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開拓團”血淚史:33萬日本百姓被軍國主義殘忍遺棄

更新時間:2018-04-05 17:49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451746

“開拓團”血淚史:33萬日本百姓被軍國主義殘忍遺棄

“鬼子營”就起火了,日本人集體自焚了。火光燒紅了半邊天,一共八十多口人,男女老幼都被槍打死然后燒沒了……據統計,在33萬日本農業移民中,有8萬余人死亡在中國,約佔1/4。這些帶著幸福憧憬奉召而來,又被日本軍國主義拋棄的天皇子民,率先承擔了戰爭的責罰。

日本戰敗后,大約有15000名日本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準備撤回日本。最終有5000人回到了日本,5000人死於饑餓、疾病和寒冷,還有4500名婦女和兒童被方正人救助和收養,這些人在方正繁衍生息

2011年8月,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熱傳。該微博稱:為了GDP和政績,黑龍江省方正縣花費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資,并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先不對是否應該為日本開拓團團民立碑發表結論,我們先了解那段特殊的歷史。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數十萬日本關東軍頃刻間土崩瓦解。8月10日,日軍大本營向關東軍發出了“防衛朝鮮、全部放棄滿洲”的命令。負有保護日僑職責的關東軍只顧自己向后方瘋狂撤退,殘忍地將大量日本僑民遺棄在東北。4天后,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一刻,全世界人民都在振臂歡呼。一紙“日皇投降書”,把法西斯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同時,也把無辜的日本平民送上祭臺。

1933年,日本移來首批“屯墾軍”

只要看一下東北亞的地圖你就會明白,日本軍國主義者在佔有了朝鮮半島之后,一定會對我國東北地區垂涎三尺。

為了徹底佔領中國東北,除派駐大批軍隊之外,日本政府還在本土招募了大批人員向東北移民,組成半兵半農的開拓團。所謂“開拓團”,實際上就是日本遷往中國的移民,也稱“墾殖團”。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后,日本為在東北對抗俄國,創造“以主制客”的有利態勢,提出必須“以移民為要務”,在 10年內“向滿洲移民50萬”。但由於資金匱乏、經營不善以及中國方面的反對和抵制,日本的“試點移民” 宣告失敗。截至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真正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不足千人。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九·一八事變”后,向滿洲移民更是被列為日本的“國策”。1933年夏,完達山西麓平原上出現了一伙“東洋”武裝,他們在當地安營扎寨并取名 “彌榮村”。這是東北淪陷后,日本移來的第一批軍事化“屯墾軍”。“彌榮村” 也是日本“武裝移民”的第一個實驗地。“彌榮村”開拓團多由退伍軍人組成,他們先在日本國內的訓練所接受軍事、農業和其他技能訓練,然后來到中國。“武裝移民”除了“維持治安”,協助關東軍鎮壓抗日武裝力量外,還具有積累移民經驗的試驗性質。

移民東北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加強中蘇邊境防線,相當數量的開拓團被安置在中蘇邊境沿線上。后來,日本還實施了開拓青少年義勇隊制度。共有八萬六千多名15到18歲的青少年被以“義勇隊移民”的名義,分村移民到東北的中蘇邊境地區。

日本當局經過幾次“武裝移民” 后,認為“農民的大量移殖是可能的”,而且“必須從現在起就切實著手”。關東軍也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在1934年 11月26日召開“第一次移民會議”。與此同時,日本在中國東北成立“滿洲拓殖株式會社”,在日本國內設立移民宣傳機構“滿洲移民協會”。

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33萬

1936年,“二·二六”兵變事件發生后,日本軍部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關東軍借機召開“第二次移民會議”,討論通過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案》。同年8月25日,廣田內閣正式宣佈:日本向中國東北“二十年移民百萬戶”,即“向滿洲輸送內地農業移民,以大致二十年遷入約百萬戶500萬人為目標(佔當時日本總人口的1/8)。”他們設想,20年后這100萬戶日本移民經過繁殖可達到1000萬人,佔東北人口總數的1/4以上,徹底改變滿蒙的人口結構。

這一政策成為廣田內閣“七大國策”之一。為掩蓋這一政策的侵略本質,1939年12月,日本 “要求”偽“滿洲國”政府將其列為 “滿洲國”的“三大國策”之一,變成 “滿洲國”的自愿政策。即便是在“七七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國內勞力、農產緊張,作為國策,日本也沒改變這一計劃。截至1945年,日本向中國派遣的“開拓團”總數達到860多個,實際移民10.6萬戶,共約33萬人。

