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揭秘:中共高官們卸任后的生活

更新時間:2018-04-24 11:02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08677

揭秘:中共高官們卸任后的生活

李鵬在九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式上

無官一身輕,這曾是蘇東坡的感慨。與古代官員告老還鄉不同,而今的官員卸任后,在保重身體的前提下,很多仍會對社會公共事務發揮余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級干部退休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對很多退休高官來說,退休后的生活模式也大不相同。有人選擇著書立說,有人到高校等機構繼續發揮余熱,也有人過起田園躬耕生活……對此,有學者評價說,只有當更多的“官員變平民”成為生活的常態,才彰顯出一個社會的全面進步。

著書立說

“高層政治決策”透明化

近年來,部分退休政要開始著書回憶個人經歷。黨和國家前任領導人李鵬、李瑞環、李嵐清等都在退休后出版了個人著作。在部分著作中,一些當政時的思考及若干重大事件的原貌被還原出來,一些重大決策內幕也被披露。這一現象被人們概括為“政治透明度在逐步提高,開啟中國退休高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著述也為觀察中國政治、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參照系。

從2003年到2006年,李鵬出版了《眾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起步到發展———李鵬核電日記》《電力要先行———李鵬電力日記》《立法與監督———李鵬人大日記》等4部日記體回憶著作。其中《眾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被認為是中國總理的第一本專題性回憶錄。

據新華社2003年8月公開報道,從上世紀初開始提出三峽工程設想,到三峽水電站第一批水輪發電機組發電,歷經了漫長的85年。李鵬1983年6月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后,兼任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參與了對三峽工程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組織工作,并且在1982年至2002年間15次考察三峽。在20多年的時間里,他親筆記錄了這段歷史。

《眾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一書中說,決定三峽工程命運的是在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在參加建設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有關合同簽字儀式后,詳細詢問了三峽工程的情況。“我當時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小平同志聽完我的匯報后指出:‘三峽是特大的工程項目,要考慮長遠利益,我們應該為子孫后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

李瑞環退休后最令公眾關註的事情之一也是出了一本書,書名為《學哲學用哲學》。這本書收錄了李瑞環1981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有關文章和講話,記錄了李瑞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會。該書責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徐莉回憶,“首長(李瑞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記錄著我工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學原理和哲學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視這部書。”

李嵐清從2003年初后開始了退休生活。據公開報道看,他寫了兩本書,一本是《李嵐清教育訪談》,回憶任職時的經歷;另一本是《李嵐清音樂筆談》,做音樂知識的普及。

在西方,寫回憶錄是卸任高官最快捷的賺錢方式,他們一旦卸任即面臨再就業問題,因此往往前腳退下政壇,后腳就走進出版社。而李鵬和李瑞環、李嵐清等黨和國家前任領導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稿費捐出來,例如李鵬就一次性將300萬元捐給了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對於其中的一些著作,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炳章認為,其作者以“無官之人評述重大社會政治事件”,不僅將時代的“高層政治決策”透明化,更以自我個性語言讓群眾看到他們的生活和情感,體現了自我的個性化,“它是一種非政治訴求,帶有明顯的‘自我述職’色彩的這么一種傳記。”

執教高校

淡出政壇的“第三條道路”

在退休的副省部級以上高級干部中,有不少人退休后身體、精力還相當不錯,他們往往到各種社會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繼續發揮余熱。也有不少官員選擇拿起教鞭,執教高校。

2005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建院50周年之際,剛剛卸任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走馬上任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分析人士認為,趙啟正出任人大新聞學院院長,使得京城三大名校清華、北大和人大新聞學院的院長在級別上都上升到“部級”,成三足鼎立之勢———此前,人大新聞教育雖然有很長的歷史,但在聘請新聞實務部門高級領導出任院領導方面,卻一直落在后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2年4月一經成立,即聘請人民日報社前總編輯范敬宜為學院院長。無獨有偶,比清華大學晚成立一個月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聘請了人民日報社前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六屆主席邵華澤做院長。

1998年,趙啟正調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是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在新聞辦工作期間,他力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制度化,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各級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也從無到有。他被外國媒體稱為“浦東趙”、“中國屈指論客”。

