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幸福路上的慢慢車
- 更新時間:2019-01-22 09:41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692912
一年一度的春運來了!作為中國一種獨特的現象,春運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也滿載中國人的親情與鄉愁。春運是一個標誌,意味著年節將至,萬物更新;春運是一座橋梁,哪怕遠隔萬裏,家永遠在妳我心裏。
2019年春運,本報開設專欄《青春追夢人幸福回家路》,記錄春運背後平凡的感動,記錄時代變遷裏的家國情懷,記錄青春追夢的腳步。
1月21日,2019年鐵路春運正式拉開大幕。楊蘭慧、楊蘭琴姐妹仍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南昆鐵路貴州安龍站外的廣場上,她們將一筐筐蔬菜挑到站台邊,等候“牛車”的到來。
10時39分,“牛車”呼嘯而至,站台邊提著大包小袋的旅客魚貫而入。今天的“牛車”看上去格外喜慶,車窗上貼上大大的福字,車門也貼上春聯。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百色車務段專門給“牛車”精心打扮一番,讓旅客感受列車上的新年氣息。
這已經是“牛車”運行的第22個年頭。從右江盆地直上雲貴高原,地形復雜,崇山峻嶺間多喀斯特地貌,交通極其不便。為方便當地村民、職工出行,22年前,“牛車”開始運行。
“牛車”的“學名”是57009/10次列車,是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在南昆線上開行的一趟職工通勤車。因為最初是用一節客車車廂掛在貨物列車的列尾開行,速度很慢,因此職工們都戲稱它為“牛車”。
潞城鄉、巖龍、板桃、根龍、平林村……這些小站不會出現在12306的列車時刻表上,卻是“牛車”的必經之地。在高鐵、動車盡情馳騁的今天,“牛車”的存在滿足偏遠地區人們的生活所需,它們票價低廉、遇站就停、運行速度不高,卻是沿線百姓出行的生命線,打通他們走出大山的出口。
目前,我國共有81對公益扶貧性質的綠皮“慢火車”行駛在路上。2019年1月5日0時起,中國鐵路開啟使用新列車運行圖,除了開通10條新線外,在原有的運力基礎上,還增加276.5對動車組列車,而原有的81對“慢車”不受影響,它們將繼續聯結偏遠地區與外面世界,記錄下那些關乎柴米油鹽的生活小事。
高原上的鐵路“公交車”
黃敬強是“牛車”的大家長,從原來的運轉車長到現在的列車長,他在“牛車”上幹了21年。這些年,他看著貨車變成了客車,“通勤車”變成“公交車”……說起車上的事,他如數家珍。
“以前在貨車後面掛著的時候,速度很慢,也沒空調。開著窗透氣,一路下來,臉上都是煤灰。”貨物列車開行時刻不固定,時常會出現等待或讓行的情況,原本1小時就可以到達的行程,實際走下來需要花幾倍時間。
後來,沿線村民聽說這趟車,就紛紛搭乘。以百色火車站為界,百色以西的線路蜿蜒在雲貴高原的崇山峻嶺之間,尤其是田林站至品甸站間270多公裏的線路人跡罕至,“牛車”就在沿線21個中間站停靠,對村民免費開放。慢慢地,這趟“牛車”就成為沿線百姓趕集出行的鐵路“公交車”。
楊蘭慧、楊蘭琴姐妹就是這趟鐵路“公交車”的常客,她們和黃敬強相識21年,按黃敬強的話說,他看著楊蘭琴“從二十幾歲的姑娘變成兩個孩子的奶奶”。兩姐妹是貴州省興義市安龍縣人。因南昆鐵路建設時自家用地被征收,沒有其他營生門路的姐妹倆想到販賣本地菜。1997年南昆鐵路開通後,兩姐妹便在“牛車”沿線做起異地賣菜的生意。
她們通過“牛車”將貴州安龍的新鮮蔬菜拉到廣西田林售賣。當天去、當天賣,第二天再返回。一次帶20多筐蔬菜,兩姐妹雇了不少人幫忙,“一趟車的貨,每人分下來能掙兩三百元!”