最初,開拓團以軍人為主,后來慢慢增加許多貧苦農民,實行軍事化和半軍事化的管理。他們在中國強征土地,然后租給當地中國人耕種,從中牟利。許多中國人因此失去土地、流離失所。

日本為鼓勵移民東北曾大肆宣傳:“前進前進,滿洲的幸福新天地,燦爛的八千公里國境線”。日本當局還號召“開拓民”“繼承幾十年來崇高的犧牲者及前輩們努力的成果,成為我大和民族向大陸發展的先驅和帝國的基石”。

“百萬戶移民”成為關東軍的后備兵源,其中“青少年移民”在3年訓練結束后,絕大部分充軍,成為炮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戰事吃緊,日本開始大規模征兵,凡年齡在45歲以下16歲以上的男性國民均在被征之列。於是全東北的開拓團大部分的強壯勞力均被征走,只留下部落長和老弱男丁,余者都是婦女和兒童。到1943年“一般移民團幾十戶的部落里,只剩下四五名老弱病殘的男人”。戰局的危急,讓很多日本開拓團民都有一種窮途末路的預感。

空前絕后的難民大逃亡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向開拓團密佈的偽滿洲國“國防第一線”進攻。第二天早晨,擁有24個師團、78萬兵員的關東軍奉命南撤。接下來的幾天內,由日本青少年“義勇隊”所構成的防線頃刻間被蘇軍瓦解,大部分年輕的生命陡然間化為烏有,日本開拓團敗亡的大幕隨之拉開。

這一切來得太過突然,頑固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根本沒想到過自己會戰敗,更沒有考慮到一旦戰敗后這些開拓團民,也就是日本普通百姓的命運將會怎樣。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影響下,這些平素以“優等民族”自居的日本開拓團民也對於戰敗沒有思想準備。據史料記載,一些開拓團的頭目大都不敢相信戰敗這一事實,他們認為皇軍即使抵抗不住蘇聯人的進攻,至少也能堅持一年以上,正是莊稼即將收獲時節,眼看到手的糧食不忍放棄,所以一些人就大著膽子將撤退通知壓下,竟盤算著收了秋再回國不遲。

然而,蘇軍的推進之神速與日軍潰敗一樣快!據日本遺孤山本瀨子(中文名王玉梅)回憶說:“上邊傳下話來說日本戰敗了,讓我們立即撤退,到本部集結。這可把我們嚇壞了!帶上點吃的東西趕緊跑,家具什么的,統統不要了!偏趕上那天下大雨,我們個個淋得渾身濕透,冷得牙幫骨直打架,大伙兒哭天抹淚,亂成一團。”

從方正縣外事辦提供的日本遺孤的回憶資料中看到,土崩瓦解間,世界末日似乎已經到了,等他們清醒過來為時已晚,於是一場由三江地區至哈爾濱千余里的大逃難悲劇發生了。北滿的三江地區是日本開拓團分步最廣的地區,開拓團大逃難時,三江地區的一部分開拓團南下奔吉林,一部分沿松花江北上奔哈爾濱,一部分在松花江以南奔牡丹江、方正、哈爾濱。1945年的秋天,老天也在發威,中國東北一直是淫雨凄風,究竟有多少日本難民在逃難,有多少難民死於途中,至今也無法統計一個詳實的數字。

忍痛遺棄女兒的母親

水野百合子夫婦是1942年遷移到依蘭縣天田村的開拓團成員,丈夫於1945年6月被征入伍。1945年秋天日本宣佈戰敗后,水野百合子領著一個四歲的女兒和一個兩歲的兒子,與附近開拓團的團民一共幾百人,從依蘭經方正縣逃向哈爾濱,下面是水野百合子的敘述:

