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國民教育 >

“國學”狹隘概念探究 內涵偏差沿襲乾嘉學派

更新時間:2018-07-08 22:19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091317

“國學”狹隘概念探究 內涵偏差沿襲乾嘉學派

圖: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根據福建泉州後渚港出土文物復原的宋代中型海外貿易船,排水量三百七十噸

近年來,“國學”熱在內地乃至兩岸四地方興未艾,凡是念過幾天書的人,都要講幾句“國學”,若能躋身“國學大師”,榮莫大焉。但冷靜思考下,“國學”這個概念有點似是而非。筆者領會現行此概念,本意是“國之學術”;但實際的內涵,主要是關於中國古代人文歷史的學問,基本上就是清代“乾嘉學派”涉及的范疇而略有擴大,但功力有所不及。那麼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把自然科學排除在“國學”之外,坐實了傳統中國人不講科學。這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而且引起一些問題。例如:孔夫子如果活在今天,算不算“國學大師”?而近年來被稱為“國學大師”的一些學者,并非只研究中國古代人文歷史。例如季羨林學術成就卓著,研究范圍跨越中外。

筆者還認為,“國學”作為近代以來出現的概念,是在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思潮下,由被攻擊對象的“國故”、被冷嘲熱諷的“國粹”演化來,本身就很悲劇。如今被稱為“國學大師”的舊時代學者,一部分當時背負著“舊學”包袱,例如羅振玉、王國維;一部分根本就是否定“國學”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急先鋒,例如顧頡剛甚至胡適。如今新時代如果一定要講國學,自然應該是“新國學”,而不是對舊一套因陋就簡,更不是復古“乾嘉學派”。在這方面,由舊中國走來,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國學大師”,例如啟功,或同時期在港澳台成長起來的“國學大師”,例如饒宗頤、金庸、錢穆,其各不相同的治學之路,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而不可復制的,但他們的成功經驗卻值得我們借鑒。在筆者看來,金庸所說,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本能的愛”,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是其基本要素。如今有志於祖國傳統歷史文化研究的人,應該以國家民族和時代使命,為安身立命根本,而非熱衷於成為“大師”。

孔夫子授“六藝”范疇廣闊

明清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鼎盛期。清雍正、乾隆時人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馬二先生說:“舉業(科舉考試)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是夫子(孔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舉業。”如今讀書人以“國學”為尚,按馬二先生的邏輯,若是孔夫子老人家在,而今也要講“國學”,開“國學大講堂”的;畢竟他老人家主講的“杏壇”,是歷史上第一家大講堂嘛。更重要的是,“國學”最基本的內容肯定是孔子學說,而且有一位“國學”後起之秀,更是以開講“倫語”(不是《論語》)風靡一時。可問題是,孔夫子教學開講的內容并不符合如今“國學”的內涵。他講的是“六藝”:禮、樂、射、馭、書、數。禮,類似如今德育;樂,不但是音樂,而且是樂律,黃帝和堯舜禹以來,“同律度量衡”的科學體系;射,射箭甚至騎射,是軍事訓練;馭,駕駛馬車甚至戰車技術;書,從識字、寫字到文字學,由淺入深,還有《尚書》等人文歷史課;數,數理,按漢之前小百科《廣雅》解釋:“數,術也”,包括自然科學的技術和方法。六藝也是《周禮.保氏》規定,周代教育貴族子弟的六門課程:“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并細分為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

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班固《漢書》記載以儒家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為“六藝”,六經不是孔夫子當初教學生的“六藝”。而且即使這六經,比如《易》,也包含著二進位制的中國上古數學理論;《易經》內容是數學與術數相結合的。而當初孔門修齊詩、書、禮、樂的弟子,大約三千人;能兼修禮、樂、射、馭、書、數“六藝”并且合格畢業的,七十二位而已。就是西漢早期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統計:“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大約)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孔夫子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一在於能夠集他之前歷史文化大成,二在於提出自己的學說,而成為其後兩千年中國人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故稱“大成、至圣”。從“國學”鼻祖所傳真正國學可見,如今“國學”概念實在太狹隘了,簡直是倒退。

