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施文忠:淺談當前國學教育的形勢和任務

更新時間:2018-03-01 10:3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762579

施文忠:淺談當前國學教育的形勢和任務

國學

1、什麼是國學?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國文明沉澱至今依然具有指導意義之學,中國之所以區別於他國、中華民族之所以區別於他族之學。舉凡中國古今一切器物、制度、精神、信仰之學,換言之,中國之傳統文化,皆可稱之為為“(中)國學”。

古典中國,有“國學”之實,卻無“國學”之名,多稱其為“學問”。根本原因在於近世以降,風從海上來,文化心理上,中國從一“中央之國”遞減為全球琳瑯諸國諸地區之一,而且有清一代,尤其從乾隆朝末期開始,顢頇保守,閉關鎖國,導致西洋列強紛至遝來,或挾兵威,或仗器強,或憑通商,或藉收買,漸至主權淪喪,尊嚴掃地,最嚴重者,1858年,印度亡國,維多利亞加冕印度女王,兼之彼時值洪洋之亂,中國,幾乎國將不國,天下縉紳皆有“保國保教保鐘”之憂。數千年一以貫之之學術,亟待重新循名責實。故有識之士,從日本借來“國學”一詞命名我國固有之學術,逐步獲得各界認可,成為中華獨特學術文明之總稱。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以央視《百家講壇》之於丹、易中天諸學人登上公眾媒體為標志,傳統文化再次贏來復興,此即這一輪“國學熱”。

然而,若所有既往之學術學問傳統皆名之為“國學”,則此“國學”必無可據,必無意義,說了等於沒說。故有識者不約而同達成共識,今日之國學基本界限,主要是以下兩種。

第一種標準:亦為最大多數人公認,仿唐代例,以“經史子集”框定國學範圍,凡不在此集合之文化,皆暫時不言其為“國學”,僅以“傳統文化”名之即可。此標準之範圍,主要如下:經:儒家文化典籍,包括《十三經》及相關注疏;史,即《廿四史》及中國歷代地方誌、地方風物資料等;子:除儒家聖賢著作以外,歷代思想家——主要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及至宋明清諸賢——之學術以及相關注疏等;集:歷代文學詩詞歌賦碑銘書表等。部分人士主張“小學”(即文字訓詁之學)也應納入其間,與四部並列。

第二種標準:將國學去粗取精歸納而總攝於儒釋道三教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幹,佛道二家為輔翼,三者共同構成中國國學之主要支撐。旁納兵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諸子之說,此種分類亦有相當擁躉。

其他分類,或包羅萬象,蕪而不當,或惟我獨尊,違背事實,或僻處自說,乖謬無比,均不足以博方家重視。

2、當前中國國學發展基本情況

第一,今日之國學發展現狀,有七大特點:一是體制外熱度超過體制內,二是海外熱度持續升溫超過國內,三是全國國學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四是國學啟蒙教育現狀嚴重不充分,五是公益講座日益增多,六是合格的國學師資奇缺,七是封建迷信和宗教狂熱有所抬頭。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隨著社會經濟指數逐漸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日益改善,中國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漸升級,加之改革開放過程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比如道德淪喪、信仰缺失、惟利是圖、享樂至上、公心冷漠、環境惡化、宗教沖突、婚姻家庭結構劇變、西方精確死板之科學工商管理哲學水土不服……都客觀上培育了今日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回歸。九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民間自籌資開辦書院、精舍,私塾興起,讀經升溫,有條件的高校紛紛爭取增設國學專業,MBA、EMBA等紛紛開設國學課程,甚至近幾屆中央領導也大力加強和鼓勵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以至對“國學”的全民自覺學習成為當前全國最重要的文化現象。

在這一波國學熱中,我們必須認識到,是民間倒推著政府,是民間自發的國學教育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反過來影響了政府的頂層文化設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約有兩萬多家書院(或“國學研究院”),不算活躍在民間的多如牛毛的時間不定期、場地不固定、主題無側重之“讀書會”,全國各地,象明倫書院這樣,常年開展教學、擔負傳統書院講學論道任務的大概有三千多家,主要偏向於儒家經典義理的再次復興,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國學熱的特點——以孔子和王陽明為顯學。

