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傳統文化 >

清朝的宮廷宴會都吃些什麽?

更新時間:2020-12-31 10:20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1600

清朝的宮廷宴會都吃些什麽?

清代宮廷中的日常飲食外,最為奢華的還是宮廷宴會。這些宴會,種類、名目繁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宮中家宴和外廷大宴兩類。清廷初宴會,在明代宴席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自身飲食特色,至康熙以降,社會安定,全國各地方菜式亦多進入宮中,宴會不僅講究菜式,也規定了極嚴格的禮制,同時,音樂,餐具、宴中的舞蹈、雜技表演等,也與規模宏大的宴會融為壹體,將中國飲食文化推向了壹個高峰。康、乾盛世,外廷大宴達到極致,規模空前絕後,著名的千叟宴,與宴者多達五千人,鋪排豪華,歌舞升平,在飲食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清宮宴席,自乾隆以後,均載入國家典章,如《大清會典》、《國朝宮史》、《大清通禮》等,成為國家禮儀制度的壹部分,也是清代社會生活中影響較大的內容。老話說“旗人多禮”,在宮廷宴會中更是禮儀繁復,這裏只能大略作壹點介紹。

宮中家宴,壹般是皇帝家族在節慶、壽誕、婚嫁等時候舉行的。如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端午、冬至等,帝、後、妃等人的生日、壽誕等,皇子成婚、公主下嫁等。此外,如太後在世,皇帝要時常擇日陪太後開宴,太後壽誕則有內廷家宴和外廷大宴兩種。

內廷家宴,以節日期間皇帝恭侍皇太後家宴禮儀最尊,以太後壽辰家宴最隆重。清代號稱以孝治天下,對於皇太後,皇帝要時時關註,以乾隆來說,平常要“常日問安”,“進甘旨,獻時新”,就是要常常去太後跟前問安,有什麽好吃的、時令新鮮食物,都要首先想到給太後進獻壹份,平時也要時不時去陪太後吃頓飯。每歲正旦,就是正月初壹要專為太後舉辦的家宴。這壹日,皇帝要親自去迎接太後進宮,侍候她在“金昭玉粹”宮進早膳,寧壽宮進茶果和晚膳,重華宮進酒膳,禮儀隆重。逢太後壽誕,則大排家宴。皇帝先要到壽寧宮恭祝,得到太後同意辦宴的懿旨後,皇帝下令宮殿監承辦,所有食譜等各項禮儀,與宴人員名單等,均由皇帝欽定。到了日子,“陳樂宮門,承應大戲畢集”,皇帝親自去壽寧宮迎接太後,太後至,“樂作”。皇帝親奉太後禦輦至殿檐下,太後下轎入坐,“樂止”。“皇帝跪問起居,隨進茶侍早膳,(飯面二品,湯壹品,高頭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餌四品。)承應宴戲演“九九”大慶。巳刻進小膳,(餑餑五品,果實十品)未正刻進晚膳。(飯面二品,湯壹品,高頭五品,膳菜十二品,糗餌四品。)繼進酒膳(酒二品,膳菜七品,果實八品,垂手果碟四品。)皇後率皇貴妃以下皇子、皇孫鹹侍。欽派王公、滿漢大臣、侍衛、外藩、回部於東配殿,王妃、公主、命婦於西配殿,各以次列坐觀戲,恩賜酒肴果實。申刻,宴畢,王公以下先出。皇太後起座、乘輿,樂作如初,皇帝恭送至宮門,皇太後還宮,樂止。皇帝乘輿還宮。”(清?鄂爾泰《國朝宮史》卷7)以記載來看,太後的節日家宴,吃的內容較輕,演戲娛樂的內容更重。若遇太後整壽聖誕,如六十、七十歲壽誕,大宴禮儀更為繁復。

