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龔曙光: 我愿意做高爾基筆下的丹柯

更新時間:2018-03-16 10:23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442566

龔曙光: 我愿意做高爾基筆下的丹柯

3月6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與網友分享他今年的兩會議案,并暢談文化產業、媒體融合、全民閱讀等話題。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龔代表是人民網的老朋友了,今年兩會您帶來什么議案和建議呢?

龔曙光:我還是更關註文化和文化產業。這一次我的幾個議題都是關于文化的,一個是關于中央應該有一攬子的政策支持國有文化資本走出去、加快海外并購。第二個是希望中央有更多的政策能夠明確國有企業能夠加快人才體系的建設。第三個是關于在新的技術背景下,我們如何加快傳統文化經典的結集、出版、搜索,在新的技術背景下推動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主持人:這次您主要關註這三個方面。我了解到您去年呼吁加快文化援外項目,今年又提出文化企業海外并購,您一直在關註文化相關的研究,這幾年您關註的方面有沒有相應的變化呢?

龔曙光:我之所以關註文化,一是因為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講它很重要,應該說是極端重要。第二,我自己對文化和文化產業相對熟悉,對它所處的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有更切身的體會。至于我這些年一直所提的議題,特別是去年提的關于文化援外,今年支持國有文化企業走出去。實際上都基于中央對于文化的基本國策,這就是文化自信。

我認為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華文化價值的一個評判,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在文化傳播中的一個姿態的要求。因為中華文化作為幾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它確實應該是一種非常自信的姿態,而且它不僅僅過去是輝煌的,它在當下也在對世界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未來必然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對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具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如果我們自己的姿態都是不自信的,或者是不夠自信的,實際上對它的傳播是會有不良影響的。

所以,我為什么會提出我們國家在援外項目當中要加大文化援外的力度。因為援外是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的援助,過去這些年的援助,我們更多關註修路、修房子,涉及到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實際上很多被援國在文化上也是有需求的,如果我們在文化援外這些項目的安排上有更多中國文化的內容,也體現了我們國家作為文化走出去的一個主渠道,對于中華文化的推廣和重視、對文化自信的態度。

今年我為什么要談到支持國有文化企業走出去呢?因為這些年文化走出去更多是在產品的沉淀上,比如我們的版權,在貿易中走出去;比如我們一些實物的文化產品走出去,電視劇走出去等等。這些產品都是在一個產品層面上走出去,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大幅度的走出去,它是需要通路的,它必須要有從國內走向國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通道。在海外,它還需要有一些有影響力的傳播平臺。這樣它就需要國有文化資本必須做一些并購和收購。相對來講一些主流的通道在你手上,或者有影響力的平臺在你手上,或者一些非常優質的文化資源在你手上的時候,我們更有利于自己的文化產品走出去,同時有利于我們在海外匯聚到一些體現中華文化的傳統、宣傳中華文化的作品,這樣就形成國內國外的一種合力。就不僅僅是我們的產品在推廣中華文化,全世界還有很多其他語種甚至其他國家文化產品也在幫我們推廣中國文化。所以,從資本層面來講,這可能是我們走出去的一個迭代的方案,應該是走出去的一種深化或者加強。

主持人:中南傳媒在這塊又做了哪些探索呢?

龔曙光:從文化援外這個角度來講,應該說過去我們國家在文化援外上相對來講是比較薄弱的。前兩年我們確實跟商務部一起做了南蘇丹的文化援外項目,這個項目是商務部第一個比較大規模的文化援外項目,這個項目推進得很好,被援國對這個項目的實施也比較滿意。從這開始,我們也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來推進文化援外這項工作,應該說前期的工作越來越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也可以看到文化援外正在成為相關主管部門非常關註,而且著力在推的一個新的援外項目。中南傳媒在這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現在也在努力推動這個工作往前走,相信會有比較好的成績。

