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是謎面,凌解放是謎底
- 更新時間:2018-03-23 09:23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05914
二月河,這個名字現在廣為人知,它是與作者創作的三部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相聯系,是與根據小說拍攝制作并且反復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相聯系的。人們稱他是寫皇帝的“專業戶”,是聞名遐邇的大作家。還有人說,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讀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觀眾。這些說法絕非溢美之辭,事實的確如此。
二月河是謎面,凌解放是謎底
人們都說,二月河是個謎,連他的名字也是個謎。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農歷九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陽縣。當時,人們正沉浸在抗日戰爭勝利和上黨戰役報捷、家鄉獲得解放的歡樂之中。于是,身為縣武委會主任的父親凌爾文和戰友們經過一番研究,集體給這個初生嬰兒起了一個名字――“凌解放”。“凌解放”與“臨解放”諧音,帶有盼望和迎接解放的意思。
二月河是凌解放的筆名,是他年滿40歲、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時,才首次使用的。他當時的考慮是:自己創作的是長篇歷史小說,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個歷史,一個現代,二者有點不協調,于是想改用一個筆名。究竟用什么筆名呢?還得順著“凌解放”找思路。凌者,冰凌也;解放者,開春解凍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們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嗎?
其次,他還著重說明,二月河特指黃河,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1947年,剛剛兩歲的他,便隨同都是老八路的父母,過黃河南下,后又幾經輾轉,最終在河南南陽定居。凌解放取筆名二月河,是提醒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要數典忘祖。
還有一層意思,是說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迎來了文學藝術的春天。他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正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化雨而起步騰飛的。從此,二月河的創作活動,便一發而不可收,恰如春天黃河解凍的冰凌,浩浩蕩蕩,奔流不息,一瀉千里,好不壯觀!他解釋說,自己的原名和筆名本身就是一個謎語,二月河是謎面,凌解放是謎底。
有一位寫對聯的高手,還據此出了這樣一個上聯:“二月河開凌解放”,至今還沒人對出令人滿意的下聯。
他曾經是對正課不感興趣的中學生
有人猜想,二月河小時候肯定很聰明,是個王勃式的神童。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二月河沒有上過大學,只是個高中生,而且是小學留一級、初中留一級、高中留一級,直到21歲才高中畢業的。凌解放從小喜歡特立獨行,率性而為,不受成規約束。這既是天性使然,也與后天的環境有關。少時因為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加之頻繁調動,所以常常把他一個人留在家里,或是寄宿在親友、同學家里。那時的凌解放調皮頑劣,喜歡熱鬧,經常摸魚、抓螃蟹,玩得十分痛快。他不愛上課,猴子屁股坐不住,而且字寫得歪七扭八,缺胳膊少腿,所以不被老師所喜歡。
凌解放對正課不感興趣,但對一些課外讀物卻十分癡迷。上初中時,他就憑著興趣,津津有味地讀完了《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在讀高中時,他又偶然讀到了《紅樓夢》,對這部書更是情有獨鐘、如饑似渴。凌解放功課不好,又特別喜歡讀這些雜書,這在當時自然被視為大逆不道。老師不喜歡這樣的學生,生氣時甚至斷言他肯定不會成才。
二月河從不隱諱他的這段經歷,還經常津津樂道地講給朋友們聽。成名之后的二月河認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成績,分數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一個學生的素質、個性和能力。的確,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盡管一個人沒有上過大學,但他仍然可以成為一名在某一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學問家。他的經歷,從側面印證了一個道理:“處處留心皆學問”,“好的書籍勝過好的大學”。二月河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兩句話,的確是他的經驗之談。
“落霞三部曲”橫空出世
現在一提到二月河,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其實,二月河本來對研究《紅樓夢》頗有興趣,并且寫過一些很有獨到見解的論文。但開始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論文發出很久,還是泥牛入海無消息。后來,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看到了他的論文,慧眼識珠,說他的論文“想象豐富,用筆細膩,是小說筆法”,“可以浮一大白,用漢書下酒”。馮先生決定在《紅樓夢學刊》上刊登他的論文,并吸收他為“紅學會”會員,還邀請他參加了1982年10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紅學會”第二次全國《紅樓夢》學術研討會。
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必然性往往表現為偶然性,偶然性又往往演變成必然性。就是在那次會議上,一些專家、學者由《紅樓夢》談到曹雪芹,由曹雪芹談到他的祖父曹寅,又由曹寅談到康熙皇帝。座中有人感嘆,像康熙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這樣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居然至今還沒有一部像樣的寫他的文學作品問世,真是奇哉怪也!這時,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聲的二月河,開玩笑似的冒出了這樣一句話:“我來寫!”所有人都為之注目,但一笑了之。他們或許認為,這個面孔陌生、不見經傳的后生晚輩,這個從部隊轉業的連級干部,是妄言狂語,或一時興起而已。