外界多把趙啟正稱為學者型官員。“我跟趙啟正比較熟,聽過他在國際場合的講話,他批駁及澄清某報告在核武器制造等方面對中國的歪曲和攻擊,不是喊一般的口號,真的是學者型官員,感覺他研究得非常深。”一直關註趙啟正對外工作表現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告訴記者。

而在2003年,復旦大學也曾迎來一位曾在中國官員行列中知名度名列前茅的人物———龍永圖,出任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和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龍永圖曾坦率地說,對於復旦大學拋來的“繡球”,他曾思慮良久,最終決定接受禮聘,主要是相中復旦豐厚的研究資源,可以成為博鰲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機構。而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他也能夠把當今國際上最熱點的課題提供給復旦研究,并將后者的研究成果傳至博鰲、引向全球。他將此稱作是“博鰲亞洲論壇與國內著名學府的戰略聯盟、‘雙贏’聯線”。

近年來,一些中國高級官員退休后,選擇進入高校或擔任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將此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國家一些部委和部屬高校聯合辦學,部分官員開始出任兼職教授。另外,這種選擇正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前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卸任后,出任外交學院院長;前財政部副部長金立群退休后,成為河南大學客座教授并同時出任博士生導師……越來越多的官員離開了老一輩領導干部從一線退往各種社會組織或協會等的傳統路徑,有分析人士認為,這開創了官員淡出政壇的“第三條道路”。

對於這種從官員到學者的變化,馬振崗認為比較自然,他一下用了五個“更”來概括———“所面對的領域和研究更加開放和深入、更超脫、更前瞻、更有建設性、更有助於了解各方面人士的真實想法,提煉一些思想和建議。”

躬耕田園

“老有所安”“老有所為”

在我國,一個人年老退休后卸甲歸田、告老還鄉的事時有發生,而不少退休的高官中,也有人鐘情於這種“躬耕之樂”,曾先后擔任湖南省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毛致用以及曾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的劉榮禮都是其中的代表。從一任高官到一個樂於“隱居”田園的“農夫”,這種角色轉換讓人肅然起敬,而他們身上所彰顯出的“老有所安”、“老有所為”的豁達情懷也堪為表率。

毛致用在2003年3月卸去職務后與老伴一起回到家鄉湖南省岳陽縣西沖村種地、養雞。在毛致用的幫助下,西沖村從一個落后窮村轉變為“岳陽第一村”。

曾任村支書的毛昌榮說,幾年前,從全國政協副主席位子上退下來的毛致用,動身回西沖村,想過個安寧的田園生活。種地、養雞是他最大的生活理想。鄰居曾有好幾次看到他挑著滿滿兩桶沼氣水澆菜。在毛致用堂屋的墻上,掛著老友黃永玉送的畫,畫里一個笑呵呵的老人,躺在竹椅上,悠然搖扇;一個老婆婆端著盆,撒谷喂雞。毛致用覺得這就是他的生活寫照,即便地方各級官員的定期拜訪和村里事務的頻繁請示,在老人生活中仍佔很大的比重。

毛致用回到西沖村,讓村里每年多了十幾萬的收入。西沖村以前只有一片黃土地,沒有什么資源。1995年以前,整個筻口鎮58個村,西沖經濟排名更是50名開外,“因為窮,小伙子娶媳婦都很困難。”而后來鄰村的姑娘都想往西沖嫁,“可惜我們村里的小伙子沒有那么多,娶不過來。”毛昌榮說。

一直以來,毛致用對自己安居鄉野都充滿信心,老人說要一直在西沖安居。老伴易銀秋介紹,毛致用不僅打算自己在農村安養天年,還早已給幾個兒女說好,將來退休了也一樣回到西沖。

曾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等職務的劉榮禮退休后,也選擇了一種別樣的晚年生活———他在咸寧一個鄉村自費辦起了農業試驗園,當起了農民。據說,劉榮禮過去的一位老部下有次到咸寧去看望他,見他冒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在田畈里勞作,很是詫異,勸他別這么賣力。他卻笑著說:“我是苦中有樂呀。”并且還寫了一首打油詩:“時人笑我不享貴,六十五歲與田會。逍遙野外無拘束,清風日月隨我歸。”

【華發網根據《人民日報》、《南方周末》、《新京報》、《新民晚報》整合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