第二,海外國學熱來源有二,一是相當大一部分移民國外的中國人,在涉及到自身子女文化教育問題上,對全盤西化之歐美人文教育深感憂慮,均不接受子女徹底數典忘祖,借用張之洞的一句名言,都希望子女能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二是隨著中國國力提升、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顯著增長,海外人民群眾、學界和政府對漢學(即“國學”)的學習研究日益重視,從求學者數量、質量、政府隱性顯性投入、報讀孔子學院和來華留學的規模增強等諸多線索來看,這種趨勢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且有愈演愈烈、五洲燎原之勢。

第三,全國教學資源嚴重不平衡。眾所周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戰爭與革命,劍鋒所及,傳統文化經歷了非常嚴重的摧殘傷害。目前,民國時代經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學者已經寥寥無幾,大批中青年學者自身也從文革過來,學術素養根本不能與前輩相提並論。但就是這樣,優秀的學術資源仍然集中在北上廣等一大批文化資源強大豐富的地區(即便是民間隱士、高人,也大多居住在中心城市)。這就造成了國學資源東部地區強於西部地區,中心城市強於二三線城市,沿海地區強於內陸省份,文史哲等人文專業齊全的高校集中城市強於理工類、專業類大學所在城市。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中西部地區民間國學教育必須在自身財力不充分的情況下花重金延請老師授課,如不這樣,自身不足的學術水準勉強教學,也會阻礙受眾的國學認知水準提升。

第四,國學啟蒙教育現狀堪憂。首先表現為一大批沒有經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國學愛好者本著良好的發心,主動承擔起了民間國學普及的責任。而大家知道,國學,是五千年華夏文明歷經無數劫難、無數兵燹、無數驗證最終沉澱下來的最優秀、最精深的思想、倫理、道德、價值體系,是歷代思想家不斷增補、不斷檢驗、不斷發展的智慧結晶,如果僅僅讀了幾天《論語》《孟子》就自以為掌握了國學,輕則誤人子弟,重則大話欺世、為禍社會。

其次,社會上充斥者大量打著國學旗號沽名釣譽、復古迂腐的國學教育。比如某些國學機構,號召大眾“老實讀經,大量讀經”。比如某些機構一味倡導《弟子規》《三字經》,甚至揚言“一部《弟子規》,與《十三經》加《廿四史》等重”等,還有一些機構,強烈敵視西方文明,抱殘守缺,因循守舊,不通世事,宣講過程中反復灌輸中國文化一支獨大惟我獨尊的思想……這些亂象,根源都在於利用人們對國學的尊重和對國學的不了解,主觀上可以說是水準低,客觀上卻加劇了社會價值混亂和價值觀撕裂。

根據明倫書院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真正認識國學,惟有一條路,那就是老老實實從經典本身入手,從先秦兩漢中華民族文化基本定型時期的優思想文化元典入手,從經史入手,從字詞句三通入手,從理解儒釋道文明入手。

但是,象明倫書院這樣,十多年如一日,“立足經典,守望純粹”,每月禮請明師固定開講經典,傳播正能量,弘揚正確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全國範圍內並不多。

第五,公益講座越來越多,水準良莠不齊。正因為有“公益”之名,所以其國學素養和見識自然很容易失控。公益不是不好,相反,未來全社會的國學教育應當向普遍的公益發展。但是,現階段,許多公益國學講座極不負責,招搖撞騙者有之,天花亂墜者有之,販賣私貨者有之,借學行銷者有之,造謠傳謠者有之,自由主義者有之,虛無主義者有之,封建迷信者有之……如此一來,劣幣驅逐良幣,反而給社會造成了很壞的後果,給社會治理帶來很大的麻煩。