出發前,團長告訴大家步行到方正縣松花江邊的伊漢通碼頭,等候日本軍艦來接我們回國。為了防備蘇聯飛機轟炸,我們不敢坐車,也不敢走大路,從依蘭到伊漢通碼頭100多公里的路程,全部鉆山入林用腳量。那年雨特別大,幾乎天天下雨。一頭鉆進深山老林里,只能摸索前行,衣服讓樹枝掛爛了,早已遮不住身體,滿身是傷。一群女人帶著老人拖著孩子,一天只能走兩三公里。過了方正縣的大羅勒密(地名),我們才上了公路,又累又餓,我一步都走不動了。因為我的孩子多,拖累了大伙趕路,團長讓我把孩子扔了。天哪!那是我的親骨肉,我怎么忍心呢?我們活要活在一塊兒,死要死在一起,死也不能扔孩子。這時,團長說:“你扔了,中國人會撿去把他養大,要帶上,影響大家趕路,上不了船,我們就都得死了。”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只好把4歲的女兒放在路邊。可我一起身,女兒便伸著兩只小手,拼命地喊著媽媽。我走了幾步,心像刀絞似的難受,心疼得我又跑了回去把她抱起來。團長說什么也不許,我怕他再讓我把兒子也扔了,就順從了團長。我一邊流著淚一邊對女兒說:“孩子,別怪媽媽無情啊,我這是給你留一條活路,要不咱就都得死了。”就這樣,我失去了一個心愛的女兒。

水野百合子的兒子最終餓死在逃難的路上,而她本人在餓昏后,被方正縣一個善良的中國男子救下,她於1953年返回日本。而她丟棄的女兒始終也沒有找到。

軍國主義熏陶下開拓團員集體自殺

在絕望中,日本開拓團因悲觀失望自殺或集體自殺的事件,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發生。據郭相聲、曹松先編著的《方正僑鄉史話》一書記載,8月20日,方正永建(李花屯)開拓團的日本僑民亂營了,因為三江地區樺川、依蘭、勃利等地的開拓團一撥一撥地逃難下來了。傳言一天幾換:“蘇聯兵專門收拾日本女人”,“胡子要來撿洋落兒”,“被搶奪了土地的中國農民想要對他們報復”……日本人一夕數驚,惶惶不可終日。一直接受軍國主義精神教育的開拓團團長做出了一個決定,大家寧可一塊死在這里,也不走出去活受罪。他們封閉了院門,不準中國人進入。當天中午,家家戶戶殺豬宰羊大吃二喝,豬羊瀕死的叫聲傳出幾里,比過節還熱鬧,中國人不知道鬼子營里發生了什么事。

據王紹德老人回憶:1945年8月中旬的一天,忽然聽見隔壁永建鄉趙炮屯的“鬼子營”里“噼噼啪啪”地響,過了多半個時辰,我偷偷地到“鬼子營”里一看,各家的屋檐下都堆著松明子,各家的窗戶也關得死死的。我闖進第一家,看見兩個女人模樣的人頭朝里躺著,炕上的被褥整整齊齊的,她們也都穿戴得很整齊,一身的和服,臉上都涂著脂粉,一條潔白的毛巾扎在腦袋上,看樣子也不像睡覺,我喊了一聲,她們紋絲沒動,我上前仔細一看,她們腦后的枕頭上淤著一大灘血。死了!我嚇了一跳,再一細看,她們是被用槍打的,子彈從眼眶射進去,從腦后出去的。我意識到這是日本人殺日本人!再到第二家,看到的情景一樣,四口人全都死了。遠處有人提著槍跑過來,我慌忙從鬼子營跑出來,不一會兒“鬼子營”就起火了,日本人集體自焚了。火光燒紅了半邊天,一共八十多口人,男女老幼都被槍打死然后燒沒了。

據統計,在33萬日本農業移民中,有8萬余人死亡在中國,約佔1/4。這些帶著幸福憧憬奉召而來,又被日本軍國主義拋棄的天皇子民,率先承擔了戰爭的責罰。

周恩來親自批準建立“日本人公墓”

方正縣城東炮臺山北麓、松花江南岸有一座中日友好園。在方正中日友好園林里,在“日本人公墓”的旁邊,是一座“中國養父母公墓”。二者產生一種獨特的“歷史對稱”:一邊是由戰爭受害國不計前嫌為戰爭發動國遇難僑民修建的公墓;另一邊則是戰爭發動國僑民后代為紀念戰爭受害國人民救命之恩修建的墓地。

據說這座公墓在日本很有知名度。20世紀80年代,一些日本遺孤家屬、日中友好團體和各地的和平團體等陸續來到方正旅游觀光、祭掃公墓。進入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及民間的一些友好團體也為支持“日本人公墓”的配套建設提供了資金援助。近幾年,每年都有三四十個日本旅行團來這里參觀,最多的一個團隊人數達129人。

時光一點點地彌合著刻在人們心頭的傷痕。方正縣政府外事辦的肖立新向我們介紹了“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的來龍去脈。

