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底靜觀,人之常情
- 更新時間:2019-03-26 09:0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783909
圖:維拉達福瑞小鎮》,柯羅,一八六七年,現藏於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USA.)
少年時候,很愛泰戈爾的詩,那種精簡與樸素,帶着一些清澈的節奏,至今難忘。還吟得出《飛鳥集》的辭句: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仿如路人,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
就是如此,詞句簡單至極,意境卻說不出的闊大。人是一極,而世界是另一端。見於方寸之間,隨即擦肩而過。
成年後,也讀詩,這時的詩歌已漸漸成為多元與紛擾的意象。有許多的精彩,讓人應接不暇,同時也會迷失其中。有時候也在想,是不是少年時候對語言的敏感,也隨時間磨礪。這多少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直至,讀到詩集《神降臨的小站》。
據幾曾看\作者:葛亮,小說家,學者。著有《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等。
樹下,我們談起各自的理想
你說你要為山立傳,為水寫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雲的寫真集
畫一幅窗口的風景畫
(間以一兩聲鳥鳴)
以及一幀家中小女的素描
當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裏的木瓜樹下
這首叫做〈抒懷〉的詩,來自詩人李少君。清新有如白描,無一絲雕琢痕跡,在不經意間將人打動。吟詠之餘,也思忖這力量的來源。塵世喧囂中,人生起落自不待言。要保持獨立人格,以理想為界碑,談何容易。當下紛擾,一幅家常的小景,觸手可及。陶淵明採菊東籬,是避世的一隅。這小詩中的景致,卻是入世的,周遭是人聲,卻也盪滌成旋律。莫奈在他的吉維尼(Giverny)花園裏畫盡了蓮花,朝午四時,各不相同,細微處皆是情語。是小作品匯聚成了大手筆。〈抒懷〉亦是溫暖確實的念想,動人處,是人之常情。
木瓜、芭蕉、檳榔樹
一道矮牆圍住
就是山中的尋常人家
我沿舊公路走到此處
正好敲門討一口水喝
門扉緊閉,卻有一枝三角梅
探頭出來,恬淡而親切
笑吟吟如鄉間少婦
〈山中〉這首頗有幾分尋隱者不遇的情致,與〈抒懷〉互文而觀,視點相成補益。一自成風景,談與俗世的唇齒相依;一寫旅人所見,桃花源的隔絕隱密。點睛之筆是那「一枝三角梅」,較之葉紹翁《遊園不值》中出牆紅杏,更見日常之姿,與「木瓜、芭蕉、檳榔樹」共同構成平樸的田園風光。
白鷺站在牛背上
牛站在水田裏
水田橫卧在四面草坡中
草坡的背後
是簇擁的雜草,低低的藍天
和遠處此起彼伏的一大群青山
〈春〉便彷彿李可染的畫意。再恬淡不過的鄉間渲染,遠山近水,都是着了淡淡墨色的。只給你一個寫意的輪廓。這輪廓間環環相扣,是天道的循環,也是自然的攜手。意境便愈見廣闊。中國畫講究留白,是以「虛」代「實」,空泛裏是無限的大。西洋畫卻是散點透視,講究的是由此及彼的立體感。如是觀,〈春〉的意境便是中西結合。看到的是實在的自然鏈接,卻又留有疏闊的想像空間,這空間的盡頭,便是心之安處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詩人之心安在?沖淡之外,亦有表白。〈可能性〉,便是吾國彼邦的兩個默然相對的剪影。
在香榭裏大街的長椅上我曾經想過
我一直等下去
會不會等來我的愛人
如今,在故鄉的一棵樹下我還在想
也許在樹下等來愛人的
可能性要大一些
等待是廝守的前奏。或是焦灼,或是宿命。詩人等待的是愛人,也是己心。薩伊德(Edward W. Said)的回憶錄,題名為Out of Place,內地譯為《格格不入》,是薩氏數十年來以外來者身份自處於美國主流文化界的姿態。而台譯本為《鄉關何處》,卻是另一份關於人生的境界。薩氏自言,「我在書中回憶的人與地方,有許多已不復存在。」這是追悔,亦是遺憾。時間,地點,與人。這亦是李少君詩中的「可能性」。詩人以最直觀的比對,將兩幅圖景拼接。默然無語的畫面,之下卻是暗潮湧動。異鄉與故鄉,作為意象,常見於李少君詩中。「小酒館裏昏黃的燈火/足以安慰一個異鄉人的孤獨/小酒館裏喧嘩的猜拳酒令/也足以填補一個異鄉人的寂寞。」〈異鄉人〉、〈在紐約〉、〈探親記〉,念茲在茲。「離散」(Diaspora)是關於游子永遠的主題,無法逃脫,令人權衡無盡。「老樹」是鄉關的象徵。「大一些」的「可能性」,於詩人而言,大約便是心之歸處。