百家群科推動燦爛文明

中國古代舊“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新“四大發明”:絲綢、青銅、瓷器、造紙印刷,或絲綢、中醫藥、雕版印刷、十進位計數,以及未列入“發明”的水稻種植、玉石器、中國建筑等等,實際上都是科學技術,而不是狹義的人文歷史。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民族。沒有燦爛文明,歷史再悠久也暗淡無光,就如宋代朱熹、蔡季通形容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而燦爛文明首先是科學技術不斷發明并發達,否則也無法燦爛。

“雜交稻之父”袁隆平說,中國人工種植水稻已經有五千五百年歷史。而湖南玉蟾巖遺址發現的古栽培稻,經科學測定距今約一萬四千至一萬八千年,體現了從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原始性狀,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人工栽培稻。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碳化稻谷,距今七千二百至六千二百年。戰國“諸子百家”,《漢書》列有一百八十九家,留下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著作;《隋書》列有上千家,主要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等。按現代學科分類,既有自然科學,也有社會科學。像諸子名著《管子》主要是講科學技術的,包括水利、建筑、機械。《墨子》看似講意識形態,而現代研究表明,墨子是古代科學家,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的觀點和比較原始的粒子論,而且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因此二〇一六年八月十六日,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命名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至於扁鵲、華佗、張仲景等戰國至秦漢醫藥學家,被中外兵學家奉為兵書經典的《孫子兵法》等,不勝枚舉。東漢發明地動儀的科學家張衡,同時是文學家,他的《兩京賦》、《歸田賦》等“辭賦”,都是古典文學名篇。實際上,中國歷史上秦、漢、唐、元、明等強大王朝,都是以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支撐的,而不是僅靠文化藝術支撐的。宋代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都高度發達,只因國防實力不足,而受盡屈辱。人文歷史、科學技術,都應屬於“國學”的內容。

“國學”內涵偏差 沿襲乾嘉學派

古代中國偏離了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并重的傳統戰略,正是始於上文提到的“馬二先生”生活的明中後期。明代中期即十六世紀起,西方文藝復興開始,思想解放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但當時萬歷皇帝等統治者,未能體察世界發生的變化,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由遙遙領先世界而逐漸縮小差距,終至落後於西方。但此時仍出現李時珍《本草綱目》、晚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幾何原本》、徐霞客《徐霞客游記》、宋應星《天工開物》等自然科學名著,說明明人未改重科學的傳統士風。

清代乾隆、嘉慶前後大約一百年間,中西科學技術發展的巨大差距拉大。而這時正是清代以人文歷史考據著稱的“乾嘉學派”風頭無兩時期。如今“國學”把人文歷史當成“國之學術”,實際上沿用了“乾嘉學派”的內涵。五四新文化運動掃蕩的“舊文學”、“舊文化”,其實主要是清中期以來的主流文化。例如“文選(派)妖孽”、“桐城(派)謬種”、“八股文”等等。在新文化倡導者看來,正是他們造成中國落後挨打。

有研究者考證,當前流行的近代“國學”概念,大致分四個出處。其一是黃遵憲於一八八七年提出;其二是梁啟超於一九〇二年秋提出;其三是吳汝綸於一九〇二年八月,接受日本人意見採用國學概念;其四是屠仁守於一八九七年,借鑒日本近代意義國學,為中國近代意義“國學”。

筆者認為,重要的是近代“國學”提出的背景,其實并不像今天我們想像的那樣光榮。面對晚明以來“西學東漸”,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尾隨西方帝國主義槍炮之後,西方文化強力介入,中華傳統文化從只有招架之功,到毫無還手之力。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與民主,那時興起的“新學”,強調科學方法。在新派人物看來,中國傳統人文歷史完全是一本糊涂帳,堯舜禹只是神話傳說。顧頡剛“敢問禹是何物”,結論禹是蟲;直至形成“疑古”思潮,錢玄同改名為“疑古玄同”。這些都有意無意幫了西方某些以詆毀、消滅中國文化為目的人的忙。這種現象的出現,源自那時在“文化自信”上出了問題。那時對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的傾向,與之前良莠不分的封建“舊文化”,同樣不科學。中華民族近代經歷百年苦難,復經新文化運動洗禮,痛定思痛,終於逐步認清了哪些是優秀傳統文化,哪些是封建糟粕。

