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還原清初特殊歷史背景
- 更新時間:2018-11-05 11:02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153814
圖:金庸藏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二年香港武功出版社出版《鹿鼎記》
清初因為時刻準備撤退,把在關內獲得的財富儲藏到老家某處。這就是金庸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的「江湖背景」。書中說康熙皇帝的父祖關外藏寶處,在黑龍江以北額木爾河與黑龍江交匯處的「鹿鼎山」。尋找鹿鼎山的路線圖,分藏在《十二章經》裏,誰能湊齊全部十二部經書,誰就可以按圖索驥並捷足先登。作者在書中運用了遠古黃帝在鼎湖山鑄鼎的典故,賦予作品以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今人看歷史,基本上是站在那段歷史結束之後的結果上去看待和分析;但處在事件進展過程中的當事人、當時人,誰也沒有走到前頭提前看看結果,所以往往出現一些「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後悔,以及「事後孔明」式的埋怨。能夠高瞻遠矚預見未來的,屬於不世出之英才。
清初統治者以東北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很大程度上是撿了明末李自成起義的便宜。正如乾隆皇帝一向標榜的:我們大清列祖列宗當初作為明朝皇帝的臣子,不像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那樣,犯上作亂、乘人之危奪得天下;我們的天下得之於「流寇」李自成,問心無愧;而且我們還替被流寇逼死的崇禎皇帝報了仇。但他的祖先們對這輕易得來的天下,卻心中沒底,一有風吹草動,就想溜之大吉,回東北老家。這在朝鮮王朝《李朝實錄》裏記載得很清楚;到了晚清和辛亥革命前後,也是這種想法,末代皇帝溥儀《我的前半生》裏也有明確記載。
清初因為時刻準備撤退,就給自己留了後手,把在關內獲得的財富儲藏到老家某處。這與近年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明末張獻忠「江口沉銀」,把劫掠的四川金銀財寶沉入彭山縣江口鎮岷江江底,本質上差不多。這就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的「江湖背景」。書中說康熙皇帝的父祖關外藏寶處,在黑龍江以北額木爾河與黑龍江交匯處的「鹿鼎山」。不但山中藏寶,更重要的是此山是大清龍脈所在。
東北興王地,新賓啟運山
這座神山實際上就在清朝皇帝的發祥地,今遼寧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的「啟運山」。滿民族先世生活在東北「白山黑水」(長白山與黑龍江)之間廣袤土地上,由北往南逐步遷徙。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後來追封「肇祖原皇帝」),開始移居撫順府今新賓,創建「赫圖阿拉城」(滿語,橫崗),死後葬在此地。三傳至努爾哈赤的曾祖福滿(追封「興祖直皇帝」),祖父覺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父親塔克世(追封「顯祖宣皇帝」)和母親喜塔拉氏(追封「顯祖宣皇后」)等人的墓地陵園,都坐落在啟運山下。
《欽定大清一統志》稱,此山自長白山西麓綿延層折至此,重巒環拱,眾水朝宗,清朝帝業「萬世鴻基,實肇於此。」永陵背靠啟運山山巒為「後靠山」,雄奇鞏固;南臨蘇子河為「玉帶河」,玉帶金掛;與遠方「朝案山」煙筒山隔河相望,山河壯麗,天開圖畫,一派王者氣象。「層巒疊拱,眾水環縈。扼諸城之要區,據三關之險固。」尤其是明確指出,這裏是「發祥勝地,鴻業攸基」,關乎清朝統治者命運。
