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為何沒能做成元帥?
- 更新時間:2018-04-02 17:11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47990
粟裕(網絡圖片)
1950年,對粟裕而言,的確有些流年不利。
先是攻台作戰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山姆大叔在台外海峽橫插一杠,使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準備之功,瞬間毀于一旦。
隨后,毛澤東將他調往東北,還把攻台的戰略預備隊十三兵團、全軍機動力量十九兵團以及他的老部隊九兵團組成東北邊防軍(計劃轄十一個軍約七十萬人,與粟裕十二個軍的攻台部隊差別不大),繼續讓他統領,還給他配備了東北野戰軍林彪的副司令員蕭勁光、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副主任蕭華做副手,準備出兵朝鮮和老美大干一場。
不想,多年的戰傷卻早不發晚不發,偏偏這時候出來湊熱鬧,特別是頭顱里的三塊殘碎彈片,弄得他頭痛難忍,左右環視都困難,吃飯還得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直線上。
沙場死人堆里摸爬滾打出來的人,當然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何況軍人生來為戰勝,有仗可打,有兵可帶,正是“大丈夫立功異域,以建功業(班超語)”之時,粟裕何曾不想效法東漢定遠侯班超,與讓自己攻台半途而廢的美國佬,痛痛快快拼殺一場?
但病來如山倒,縱是英雄如粟裕,也只能仰天長嘆,徒喚奈何。他托羅瑞卿給毛澤東帶信說:“新任務在即,而自己病癥未見轉好,心中甚是焦慮。”
中央蘇區時期就是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的羅瑞卿,這時候是國家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自稱毛澤東的“大警衛員”。
每當毛澤東離京外出或在京參加社會活動,他總是親自部署警衛事宜,大部分時間還親自陪同。
凡毛澤東出入的活動場所、行走路線、所乘汽車狀況,他都不敢絲毫懈怠,總親臨現場檢查。毛澤東要走的路線他要自己先走一走;要坐的椅子,他也要事先坐一坐,做到縝密周詳,確保萬無一失。
毛澤東將自己的安全托付給羅瑞卿,自然也是基于對他莫大的信任。
正源于這種信任,在“國難思良將”,急需粟裕掛帥出征之時,毛澤東派羅瑞卿專程前往青島探望粟裕,看看他病情的嚴重程度到底如何。
羅瑞卿回來,如實以告。
毛澤東無奈,只得走馬換將,讓兩個“候補隊員”上場,先是林彪,這又是一根“病秧子”,最后只好讓彭德懷去了。
多年后,垂垂老矣的粟裕回首往事,感慨賦詩說:“將軍只合裹尸還,何其生入玉門關。”
一般人以為粟裕只是在為自己蒙冤與賦閑吐露不平之氣,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嘆息當年未能“統兵提銳旅”,攻克台灣或者征戰朝鮮。
以粟裕大兵團作戰的超一流表現,毛澤東攻台作戰、抗美援朝都將其作為首選,當然是深思熟慮后的謹慎之舉。
而粟裕也只要左右成功一個,他的功勛在軍事統帥里,則幾乎可稱“國士無雙”,后來的蒙冤或許不至于好像小媳婦一般的狼狽,平反或許也就順利得多。
但正如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歷史留給每個風流人物的最后結局,總是一種遺憾。粟裕也不例外,后人只有慨嘆“收台抗美囊中事,天意可憐不屬公”了。
不過,即便沒有這兩仗,他的赫赫戰功與軍界地位也早已躋身統帥人物行列了。