深耕中華文化 大師成長道路

與學術思潮弄潮兒相反,這時期在中華文化土壤里默默深耕的一部分人,最終成功了。

以分別從一九一三年、一九二四年籌建的古物陳列所和故宮博物院為例。古物陳列所從創立人朱啟鈐,到智囊金北樓,曾任所長周肇祥、錢桐,專家學者陳師曾、容庚,導師張大千、黃賓虹、于非闇,培養出的學生田世光、俞致貞、郭味蕖、李樹萱等,都是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傳統學術。新文化運動中成立的故宮博物院,第一代學者主要是五四時期進步知識分子,如胡適、錢玄同、周樹人、沈尹默、俞平伯、劉半農;或者是革新派人物,如南社詩人陳去病、黃節,文學研究會孫伏園,以及新興的甲骨文與古文字學家董作賓、魏建功等。在博物院壯大成長的專家學者包括易培基、馬衡、沈兼士、袁同禮、唐蘭、啟功、羅福頤、陳萬里、單士元、朱家溍、徐邦達、馮先銘等。他們不論是新學還是舊學,都殊途同歸,在各自領域取得成就。這說明只要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同的治學方法都同樣會取得成功。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啟功受聘故宮博物院文獻研究和古書畫鑒定“專門委員”,參與戰爭中散失書畫回歸的鑒定。他在《故宮書畫給我的眼福》里,回憶受前輩專家學者耳濡目染、切磋成長的體會。一次收購古書畫鑒定會,有院長、青銅器專家馬衡、歷史學家陳垣、檔案文獻學家沈兼士、工學家張廷濟、史學家鄧以蟄、畫家張大千、古文字學家唐蘭。見到一卷宋緙絲米芾大字卷,張大千就指給他看,說:“這卷米字底本一定是粉箋上寫的。”說的是明代有一批偽造宋代米芾字,常是粉箋紙上所寫,只說“粉箋”二字,行家都不言而喻了。

又一次收購鑒定會,上次各位除張大千出差,又增加了故宮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和胡適、徐悲鴻。有一件據稱明代夏昶《墨竹卷》,胡適指給徐悲鴻看,問這卷的真假。徐悲鴻回答:“像這樣的作品,我們藝專的教師許多人都能畫出。”胡適似乎恍然地點了點頭,有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之感。

國家民族使命 安身立命根本

新中國成立後為搶救流失文物,文化部文物局由上海請來書畫鑒賞家張珩、謝稚柳、朱家濟、徐邦達共同鑒定,特別是收回不少面臨流失的文物。其中包括從香港滙豐銀行贖回,被古玩商郭寶昌之子郭昭俊抵押的“三希”之二: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

此事經呈周恩來總理,總理批示,請專家首先鑒明確為“三希”原物。當即由出任華東局文化部文物處處長的古書畫專家徐森玉把關,最終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當期屆滿之前,以港幣五十萬元贖回。此時新中國成立剛滿一年,國庫里只有少得可憐的一點外匯。面對瀕臨流失的文物,懷揣僅有的外匯,他們心中只有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不久,徐森玉又把自己珍藏的文物,也全部無償捐獻國家。這是老一代“國學大師”們德藝雙馨、德高望重的根本所在,也應是如今不能忘的安身立命之本!