詩者的心氣平和,賦予他的詩歌一種正統而端麗的氣質。浮躁的當下,這種氣質塑就了詩人作為古典價值觀薪傳者的身影。溫潤的詩句中,我們可以讀到「修齊治平」,亦因之感受到「內聖外王」的人生格局。
當我君臨這個海灣
我感到:我是王
我獨自擁有這片海灣
它隱身於狹長的凹角
三面群山,一面是一泓海水
─浩淼無垠,通向天際
眾鳥在海面翱翔
眾樹在山頭舞蹈
風如彩旗舒捲,不時招展飛揚
草亦有聲,如歡呼喝彩
海浪一波一波湧來,似交響樂奏響
星光璀璨,整個天空為我秘密加冕
我感到:整個大海將成為我的廣闊舞台
壯麗恢宏的人生大戲即將上演─
將為我徐徐拉開其絢麗如日出的一幕
而此時,周圍已經清場
所有的燈光也已調暗
等待帷幕被掀起的剎那
世界被隔在了後面
世界在我的後面,如靜默無聲的觀眾
這首詩,叫做〈夜晚,一個人的海灣〉。詩歌恬淡的內裏,有一種「王氣」。「君臨」這個詞,是驕傲的,代表了「駕馭」「放眼」與「獨尊」。以「君臨」的氣勢觀賞的,是一場嘉年華般的海灣圖景。喧騰、熱烈、闊大,「彩旗舒捲」,「歡呼喝彩」,「交響樂奏響」,「星光璀璨」。聲色俱麗,皆為一人。是人生高潮前的積聚與暗湧,蓄勢待發。然而,詩人筆鋒一轉,絢爛歸於黯然。場景倏然安靜。這其間的落差,說的是「人生如戲」,再過繁盛,只不過是被「世界」觀賞的所在。只是「人」作為主角,被厚重的帷幕障眼。「世界」是冷漠的,是泰戈爾筆下的「路人」,亦是李少君詩中的「觀眾」。你的精彩紛呈,於它,不過是一瞬間的風景,稍縱即逝。但這風景中的人與事,卻並不自知,欣然或者惶然地繼續走下去,演下去。
同樣,在〈暴風雪之夜〉中,這種戲劇感以一種更為濃重與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
那一夜,暴風雪像狼一樣在林子裏逡巡
呼嘯聲到處肆虐
樹木紛紛倒下,無聲無息
像一部默片上演
我們鋪開白餐巾,正襟危坐
在廚房裏不慌不忙地吃晚餐
而神在空中窺視
只有孩子,跑到窗戶邊去諦聽
柯羅的風景畫,對自然最真實也是最殘酷的模擬,因為太真,觸目驚心。這份感覺放大於詩句。「呼嘯聲到處肆虐/樹木紛紛倒下,無聲無息/像一部默片上演」。安靜,龐然,卻驚心動魄。在這背景之中,「人」「鋪開白餐巾,正襟危坐」保留着高貴的矜持與自制。而同樣,一個如同「世界」的角色「神」在「空中窺視」。再次將人的淡定轉化為了表演。「人」作為「心」的王者,在詩人筆下彷彿「反崇高」的對象。而只有「孩子」在這安靜的場景裏,是一個不安分且不和諧的音符,他以「跑」的姿態去窗邊「諦聽」,這份好奇,卻是詩人所欣賞的唯一真實。
我在一棵菩提樹下打坐
看見山,看見天,看見海
看見綠,看見白,看見藍
全在一個大境界裏
坐到寂靜的深處,我抬頭看對面
看見一朵白雲,從天空緩緩降落
雲影投在山頭,一陣風來
又飄忽到了海面上
等我稍事默想,睜開眼睛
恍惚間又看見,白雲從海面冉冉升起
正飄向山頂
如此一一循環往復,彷彿輪迴的靈魂
所謂境界,一如這首〈南山吟〉中虛實相生、情景交融之意。李少君在重塑古典詩歌的意象結構的同時,也在整合中國文化傳統之下的哲學精神。這首詩歌中,可見儒、道、釋三家之思想的冶煉與融會。打坐而至靜觀,海天一色,一體渾然。詩情與禪意的集合,是人與自然之關聯;雲的投影,因游動而生變,是「動靜一源,往復無際」辨證;默想、冥思而參悟,是個體對自我生命超越與追尋的終極。在詩人的〈朝聖〉、〈落葉之美〉等詩作中,皆可見其以人入境,以情化境之詩學歸屬。藉沉靜高遠的輪廓,勾勒其對人生理想的圓融之態。
結語
這就是李少君的詩,在我們為世界所觀賞與玩味時,他靜默地看着,以一個塵世的「諦聽者」與「過客」的身份。他的詩,將他的所見質樸地呈現給我們。猶如徐徐展開的畫卷,如此的明晰而沉靜。
作者:葛亮,小說家,學者。
著有《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等。
下一篇:以童心閱讀書心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萬物生長的力量──《遙遠的向日葵地》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作家李娟的新書《遙遠的向日葵地》入選新浪好書榜二○一七年文學類年度榜。書裏描寫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是李娟母親多年前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細膩、明亮的筆調,記錄了勞作在這裏的人和他[詳細]
- 2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 5本值得熬夜看完的小說
豆瓣評分9.8最高的書籍有什麽呢,哪些小說值得熬夜看完呢,下麵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僅供大家參考。 [詳細]
