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到底能帶來什麼?
- 更新時間:2018-04-25 16:58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203582
哲人有言:“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每每讀到這句話,我都深有感觸。對於很多人而言,現代生活或許是平凡的,但平凡並不意味著接受平庸。讀書,恰恰是克服平庸的一種生活方式。因為,閱讀不僅給人以知識,更像一艘航船,帶領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從狹隘駛向開闊。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邊感慨,讀書能給人帶來無窮的益處;一邊又抱怨,生活節奏太快,沒有時間讀書,或不知道該讀什么書。甚至,年初制定了讀書計劃,規定自己一年要讀多少本書,到年底,一盤點,書確實是買了,但大多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櫃上。“讀書人為什么不讀書了?”這確實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想起了清代文學家袁枚的那篇《黃生借書說》。黃生來袁枚這裏借書,袁枚不僅慨然答應,還告訴他:“書非借不能讀也。”為何如此說?原因就在於,很多人藏書很多,但往往以“有空再看”的心態,將其束之高閣;而借來的書,由於時刻擔心需要盡快還回去,反而會讓人珍惜寶貴的閱讀機會。袁枚並非借此鼓勵借書,而是勸勉人們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裹足不前,也不要因為條件優越而貪圖安逸。某種意義上,在讀書中擴展精神的疆域,需要有一種緊迫感。
對此,我有著切身的體會。小時候,正趕上十年浩劫。每每望著大門緊鎖的學校資料室,透過窗戶看到堆在地上、佈滿灰塵的各種書籍,不免耿耿於懷,望書興歎。無奈,只好四處詢問鄰居、親戚、同學、老師,看誰家有好書。雖然借書費力,還是成功地從鄰居那裏借到了魯迅的雜文集《熱風》,從姑父那裏借到了蘇聯的文學名著《海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緊迫的時間,讓我如饑似渴地啃讀這些著作,而它們也如同甘露浸潤著我的心田。
之後,我考入南開大學,從此進入了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作為書籍的“大本營”,學校的圖書館基本上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場所。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讀《紅岩》這本書,在讀到渣滓洞的革命烈士,他們即使身陷囹圄,還不忘讀書,這樣一種精神,在帶給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多了一份堅定。每讀完一本,總會有幾分激動,在內心告訴自己,又攻下了一個知識堡壘,又獲得了一次知識的洗禮。正是因為這種緊迫感,四年下來,草草統計,居然讀了上千本書。而大學時的這段經曆,不僅讓讀書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更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如今,雖然已工作多年,我依然保持著每個月去一兩次公共圖書館看書的習慣。一來,是因為那裏的閱讀環境好;二來,也是因為書的品種多,特別是新書的比例大,在啃讀經典的同時,可以迅速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通過閱讀,更新知識,克服“本領恐慌”。而新知識的獲得,也會給人帶來成就感等正面的反饋,激勵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去汲取營養。可以說,正是因為這種“雙向互動”,激勵著我們在閱讀中,不斷擴展知識和精神的疆域。
讀書是一場精神的長跑,無論何時開始,都不會太晚。對每個人來說,如果你想不斷提升自己、拓展視野、啟迪智慧,不妨以熱情和時間擁抱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作為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多年來朱永新一直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建言獻策,他創辦的教育在線網站已成為成千上萬中小學教師的精神家園,他倡導的新教育實驗已遍地開花,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教育改革。
“教育不僅僅是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教育本身是創造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前提。而閱讀是整個教育大廈最重要的基石。”朱永新認為,閱讀和美好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閱讀,我們不可能有美好的教育生活,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精神生活。