太後家宴外,清宮家宴以節慶期間,乾清宮家宴最為隆重。宮殿監先期奏請,得到皇帝批準後,飭令各所司衙門備辦。屆日,由尚膳監備饌、尚茶具茶、司樂陳樂,“承應宴戲人等畢集”。設禦筵於乾清宮皇帝寶座前,禦座東、西南向稍後設皇後寶座宴,皇後左右設皇貴妃、貴妃、妃、嬪筵席。屆時,皇後率皇貴妃以下人等穿吉服,按序列分別入宴,而後奏請皇帝升座,奏樂。宴會進行中,後妃人等還要在祝酒、進膳等時刻多次向皇帝行跪拜禮。皇帝金龍大宴桌,桌上餐具為金盤、碗,由裏向外擺八路膳食;頭路正中擺四座松棚果罩(內放青蘋果),兩邊各擺壹只花瓶(內插鮮花);二路擺高足碗九只(盛蜜餞食品);三路擺折腰碗九只(盛滿洲悖悖:即點心);四路擺紅雕漆果盒兩副(內有果盅十件);五路至八路擺冷膳、熱膳、群膳共四十品,主要是關東鵝、野豬肉、鹿肉、羊肉、魚、野雞、麅子等制成的菜肴。皇帝大宴桌靠近座位處正中擺金勺、金鑲象牙筷和小金布碟等進食餐具。餐具左邊擺奶餅、奶皮及幹濕點心;右邊擺醬小菜、水摧菜、葬菜纓、青醬等佐餐調料。地平上,皇帝金龍大宴桌左側設皇後座東面西帶帷子高桌,桌上用金盤、碗或黃裏黃面暗雲龍盤碗擺冷、熱、群膳三十二品,葷菜十六品,果子十六品。地平下東西向擺皇貴妃、貴妃、妃、殯、貴人等宴桌。按照等級,皇貴妃、貴妃為壹桌,妃、殯、貴人兩人壹桌或三人壹桌。妃殯宴桌分別用“位份碗”擺冷、熱、群膳十五品、葷菜七品、果子八品。位份碗是身份的標誌,即不同身份用不同顏色的餐具:皇帝、皇後用金餐具和黃裏黃面暗雲龍餐具,皇貴妃、貴妃、妃用黃地綠雲龍餐具,嬪用藍地黃雲龍碗,貴人用綠地紫雲龍碗。“承應喜戲畢,皇後以下出座謝宴,行二肅壹跪壹拜禮”。此時丹陛大樂作,宴會結束,後妃以下恭送皇帝還宮。

外廷大宴實際上也是清宮大宴的重要內容,只是參與人員多有外廷大臣、官員,舉辦地點多在太和殿、圓明園等處。遇有重大節日、科舉考試完畢、大軍凱旋、修書完成(如修實錄、四庫全書等),多有舉行。有時也會有臨時舉行的群臣宴會,如乾隆二十六年正月紫光閣武成殿落成,大宴群臣,壹百七十人入宴。

外廷宴會,以太和殿筵宴規格最高。由太和殿內禦座至殿外臺階、臺階以下直到太和門檐下東西兩側,按品秩分設王公及文武大臣宴席,有時可多達壹百余席。屆時,王公人等先期按序排列於席次,而後奏樂迎皇帝入席,行禮。席間,每進茶、酒、膳,則奏樂行禮。開宴後,進極富滿族特色的慶隆舞,包括揚烈舞及喜起舞。舞畢,笳吹,奏蒙古樂曲,接著,進各族樂舞及雜技百戲。最後,丹陛大樂作,群臣行壹跪三叩禮,中和韶樂作,皇帝還宮,眾人退出,宴會結束。以今人所撰《故宮辭典》所載,乾隆三年的壹次宴會,除四等滿席外,用饌筵210席,用羊100只,酒100瓶。可見其規模之盛大。

