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大師謝幕 留下潮濕的記憶

更新時間:2019-01-01 09:05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32898

大師謝幕 留下潮濕的記憶

圖: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月辭世,他被視作學術和藝術界的瑰寶

2018年的香港文化藝術事業在「逝」與「立」間前行。從饒宗頤到金庸,多位大師級人物在這一年中隕落,引來全社會哀思。斯人已逝,在先賢們的奠基下,香港文藝事業繼續開拓創新。至樂樓向香港藝術館捐贈已故收藏家、慈善家何耀光生前收藏的約38億元的355件中國書畫藏品;蘇軾的《木石圖》以破紀錄的4.6億港元成交,重回大中華區;數碼敦煌重現壯闊石窟,大英博物館內古中東瑰寶首次來港,各式展覽層出不窮;從「大館」開幕,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動土,再到M+大樓平頂、西九戲曲中心年底開台,古蹟與優質文物不斷被豐富,藝術體驗不斷提高。不僅如此,年中公布的國家藝術基金向港人開放申請的消息,令本港藝術工作者歡欣鼓舞,香港文化藝術發展迎來蓬勃生機。

饒公離世

史冊流芳

享譽國際的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月6日安然辭世,享年101歲。香港社會各界同聲哀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饒公是學術和藝術界的瑰寶,永遠懷念他。

饒宗頤與內地已故學者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其治學理念是「求是、求真、求正」,代表作包括《敦煌書法叢刊》《殷代貞卜人物通考》《詞集考》等。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他在甲骨學、敦煌學、古文字學、簡帛學、宗教學、藝術學等十多個領域,俱有篳路藍縷之開創成就。在藝術上,開創西北宗山水畫法及荷花新技法;其書法則自甲骨,以至篆、隸、楷、草等各體,俱寫出自己面目,世稱「饒體」。

為再現饒公學藝成就,中央電視台大型人物傳記系列紀錄片《百年巨匠——饒宗頤》10月在香港大學舉行開機儀式,將於明年拍攝完成,並在央視和各省級衛視及多家網絡平台播出。

巨匠隕落 經典不朽

2018年,對於文藝界來說,是難忘的一年。除了饒宗頤、金庸,天堂裏還多了劉以鬯、陳復禮、吳君麗等等香港文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香港文學泰斗」劉以鬯六月八日逝世,享年九十九歲。其作品開香港文學意識流之先河,代表作《對倒》和《酒徒》更啟發導演王家衛拍成電影《花樣年華》和《2046》。他創辦《香港文學》以繁榮香港文學創作,培養了包括西西、也斯在內的香港文壇的中堅力量。他的逝世引來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哀悼,香港書展更增設「追念劉以鬯先生——『文壇宗師』的花樣百年」論壇,邀請多位文學界人士一同追思。

香港一代攝影大師、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社長陳復禮9月11日在香港病逝,終年103歲。作為中國式「畫意攝影」的代表者,陳復禮與吳印咸、郎靜山齊名,被攝影界並稱「華夏三老」。9月26日,84歲的粵劇名伶吳君麗病逝。有「玉喉艷旦」之譽的吳麗君伶影雙棲,代表作包括《雙仙拜月亭》《白兔會》等。

金庸西去江湖不再

筆名「金庸」的一代武俠小說大師、資深報人查良鏞,10月30日於親友陪伴下含笑離世,結束俠骨柔情、劍氣縱橫的傳奇人生,享年94歲。

金庸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縱觀其一生,左手寫武俠,雕刻人生百態,右手寫社評,道盡世間冷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他的逝世震撼整個華人社會,網民紛紛致哀留言稱:「世間再無大俠,射鵰終成絕響」,「一代大俠謝幕,從此再無江湖」。

金庸與《大公報》的淵源深厚,從1947年起,金庸在《大公報》(包括《新晚報》)前後度過了十年。從上海到香港,從外電翻譯到副刊編輯,對他來說,1948年來港工作,1955年開始寫作新派武俠小說,這兩次人生的重大契機,都發生在《大公報》。在這樣一個舞台上,他奠定了一生事業的根基。11月26日,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金庸與大公——大公報同人緬懷舊同事查良鏞先生」活動,思其人,念其事,緬其懷。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