啟運山原名「橋山」,仿黃帝陵橋山而名,到清朝入關後才改名啟運山。明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宣布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自立為王。清朝入關之後,為紀念這龍興之地,特別命名為「興京」。按當地滿族民間傳說,啟運山如卧龍東西蜿蜒,從龍頭到龍尾共有十二峰,預示着從太祖到宣統帝溥儀,共十二朝皇帝。而十二峰起起伏伏,康熙、乾隆、光緒在位時間長,分別為六十一、六十、三十四年,所對應的山峰就高些;雍正、咸豐、同治在位時間短,分別為十三、十一、十八年,所對應的山包就低矮些;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對應的山包恰為龍尾,山勢最低矮以至成為平地,最後成為一介平民了。
清朝統治者入主北京之後,從康熙到乾隆、嘉慶、道光一百五十年間,這四位皇帝先後九次回故鄉永陵祭祖,並把陵區拓展為廣大的自然保護區。在《盛京典制備考》裏明確劃定了陵區風水保護範圍、龍脈保護地圖,為了保護龍脈不被破壞,專門修築了周長達三千多華里的柳條邊牆,簡稱「柳邊」。主體為寬八尺深八尺的壕溝,從壕溝裏挖泥,在溝上堆成高三尺的土堆,然後在土堆上每隔五尺栽三棵柳樹,柳樹和柳樹之間用繩連接,就形成了柳樹的牆。在柳條邊保護範圍內,盛京將軍(相當於瀋陽軍區)派重兵保護,不得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和生產。
民間相傳,清代為保護龍脈,一直禁止地下蘊藏豐富煤田的撫順開採煤礦,最後迫於國力衰竭,至一九○一年終於終止禁令,巧合的是,十年後清朝就壽終正寢了。還有巧合,三百年前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此肇啟大清基業;三百年後,曾是末代、又出任日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又被發回老家,關進撫順戰犯管理所。似乎說明此地真的與清朝皇帝的命運相關。
《鹿鼎記》結尾,韋小寶到攢齊《十二章經》藏寶圖時,卻已意興闌珊,既未覬覦鹿鼎山的寶藏,也未動手斬斷大清王脈。恩師陳近南念茲在茲的反清復明大業,已成過眼雲煙,「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如今永陵已經與明清各處皇陵一起,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退守根據地,見《李朝實錄》
清朝自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入主北京,至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頒詔退位,總計二百六十八年。若從這個結果看,清初肯定沒有亡國之虞。但實際上,到康熙二十年(一八八一年)平定吳三桂等「三藩之亂」,清廷有效統治才逐漸抵達福建、兩廣和西南雲、貴、川;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收復台灣,才算在東南沿海結束明朝餘部。在此之前,清廷對北起長城南到南海的遼闊幅員的統治,還非常不穩固。這在清代官書中沒有明明白白的記載。《鹿鼎記》不但描寫了民間反清復明運動如火如荼,更重要的是通過關外鹿鼎山藏寶,挖掘出清代最高統治者的心理活動。這在朝鮮《李朝實錄》裏得到證明。
話說康熙前期平定「三藩之亂」、平定台灣、平定蒙古準格爾部叛亂等相繼進行,適逢京師反覆地震,天災人禍,兵結禍連。當這些事件爆發之時,朝臣主和者眾,康熙帝力排眾議堅決削藩,但是否做過最壞打算、設想過後路?正史不提。而《李朝實錄》記載朝鮮肅宗八年(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丁卯,出使北京的副使尹以濟匯報說:「瀋陽則城郭完全,人民富盛。而山海關以北,撫甯、永平、通州等處,則城郭邑舍之頹毀者,全然拋棄;北京城門及太和殿,亦皆頹破而不為修葺。
蓋將有退守之計,故關內諸處,置諸度外,專意於瀋陽、甯古塔,以為根本之地。」明清時期朝鮮一直是藩屬國,清初既將朝鮮國王的王位繼承人「世子」留在北京當人質,朝鮮還派出使節頻繁往來於兩國之間。朝鮮尤其痛恨清初統治者,懷念明朝君臣,此時特別注意打探清初統治者的動靜。「將有退守之計」,「專意於瀋陽、甯古塔,以為根本之地」,看來當時清朝帝王確實留了退路。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京師地震,太和殿損毀嚴重,直到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修復,除客觀困難之外,《李朝實錄》反映的不無道理。
鬼精韋小寶,即「哈哈珠子」