二月河可不是說大話、吹牛皮,他說了就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專家、學者們在“紅學會”上議論的這個話題,果然成了二月河創作長篇歷史小說的爆發點和起始點。從此以后,他憑著長期的積累和頑強的毅力,遵循歷史小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會有”的創作原則,以1年1卷計30多萬字的速度投入創作,硬是把清朝康、雍、乾盛世130余年間既空前輝煌又行將沒落的歷史畫卷,活生生地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二月河寫出這樣的宏篇巨著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是他頑強學習、長期積累、艱苦寫作的結果。對于寫作,二月河有兩個比喻:一個是說,每寫一部書,就等于穿越一座大沙漠,確實感到寂寞而空寥,完全是一個獨行客。當然在行進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樂趣。有些地方寫起來很困難,感覺就像是在沙漠里邊。繞過去,就有一片綠洲在等待著自己。另一個是說,寫作是一種資源消耗,既是體力的消耗、腦力的消耗,同時也是知識的消耗、感情的消耗。資源當然是越消耗越少,要想資源再生,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電”。為了充實自己,多年來他在夜間堅持讀書、寫作,很少在凌晨1點之前就寢。
二月河刻苦學習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到一家圖書館去看書,從上午看到中午,忘了休息,忘了吃飯,管理員鎖了門他也不知道。下午人家來上班了,發現他還在那里看書。還有一次,他手里拿著一本書,邊走邊看,入了迷,腳趾頭碰在一塊大石頭上,鮮血直流,而他竟渾然不覺。
二月河筆耕不輟更是出了名的。3部大書530余萬字,都是他一筆一畫寫出來的。為了追求最佳效果,他堅持不用流行的電腦進行寫作。他風趣地說:“愛吃面條的人都知道,手搟面比起機器軋的面來,味道好多了!”在酷暑季節,他夜間堅持寫作時,把兩條腿放進桌下的一個水桶中,這樣既稍感涼快,又可防止蚊蟲叮咬。在冬天的寒夜,寫到凌晨兩三點鐘,實在瞌睡難耐,他就用煙頭燙自己的胳膊,用以驅趕疲憊、清醒神經。寫完《康熙大帝》第一卷時,他因勞累過度得了“鬼剃頭”。女兒撫摸著他的頭說:“這一塊像尼加拉瓜,這一塊像蘇門答臘,這一塊像琉球群島。”他就是這樣,在南陽那塊盆地,閱讀、思考、寫作了20多年。世界上一般的人都耐不住寂寞,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都不一般。二月河就是一個真正耐得住寂寞的很不一般的人。
二月河不但寫了康熙皇帝,還寫了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還寫了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正因為如此,人們習慣上把他的這三部書稱為“帝王系列”,把他稱作“皇帝作家”。對此二月河卻不大同意,他認為稱作“落霞三部曲”更為恰當。他解釋說,自己是懷著非常傷感和遺憾的心情寫這三部書的。書中一方面固然展示了封建社會最后這個盛世很絢麗、很燦爛的一面;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太陽快要落山了,黑暗就要到來了。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興盛到衰落以至滅亡這樣一個過程。
二月河把這三部書比作是自己的三個女兒。有記者問他:那你最喜歡哪個女兒?二月河稍加思索,這樣回答:我最喜歡的是歷史上的康熙其人,寫作上最滿意的是《雍正皇帝》,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最大的是《乾隆皇帝》。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謀篇出神入化,佈局呈大家氣象,真可謂宏篇巨著、雄文華章,必將成為傳世之作。毫無疑問,二月河本人也堪稱一代手筆。
二月河公式:名氣=才氣+運氣+力氣
二月河很欣賞孫中山先生的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平時最喜歡兩個座右銘,一個是刻在南陽臥龍崗一通石碑上的10個大字:“務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他常說:“君子守中不務外,我內心里確實不想做什么官,我只想老老實實做個寫書的人。”二月河還有一個座右銘,叫作“拿起筆來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筆來夾著尾巴做人。”這是他在長期寫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深刻體會。在他身上,既有粗獷豪放的一面,也有嚴謹細致的一面,他把自信和謙虛很自然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二月河給自己制定了“三條守則”:一是守時,二是守信,三是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情。他認為,只有堅持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情,才能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獲得成功。
有些人知道我與二月河比較熟悉,經常問我對二月河的印象如何。我用六個字加以概括:“大作家,土老帽”。二月河是個大俗大雅之人,他不像某些名人那樣“人一闊臉就變”。現在二月河還像20年前的凌解放那樣樸實、憨厚、淡泊、隨和。看上去他不像風度翩翩的大作家,倒像風塵仆仆的老農民。佈衣本色是二月河人格底蘊之所在。
生活中的二月河不講究穿戴,不修邊幅,不拘小節。他一臉佛像,特別愛笑,整天樂呵呵的,和誰都談得來,什么事都想得開,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二月河出名后成為人們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各種各樣的議論也接踵而來。很多人都向二月河發問:您只是一位高中生,一位部隊的連級轉業干部,您的學問是從哪里得來的?您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怎樣寫出來的?對于此類問題,二月河這樣回答:我有一些才氣,但才氣不大,如果才氣很大怎么還會三次留級呢?我酷愛文學和歷史,但在這方面的智力最多也就是中上等水平;我碰上了好運氣,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總有人出來幫助我,改革開放又為我提供了比較寬松的創作環境,再者清史小說比較冷門,很多人感興趣、愿意看;最主要的,我是靠力氣。我想一個人無論怎樣笨,只要認準一件事,每天干它十幾個小時,這樣堅持一二十年,總會弄出點東西來。
我想把二月河上面所說的這“四氣”,概括為一個簡單的公式,作為本文的結束,這就是――
二月河公式:名氣=才氣+運氣+力氣。
【來源:光明日報】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