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傳統文化 >

元旦節的歷史:盤點中國古代過元旦的習俗

更新時間:2021-01-02 22:57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3590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壹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壹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壹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壹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壹。正月初壹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壹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壹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壹月)為正月。奏始皇統壹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壹為元旦。

 元旦節的歷史:盤點中國古代過元旦的習俗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壹天(夏歷的正月初壹)稱為元旦,壹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壹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壹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壹月壹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據說元旦節距今已經5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元旦節已經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在以前,古人怎樣過元旦節呢?

  

北宋元旦放假七天允許民間公開賭博

在北宋時期,元旦是農歷正月初壹,也稱元日、正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元旦是壹年之始,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初壹),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當時,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視之為大節日,《野客叢書》中說:“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團、寒食……為大節日,七日假。”也就是說,北宋時期的“元旦”相當於現在的春節,當時國家的“假日辦”要發出通知,給“上班族”放假七天。

在元旦的時候,在北宋的京城,宮廷裏要舉行大規模的朝會,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賀,人們稱之為“排正仗”。此時,常有遼、高麗、西夏、於闐、回紇等地的外交官前來朝賀。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大遼大使頂金冠,後檐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則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壹拜。副使拜如漢儀。……回紇皆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於闐皆小金花氈笠、金絲戰袍、束帶,並妻男同來,乘駱駝,氈兜銅鐸入貢。其中遼使臣朝見完畢,翌日要到相國寺燒香,次日於南禦苑射箭,朝廷選善射武臣伴射。伴射得勝,京師市井兒攔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可見當時京城裏過元旦的盛況。

元旦這天的清晨,京城裏的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親訪友,相互祝福,把酒相慶。

從元旦這天開始,政府準許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參與關撲遊戲。所謂“關撲”,是壹種帶有賭博性質的遊戲,參與遊戲的雙方約定好價格,用銅錢在瓦罐內或地上擲,根據錢的字幕的多少來判定輸贏,贏的人可折錢取走所撲的物品,輸的人要付錢。關撲可以賭得很大,車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為賭資。

“關撲”簡潔明了,在當時的民間非常盛行。但只有像元旦這樣大的節日,官府才允許“關撲“開放,壹般以食物、日常器具、果實、柴炭之類來賭。元旦之夜,有錢人家的女子或入場觀賭,或入店飲宴,《東京夢華錄》中說,這種事情“慣習成風,不相笑訝”。

除了放假和允許公開賭博外,在北宋古人怎樣過元旦節?北宋時期的元旦這天,京城的許多繁華街道上都要結彩棚,擺放帽子、梳子、珠翠、首飾、衣著、花朵、領抹、靴謝、玩具之類的商品,還有舞場歌館,車馬來往,絡繹不絕。同時,當時也有許多飲食習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餅。《東京夢華錄》中說:”(元旦的開封)皆煎術湯以飲之,並燒蒼術,又辟除疫癘之氣。”許多人家還“用柏壹枝、柿壹枚、橘壹枚,就中擘開,眾分食之,以為壹歲百事吉之兆。”如此看來,北宋的元旦真是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非常熱鬧。

明朝就開始送賀年卡了

每逢元旦,正是辭舊迎新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贈送賀年卡祝福新年快樂。據有關史料記載,我國明朝天順年間,民間就已經出現了賀年卡。

在明朝時期,有人用二寸寬、三寸長的箋紙,在上面印制出美麗精巧的梅花圖案,並目工工整整地寫上姓名和地址。到了農歷正月初壹這天,爆竹聲聲,春聯鮮艷,人們滿臉喜悅之情,互相拜年,普天同慶,壹派歡樂祥和的氣氛四處彌漫。這時,有人就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賀年卡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既可以恭賀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壹片溫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壹件很有意義又無限溫馨的事情。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有許多人喜歡用紅色的硬紙片來制作賀年卡,有些人為了更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友誼和別種情愫的珍視和看重,還十分珍重地把賀年卡裝在古樸芬芳的精美錦盒裏,然後懷著真誠的情感饋贈給要送的那個人,以此來表達心中的美好祝福和溫暖情愫。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

    新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分三部分,包括政治演變(治亂興衰)、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受到關注的「香港發展」,在中史總課時(一百五十小時)佔一成,相當於十五課節,但它不是如之前所建議的獨立成章,而是融入中國歷史的大框架,講述不同時期的香港情況,當然[詳細]

  • 2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近四旁,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包伊纏洛澗,三台風雨作高山。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 [詳細]

  • 3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

    農曆四月過半,天氣漸漸燥熱,這才發現,今天已然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了。我喜歡小滿,因為那個小字—小滿則盈,大滿將虧。它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將事物說透。歐陽修的那句「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應該是描述小滿的詩歌中最動人的一句了。萬物到了[詳細]

  • 4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

    從觀眾就座,蚌灣劇場的舞台燈光亮起那刻開始,青年競演十八組入圍劇目的角逐就正式開始了。[詳細]

  • 5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

    元旦、寒食、冬至,在古代被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過去的寒食節活動很多,一是“禁火”,這項制度至少從周代就開始了,官員敲著木鐸提醒人們不許燒火,只能吃寒食節的前一天備好的食物;二是郊遊,有踏青、蕩秋千、宴飲、打球、吟詩等;三是掃墓。寒食節最後[詳細]

  • 6槳聲裏的龍情槳聲裏的龍情

    端午節的到來,鑼鼓聲響遍各區,龍舟健兒百槳齊發爭奪錦。赤柱有一群「龍的傳人」,是航海學校的舊生,他們眼中的賽龍舟不只是一項運動,還承載一場友誼,賦予一段回憶。年逾花甲的黃炳明笑說:「40年無扒,一講起組龍舟隊,個個唔認老!」每個周日,在赤柱以[詳細]

  • 7春節習俗有“三變”春節習俗有“三變”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又是壹個社會的時代印記。記者采訪發現,隨著時代發展,春節禮品、過節方式、團聚範圍等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壹變:從“三斤馃子壹斤糖”到“堅果海鮮大禮包”年禮是春節必備品[詳細]

  • 8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相比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從唐宋詩詞的角度而言,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似乎更為合適。 舊時年輕女孩,平日裏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遊。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相識提供機會,而已訂婚或有意中人的,則趁此機會相互約會。[詳細]

  • 9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

    “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清明節)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本文作者原系陜西省祭陵辦幹部,這篇文章追憶了幾千年來黃帝陵對於中華兒女的重要意義。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離開和祭祀黃帝陵有關的工作崗位。 曾一人在黃帝陵祭[詳細]

  • 10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

    最近一個月,2018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觀者如織。從民國時期的家風,再到2017年首都最美家庭非遺絕技“擲子”傳人李崇波一家,家風不僅影響著每個人、每個家的成長和發展,還維系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就在剛過去的狗年春節,一些[詳細]

  • 11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看得幾清明?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文化習俗,因此在中國人的一年之中,大大小小的節日有好幾十個。清明算得上是開年後第一大節,自古便有不少文人雅士賦詩作詞來描述這一時節。最出名的一句當屬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讀來頗有清明思故人的淒冷[詳細]

  • 12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

    由佳士得主辦,「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特別展覽正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舉行,以蔣勳的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文件、作品朗讀等,其間還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在內[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