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深港通正式開通,投資放開也要防控風險

更新時間:2016-12-08 15:39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28021

深港通正式開通,投資放開也要防控風險

“深港通”5日開通時,港交所與深交所互贈銅牛,寓意“雙牛”齊奔。雖然兩地股市尚未出現“牛氣”,但業界普遍認為這符合預期,市場目前慢熱,將長線向好。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說,“深港通”本身是個中長線政策,因此不會出現短期的需求井噴,投資者需要時間熟悉並配套投資。另外,環球市場最近很多消息,讓投資者持觀望態度。12月臨近年底,每年此時,投資者大都會變得非常謹慎。

他認為,綜合考慮時間局限、全球市場變化、年底前謹慎態度等因素,“深港通”開通兩日來的表現是順暢、令人滿意的。他預計,2017年市場將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因為“互聯互通”是長線政策,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是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步伐。

瑞信大中華區副主席兼證券部主管袁淑琴表示,“深港通”初步慢熱反應合乎預期,市場對這個新渠道感興趣,有資金流入科技、新經濟股份。但聖誕新年假期臨近,加上明年美國新總統上任等因素會讓投資者入市持觀望態度,相信要幾個月時間消化及適應,預計明年才能看到“深港通”交易有較進取的表現。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稱,南下(投資香港股市)資金不多,因為港股被納入的新股份不多,417只獲准納入“深港通”的港股中,大部分可通過“滬港通”渠道買入,資金短期內再次大舉南下的可能性不大。但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深交所股票的興趣較大,因為它們多是新經濟及高市盈率的股票。

中銀香港就“深港通”訪問了約4500名客戶,結果7成受訪者表示未投資過A股市場,不過,6成受訪者表示“深港通”開通後,有興趣投資深圳A股市場,因可投資於一些港股欠缺的板塊,並可分散投資組合。

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的開通將如何影響中國的資本市場?又會給兩地投資者帶來什么?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時隔兩年,深港通正式“通車”。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適時啟動深港通”。深港通複制了滬港通試點取得的成功經驗,是境內交易所再度與香港交易所建立的連接機制。

深港通正式開通,投資放開也要防控風險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表示,深港通的開通必將為國際、國內金融市場注入正能量、注入信心、注入信任。“滬港通、深港通將好比兩條川流不息的河流,彙集內地、香港全球市場資本、技術、信息、智慧、文化,從而惠及內地、香港、全球的經濟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26年來的經驗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才能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深港通的開通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和與國際資本市場融合更進了一步,有利於國內資金‘走出去’以及國外資金‘走進來’。”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在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深港通的推出向全世界傳遞出我國資本市場積極擁抱全球化的信號,對推動資本的全球化配置將發揮重要的正面作用。

深港通也有利於投資者更好地共享兩地經濟發展成果。“深港通的開通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財富管理渠道,滿足了投資者多樣化的跨境投資以及風險管理需求。同時有利於企業在更大的范圍內籌措資金,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徐高指出。

記者從深交所了解到,深港通啟動首日,運行順暢,交易平穩。深港通在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證明“互聯互通”這種模式可複制及擴容,具有長久生命力。

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包括滬股通、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深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四個部分。深港通的主要制度安排參照滬港通,遵循兩地市場現行的交易結算法律法規和運行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與滬股通標的偏重大型藍籌股相比,深股通標的充分展現了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興行業集中、成長特征鮮明的市場特色。

開通深港通畢竟是市場的放開,同樣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新的風險。在徐高看來,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深港通這一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將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監管層對深港通潛在的市場風險早有預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應對風險,不會導致資金的大進大出對國內資本市場造成沖擊。從滬港通兩年平穩運行的情況看,深港通也會實現平穩運行。”徐高指出。據悉,深港通對跨境投資實行每日額度管理,並進行實時監控。兩地監管機構可根據市場情況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港股通投資者僅限於機構投資者及證券賬戶、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