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上,在海外并購的問題上,我們一直在做,包括前幾天還跟法蘭克福書展集團簽了我們參股它的一個全球在線版權交易系統的項目。這個系統目前已經有201個國家在使用這個系統,應該說是惟一一個的全球版權線上交易系統。但是對于我們來講,像這樣的項目,相對來講規模還是比較小的,不是特別大。我們也在海外談了一些非常大的優質文化或者優質文化渠道或者平臺的項目,但在具體實施中就會有一些問題比較難解決。比如第一次如果要并購就涉及到外匯流出的問題,現在我們外匯流出有自己的政策。如果不給文化并購一些特殊政策的話,實際上這種并購,在外匯問題上就很難完成。

還有涉及到文化產品或者資源的對外并購,它和其他行業還不一樣,因為文化產品是有意識形態屬性的,我們并購過來的這些產品,它在意識形態的屬性和把持標準上和我們是不太一樣的,如果我們并購它,把它的尺度全部改過來,肯定人家是不干的,或者它的價值就不在了。如果說我們并進來之后,緩慢地改進這些尺度,然后逐漸地形成共識,這是需要有一個容忍度的。這些是作為并購者特別敏感的一個問題。如果政策不給我一個非常明確的尺度,讓我們有時間逐漸去融合和改變的話,這個事情就很難做。當然,還包括文化資產評估的問題,相對來講,文化資產的評估比其他行業的評估更難一些,因為文化資產原本就是軟實力,對于一個軟的東西的評估和對于一個硬的東西評估的尺度是不一樣的,這里也有一個我們怎么去把握好評估方式的問題。

實際上中國文化資本要走出去,要形成規模,還是需要中央在政策上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有了這些東西,我認為對于推動整個中華文化走出去,推動中國文化對于世界當代文化形成一定的影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一定的共識,是有積極作用的。

主持人:您提的這幾個方面對于文化產業這塊有它的意義在的。

龔曙光:我應該說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往往提出的時候,這些問題已經出現了,未來文化產業繼續要往前走,如果僅僅控制在產品的層面,它是不夠的。再往前走,力量就不夠了。只有產品、渠道、平臺、資本都一起往外走的時候,中國文化才按照它自己的邏輯或者自己的方向加快發展的速度。

主持人:現在我們也在說媒體融合,我們也知道中南傳媒有自己的報紙、網站,二者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龔曙光:媒體融合,在國內,你們是榜樣。第一,人民網現在做得越來越好,在網民心中權威性越來越高,在輿論上的引導力和影響力,我認為目前人民網在新媒體當中是最好的。同時,你們有中央廚房,人民日報等多個媒體介質。中央廚房,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當然,中南傳媒在這方面,應該說覺醒是很早的。實際上我們在十五六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互聯網的產品,在這十多年的歷程中,一方面是通過資本收購或者強化了一些互聯網的產品,比方說像紅網,是人民網的兄弟網,應該說在全國的地方網站中是做得不錯的。從傳統的PC端到現在的移動端,他們的過渡也很好。

紅網有一個自己的特色,它不僅僅建立了省里的採訪中心,而且也建立了各個市州甚至各個縣的紅網分站。實際上湖南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資訊採集的網絡,這些東西到了湖南的採編中心,現在把它叫做融媒體的中央廚房,就分解到PC端、移動端,還有正在建設已經開始在使用的戶外大屏、室內大屏,我們紅網是六端,六端集合到一個採編的中央廚房,真正形成了在不同的媒體介質上來制作一體化的、標準化的新聞產品,這對紅網來講,可能在地方媒體當中也是走得比較前的。

除了紅網之外,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比如我們還有跟騰訊合作的大湘網,更多以生活資訊為主體的網站,一年的流量也很大。我們還有專門為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創辦的楓網,目前也是中國流量最大的、老年人關註度最高的一個網站。楓網同時還有自己的很多的客戶端,最大的客戶端的活躍用戶都是一、兩百多萬,這樣的客戶端有好多個。移動端加在一起,活躍用戶也接近兩千萬人。兩千萬人都是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其實這是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特殊群體可能是很多媒體不一定能夠進入的,被我們掌控了。整個新聞資訊這塊,媒體這塊,我們已經有了很多互聯網的——我們把它叫融合發展的產品。