這一點,值得引起注意。

第六,合格的國學師資奇缺。筆者最近幾年經常組辦和參與各種國學師資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一個問題:不管是民間國學愛好者,還是中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傳統文化認識普遍隔膜,教條,僵化,死板,基本歷史人文素養不足,現代視野格局不夠。而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未來中國勢必會有一個龐大的傳統文化青少年學習群體,如何通過五年發展或十年發展綱要式的普遍培訓,必然是當前國學教育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七,國學教育,重點在於復興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基礎在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價值取向,根本在於忠孝仁義的行為規範,目標在於培養廣大國人的浩然正氣、大丈夫人格,路徑在於通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踐史,掌握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核心精神。毋庸置疑,十多年來的國學教育已經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績,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正在逐步回歸,知行合一、做人做事敬畏天理良心的人群正在日益增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的傳統士人傳統正在喚醒。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某些地區,某些機構,在傳播國學的幌子下,一些不健康、不正派、無助於身心和諧、社會和諧的沉渣正在泛起,其中,尤其是打著“書院”的招牌,傳播宗教狂熱和封建迷信,助長歪風邪氣,逃避社會、推卸責任、混淆矛盾、顛倒是非的低劣思想和宗教教義經由他們之口而麻痹群眾,流毒社會。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這類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國學教育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深思。

四川國學發展情況

1、歷史與現狀

四川,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才輩出的地區,是中國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獨特人文風貌、獨特氣質神韻的文化大省。

在漫長的歷史上,四川,向中國文化貢獻了難以計數的思想巨人和文化大師,輸送了層出不窮的忠臣孝子和仁人志士。自偉大的大禹開始,文翁治蜀,蜀學興起,司馬相如、揚雄,諸葛亮、陳子昂、李白、杜甫、袁天罡、李淳風、三蘇、馬祖道一、圓悟克勤、巴金、郭沫若……特色濃郁的巴蜀文明不斷和中原文明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獨立地發展著,進步著。

在和平年代,四川向世界輸送著絲綢、茶葉、火鍋,在戰亂時期,四川,貢獻給中國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向中國捐獻出一代又一代孤臣孽子、赤膽忠心。

今天的四川,和全國一樣,也正在經歷一次中國傳統文化文化的偉大復興。筆者所在的明倫書院,成立於2005年,幾乎見證了這一波中國國學熱的所有變化和發展情況,對於四川地區的國學教育現狀也有深刻地體會和發言權。

總的來說。四川的國學,有兩大特點,一是儒道佛相容,二是尊經,尊孔子之經。這既是歷史上的四川文化區別於齊魯文化、河洛文化、江浙文化、湖湘文化、嶺南文化諸地區的顯著特點,也是今天四川民間書院國學教育的重要特徵。要想在四川地區弘揚國學,這兩條應該弄清楚。

第一條,儒道佛相容。四川,是道教的發源地,道教祖庭——鶴鳴山——就在四川大邑縣,全國僅有兩處沒有佛寺的“洞天福地”青城山(另一處是青島嶗山)也座落在成都。道家文化深深影響和改變了四川這一天府之國。由於“水旱從人,民不知饑饉”,四川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所謂“休閑文化”,一種謙退、處下、小國寡民、無為無不為、不爭無不爭、順天應人的道家風格,所以,在四川地區的國學教育,道教文化比重很大。同時,四川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號稱“山之領袖,佛之長子”,兼之近年來有學者考證,佛教傳入中國除了北方的絲綢之路外,還有一條,即從成都南下直達印度的南絲綢之路,推翻了東漢明帝時期佛教駐足中原標志佛教正式傳入中國這一“定論”。在四川地區,有大量的佛教聖地,民間的佛教信仰十分昌盛,善男信女絕對人口數位居全國前列,加上四川特有的民豐物饒,居士文化、禪宗文化大行其道,歷代高僧輩出,高士疊湧,成為全國佛教傳播重鎮。正因如此,四川地區的國學傳播,很多書院很多國學機構都不可避免要涉及佛教、討論禪學。