- 3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
佛誕讀佛學散文,想到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各有各的功能,萬事萬物的價值高低,似是取決於其功能之高低:功能高就高價值,功能低就賤價了。 [詳細]
- 4二月河的「葵花寶典」
一大早起來,就看到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的消息,我不禁悲從中來,百感交集,也想起曾與他交往的點點滴滴。 二月河是個很謙恭的人,對人很客氣,很低調,很誠懇,就像鄰家大哥,要合影就合影,要碰杯就碰杯,要聊天就聊天,笑咪咪的,沒有一點架子。給我印象最[詳細]
- 5美國作家談讀書
問及文學晚宴派對的座上賓,女演員、作家格威納絲‧帕爾特羅(Gwyneth Paltrow)的客人將是莎士比亞(一五六四─一六一六),《冷血謀殺》(In Cold Blood)(一九六六)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一九二四─一九八四),《無邪的年代》(The A[詳細]
- 6海峽年度漢字「望」兩岸攜手並進
由台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共同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4日在台北揭曉,逾1000萬投票中,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的「望」字以51萬1871票獲選。《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表示,今年恰逢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風雨滄桑,40年胼手[詳細]
- 7從《香港文學》看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不但聯合香港各派作家,同時也匯聚世界各地華文作家。《香港文學》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重要定位,就是成為海外華文文學的中心。 [詳細]
- 8中國教育邁出國際化發展步伐
一直以來,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大學是一種高端的存在,很多學子以進入英美大學讀書為傲。從1877年5月中國第一批海軍留學生遠渡重洋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教育課程,為實現夢想而讀書。 [詳細]
- 9追尋西西足跡 研究專注認真
想起西西,便會想起何福仁,想起何福仁,就聯想到《西西研究資料》這一套難能可貴的巨冊,由何福仁與有心人樊善標、陳燕遐、甘玉貞、王家琪、趙曉彤聯手組成的編委會,經歷多年把西西的資料整理、匯編出版,本書對香港文學有極深遠的意義。[詳細]
- 10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生什麽變化?一張圖讓人過目難忘
在一家幼兒園裏,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唱歌,這時老師聽到了一陣陣的手機滴答聲。老師在講台上搜索聲音的來源,發現一個小男孩正埋頭不知在弄著什麽。老師走過去一看,小男孩正在玩手機遊戲……[詳細]
- 11《綠皮書》:種族議題下的「傲慢與偏見」
《綠皮書》(港譯《綠簿旅友》)講述了一個黑人精英和底層白人在一趟旅程中互相理解、教育與成長的故事。它意在指出,化解仇恨,應該從刨除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偏見開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族群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尊重與理解。在充滿血淋淋的鬥爭,反覆的[詳細]
- 12荊州開評首屆「屈原詩詞獎」
適值戊戌年端午節,由中華詩詞學會和中華詩詞研究院主辦的「首屆中華詩人節」在屈原故地、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荊州舉辦,以期發揚屈原詩學精神,傳承中華詩詞文化。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