每逢周末,“牛車”更熱鬧,近百名在田林縣城讀書的小學生會乘坐“牛車”往返於縣城學校和老家之間。“從我們村去田林縣城,坐汽車需要繞過幾座大山,至少3個小時才能到。如果遇到下雨,路更不好走,極易發生塌方封路。那個時候,‘牛車’就是我們去縣城唯一的安全通道。”平林村村支書黃誌平說。
“牛車”按照客車模式單獨編組、圖定開行後,從平林村站到田林站,火車用時只需要一個半小時,比汽車快一倍,安全性也更高。據平林村站站長葉彬介紹,現在村民基本形成出行規律。通常周五、周六老人去縣城接小孩,周日又送孩子回學校。
沿線的村民和“牛車”的感情很深,車上的乘客換了一茬又一茬,“牛車”始終奔走在這大山深處,為求生計的人、求學的人開出一條坦途,葉彬說:“同在一片大山深處,都不容易。”
兜兜轉轉20多年,靠著賣菜,楊蘭慧將家裏的3個女兒都拉扯大了。如今,老大老二都已成家為母,只剩老三還在讀書。“再有一年半老三就畢業了。到那個時候我也不用那麽操心啦。老了,身子骨也不行了,到時候就不跑咯!”她說,“有機會帶我孫女來看看這趟車。”
慢火車變“校車”
冬季的大興安嶺北部山區,天黑得格外早。
1月10日17時許,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新林區第二中學初三學生牛蕊,與另外4名同學在教學樓前排好隊,由校政教主任王長東護送,咯吱咯吱地踩著積雪,在夜色中向新林火車站走去。他們是放寒假最後一批離校的學生。
新林中學是寄宿制學校。從初一開始,學生們就每兩周一個周期,放學時在學校列隊,由老師護送到車站乘火車回家。上學前一天傍晚,再從家乘火車到新林站下車,由老師接站,點完名後列隊回學校。一去一返的兩趟綠皮慢火車,成了接送他們上下學的“綠校車”。
2000年大興安嶺地區整合教育師資和生源,將附近7個林場的初中合並到新林二中,建成全地區第一家完全寄宿制初中。學生最遠家住塔爾根,距新林75公裏,最近的家住大烏蘇,距新林也有16公裏。異地就讀的學生,最多時達700多人。
王長東說,學校連續上課10天,放假休息4天,學生返家回校的途中安全成為難題。乘坐公路班車或者包大巴車不僅費用高,而且山區道路崎嶇,遇有雨雪等不良天氣時,公路不安全也不便利。
正因為如此,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有限公司兩趟途經新林的綠皮慢火車19年一直堅持開行。加格達奇至塔河(韓家園)的4059次和古蓮至齊齊哈爾的6246次兩趟綠皮公益慢火車,站站停、票價低,停靠時間與學生上下學時間接近,既安全又便於學校和家長接送。
“以前學生多時,學校放假前,會提前與車站聯系,我們送票上門。現在學生少了,我們指定專人組織學生購票、排隊上車,提前與列車長聯系,開雙門迎接學生上車,保證學生安全回家。”新林站站長馬殿春說。
列車工作人員更是絲毫不敢大意,低年級學生調皮好打鬧,他們隨時提醒,防止磕碰受傷。列車到站前,怕有的孩子貪玩忘了下車,就反復大聲報站,還讓孩子們互相提醒,提前到門邊排好隊。大烏蘇、碧州、翠崗、塔爾根都是沿線小站,沒有站台,停靠時,列車員就在車下把孩子一個個接下去。
19年中,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火車也換了多個車次,但時刻表基本未變,票價也未變,仍然是最低1元,最高4元。加格達奇車務段段長陳汝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這19年裏,每次調整列車運行圖,我們都會考慮4059次、6246次列車的便民性,始終堅持車票不漲價,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回家方便。”
老孫和他的16把火車鑰匙
有人說,慢慢車裏藏著時代的深情,總讓人在特定的時點去回憶,越回憶越舍不得,直至越陷越深。20年後,當老孫再次回到慢慢車上執勤時,他發現列車上的每一部分都是過去的模樣。
老孫名叫孫明金,是沈陽鐵路集團公司吉林客運段K7334次列車的一名“資深”列車員。從1980年工作至今,走過“大車”、跑過“小線”,既看過臥鋪車,也值乘過硬座車,擔當乘務裏程累計超過200萬公裏。
老孫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收藏車門鑰匙,在他手中有不同時期火車的16把車門鑰匙,既有鐵路標配的,也有自制打磨的。
他的第一把火車鑰匙是擔當運轉車長的父親給他的。當時由於火車車體不統一,車內門、窗、櫃、蓋都是不同的鎖芯,鐵路部門為了方便工作,將5把鑰匙頭尾相連,特意制作了“五聯”鑰匙。
“剛上班那會兒,能挎上這樣特別的鑰匙走在車廂,那是特別牛氣的。”老孫說,不少人向他要,他都沒答應,這一晃都39個年頭了。當時他值乘吉林至敦化的列車,雖然全程只有210公裏,但是一個單程要跑7個多小時。這趟列車運行在高寒山區,室外最低氣溫達到零下三十六七攝氏度。“那時候車體環境差,坐席是木頭的。冬天取暖用的是鍋爐,雖然鍋爐燒得非常熱,暖管都燙手,但是旅客還是凍得直跺腳。”老孫說。
1997年,老孫剛從綠皮車調到空調車,正趕上全國鐵路第一次大提速,火車跑到“想到都不敢想的每小時140公裏”。他又領到一把嶄新的車門鑰匙,這是一把開門與開瓶功能合二為一的鑰匙。老孫記得,新車內燈管取代昏暗的白熾燈,車門開關更加靈活,車門鎖採取通用的內三角設計,實現全列鑰匙一路“通”。
後來,連續6次大提速,中國鐵路開啟追風時代。老孫擔當的列車又換成600伏直供電空調車體,他又領到做工更為精細的“康尼”鑰匙,內六角、電度工藝……這時的車廂,既明亮又潔凈,還平穩舒適,“以前,我是管理旅客,現在是服務旅客,那是真不一樣啊!”
2017年,老孫再次回到綠皮車工作,跑吉林至圖們的4344次列車。這趟列車是沿線居民們出山、進山唯一的交通工具。雖然工作環境不如動車舒適,但老孫覺得很親切,“能看到過去的影子”。
再過一年多,老孫和他的16把鑰匙就要“退休”了,它們紀錄幾十年間老孫身邊發生的故事,也見證著日新月異的鐵路發展進程。老孫說,不知道父親交給他的五聯鑰匙能不能用到退休,有的鑰匙已經斷裂了,但就算是只剩一把,“我也會把鐵路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精神堅持到底!”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一篇:從《香港文學》看香港文學
下一篇:「工廈藏藝術」讓人深思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