宮廷宴會中規模最大的當屬“千叟宴”了。此宴是清朝國力極盛時期,由清帝欽命舉行,挑選全國老年人參加的盛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適逢康熙帝六十歲壽誕的萬壽慶典,他當政時間已超過歷朝歷代的所有皇帝,時天下承平已久,人民安定,社會上對他也是頌聲壹片。有不少各地的老人專程到京城來給皇帝祝壽,康熙覺得不能讓這些老人白來壹趟,於是下令,在暢春園宴賞各地來祝壽的老人,這就是第壹次千叟宴。與宴的老人達壹千余人,規模空前。康熙六十年(1721年),再次舉辦大宴,康熙禦制《千叟宴詩》,宴會由此得名。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乾隆六十年(1795年),兩次再舉千叟宴。後人稱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尤其是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已過八旬,五世同堂,已宣布明年舉行歸政,自己退居太上皇,由嘉慶帝繼位,是為亙古罕有之事,下令再舉千叟宴。此次宴會規模最大,參加宴會的老人達五千多人,而且,經乾隆帝的多次諭令篩選,不少無官職的平民老人也得以參加大宴。宴會籌備的大半年前,就開始了復雜的準備工作,遠在邊陲的與宴人員要在開宴前幾個月就上路趕往京城,如雲南、蒙古等地的老人就得提前數月,水陸兼程,長途跋涉趕往京城。所有進出的宮門、設宴的殿宇都要油飾壹新;木庫和鐵庫還要添制各種炊具、廚具、竈具等。宴會所需餐具、菜肴原料等也源源不斷由各地運至京中。宴會從乾隆六十年中開始籌備,至次年,即乾隆六十壹年正月舉行。千叟宴成為中國飲食文化中美食美器的壹次大展示,也是飲食禮儀的大表演。

宴會開始前,在外膳房總理指揮下,依照赴宴者官職品級的高低,預先擺設席面。盛器和肴饌都有顯著的區別。宴桌分壹等、二等,壹等為王公、壹二品大臣及外國使節等,二等為三至九品官員及無官品的兵民人等。壹等桌張設擺膳品是:火鍋兩個,“銀、錫火鍋各壹個”,豬肉片壹盤,羊肉片壹盤,鹿尾燒鹿肉壹盤,煺羊肉烏叉壹盤,葷菜四碗,蒸食壽意壹盤,爐食壽意壹盤,螺螄盒小菜二盤,烏木箸兩只,另備肉絲湯飯。次等桌張擺在丹墀甬路和丹墀以下,為三品至九品官員、蒙古臺吉、頂戴、領催、兵民等宴桌。每桌擺“銅制”火鍋兩個,豬肉片壹盤,煺羊肉片壹盤,燒麅肉壹盤,蒸食壽意壹盤,爐食壽意壹盤,螺師盒小菜二盤,烏木箸兩只,同備肉絲湯飯。宴桌全部擺完後,用宴幕壹壹蓋好,以保持飲宴食品衛生。宴會開始時,首先是皇帝在中和韶樂聲中步出暖轎,升入寶座,贊禮官宣讀行禮項目,接著奏丹陛大樂。管宴大臣引兩邊及階下的大臣由兩旁分別走到正中,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然後,回到自己的的座位,再向皇帝行壹叩禮後入座。接下去,就是皇帝給王公大臣及90歲以上的老人賞茶、賜酒、賜給食品,每壹次被賞賜者都要離座向皇帝行壹叩禮。最後由內務府護軍人等執盒上膳,分賜各席,樂聲也隨即停止。宴會完畢後,全體赴宴者向皇帝行壹跪三叩禮。皇帝在韶樂聲中起座回宮,至此,宴會結束。(逸鳴:《揭密清的帝王宮廷宴》,載《海內海外》2005年12期)此次大宴,在寧壽宮、皇極殿前舉行,擺桌席八百張,僅參加傳菜服役的人員就有156人之多。

有學者依據中國第壹檔案館藏的清宮內務府檔案“禦茶膳房簿冊”作過統計,此次宴會,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白面,750斤12兩;白糖36斤2兩。澄沙30斤5兩。香油10斤2兩;雞蛋100斤;甜醬10斤,白鹽5斤,綠豆粉3斤2兩,江米4鬥2合,山藥25斤,核桃仁6斤12兩,曬幹棗10斤2兩,香蕈5兩,豬肉1700斤,菜鴨850只,菜雞850只,肘子1700個。再據清宮內務府檔案“奏銷檔”記載,千叟宴每桌用玉泉酒8兩,800席共用玉泉酒400斤(每斤為十六兩)。同時為舉辦此次盛宴,內務府葷局還要燒柴3848斤,炭412斤,煤300斤。(劉桂林:《千叟宴》,載《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2期)宴會中及會後,還大行賞賜參宴的耆老們,以乾隆五十年第三次千叟宴為例,賞賜參與宴會耆老們的銀制養老牌從十兩到三十兩重不等,分發給從七十至九十歲的老人們,僅手杖就購置了三千根。耗費可謂巨大。