清初人心不穩,一有風吹草動便流言四起。如《李朝實錄》朝鮮肅宗十年(康熙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所記傳聞:「康熙出喜峰口避暑(即後來承德一帶),次日朝中大殿中柱名曰『擎天柱』,聲若霹靂,崩壞五尺許。」再聯繫到孝莊太后下嫁小叔子攝政王多爾袞、順治出家等傳言,都反映了民間反清,危機四伏。
清初皇帝這種臨時觀念遺傳至後代,每當政權面臨危機就表現出來。清代皇帝直到溥儀,思想深處都有「不行就回東北老家」的傳統想法。這在《我的前半生》、《紫禁城的黃昏》中都有表露。
《鹿鼎記》中韋小寶形象,簡直就是清初特別活躍的「哈哈珠子」。道光時梁章鉅《稱謂錄》卷十二,介紹皇子上學的「上書房」,總師傅、總諳達、諳達、內諳達之後,是「哈哈珠塞,亦稱哈哈珠子。皇子各有哈哈珠塞八人,由八旗年幼閒散人內挑派,每日二人入值,司奉茶進食之事。」並解釋說:「清語哈哈,男也;珠塞,小孩也。」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這幾位清中期的皇帝,都是成年後甚至四五十歲當皇帝,此時與孩童時期的小夥伴,關係已經淡漠,故影響不大。
但清初順治、康熙分別是六歲、八歲當皇帝,尤其是康熙皇帝自幼父母雙亡,雖有祖母孝莊太后關照,但形影不離的還是哈哈珠子,也就是韋小寶這樣的小夥伴,所以信任他們。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六日上諭說:「朕在花園有哈哈珠子往來奏事,必先着太監各處傳知,然後遞行領送,嚴密關防,不可忽略。」與小夥伴關係之緊密、影響之大,還可在康熙幼年太子胤礽身上得到印證。他的膳房人花喇、額楚,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私自與皇太子謀劃事情,做下悖亂之事。康熙帝下令,將花喇、德住、雅頭處死;額楚交與他為官的父親英赫紫,將其圈禁家中(《清文獻通考》卷一三四)。說明康熙帝對哈哈珠子們的作用有切身體會。
哈哈珠子一直跟隨主子,像韋小寶長大了一直跟着青年康熙帝。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上諭說:哈哈珠子都是從開國功臣或者家道殷實的滿族大員家子弟內挑取,他們陪伴小皇子,並無什麼苦差事,日後皇子阿哥封授親郡王、貝勒、貝子、公爵之時,哈哈珠子等自然成為王府、貝勒府的護衛官,俸祿蠻高的。
乾隆帝還發現數年來,每遇補放皇宮侍衛名額,及八旗各旗挑取護軍校、驍騎校,還將哈哈珠子帶領引見。管事的大臣看在阿哥請託的面子上,徇情枉法,就給他們補放御前侍衛、護軍校、驍騎校;然後哈哈珠子仍在王府當差。這不是慷國家之慨,而且「坑爹」嗎!以後哈哈珠子的升遷只在王府解決,把朕的諭旨令阿哥們看清楚了!(《東華續錄(乾隆朝)》)
設伏盧溝橋,移花鄭克塽
《鹿鼎記》描寫台灣鄭家公子鄭克塽,被韋小寶找人揍了一頓,然後簽下欠條,也有歷史原型。乾隆時宗室人士昭槤(康親王傑書之孫)《嘯亭雜錄》記錄:康熙時福建總督姚啟聖,配合康親王傑書(《鹿鼎記》人物原型)平定台灣。姚與大學士明珠不睦,明珠唆使御史徐元文彈劾他。這位徐元文是反清義士顧炎武的外甥,憎恨姚幫助清朝統治者剿殺台灣鄭氏為代表的明朝遺民,也對姚的為官不滿。於是羅織罪名,露章彈劾。但康熙皇帝察知就裏,見了奏章也不追究姚啟聖。姚家大公子姚儀對此懷恨在心,打聽到徐元文之兄徐乾學從某省任學政回京,「苞苴無算」,即撈了不少民脂民膏。於是在盧溝橋設下埋伏。
果然不久就見到徐乾學數十輛車到達。姚儀力大無比、武藝高強,一躍而上,把車上東西統統拽出車尾,掀到永定河滔滔巨浪之中,還高嚷:「你們的財物來路不明,都是不義之財。你們敢拉我見官去嗎!」徐乾學竹籃打水一場空又啞巴吃黃連。
過了一陣,這事還是傳到少年天子康熙皇帝那裏。他聞之大笑,說:「姚儀此舉,殊快人意。然有此勇力,不可使閒置。」就將其由文職官員改授武職,到閩海立功。果然在平定三藩、收復台灣中建立奇功,最後升到雲南鶴麗鎮總兵官(提督下屬,正二品)。還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康熙帝白話批示李光地奏本:「書留下了。詩二首,卿同大學士王掞同看。」均與《鹿鼎記》小玄子說話風格差不多。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上一篇:王旭東談敦煌的保育與實踐
下一篇:郁悶,就是郁達夫的苦悶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