他麾下如云的戰將以及他的“粟總”之稱,就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陳賡曾說:“我雖然是個大將軍銜,但是當年卻是當元帥般神氣,統帥過兩位上將和一位大將。”
他指的是1931年做紅四方面軍十二師師長期間,手下兩個團長許世友與徐海東,后來分別授銜上將和大將;另外還有一位小班長陳錫聯,后來授銜上將。
陳賡是個極詼諧的傳奇人物,這個說法自然是玩笑。他所說的當年,還無所謂大將上將,他統領的那幾個人,還只是初出茅廬的中下級干部而已。
而后來同為大將軍銜的粟裕則不同。他作為一個方面軍的統帥,完全可以“牛”氣十足地說,1955年授銜之前,曾直接指揮或毛澤東計劃令其指揮過三個大將和二十六員上將。
這些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牛”人,人人有兩把“刷子”,指揮過數萬乃至上十萬人馬。
第一個大將是陳賡。1947年12月,粟裕奉毛澤東“由粟親率(華野部隊)南下與陳(賡)謝(富治)會合,并歸粟統一指揮,沿平漢向南直迫武漢”的電令,指揮陳賡打過平漢路戰役。
1948年1月,毛澤東又多次明示粟裕,令其指揮陳賡兵團作戰:“粟裕及陳謝兩軍統一由粟指揮,由現地向豫鄂陜邊行動。”
因為陳賡兵團屬于劉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建制,與華野是兄弟部隊,而且陳賡資格比粟裕老,南昌起義就是營長,粟裕不過是警衛班長,因此毛澤東特意交代粟裕:“陳謝及十縱、十二縱受你們指揮,你們應當放膽指揮。”
1954年10月,粟裕被任命為總參謀長,陳賡也做了副總參謀長,又成為粟裕的副手,在其直接領導下工作。
第二位大將是張云逸。這是一個比許多元帥資格還老的“元老”級人物,曾做過兩年的新四軍代軍長,是粟裕的老上級。直到解放戰爭快結束的時候,粟裕才在指揮體系與職務上超過他。
當然,如果粟裕1948年5月不謙讓陳毅,擔任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那么這種超越就可提前一年。
1949年6月,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機關合并后,粟裕是華東局分管軍事的常委、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主持華東軍區及三野總部工作的副司令員、三野前委書記。張云逸為華東軍區及三野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實際負責山東軍區工作,成為粟裕事實上的下級。
這年6月27日,粟裕收到張云逸、許世友等人攻打長山列島的請示電后,電示他們攻奪時應注意的事項。不久,長山列島被攻克,成為跨海作戰第一個成功的先例。
第三員大將是蕭勁光。這位林彪東北野戰軍里的副手,紅軍時期也是粟裕的上級,在1950年6月以海軍司令員的身份配屬粟裕指揮,準備攻台。
攻台計劃取消后,他又被毛澤東特意安排為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員,準備協助粟裕抗美援朝。
粟裕指揮過的上將,華東野戰軍里就有王建安、葉飛、許世友、陳士榘、鐘期光、唐亮、宋時輪、韋國清、張愛萍、傅秋濤、宋任窮等人。
這些令國軍聞風喪膽的將領,除張愛萍、宋任窮時間較短外,其余均長期在粟裕麾下南征北戰。
1947年12月至次年1月,粟裕又一度指揮過中原野戰軍將領蘇振華、謝富治、楊勇、王宏坤。
1950年7月,東北邊防軍成立時,蕭華、李聚奎、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等原林彪麾下的戰將,均被毛澤東安排為粟裕的部將,有幾位后來做了副總參謀長,直接歸總參謀長粟裕統領。
1954年總參謀部時期,歸粟裕統領的副總參謀長還有西北野戰軍彭德懷麾下的戰將張宗遜、彭紹輝、王震、華北軍區聶榮臻的戰將楊成武以及紅色“特務”頭子李克農等人。
以上將領共二十九人,佔正式授銜的九名大將、五十七名上將的百分之四十四。