此後,清廷國力漸趨衰微,再也無力舉辦如此規模宏大的宴會了。據說道光帝旻寧為效法乃祖,也曾於道光三年(1823年)八月在萬壽山玉潤堂賜宴耆老,預宴老臣僅十五人,而此宴距乾隆六十壹(1796年)年皇極殿千叟宴不過三十年時間,清王朝的衰敗由此可見壹斑。

來源:搜狐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香港史不再  可教可不教

    新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分三部分,包括政治演變(治亂興衰)、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受到關注的「香港發展」,在中史總課時(一百五十小時)佔一成,相當於十五課節,但它不是如之前所建議的獨立成章,而是融入中國歷史的大框架,講述不同時期的香港情況,當然[詳細]

  • 2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近四旁,統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包伊纏洛澗,三台風雨作高山。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 [詳細]

  • 3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廿四節氣/小滿物候錄

    農曆四月過半,天氣漸漸燥熱,這才發現,今天已然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了。我喜歡小滿,因為那個小字—小滿則盈,大滿將虧。它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將事物說透。歐陽修的那句「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應該是描述小滿的詩歌中最動人的一句了。萬物到了[詳細]

  • 4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青年一直是戲劇節的核心

    從觀眾就座,蚌灣劇場的舞台燈光亮起那刻開始,青年競演十八組入圍劇目的角逐就正式開始了。[詳細]

  • 5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史家筆墨 | 清明時節話美德

    元旦、寒食、冬至,在古代被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過去的寒食節活動很多,一是“禁火”,這項制度至少從周代就開始了,官員敲著木鐸提醒人們不許燒火,只能吃寒食節的前一天備好的食物;二是郊遊,有踏青、蕩秋千、宴飲、打球、吟詩等;三是掃墓。寒食節最後[詳細]

  • 6槳聲裏的龍情槳聲裏的龍情

    端午節的到來,鑼鼓聲響遍各區,龍舟健兒百槳齊發爭奪錦。赤柱有一群「龍的傳人」,是航海學校的舊生,他們眼中的賽龍舟不只是一項運動,還承載一場友誼,賦予一段回憶。年逾花甲的黃炳明笑說:「40年無扒,一講起組龍舟隊,個個唔認老!」每個周日,在赤柱以[詳細]

  • 7春節習俗有“三變”春節習俗有“三變”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又是壹個社會的時代印記。記者采訪發現,隨著時代發展,春節禮品、過節方式、團聚範圍等都悄然發生了變化。 壹變:從“三斤馃子壹斤糖”到“堅果海鮮大禮包”年禮是春節必備品[詳細]

  • 8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相比農曆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的傳說,從唐宋詩詞的角度而言,把元宵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似乎更為合適。 舊時年輕女孩,平日裏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遊。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相識提供機會,而已訂婚或有意中人的,則趁此機會相互約會。[詳細]

  • 9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新時代我們為什麽要祭祀黃帝?

    “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於4月5日(清明節)在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本文作者原系陜西省祭陵辦幹部,這篇文章追憶了幾千年來黃帝陵對於中華兒女的重要意義。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離開和祭祀黃帝陵有關的工作崗位。 曾一人在黃帝陵祭[詳細]

  • 10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家風傳承面臨考驗   家風文化何以再立“潮頭”?

    最近一個月,2018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觀者如織。從民國時期的家風,再到2017年首都最美家庭非遺絕技“擲子”傳人李崇波一家,家風不僅影響著每個人、每個家的成長和發展,還維系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就在剛過去的狗年春節,一些[詳細]

  • 11人生看得幾清明?人生看得幾清明?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文化習俗,因此在中國人的一年之中,大大小小的節日有好幾十個。清明算得上是開年後第一大節,自古便有不少文人雅士賦詩作詞來描述這一時節。最出名的一句當屬杜牧的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讀來頗有清明思故人的淒冷[詳細]

  • 12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 換個角度看蔣勳

    由佳士得主辦,「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特別展覽正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舉行,以蔣勳的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文件、作品朗讀等,其間還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在內[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