造型奇怪的鋼盔又來自何方呢?周渝告訴記者,這種鋼盔是英國生產的,叫做托尼MK1/2鋼盔。由於它特殊的造型,又被人們戲稱為“飛碟盔”。除了英國,美國在二戰爆發前也壹直在生產及使用“飛碟盔”。
當時的中國軍隊,從不同的渠道購買到英產或美產的“飛碟盔”配發軍隊,還有壹部分“飛碟盔”為國內仿制。“裝備‘飛碟盔’的大部分是地方軍隊,比如西北軍和桂系軍隊,‘盧溝橋事變’時29軍的官兵佩戴的就是這種鋼盔。”周渝說。
日制“90式鐵帽”有缺陷
在《八佰》中出現的第三種鋼盔,就是日軍裝備的那種了。日語中把鋼盔叫做“鐵帽”。上世紀2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自主研制鋼盔,參考了國外的多款鋼盔式樣,充分考慮亞洲人的頭型,以及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最終於1930年正式定型並裝備,被命名為“90式鐵帽”,即90式鋼盔。
90式鋼盔盔口圓形,整體更接近鐘形,前後左右對稱,有著良好的被彈曲面,鋼盔下緣稍寬,形成壹個略微突出的帽檐,在盔頂上部有4個小氣孔用來通風。但是與德國M35鋼盔相比,90式鋼盔有壹個大缺陷就是內襯太薄。“這個內襯太薄麻煩挺大,在嚴寒地帶最尷尬,很容易出現人的頭皮和鋼盔凍在壹起的情況。假如強行摘盔,常常會連頭皮壹起扯下,成為日軍中特有的‘鋼盔’傷。”周渝說。
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和新四軍還有敵後遊擊武裝大量繳獲了這種鋼盔。“這種按亞洲人頭型設計的鋼盔比較受中國人的歡迎,壹直到上世紀70年代,解放軍還使用這種型號的鋼盔,並為我國自行研制生產鋼盔提供了數據參考。”周渝說。
來源:姑蘇晚報
上一篇:《西遊記》為什麽不叫“取經記”?
下一篇:中國釣魚島數字博物館上線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