第二,尊經,尤其尊孔子。四川地區,和湖湘理學、閩派理學不同,由於上述的原因,從一開始,四川就對公羊之學、程朱理學、陽明心學若即若離,在四川國學教育現狀中,尊重孔子、孟子,自然毫無疑問,並且力度極大,但從現在的教學實踐來看,理解孔子思想、遍閱十三經和二十四史的人才還是不多,故老鴻儒都是搶手寶貝。以明倫書院為例,課程體系中,儒家文化,主要是先秦原始儒家的經典課程比重最大。再以筆者走出書院在社會各界宣講國學為例,各種機構,不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中小學校,不管是部隊還是監獄,企業還是社區,都對儒家文化先秦經典的解讀最感興趣,最受歡迎。

四川文化,在中國國學中的比重非常大,但目前研究的成果還遠遠不夠,和四川這一文化大省的地位遠遠不匹配。最近幾年,各地政府都在大造聲勢,深入挖掘各地鄉賢名耆,營造各種形式的國學教研基地,吸引文化轉型階段各種資本和人才的凈流入,傾力佈局未來二三十年當地文化品牌,培育未來在當地身兼重任的文化宣講骨幹。這幾年做得好的,投入特別巨大,效果特別顯著的,有山東,廣東,貴州,浙江,江蘇諸省。反觀四川,嚴重滯後,還在吃老本。這既是教育舊賬的滯後,也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更主要是執政官員觀念的保守。再以明倫書院為例,隨著中央文化政策的日漸明朗,各級政府對明倫書院也越來越重視,正在加強和書院的全方位合作,從機關公務人員的國學提升,到街道社區幹部的國學培訓,從組紀宣到工青婦,都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方式把國學教育全面成體系的植入。目前看來,負責任的說,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以一個在成都市名列前茅的民間書院來說,遲至今日,才開始有政府的一點點合作,若是放在沿海諸省,這種局面,恐怕早就已經形成了。

2、海外國學教育現狀

海外國學教育,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是大國崛起必不可少的一環。目前看來,華人正潮水般擴散到世界各地,不可避免的會帶去中國文化。這其中,有優秀的,也有負面的,有正宗的,也有盜版的。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階段性現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華人在海外的日漸增多,他們的下一代在海外初生、成長,如何保持民族性,保持文化母乳不斷,保持身在海外心系祖國,這必將是擺在我們任何一個關心國學、推廣國學、服務國學的有識之士的重要問題。

筆者前年曾組織書院的學院前往泰北美斯樂地區,在那裡為一所華文教育學校——美斯樂興華中學——做了一次《當代中國青年的使命與擔當》。美斯樂地區,是國共內戰後,敗逃到境外的一支國民黨軍隊赤手空拳打出來的一片七倍於台灣的“國中之國”,如今繁衍成了一個幾十萬海外華人的“孤島”。多年來,老一輩人頑強堅守自己的中國人文化身份,即使迫於形勢,集體加入了泰國國籍,依然堅持在自己的學校開設中文教學(泰國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在那次講座過程中,可以明顯觀察到,當地的國學教育嚴重滯後,對青少年而言,最基礎的國學概念和歷史背景可說是一片茫然:第一代美斯樂人可以用非常準確的中文交流,對自己的文化有天然的親近;第二代則開始有了疏離和隔膜,畢竟他們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一個各民族雜居的地區,為了生存,他們槍林彈雨,殺人越貨,制毒販毒,對故國的感情很復雜;第三代,就是如今成長起來這一代,基本對“中國”二字沒有感覺,主要接受的是忠於泰皇、熱愛泰國的教育,加上90年李登輝上臺後,日甚一日的“去中國化”教育,本來他們惟一的文化紐帶——台灣——也斷絕了文化的臍血供應,無可避免的,這一群異域華裔“孤軍”,急迫需要大陸國學力量去充實,去幫助,去關心。