(來源: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田飛龍:港青國民意識現危機 須重啟國民教育田飛龍:港青國民意識現危機 須重啟國民教育

    田飛龍“占中”的重要政治遺產就是香港青年世代走上政治舞臺,形成香港社運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既[詳細]

  • 2遏止“港獨”必須與展開國民教育相結合遏止“港獨”必須與展開國民教育相結合

    3月11日,開平市東河中學校長陳國強、副校長劉權均,受香港國民教育學會邀請赴港,參加香港教育局教育服務中心舉辦的“2017年‘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教育會議”。本次會議以“愉快學習,共建未來”為主題,通過一系列[詳細]

  • 3喬曉陽:國家政治制度須尊重喬曉陽:國家政治制度須尊重

    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北京訪問團昨日中午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前主任喬曉陽會面。訪京團團長梁美芬引述喬曉陽指,香港人無論參政與否,都要尊重中國的憲法、國體、政體,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詳細]

  • 4香港二萬學生家長齊齊認識基本法香港二萬學生家長齊齊認識基本法

    為了加深香港學生對憲法及基本法的認識,善德基金會舉辦「認識憲法、《基本法》——與法治同行」系列比賽,項目包括填色、標語創作、平面設計及問答比賽,並吸引了全港35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逾二萬名學生及家長參加。其中,「全港中學校際問答比賽」昨早進行[詳細]

  • 5為什麼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高?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為什麼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高?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這樣的香港人面前,我有點慚愧。 近日,田家炳先生仙逝,享年99歲。36年間,他在大陸捐建300多所學校,花費數十億港幣,被人美譽“百校之父”。 [詳細]

  • 6康居王史冊帶出絲路友誼康居王史冊帶出絲路友誼

    古代中國,在紙張還未問世前,碑刻和木簡是書籍文獻的重要工具。木簡多用於書信記事和公文報告。古代絲綢之路上,兩排康居王使者冊,早前現身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幾枚古舊的木條,連繫其間的編繩至今猶在,讓人感動不已。這兩排氣質非凡的漢簡,於甘肅敦煌懸泉[詳細]

  • 7讀懂中國文學,還得從漢字入手讀懂中國文學,還得從漢字入手

    在當今的學科劃分中,漢字研究屬於語言學,抒情敘事屬於文學,它們處於不同的一級學科下麵。但在古時候,文字學和文學並沒有分得這麼清楚: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都是從文字說的;“古文經學”“今文經學”也是以文字相區分。 [詳細]

  • 8廣東人所用的「埋」字有哪種意思?廣東人所用的「埋」字有哪種意思?

    圖:舊式的店舖多用「摺閘」;遇上結業,那不就是「摺埋」了嗎? 「埋」有「葬」的意思。「葬」就是死了,生命有個了「結」,什麼也塵埃落「定」,亦即一「了」百「了」。那廣東人所用的「埋」字也有以下的意思:[詳細]

  • 9讀余秋雨──以《門孔》為例讀余秋雨──以《門孔》為例

    在深圳羅湖書城,我買下了余秋雨先生最新的書《門孔》(湖南文藝出版社,二○一七年十月初版)和《慢讀秋雨──余秋雨慢筆文選》(四川文藝出版社,二○一七年六月初版)。前一本是新文結集,後一本是選篇。 [詳細]

  • 10「執字粒」與「手民之誤」「執字粒」與「手民之誤」

    早年的書刊、報章,用的是「活字印刷」。「活字」指單字的反字模,俗稱「字粒」。印刷前,工人按稿件挑出「字粒」,排列在字盤內,這個排字過程俗稱「執字粒」。印刷時,工人只要在字盤上塗墨,覆上紙,施一定的壓力就行。[詳細]

  • 11在白雲觀追尋道教邱處機足蹟在白雲觀追尋道教邱處機足蹟

    看過金庸《射鵰英雄傳》(小說或電視劇)的學生,相信對邱處機的俠義作風,必定留下深刻印象。邱處機是道教全真教的道長,北京白雲觀是全真道龍門派祖庭,自元朝起,為全真道「第一叢林」。[詳細]

  • 12清華大學開辦香港高級政務人才課程清華大學開辦香港高級政務人才課程

    ​清華大學7月2日在網上發佈首個向香港招生的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項目簡介,其中定位為「培養能植根中國、面向世界,知國情、懂港情的高級公共管理人才」,申請者須擁有香港身份證和回鄉證,「品德良好,遵紀守法」,並且擁護中國《憲法》和香港特區《基本法》。[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遏止“港獨”必須與展開國民教育相結合

遏止“港獨”必須與展開國民教育相結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