他進一步闡釋道,對教育來說,閱讀是最為基礎的教學手段;對社會來說,閱讀是消滅社會不公的改良工具;對個體來說,閱讀是讓一個人不斷成長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對生命來說,閱讀是一條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你既是你自己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你自己故事的作者。你把你的生命故事寫成什么樣,往往取決於你自己怎么樣書寫。”在書寫自己生命故事時,往往都會有原形。這些原形從哪裏來?朱永新說,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就是書籍。“那些偉大人物的傳記,那些偉大的思想形成的曆史,其實都是給我們生命提供一個一個的原形,一個一個自我的鏡像,一個一個人生的榜樣。”
新教育實驗這一路是怎么走過來的?“新教育人”朱永新在演講中梳理了新教育實驗的發展脈絡,總結了新教育實驗的曆程與經驗,為中國教育探路。
新教育實驗始於2000年朱永新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書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2002年,蘇州昆山玉峰實驗學校建立了第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如今新教育實驗學校在全國已有3700多所學校,與124個教育局合作全面推進新教育實驗。
2003年朱永新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連續16年呼籲建立國家閱讀節,同時提出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建設國家閱讀基金,建設國家閱讀委員會,建設社區圖書館等建議。
2010年,新閱讀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成立,將閱讀和推廣作為重要的工作。除了研制並推出針對幼兒、小學、初中、高中、企業家、教師和父母的書目,今年還將正式推出針對大學生和公務員的書目,每個書目的研制時間都在3到5年時間,從幾十萬本書裏一次次篩選。
“現在閱讀推廣機構很多,但沒有凝聚起來,我們就想辦法搭一個台,讓大家來唱戲。2016年開始我們做了領讀者大會,每一年選一個主題,讓全國閱讀推廣機構和推廣人交流分享怎樣做閱讀推廣工作。”朱永新說,繼前兩屆《改變,從閱讀開始》和《閱讀,從兒童開始》的主題之後,2018年准備專門講兒童文學的閱讀。
閱讀到底能帶來什么?朱永新老師說:“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去幫助老師找到專業發展的一個路徑,找到自我成長。”借著“世界讀書日”的契機,我們一起看看對朱永新老師影響比較大的幾本書。
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是圖書稀缺的時代。
鄉村文化站書架上孤零零的幾十本書(大部分是《毛澤東選集》和政治讀物),早已不能滿足我的胃口。於是我向住在招待所的過往客人借書讀。
當時我母親在鎮上的招待所工作,一個人既是所長,又是服務員和清潔工,我們全家住在招待所,當母親的幫手和“志願者”。讀書資源大部分與旅客的書有關。因為客人經常是匆匆過客,所以讀書也是限時限刻。因此也養成了我快速讀書、不求甚解的習慣。
真正系統地讀書是在大學期間。由於最初讀的是江蘇師范學院,為了准備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老師,基本讀完了學校圖書館收藏的教育學心理學書籍。而我朋友劉曉東推薦的人文、曆史書籍,也成為我主要的精神食糧。
這裏主要介紹幾本對我的生活和生命產生重要影響的書。
影響我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在1986年底到1987年底(我是1982年大學畢業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青年譯叢”中的一本。這是一本推薦給年輕人看的書,書名叫作《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副標題是“一個日本青年改革者的自述”。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這本書的封面紅黃相間,中間是一個大大的拳頭。這個拳頭是一個金色的拳頭,反映了年輕人奮發向上的力量。
我買這本書時花了不到一塊錢,9毛7分。這本書一直藏在蘇州大學我的工作室裏。前不久我一個朋友專門幫我在網上淘到了這本書送給我,因為他聽過我講起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這本書講的是日本醫學改革家德田虎雄的故事。德田虎雄出生在日本的一個農村的家庭,這個農村孩子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醫生,做一名好醫生,做一名能夠改變日本農村醫療狀況的醫生。但是,他成績不好,在全校五百多個人中排四百多名。你還想做什么醫生啊?你還想去改變人們的命運啊?但他知道,要想做一名好醫生,就必須考一個比較好的醫學院。
當時日本最好的醫學院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醫學院,他考了三年才考取。
書中有一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他每天早晨照鏡子,就想象著鏡子裏的“我”不是今天的“我”,而是成為醫生的“我”,是一個成為早稻田大學醫學院學生的“我”,是一個成為醫學改革家的“我”。他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不斷地用未來、用理想去激勵自己。
那時的我也很年輕,大學畢業不久,工作時間也不長,正是需要追尋理想的青春年華。當時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盞明燈,人是被理想牽引著走的,如果沒有理想,一定是走不遠的。
