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不得干政」與太后「臨朝聽政」
- 更新時間:2018-12-16 16:26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8881498
近二十多年來,「清宮戲」影視作品長盛不衰,由內地擴散為兩岸四地。觀眾在欣賞娛樂的同時,從中獲得不少歷史知識。二十多年前,故宮專家朱家溍先生,就對有些清宮戲頗不以為然,說:買個草帽,上頭捆一把笤帚疙瘩,就成了清朝「纓帽」,這算什麼道具!再後來清宮戲愈演愈烈,在「歷史真實」大方向上也有問題。比如《甄嬛傳》,「以人際鬥爭為綱」,一意羅織「宮鬥」戲碼,宮中似乎天天勾心鬥角,天真無邪的少女終成心術不正的毒婦,傳達的是一種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不但不能發揮文藝作品抑惡揚善、匡扶正義的社會作用,尤其是與歷史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筆者擬根據多年來見到的文獻史料,就近年來清宮戲涉及到的幾個重大歷史課題,與讀者一同探求下真實的「清宮史」。
近年來清宮戲大行其道,源自清朝滅亡後人們對清宮史的濃厚興趣。總結清宮戲一大「賣點」,是清初、清末兩太后:孝莊文皇后、慈禧太后。孝莊先後輔佐順治、康熙父子兩代皇帝,從順利繼位到成功處理初政,但並未走到台前類似「太上皇」,於是史家和世人交口稱譽;慈禧太后扶植同治、光緒兩代皇帝,自己「垂簾聽政」,實際執掌晚清政權四十八年,連同此前一八六○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並劫掠焚毀圓明園,一九○○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她的統治禍國殃民。對清朝一前一後兩太后的評價,自是差天共地。清宮戲對此往往濃墨重彩。
太后非后妃,「聽政」非「干政」
慈禧太后的「政績」固然乏善足陳。但把她當政視作「后妃干政」,卻並不科學及實事求是。「后妃干政」是中外歷史上重要課題,一直以來人們討論此問題時,往往把皇帝年幼因而太后當政,與皇帝年長但卻太后當政,甚至成年皇帝而有后妃干政,混為一談。對太后當政問題理解的偏差,是因為把「太后」等同於「后妃」;把太后當政,當成後妃干政。而在中國人傳統正統觀念裏,后妃干政是不得人心的。
其實在皇權專制登峰造極的明清,后妃干政或外戚擅權已無可能。明清兩朝、特別是清朝,非常強調后妃不得干政,但並沒有說太后不得干政。太后的地位僅次於皇帝的父親太上皇,不論具體實行上什麼樣子,在以孝為先的封建時代,哪個皇帝敢教訓自己的母親,說「太后不得干政」?以自我感覺最良好、「內外庶政悉出親斷」的乾隆帝為例,太后的權利也毋庸置疑。歷史文化學者、雍正帝第十世孫啟功先生指出:「太后在清朝有很大權力,甚至有廢立大權。」(《啟功口述歷史》第十三頁,香港中華書局,二○○五年)
嘉慶皇帝在木蘭圍場(今賽罕壩)遭遇雷擊猝死,倉促之間就是他的遺孀孝和睿皇后,放棄已經成年的自己親生兒子皇三子和皇四子,而擁立非親生的皇次子旻甯,即道光皇帝。後來她對朝政偶爾也有建言,包括鴉片戰爭期間,反對「割讓香港」:「太后厲聲曰:『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為什麼今天)輕棄之耶?』上(道光帝)長跪引咎。」(道光皇七子奕譞憶述,《翁同龢日記》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
封建兩千年,女主廿一人
歷史上,每當少年天子繼位,新君年幼不能獨立理政,身兼先帝遺孀和幼主之母雙重身份,能夠兼顧兩代皇帝利益的,非太后莫屬。在家天下的封建時代,這時太后發揮作用,是天經地義的。至於是走到台前「臨朝聽政」,還是在幕後操縱,則是由於當時歷史環境和太后本人個性,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如果太后沒有這個能力,就會造成大權旁落。或者強臣專政,甚至奸臣當道,例如近年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所在西漢,大臣霍光主導廢立新君;或者「外戚擅權」,例如西漢王莽;或者是宦官弄權,例如東漢末年「十常侍」。