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D 對佔中的推動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讀後感·下)
2012 年檔案透露,N D I 長年透過各種項目,培養年輕人成為主流政治活動家,認為“ 年輕人可以成為追求民主和守護民主的重要力量”,又稱“ 可以幫助年輕人裝備自己,推動他們希望看見的變革”。 N D I 承認,有時候需要抓住機會,與更加...[详细]
2018-11-20 23:50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讀後感·上)
題記:從“佔中”開始謀劃的那一天起,組織者和幕後操控者就抱著不可告人的“港獨”陰謀,打著“民主”“自主”“自決”的幌子把無辜的學生和市民推上前線。佔中的發起人利用學生為自己開路,自己躲在幕後收黑錢,這種無恥的行為更是在網...[详细]
2018-11-12 23:47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九)
2 0 1 3 年 1 月戴耀廷宣佈佔中計劃後,北京方面的媒體才開始關注 N E D / N D I 的活動情況,然而 N E D / N D I 已經在香港政治上運作了超過 1 6 年。加上,中方媒體對 N E D / N D I 活動的證據太過零碎且不具說服力,因此無法明確指控...[详细]
2018-10-25 22:38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八)
NE D、N D I 在香港的任務十分明確,那就是通過與香港泛民的合作,插手並幹預香港政制的發展。 從 N D I / N E D 1 9 9 7 至 2 0 1 5 香港一系列項目中,可以清楚瞭解其活動範圍和預期結果。這些專案內容包括提高青年群體的政治參與度、...[详细]
2018-10-24 22:43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六)
2 0 1 4 年 1 0 月 1 1 日,人民日報( 海外版 )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譴責佔中領導者會見 N E D 負責人 L o u i s a G r e v e 。美國政界學者 R i c h a r d C . Bu s h 否認了這一指控,認為這只是利用傳聞和假證來污蔑 N E D 。 2 0 ...[详细]
2018-10-22 18:17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五)
2 0 1 2 年,N E D 撥款 4 6 萬美元 ( 約 3 6 0 萬港元 ) 予旗下的 N D I,以發展一個“ 門戶網站 ( I n t e r n e t Po r t a l ) ”,推動香港學生在普選問題上更積極地參與政治。同年,“ 佔中 ”發起人之一戴耀廷的港大法律學院比較...[详细]
2018-10-21 16:44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四)
N D I 在香港選擇進行合作的第二個大學組織,是由戴耀廷領導的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它被稱為催生佔中運動的溫床。N E D 門戶網站工作記錄表明 2 0 1 2 年共撥款 4 6 0 , 0 0 0 美元用於開展N E D 發起倡議的項目,包括促進公民...[详细]
2018-10-20 17:37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三)
青年學生是一個國家地區的未來,也是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 NE D 高明之處在於清晰認識到青年群體蘊藏的巨大的革命潛力。N D I 的相關研究結論稱: N D I 的焦點集體研究結果顯示,首次投票的青年人群更有可能投給新黨派,更容易改變政治...[详细]
2018-10-19 14:05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二)
1 9 9 7 年至 2 0 1 6 年間,N D I 共發佈了 1 6 篇香港民主發展報告。這些報告不斷提醒中國政府和香港人民: 中國領導層對香港的民主做出了承諾,任何與此偏離的行為都能歸咎於中國政府。N D I 千方百計蒐集各種資訊來描繪標誌性政治事件...[详细]
2018-10-18 12:23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 -
《何為證據》第四章、NED 對佔中的推動(華發網獨家連載之三十一)
美國 2 0 世紀 7 0 年代發生的水門事件,不但令美國總統尼克遜倉皇落臺,更暴露了中情局一系列顛覆海外政府的活動。1 9 7 7 年卡特上臺後取締了中情局的顛覆活動。但立場反共的列根上臺後,接受了時任中情局局長 W i l l i a m C a s e y...[详细]
2018-10-17 22:05 分类:張達明(何為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