除此之外,傳統出版這一塊,像教育,我們和華為合作,我們控股的數字化教育解決方案,這個公司叫天聞數媒,目前也是中國做數字教育解決方案做得比較成熟的一個公司。我們產品已經賣到全球11個國家,包括歐洲國家,去年的銷售有六個億,這樣的規模還很大的。像在線教育解決方案,還有貝殼網、中南迅智一系列這樣的公司,包括傳統出版,我們現在自己在線的出版或者在線的售賣是一個完整體系。實際上我們傳統的業務,特別是核心業務,基本上都已經在互聯網+基礎上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已經有些互聯網化了。

我們去年來自于真正新媒體的收入在20個億左右,不到20億,在15-20億區間,大概佔我們總銷售的15%、16%左右。如果從比例來講,這個比例不算太高,但是從絕對量來講,一二十個億來自真正互聯網的收入已經不算小了。當然,融合發展是所有傳統媒體都必須直面的一個升級換代的課題,也可以說是一個門檻,這個坎兒邁得過去還是邁不過去,關乎傳統企業的生與死,在目前是興與衰,到未來是生與死。在這個時候,一是我們已經在做;第二,我們還在路上,可能也永遠在路上。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的是非常多的項目,針對老年人或者針對其他一些特定的群體,我們有做相應的規劃,您當初是怎樣佈局的呢?

龔曙光:我們企業的戰略是服務于自己的目標人群,一個企業如果不是有特殊使命的,你很難說是為所有人群服務的。我們當時確定了我們的目標人群,就按照我們自己的目標人群去做好它在傳統出版或在互聯網+乃至未來互聯網化、移動互聯網化這樣一個戰略方向。

比方說,我們目標人群中排第一位的是0-25歲的青少年,這是我們第一大目標人群。我們所有的產品,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媒體的產品,都會來關註它。比如第二個目標人群是55歲-100歲中老年人群,我們不僅創造了像單期發行量過兩百萬份的《快樂老人報》,還有楓網和《活過100歲》的科學雜志,乃至于各種各樣的APP和各種終端,這樣形成了對人群的全方位的關註,我們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方案。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發展一直是在路上的,接下來還要怎樣推動呢?

龔曙光:對我們來講,恐怕未來在互聯網,在融合發展上,第一是更好地把我們的核心產品,就是中華優秀文化集成這個方向的產品能夠更好地互聯網化和移動互聯網化。對我們目前來講是使命,也是社會責任,同時也是中國出版未來的一個市場。如何把過去這些典籍,真正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和功能提供給讀者,而不是簡單把它數據化,然后甩在一個數據庫里,你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不是這樣的。你真正把它變成當代人、當代不同終端的人所喜聞樂見的、方便使用的,而且用戶體驗良好的這樣的產品,而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庫,這個方面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特別是一些文化與技術怎么匹配,形成產品的研發工作,這是我們的第一個重要的方向。

第二個,如何利用更新的、目前還在迭代的互聯網技術和其他的一些技術相融合,把我們傳統的資源變為新一代的服務社會的產品。比方說,我們出了大量的少年兒童教育圖書,我們積累了幾十年,這樣一些資源應該說都是有效資源,包括兒童生理的、兒童心理的、兒童成長歷程的、不同的中外名家的東西都在這個地方。現在互聯網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現在很多的故事,不一定要媽媽來講,而是手機或者其他終端來講。我們還特別關註到,其實家庭里面現在有一個很大的需求是精神服務的機器人。有陪伴型的機器人,有學習型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僅是一個硬件,更重要的是經過對少兒生理、心理或者知識學習過程的科學化處理,已經有對這些內容的獨到選擇,這個潛力未來很大,這也是目前我們正在做的。