在封建時代的歷史條件下,這些情形於國於民都不利,於是就有格言:「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有人統計過,「二十五史」記載的女主當政,共有二十一位。但沒有分別是后妃,還是太后;是幼年天子繼位情況下太后當政,還是成年皇帝在位情況下太后當政。戰國時代秦昭宣王之母宣太后羋氏,是最早的「太后攝政」。這是近年來熱播電視劇《羋月傳》故事原型。最著名的是唐代武則天和晚清慈禧太后。最為古代傳統觀念不容的,是成年皇帝能夠正常履職,而與后妃分享權力甚至成為傀儡。《漢書.谷永杜鄴傳》稱「婦人不得與事也」;《舊唐書.桓彥範傳》指責唐高宗李治「每臨朝聽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預聞政事」,是陰陽顛倒、牝雞司晨、不祥之兆。
歸納起來看,明清沒有像漢唐那樣,在皇帝能正常履行皇權情況下,卻出現后妃主政的情形。但歷史巧合的是,明清兩朝太后當政,都是出現在前後兩段;中間一段是成年皇帝繼位,太后實際上或多或少存在「預政」,而非「聽政」,更非「干政」現象。
明清史巧合,太后版彷彿
明永樂遷都北京之後,第二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去世,其遺孀張太后,在明初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首先是對朱高熾父子立有大功。《明史》記載朱高熾為太子時,永樂帝幾次意欲易儲,但由於永樂帝及徐皇后,對這位兒媳頗為鍾意,加以喜歡高熾之子瞻基,終使高熾儲位得以保住。仁宗死後,張太后扶助兒子宣德皇帝朱瞻基,「宣德初,軍國大議多稟聽裁決」。明宣宗繼位時已經二十八歲,但人們並不認為張太后「干政」。
如果說宣宗繼位,是因為永樂生前已指定其為隔代繼承人「皇太孫」,那麼在明宣宗三十八歲英年早逝後,張太后的抉擇便至關重要。當時宣宗的太子朱祁鎮年方九歲。有傳言說太后準備讓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善繼位。《明史》記載,張太后召諸大臣至乾清宮,指着太子朱祁鎮,哭着說道:「此新天子也!」於是君臣山呼萬歲,浮言乃息,政局穩定下來。
明陳建《皇明通紀法傳全錄》卷十八記載是:「宣廟賓天(逝世),時張太后以『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取襄府金符入內,欲召襄王立之。以二楊學士議不諧(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提出異議)而止。」這位張太后以國家安定為第一考慮,接納內閣大臣意見,依據明朝「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個傳位順序,與「立嫡立長」相權衡,最後維持第一順序,決定由孫子繼位。受張太后高風亮節感染,大臣們請太后「垂簾聽政」,但張太后堅拒不受,說:「毋壞祖宗法。」關鍵時刻中流砥柱,大事底定之後不戀棧權位,這就是她的個性。這也說明,太后臨朝聽政不是禁區。
而且按照《明宣宗實錄》所記,宣宗對兒子的遺囑是「國家重務白太后。」囑咐兒子,國家大事要報告祖母張太后裁奪。遼寧省博物館藏明宣宗手繪《萬年松圖》,呈太后作生日禮物。當時太后住仁壽宮(即今故宮慈寧宮),上書「奉仁壽宮清玩」,而不直呼太后,顯示其畢恭畢敬。宣宗的遺孀是孫皇后,但她沒有政治才能;張太后此時已經是太皇太后,但當家作主還得靠她。這與清初順治皇帝死後,孝莊太后做主決定康熙繼位,康熙未成年時太皇太后當家作主,完全一樣。
明後期泰昌皇帝遺孀李太后,扶持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當時正是古人所謂「主少國疑」(君主年少,國家沒有主心骨)之際,李太后知人善任,選定忠君體國的張居正擔任首輔,忠誠正派的馮保為司禮監(相當於皇帝與內閣之間聯絡人),建立起由她主政,內閣與司禮監協調一致的政權運行體制,穩定了政局。由張居正帶培小皇帝,並推行「張居正改革」,開闢了明後期一段輝煌。
相反,明中期明武宗死後,其母張太后比較軟弱,造成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少年新君嘉靖皇帝,圍繞「大禮議」持續鬥爭。嘉靖皇帝繼承他的堂兄武宗的皇位,上台後欲追尊他的生父興獻王為帝,遭到大臣們強烈抵制,文武群臣一百三十多人在左順門(故宮太和門東角門昭德門)前哭諫。此時嘉靖帝年方十九,血氣方剛,正躍躍欲試,於是下令就地廷杖,當場斃命十七人,另有數十人被皇帝打入獄中。