粟裕統領的大將、上將如此之眾,中將級別及其以下的將領則更不消說。他統率的三野最強盛時有八十萬之眾,兵多將廣,僅次于林彪的四野,中將級別的將領原本就“人多勢眾”。
這自然是陳賡所說的“元帥般神氣”了。不過,有些元帥因為未能直接統兵的緣故,還不曾指揮過如此眾多的戰將作戰。
事實雖如此,但與陳賡性格迥異,又十分低調的粟裕,當然不會說“比元帥神氣”,哪怕只是閑聊間的玩笑。
正因為粟裕如此“風光”過,他和其他七位元帥一樣,也獲得了“粟總”或“粟老總”的雅號。
解放軍總部以及各個方面軍里,有八位統帥級人物常常被部下或同仁稱為“某老總”或“某總”,并一直沿用至建國后,成為比他們的職務或軍銜更令世人景仰的稱號。
朱德:紅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被稱為“朱老總”。
賀龍: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被稱為“賀老總”。
徐向前: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被稱為“徐總”或“徐老總”。
彭德懷:解放軍副總司令兼西北野戰軍(一野)司令員,被稱為“彭總”或“彭老總”。
林彪:東北野戰軍(四野)司令員,被稱為“林總”。
陳毅:華東野戰軍(三野)司令員(實際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中野做副司令員),被稱為“陳總”或“陳老總”。
聶榮臻:華北軍區司令員,被稱為“聶總”或“聶老總”。
粟裕:華東野戰軍(三野)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代司令員,被稱為“粟總”。
在方面軍級的軍事主官中,只有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是例外,未被稱為“劉老總”。原因是他出于謙遜,不允許部下稱“劉老總”,大家也就習慣于稱“劉司令員”了。
因此建國后,與羅榮桓被稱為“羅帥”、葉劍英被稱為“葉帥”一樣,劉伯承常常只被尊稱為“劉帥”。
粟裕與林彪因為最年輕,統率千軍萬馬時屬“少壯派”,很少有人稱之為“粟老總”及“林老總”。
張震回憶說:“我到(總參)作戰部時,在總參工作的首長只有聶榮臻和粟裕兩位。我還是按照解放戰爭時期的習慣,分別稱他們為聶總、粟總。”
張震是粟裕的老部下,稱呼“粟總”不奇怪,有元帥軍銜的葉劍英,出于對粟裕打仗本領的欽佩,在1958年9月歡迎被“貶”到軍事科學院當自己副手的粟裕時,竟也不叫粟裕同志或粟副院長,而是叫“粟總”,并且一直保持著這一稱呼。
“文革”中,江青處處飛揚跋扈,對許多元帥頤指氣使,大為不敬是家常便飯,但對解放戰爭常給毛澤東和自己帶來驚喜的粟裕,一點也不敢小視,常常以“粟總”稱呼他。
1984年2月粟裕辭世后,老部下王必成得悉,嘆息說:“粟總是被浪費的人才!”
華東野戰軍二十四軍老戰士,北京軍區師級離休干部呂韌敏老人也回憶說,戰爭年代,將士們有稱粟裕為“粟總”的,也有稱“粟司令”的。
當然,也有稱呼“粟老總”的例外,原華野十三縱司令員周志堅回憶一次攻擊失利時說:“粟老總嚴厲地批評了我們。我拿著話筒,一句話也沒有說。首長的批評是對的,我從心里接受。”
“粟老總”指的即是粟裕,盡管他批評嚴厲,多年后的周志堅還是對自己的統帥心服口服,充滿了敬意。
顯然,“某老總”或“某總”這一稱呼,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他們在軍中的統帥地位,與后來的元帥地位是相當的,只是粟裕因為又一次謙讓,失去了元帥這一軍銜而已。
也正因為此,僅為大將銜的粟裕,在和平年代漸漸被淡忘了“粟總”的稱呼。加上1958年挨整,平反又最晚,囿于宣傳力度與級別的緣故,與其他七位“老總”逐漸拉開了距離,成為方面軍統帥人物里的畸零者。
【來源:《名將粟裕珍聞錄》】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