我們不光要要看到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華文教育,也應該注意到在一帶一路的荒漠戈壁、崇山峻嶺中,還有很多流落輾轉異鄉的海外華裔更需要國學給與他們的中華文化高度認同感、歸宿感、凝聚力。

世界格局日新月異,地緣戰略需要目光長遠。國學,可以而且應該在這個領域發揮作用。

畢竟,對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認祖歸宗,心系家國,都是難以拒絕的文化必選。

對策和建議

對於當前四川地區的國學教育來說,存在著兩個問題:“走出去”和“請進來”。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勢在必然來看,從“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的加速推進來看,從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來看,國學,都是我們國家和平與發展、人民價值觀撥亂反正的重要戰略。

當前,雖然我們的國學教育還有很多問題,困擾國學教育健康、正向、聚焦的干擾因素還很多,但是,“坐而論道,不如躬身入局”!站在明倫書院的角度,筆者大膽進言:目前正是國學教育大膽突破、積極有為的重要機遇。理由如下:

首先,隨著十多年來國學熱的持續升溫,我們已經積攢起了一大批理解國學,熱愛國學,願意從事推廣國學的師資力量,中青年國學講師隊伍正在逐漸壯大,這是我們的人力優勢;

其次,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各項技術日趨先進,國學教育已經可以擺脫單一刻板的教學形式,而具備了多媒體、多方案、多點面、多管道的傳播手段,這是我們的技術優勢;

第三,通過多年的國學教學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產品,可以適時地向更多需要的人群散播。從儒釋道法兵陰陽,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形成合力,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提煉、濃縮成最有正能量、凝聚力、族群文化身份認同的核心價值觀,都可以帶動受眾積極理解、響應和配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把過去的優秀文化,同構為自身努力進取、砥礪前行的重要動力和能力,從價值觀引導上,擴散我們的優秀文化,弘揚我們的核心精神,解決市場經濟背景下人的異化、物化、虛無化、碎片化等問題,這也是抓住主要矛盾,各種次要矛盾相繼解決的合情合理的戰略方案。這是我們的產品優勢;

第四,和平與發展是不變的主題,中國正在和平崛起,正在邁向一個嶄新時代,海外華人對國學的需求如此旺盛,對故國文明的天然親近如此強烈,在大批海外華人思想陣地尚未被非中國化思想佔據的緊要關頭,我們應抓住這難得的戰略節點,既可以主動出擊,送“貨”上門,又可以擇機邀請骨幹人員回國參訓。如此一來,既能讓海外華人切身感受到祖國的誠意,也能伺機擴大我們的宣傳和影響力,更能夠真實地幫到那些苦於條件限制無法認真學習國學、掌握國學的數量驚人的目標人群。這是我們的國力優勢。

以上是我們的優勢,但也面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集中整理如下:

第一是所在國意識形態的抵制和干擾。這一點,如果我們秉承“尊重、獨立、自願、就文化談文化”這幾項原則,相信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建立信任,得到解決。

第二是師資水準的甄別與篩選。國學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這是一個塑造人價值觀的事業,一個以改造人、鍛煉人、雕琢人、征服人為目標的工作,授課老師的道德高低、學問深淺、禮儀真假、言辭精粗、形象美醜、氣質雅俗等都需要審慎考核。

第三是國學宣講的主題設計。如何抓住海外華人最需要最真實最急迫的需求,精心設計宣傳主題,這需要通過大數據和民意調研的精心研究方能完成。

總而言之,走出去,請進來,這是我們海外華人國學教育推廣的兩條腿,雙管齊下,形式多樣,一定能成。

“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近代,風從海上來;今天,風自成都起!

【文章來源:施文忠微信公眾號  作者:施文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9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0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1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12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

    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養生茶也有涼性、溫性之分。其實身體素質的特徵很複雜,中醫將人體分為九種體質,平和、氣虛、濕熱、陰虛、陽虛、痰濕、氣鬱、血瘀、特稟。秋季是一個養生的好時機,秋季要多喝一些養生茶[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