對於內地想要參與深港通的投資者來說,首先得申請開通深港通賬戶。同時,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深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轉讓差價所得,自今年12月5日起至2019年12月4日止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投資者尤其要注意防控風險,不能因為香港股票估值低就盲目投資。深港兩地是不同的市場,運行規律也不一樣,參與者要先了解對方市場再謹慎尋找機會進行投資。”徐高指出。不同於內地市場交易主體多為中小散戶,港股市場交易主體多為各地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交易時間上深股通實行T+1,而港股通則實行T+0。

深港通正式開通,投資放開也要防控風險

不久前,香港和內地證監會查處了首例利用滬港通交易的跨境操縱市場案。劉士餘表示,深港兩地金融監管機關將進一步密切協作,加強兩地市場監管,加大跨市場執法的協作力度,嚴厲打擊跨境市場操縱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兩地和全球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回顧曆史,1993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是內地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23年後,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滬深港三地實現互聯互通,內地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步入新時代。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說,不要把“深港通”單獨當成一個事件來看,而應放在中國改革的整個背景裏來看,它是一個制度的建設。他認為,“互聯互通”機制目前是個管道機制,管道吸引進出的主要是資金流量。但此番改革想吸引的不是資金,而是機構投資者,它們先進的管理方法、操作策略、運行機制,將對內地投資者、股票市場的運行機制起到示范作用。

陳世淵表示,國際資金在香港可以自由進出,“深港通”開通,與其說是滬深港三地市場融合,不如說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新步伐。

“深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裏程碑,全球投資者獲得空前機會,投資中國“未來增長”。彙豐銀行研究報告稱,深圳股市是全球外資持有率較低的大市場,深圳股票海外投資者持有率僅為1.2%,相對而言,港股的外資持有率為46%,日本和韓國分別為26%和30%。

彙豐報告預計,更多全球機構投資者進入內地股市,將改善內地以散戶為主的結構及抑制投機風氣,並倒逼注冊制、股票停複牌、信息披露等改革,從而提高A股國際化、法制化、市場化水平。

“深港通”成為內地開放金融市場的重要步驟,國際投資者再獲新渠道以資金全數進出的形式買賣深滬股票,有利於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把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

連續3年,摩根士丹利都拒絕將A股納入該指數,並持續向內地提出列入該指數的市場改革條件。一旦A股躋身其中,勢必刺激全球對A股的需求,屆時“滬港通”和“深港通”兩條渠道的威力才會充分發揮出來,成為“兩條釣大魚的長線”。

彙豐環球研究常務總監孫瑜稱,“深港通”是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催化劑”。他預計,目前時間壓力在MSCI一方,因為按經驗推斷,越遲將A股納入指數,日後越要提升A股在指數中的占比。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認為,“深港通”將增加內地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會。一方面,“深港通”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可幫助內地投資者透過香港接觸全球市場。此外,隨著人民幣被納入SDR,離岸人民幣的流通量有了保證,更加大了A股被納入MSCI的機會。

英國跨境支付運營商WorldFirst首席經濟學家傑裏米·庫克說,以前很多海外投資者無法接觸內地股市,現在增加了兩條新通道,一旦A股被納入MSCI指數,海外投資者對其需求將大增。

而與是否會被納入MSCI指數結果相比,A股在國際化進程中自我完善的過程更顯重要。

作為“滬港通”升級版的“深港通”,既是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裏程碑,也將為香港市場帶來機遇,鞏固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定位,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5日在開通儀式上說,“深港通”有助內地資本市場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一步對外開放,並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讓香港繼續為內地的金融改革貢獻力量。另一方面,“深港通”將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經由香港更全面地投資內地市場,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在開通儀式上說,“深港通”是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新篇章,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新裏程碑,相信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能夠繼續為國家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作出突出的貢獻。

陳世淵認為,“深港通”將對香港市場起到非常大的支撐作用,對香港金融市場是一個利好。

“深港通”之後還有什么?港交所表示,考慮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新股、商品、債券等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李小加預計,“互聯互通”機制將打開越來越多的渠道。他以長江上的大橋為比喻:早前只有南京和武漢兩條大橋能過長江,時至今日,長江上的橋多達百座,越多的橋意味著人們過橋的次數越多。他認為,“深港通”的重大意義,就是把中國最具有創新精神的行業和企業,展示在世界面前。

根據新華社、光明日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