1962年,正是新中國嚴重的三年災害時期,已經嫁給了中國人的日本婦女松田千尾和丈夫在開荒時,在炮臺山腳下刨出大批的白骨。據當地老人考證,這些遺骨就是當年焚燒死去的開拓團難民所留下的。松田千尾找到當地政府,希望政府能給這些當年死在方正的日本人找個地方安葬。

在中國的土地上安葬大批外國人,特別是曾經入侵過這塊土地的日本人,此事不是一個基層縣政府所能決定的。於是相關報告被層層呈送,一直到了國務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下,中央責成方正縣地方政府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對散落在周圍的日本人遺骨進行收集,集中掩埋。於是方正縣就有了一座日本人公墓。1973年,方正縣再次撥款對日本人公墓進行遷址再造。1984年,原在黑龍江省雞西市麻山鎮的日本人公墓,為便於管理也遷至方正縣境內,這座墓里埋葬著500余名當年在雞西慘烈集體自殺的日本開拓團民。

曾經在此守陵的張林老人說過的一番話,更能代表方正人對待這個墓園的心態:“為這些曾踐踏自己家園的人守墓,最初我也曾有過抵觸情緒,不過慢慢就釋然了,讓那些返回日本的遺孤和他們的后人有個祭悼的地方,讓那些前來參觀的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胸懷,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日本遺孤修建“中國養父母公墓”

遠藤勇幼年隨全家由日本來到中國。當年“開拓團”撤離時,遠藤勇的祖父母、母親和姑姑都死在了途中,年僅6歲的遠藤勇成了遺留在中國的眾多日本孤兒中的一個。1946年春天,方正縣慶豐村的中國農民劉振全、呂桂云夫婦在難民收容所里,將生命垂危的遠藤勇收養,取名劉長河。這對農民夫婦在遠藤勇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直將他培養至大學畢業,遠藤勇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娶妻生子。

1974年,遠藤勇攜妻兒回到日本定居,并在日本創辦東京東商株式會社,事業有成,成為返鄉遺孤中的佼佼者。返回日本的遠藤勇始終不忘中國及中國父母對他的救命和養育之恩,曾經將養父母接到日本共同生活,但兩位老人因不習慣異國的生活又回到中國。此后遠藤勇每年都要回來看望養父母,他還先后幾次給方正縣的學校、政府捐款報恩,1995年他再次捐資200萬日元在“日本人公墓”旁建造了“中國養父母公墓”。他說,所有收養過日本遺孤的中國養父母都是他的親人,百年之后都可以安葬在這個公墓里,接受來訪者的憑吊。在墓門的兩側,遠藤勇還親手寫下了“永世不忘,養育之恩”幾個字以志紀念。遠藤勇的養父母去世后,遺骸就被安放於此。目前“中國養父母公墓”里已經安放了七位中國人的骨灰,他們都是在自己收養的日本遺孤回國后,無兒無女的普通方正農民。

特殊的旅日僑鄉方正縣

有關資料顯示,日本戰敗后,大約有15000名日本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準備撤回日本。最終有5000人回到了日本,5000人死於饑餓、疾病和寒冷,還有4500名婦女和兒童被方正人救助和收養,這些人在方正繁衍生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他們攜子女、配偶相繼返日。正是由於這種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親緣關係,使方正成為全國絕無僅有的旅日僑鄉,現在旅居日本的華人、華僑約有3.5萬人,佔整個哈爾濱市外僑人數的近八成。由此,方正也成為中日民間交流的一個窗口。

在方正,海外關係非常普遍,消費水平也是黑龍江農村地區最高的,它的國際郵政業務居黑龍江省第一,外匯兌換在全國縣級排名第27位,這個僅有22萬人口的縣城,儲蓄存款余額高達37億多元人民幣,80%以上是華僑華人存款。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每年不光有日本政府和民間人士來方正訪問,方正縣政府自1984年開始,也先后派出20個代表團赴日考察訪問。1990年,方正縣與日本山形縣大石田町建立了友好關係,1997年又與日本長野縣泰阜村建立了友好縣村關係。

【華發網根據《文史參考》、人民網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9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0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1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12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

    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養生茶也有涼性、溫性之分。其實身體素質的特徵很複雜,中醫將人體分為九種體質,平和、氣虛、濕熱、陰虛、陽虛、痰濕、氣鬱、血瘀、特稟。秋季是一個養生的好時機,秋季要多喝一些養生茶[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