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香港青年創業創新比資金更重要

更新時間:2017-04-20 11:55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418880

香港青年創業創新比資金更重要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香港社會對創科、創新和創業都日漸關注,惟現時仍有不少年輕人對內地創業市場心存疑慮。現任美團點評副總裁婁曉博,在矽谷工作十餘年後,看準內地市場前景毅然回流上海,藉訂枱點菜手機App開拓無限商機。他寄語香港年輕創業者持開放態度,多到內地看一看,以免錯失機會。

香港發展論壇今日邀請四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創業者分享創業經歷。召集人陳啟宗直言,「本港不缺少資金」,惟創業氛圍不夠,青年人的思想不夠開闊,甚至對內地存在不少誤解。

美團點評副總裁婁曉博大學畢業後,留在美國矽谷任職,數年前看準內地潛力巨大的市場,放棄近半薪酬,回流上海。但他發現,不少香港人不願意進入內地市場,不願意脫離熟悉的工作環境,或多或少存在些優越感。他指內地有約十萬億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他建議青年創業者開放思維,拓寬視野,「可以到深圳睇一睇先」。

水中銀生物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商務官陳子翔直言,香港的政府非常支持青年人創業,各個大學亦十分出色,惟不少香港年輕人不願意去「博一博」,對內地的認知只停留在所接收到的資訊中,是十分不明智的。

作為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宏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孫瑋良,在讀博期間與導師共同研究「超聲波眼藥導入技術」,後來多次參與由本港各大學與機構舉辦的創業比賽,獲得獎金以支持自己的創業。孫認為,參與此類比賽讓自己受益良多,「評委的評語、建議都不斷幫助我改善產品」。他又指各類創業比賽愈來愈多,是個好的方向,能給業界、學生帶來良好的交流機會。

另一位嘉賓、伯恩光學有限公司總裁楊建文,是最早到內地開工廠的香港企業家之一。他鼓勵年輕人多去參加展覽,因為總能看到一個公司最先進的技術。 

創業氛圍日漸濃厚

香港投資推廣署近日表示,香港創業型公司的數量由2015年的1558家升至2016年的1926家。當地創業型公司的所有權由50%增至62%,創業型公司的員工人數由2015年的3721人升至2016年的5229人,增加了41%。2016年,包括社會創新、智能城市、生物技術、零售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性創業型公司的建立,提振了香港創業型公司的就業數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創業。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理署長吳國才認為,一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追求創業而不是在成熟型公司尋求安穩的職業道路,主要是因為創業變得越來越容易,也能夠被他們的父母、同齡人和親戚所接受。此外,一些大公司在招聘員工時,也會去瞭解應聘者是否具備創業精神。

香港青年創業創新比資金更重要

缺少人脈難找拍檔

儘管香港有濃厚的創業氛圍,但聯會副主席楊全盛坦言,年輕人要為創業找啟動基金並不困難,但他們要找合適拍檔,或者找合適生產商等,則可能缺少人脈,成為創業的一大障礙。他表示,聯會舉辦為期3年的專案,旨在從各方面協助年輕人準備創業,包括“師友計畫”、工作坊以及論壇等。如果年輕人有需要,也可以直接提出,讓聯會為他們進行導師與創業者、投資方與創業團隊的配對等。

為進一步激發青年創新思維,聯會將於2月10日舉行大型論壇,屆時邀請前國家籃球隊姚明及香港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擔任嘉賓,分享成功經驗。活動會以18歲至35歲的青年人為對象,預計有3500名年輕人出席。

大咖參與分享經驗

針對聯會邀請的嘉賓,楊全盛解釋,主辦方希望請些有分量、有“Talking point”(話題性)的人物,比如即將赴港講座的姚明,其本人經歷就很豐富,加上姚明亦有自己創業,而且投資有道,相信可以透過個人經驗,令年輕人有所收穫。

據瞭解,近年來李澤楷甚少出席大型論壇。楊全盛表示,這次能邀請到這位重量級嘉賓,是以誠意打動,加上過去聯會亦有舉辦大型論壇經驗,或許給予了對方信心,令對方爽快答應。

事實上,許多創業領域的成功人士都十分關心香港的年輕創客,他們都願意分享創業經驗,為他們加油打氣。比如在2015年2月,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執行主席馬雲來到香港,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發表題為“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的演說,與上千名香港青年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

同時,阿裏巴巴在當月宣佈成立10億港元的非牟利“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以投資方式注資到香港的初創企業,並協助他們在阿裏電商市場和平臺上創業,將產品和服務銷售到內地,並每年為200名香港大學生提供在阿裏巴巴實習的崗位。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