而且,書中講的很多故事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如說一個人的理想越大,那他得到的幫助也會越大,就像一個人背著很沉重的行囊在爬坡,旁邊的人看都會看不下去,都會幫他一把,推他一把,拉他一把,幫他一下。
所以,理想對一個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這本書很薄,很小很小的一本小冊子,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名著,就是一本很普通的書。也許其他人讀了可能不會像我這么激動,那么興奮,但這本書的確對我產生了一生的影響。後來我能夠做一點事情,能夠有這樣一點抱負,能夠把新教育實驗作為我一生的追求,我覺得可能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關。
第二本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書是《管理大師德魯克》。
1997年年底,我從蘇州大學調到蘇州市人民政府擔任副市長。擔任副市長以後我更多地涉獵一些管理學著作。其實我在蘇州大學做教務處長期間,因為從事管理崗位,就已經開始有計劃地讀一點管理學的書。到了市政府以後,我結合工作讀了更多管理學的書。當時我讀到了一本書,是美國的一個學者傑克·貝蒂寫的,叫《管理大師德魯克》,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大概在1999年5月份出版,我是在1999年底就讀到的這本書。
這本書裏面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說的是德魯克和他的父親去看望自己的老師熊彼特。熊彼特和德魯克都是管理學上大師級的人物。1950年的元旦,德魯克去看望熊彼特的時候,熊彼特就對自己的學生講了一句話。他說,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了,知道僅僅靠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你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這不僅是一個管理大師的忠告,更是一位老師對自己最得意的門生的囑咐,是在他行將就木之前給自己學生講的一句肺腑之言。
八天以後,熊彼特就去世了。這也成為德魯克在臨終前給自己學生的一個遺訓。
這段文字,在書上就是兩行多,一般人看可能不會太在意,因為他也不是講管理的。但是對我來說,差不多是在我心裏投了一顆原子彈。
為什么?因為這徹底顛覆了我關於學術的夢想。在此之前,我跟很多大學教授一樣,對學問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思想、觀點、發表著作、拿項目、評職稱、獲獎的層面。在美國大學裏有句話叫“Publish
or Die”,你要么出版,要么死亡。你作為教授,如果沒有成果,你就站不住腳。
的確,我自己就是這么一路成長過來的,我能夠在29歲那年破格成為江蘇省最年輕的副教授,不就是靠我厚厚的一批著作嗎?但是,看到這句話以後,我突然反問自己,我究竟是為什么而研究學術呢?自己寫那么多東西是幹什么呢?我寫給誰看呢?
當時,我的主要研究領域還是偏曆史,研究心理學思想史、教育學思想史,看的人就更少。
到了政府以後,我的確開始意識到,過去的研究路徑好像有點問題,但是如果沒有熊彼特給德魯克講的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我可能不會如此快地意識到應該怎么做學問。
後來,德魯克把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衡量他自己一生成就的基本標准,他不再以發表作品和寫作本身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句話,也是直接導致我發起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的精神來源,它使我下決心走進教室,走進教師的生活。
2000 年的時候,我終於寫了一本書——《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可以說就是在德魯克這本書的感召下寫出來的。
讀完德魯克的故事以後,我的一個很大的沖動,就是要寫一本真正讓老師看得懂,真正能走進老師生活的一本書。應該說,我的初衷實現了。這本書一出版,就很快成為一本暢銷書。很多老師看了以後很激動,紛紛來信告訴我,自己本來已經對教育失望,是這本書點燃了他們的教育理想。我到湖南瀏陽,瀏陽的教育局長局跟我說,朱老師,你這本書寫的太好了,我們很多老師看了之後熱血沸騰。他給所有老師發了一本,全縣六千個老師人手一冊《我的教育理想》。我拿來一看,盜版書。教育理論書被盜版,我還是第一次知道。
也是因為這本書,引發了後來的新教育實驗。所以,我們把《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的出版作為新教育實驗誕生的標志。
這本書出版以後,受到一些老師的歡迎,但是也有很多人跟我說,朱老師,不看你這本書也罷,看了更痛苦。為什么更痛苦?他們說,你書中描寫的這樣的教育理想,那個美好的烏托邦,看了讓人心花怒放,但是回到學校,心又冷了,更痛苦了,反差更大了。還有老師說,朱老師,你書裏都是說說的,完全做不到。
在中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考試不改,教育難興。考試制度不改,教育怎么變?有本事你弄個學校給我看看?!這句話給我一個很大的激勵。本來我沒想到馬上去辦個學校做個樣板,但就是由於這樣的一句話,讓我下決心:找學校,把我的這些教育理想進行實驗,所以才有了在常州武進湖塘橋中心小學和蘇州昆山玉峰實驗學校的新教育實驗。
如果說,《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給了我一個理想的力量。那么,《管理大師德魯克》則給了我一個行動的力量。我覺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行動是改變社會的、改造生活的最有力的武器。