晚清不同於晚明的是,有強勢的慈禧太后。即使不擅長政治的光緒遺孀隆裕太后,也顧大局、識大體,在武昌起義發生後不久,就與革命軍達成妥協,率領六歲的宣統皇帝自動遜位,避免國家內戰、生靈塗炭,人稱「女中堯舜」。人們對這場太后當政也從無異議。
清宮「潛規則」,親生不親養
清宮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或曰「潛規則」:皇子出生後,交由別的后妃撫養,而不由生母撫養,以免將來他們母子串通一氣。可是世間母子之情,往往是在養育之間互動形成的,所以養母與養子女之間,往往比親生母子感情更深一些。像晚清同治皇帝生母是慈禧,但從小由皇后慈安撫養,長大後與慈安親近,和生母慈禧太后卻有些生分。
啟功先生回憶祖先家史,雍正皇帝的兩位妻子:鈕祜祿氏、耿佳氏,在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相差不到一個時辰(兩小時),先後生下四子、五子,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弘曆、啟功先生十世祖和親王弘晝。
弘晝自幼是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長大,這位老太后對弘晝就親過親生兒子弘曆。比如同是到太后居住的壽康宮請安,乾隆來了就是磕頭行禮,寒暄兩句,媽媽跟他沒有多餘的話可說。弘晝來了,行完禮就半跪半坐在養母身邊,越說越高興、越近乎,乾脆盤腿坐在太后的寶座前。還有一位小兄弟,同樣不是親生兒子果親王弘曕,也照樣如此。惹得乾隆皇帝「羨慕嫉妒恨」,於二十八年五月革去弘曕的王爵,弘晝罰俸三年(好比三年不發工資)。宣布他們的過錯是:「和親王與弘曕,恭詣皇太后宮請安,其儀節僭妄,尤非情理所有……直於皇太后寶座之旁,膝席而跪坐。按以尺寸,即朕請安所跪坐之地也。是尚知有天澤之辨哉!」「和親王於皇太后前跪坐無狀,亦着罰王俸三年。」(《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六八六)說這兩位小兄弟跪坐的位置是他才配享受的。
縱然帝王家,難斷家務事
與養子感情深,體現在具體事情上,就是偏袒養子。和親王府就是現在北京東城區張自忠路的北洋政府國務院(執政府)舊址所在地。當時戶部造幣局和貯存貨幣的寶泉局分處王府兩端,運送新幣的車輛經常從府門口經過。有一天,當車隊進入王府大門外兩端的卡子門,王爺突然下令關門,命車隊進府。運鈔車被劫,押運官飛報朝廷,可是誰也不敢管,只有稟報皇上定奪。乾隆帝就要拿問這位御弟。此後太后終日悶悶不樂。乾隆帝聽宮女說,太后念叨:沒見過金山、銀山什麼樣。於是馬上命戶部,送來金山、銀山孝敬太后。不料老人家轉手就賞給了弘晝,說:都以為皇帝富有四海,皇帝的弟弟竟然窮到攔路搶劫,要不是窮瘋了,何至於此啊!
同樣,養子也「親疏有別」,偏益養母。乾隆帝對養母也就是弘晝的生母,也格外親近。耿氏在雍正當皇帝後冊封為「裕嬪」,雍正八年晉封為「裕妃」。乾隆繼位後尊封她為「裕貴太妃」,從「妃」到「貴妃」,升一級;四十三年她九十大壽,乾隆帝為她上尊號「皇貴太妃」,從「貴妃」到「皇貴妃」,又升一級,比太后只差一格了。職稱升高,意味着各種待遇提高。這位老人家一直活到九十六歲,死後安葬規格也僅次於太后。
弘曕對生母謙妃也是感情不深。乾隆二十八年謙妃生日之前,太后囑咐他,把你給母親準備的生日禮物,提前擺放在宮殿丹陛上,好讓媽媽自豪。但遲遲不見他行動。太后問他,他說皇上都沒送,我擺什麼闊,跟皇上鬥富。乾隆說,你媽媽能跟裕貴妃比嗎?先帝把你過繼給府中財產最多的果親王為嗣,你不但不好好孝敬你親媽,反而時不時「向母妃多所索取」,當啃老族。你的所作所為像做兒子的嗎?
除卻干政還是聽政,這些治國理政大事,帝王家原來也跟老百姓差不多,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若非「實錄」所載,真難以置信!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下一篇:漫說冬至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