第三,把VR、AR這樣一些技術,如何應用到教育出版各個領域中間來,因為教育出版涉及到物理、化學各種實驗,涉及到美術、繪畫的各種示范和呈現,比方說音樂的示范性教學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虛擬化、情景化的,這也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所以,在融合這條路上,目前我們的方向是明確的,產品設計要求也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真正要把這條路打通還需要努力。

主持人:還在路上。您是出版界的領軍人物之一,曾經公開提到過,要做傳統出版的終結者,也提到過要振興傳統出版業,這二者看似有一些矛盾,您自己在這一塊是怎樣看待的呢?

龔曙光:對于所有的傳統出版人來講,這個矛盾是始終存在的。對于所有的傳統出版企業來講,這個矛盾也是存在的。所以,對于出版人來講,這表現為糾結。對于傳統出版企業來講表現為糾纏。在我這里怎么是統一的呢?其實很簡單,20年前我就認為,互聯網乃至于互聯網迭代之后的技術一定會改變傳統出版的方向,這樣一個趨勢是不可能更改的。所以,作為一個大的出版企業,你在面對趨勢性、方向性問題的時候,你必須走這條路,這個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所以,正是基于這個態度,我說我們惟一的選擇是做傳統出版的終結者。因為你不做終結者,你就被終結。假如我們是一個個人,可能未來互聯網再發展,我作為一個傳統編輯還能活下來。或者我是十個人的一個小的出版社,或者一百個人的出版社,我可能也活得下來。但是中南傳媒是一個三萬人的大的出版機構,它要養活三萬人,現在每年的銷售是過了100億,利潤是20個億這樣的企業,如果你在方向性上不是堅定的,你不是去做終結者,就一定是被人家終結。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直非常清醒。

至于為什么在整個出版界是我率先提出要振興傳統出版,那是因為我認為互聯網替代傳統出版的方向是不會變的。但我認為,從我當時說話起,到我認為大概30年左右的時間會有一個傳統出版,或者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出版交互生存的一個過程。在交互生存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傳統出版還要往前走,一方面是互聯網的產品要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有一個生長的過程,我當時認為是30年,現在看起來,我可能覺得是40年或者50年,可能比30年要長。因為從現在看起來,傳統出版被替代的速度是慢于我當年估計的速度。

一方面,現在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產品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還要靠傳統出版來支撐,這個支撐既支撐我們企業自身的利潤銷售,也要支撐社會的需要。就我們現在社會來講,我們對紙質圖書的需求還是大于互聯網產品需求的,到今天為止,社會對紙質圖書的需求依然是剛需,所以我們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剛需。

第二,為什么要振興傳統出版呢?互聯網在發展,傳統出版好像要被替代又還沒有被替代的時候,人們的觀念是混淆的,人們的意識也是惶惑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大家想到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中去又沒有走過去,把眼下的傳統出版業又丟掉了,勢必會造成對整個出版界的巨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很多的人,我認為很多的從業者,他是走不到移動互聯網去的,他的能力、水平和為社會所做的貢獻就在傳統出版里面,所以必須把傳統出版做好之后,使這些人發揮他們的作用,來支撐整個行業在當下這種狀態的發展。

第三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不管怎么發展,傳統出版作為核心的文化內容,它依然會是最重要的發展要素。因為沒有了這些內容要素,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是走不遠的。所以,我所提出的振興傳統出版,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剛需,滿足當下的剛需;二是為了使自己未來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有一個非常堅實的依托,這就是依托我們傳統出版所創造的巨大的優秀內容。從這個意義來講,它是不矛盾的,也是不糾結的。

一開始,業界覺得最早提出要當傳統出版終結者的是龔曙光,現在提出要振興傳統出版的也是龔曙光,覺得他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現在大家明白我的思路了,覺得我的思路不是他們想象的那么矛盾或者糾結。

主持人:是的,剛才聽您說完之后覺得不是看起來那么矛盾了。您剛才提到內容非常重要,您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能否跟我們分享對您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一本書?