這本書,在管理學和教育學上也不是最有影響的名著,但是,它的確對我的生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新教育實驗的誕生。
第三本書是《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我是在2006年8月底9月初讀到這本書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波因斯坦,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社會企業家。過去我們只知道企業家是以賺錢,以資本運作和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但社會企業家不是這樣,社會企業家是被理想驅動、有創造力的個體,他們試圖改變現狀,拒絕放棄,最終要重新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這本書出版不久,《經濟觀察報》主筆章敬平先生就寫了一篇長篇報道,叫《零元企業家和他的故事》。零元,就是沒有一分錢,即沒有一分錢的企業家和他的故事。而這篇報道寫的就是寫我和我的新教育實驗,而我也是因為看了他的文章才知道有這本書。
章敬平這篇文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時發表在《經濟觀察報》上。第二天,就有一個上海企業家,在我的博客裏面留言,說老師你們做的事太偉大了,給了我們兩百萬來支持我們做新教育事業。所以一篇文章的力量也很大的,媒體也是很厲害,同時也讓我去找到了這本書來看。
我根本就沒想到我是社會企業家,那我們就看看社會企業家是怎么回事?看完書以後我就寫了篇文章,關於新教育的文章,叫《我們也可以改變世界》。因為這本書以講故事的方法寫了一些著名的社會企業家的故事,並寫了一些成功的社會企業的特征,比如樂於糾正,樂於奮鬥,樂於突破自我,樂於超越世界,超越邊界,默默無聞工作等等。
我將新教育體制與這些故事做了一些對比,然後得出結論,其實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也都在改變著這個世界。
很多老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疑問就是說,教育的制度不改,你能改變它嗎?後來有人還說,我們都帶著鐐銬,根本動彈不了。
我就說,雖然我們帶著鐐銬,但我們可以跳出舞蹈,最終,我們會掙脫掉這個鐐銬。作為一個老師,關起教師之門,你就是國王。作為一個校長,關起學校的門,你就是國王。所以在同樣的制度下,為什么有些人做得風生水起?在同樣的條件下,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得很卓越?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行動,就是改變。
所以當時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意識到,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業。
其實新教育改變了一個老師,就是改變了一間教室,就是改變了幾個孩子。這么多年來也的確如此,新教育實驗在悄悄地影響著很多區域的教學事業。2016年四月份我們在湖北隨縣召開了一個新教育大會,我很感動。隨縣是個農村縣,全縣沒有城市,全是鄉村,因為它以前沒有縣城。隨縣參加新教育實驗僅僅五年,五年以後,它的上級地級市進行了一次綜合測評,以初中為例,前三十名隨縣拿了二十三名,前十名拿了七名。
我們專門到這裏去看那些村小的孩子,你看那些農村小學的孩子,他們的閱讀量,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城裏的孩子沒有什么兩樣,甚至更好。
所以,這種悄悄的改變,只要你做了它就會出現。用我們新教育人的話來說叫行動就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
還有一本值得推薦的書就是《從優秀到卓越》。
這本書也很出名,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非常著名的管理學家,叫柯林斯。柯林斯曾經寫過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叫《基業長青》,他善於運用大數據研究企業發展的規律。
為了寫作《基業長青》,他用5年時間閱讀了6000篇文獻,記錄了2000多頁的專訪,在電腦裏留存了3.84億字節的數據。而且他搜集了美國和歐洲28家企業50年來所有的檔案,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做了一次非常棒的數據分析。這個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優秀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因為到2009年的時候,新教育已經很優秀了,在中國那么多的教育實驗裏面,我們已經脫穎而出。
在這個時候,這本書讓我很清晰地意識到,優秀是卓越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沒有自我突破的本領,如果我們不能不斷尋找最優的人才,如果我們不能自我顛覆,如果我們不能創造卓越的小氣候,新教育是走不遠的。
所以,我也給新教育的同仁們寫了一篇我的讀書筆記。這篇讀書筆記大約有15000字,題目就叫《新教育是如何從優秀到卓越的》。
總之,回顧自己的學習與工作經曆,無論是大學期間的閱讀生活,還是離開學校以後在工作崗位上的讀書生活,都在悄悄地甚至深刻地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