龔曙光:我是一個讀書人,我讀過的每一本書,對我人生都是有影響的。當然,作為一個文學評論家,當年讀的時候產生過很深很深的影響,后來也會持續發生作用的,還是勃蘭兌斯《19世紀文學主潮》,他是一個很有名的文學史家,對19世紀歐洲文學史的研究,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登峰造極的。皇皇幾卷本,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史學家,把歷史脈絡理得很清,把重點作家論證得很好,更重要的是他給我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啟悟,一個人生在你所生長的時代是不能選擇的,你生長在唐代,生長在宋代還是清代,還是生活在當下這個偉大的時代,這不是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沒得選擇的。但是當你生下來之后,你是有選擇的。選擇什么呢?你是可以選擇這個時代的主潮還是末流,每一個時代,不管這個時代,后世怎么去評價,它是一個光明的時代還是黑暗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還是渺小的時代,但是他在那個時代中間,一定是有它的文化主流的。

這個文化主流當然可以包括純文化的文化主流,也可以包括政治、經濟、民風、民俗等等籠統混合而成的一個文化主潮。在這里面,你自己就可以決定是選擇當弄潮兒,還是選擇做一個與時代的主潮背道而馳的一個反叛者,你也可以選擇在這個主潮邊上,還是完全退卻于主潮邊上,這樣的話,人也就有了選擇。舉個例子,五四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五四時代最重要的主潮就是新文化運動,像魯迅、胡適,選擇了當弄潮兒,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還有一些人,我們也很敬重的,像王國維先生,他就選擇了排斥這個主潮,成為一個保守者,他甚至愿意為他所守護了一生的傳統文化去殉道,也很令我們尊重。還有一些人,比方說當年鴛鴦蝴蝶派的周瘦鵑、周瘦鶴兄弟,還有后來像魯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先生,他們是既不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和新文化運動也有關係,也不是決絕地反對傳統文化的,相對在二代人之外有自己一個小小的生命力系數。

這本書對我來講,不僅使我對文學評論有很多的理解,對19世紀文學主潮有很清醒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人在你所處的時代,你是有不同選擇的,其實你不是被動的,你是主動的。這種選擇就決定了你在這個時代所要扮演的角色,所要遭際的命運以及你這一生最終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人物。

主持人:在當下您的選擇是什么呢?

龔曙光:從我來講,我還是覺得一個人在時代主潮中間,你還應該是更多的去推動這個時代主流的前進,因為一個時代的主流,在一個大的時代里面,時代的主流一定是社會乃至這個民族在那個歷史時代所必須要的。這樣一種需要,如果是碰到一個逆潮流而行的時代,情況是完全相反的。但是我覺得在今天這樣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高速發展的時代里,迎接新的技術,迎接新的文化需求,是一個文化人應該秉持的職責。特別是我作為一個大的文化企業的領導人,當然我也可以選擇我不完全沾互聯網,可能在我的任期內也可以把公司做得不錯。但是,你要想這么大一個公司,未來它還要走十年乃至走一百年的話,假如它不去面對新的技術,不去把自己的優勢資源轉化為自己在未來發展中的動力,我就可能是一個庸人,或者甚至是一個罪人,可能對這個企業就犯下了罪過。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在整個文化產品迭代、在互聯網融合發展這個問題上,我應該是一個推手,應該是一個積極的踐行者。雖然道路走得也很艱難,但是這個路必須要走。在這個問題上,在我們企業有一個說法,我愿意做高爾基筆下的丹柯,我把我很真誠的心掏出來,我愿意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比較決絕的。

主持人:繼續走下去。今天非常感謝龔代表給我們帶來的分享,感謝您的關註,再會!

龔曙光:謝謝主持人。

【來源:人民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