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港青詩人全國詩詞賽摘冠

更新時間:2018-10-29 17:16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839851

港青詩人全國詩詞賽摘冠

地理上,香港自古屬「南蠻之地」,經濟上,近百年來高度商業化,所以一直被標籤為「文化沙漠」。土生土長、21歲港生呂牧昀對此不以為然:「學饒宗頤所說,有我在,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這位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四年級學生,小學已愛上中國文化,定期參加詩社,寫詩成為他的日常。牧昀不惜花三年時間研究抗戰史,在十八歲時更出版抗戰老兵書籍,籲港生多關注中國歷史。正是這些日積月累的文史功底,他在有348所兩岸四地數千名高校生參加的第四屆「聶紺弩杯」全國詩詞賽一舉奪得冠軍,更是歷年來首個奪冠的香港代表。/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文) 黃洋港、主辦方提供(圖)

「我一開始都係抱住陪跑心態,未想到自己會攞冠軍。」當呂牧昀看到五位評委中的頭三個都依次亮出寫着其名字的牌時,心裏懸着的石頭終於放下。「在最後環節補完詩,我就覺得冠軍可能會是我。因為我對自己的詩有信心。」呂牧昀即興以「斜陽飛燕總無愁」結語《小巷》一詩,被認為以景結情、韻味悠長,獲得現場評委好評,最終以三比二的票數戰勝新疆石河子大學的田弋弓,奪得本屆桂冠。

親身訪問抗戰老兵

「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創辦於2015年,今年已踏入第四屆,本屆大賽以「誦新時代.詠新征程」為主題,香港、澳門及海峽兩岸共348所高校數千名學生踴躍參加。呂牧昀在老師啟迪下,創作《客至.赴南京夜訪抗戰老兵》一詩作為參賽作品。「我想通過這首詩紀念抗戰老兵,他們的英雄故事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上高中時,牧昀認識了啟蒙老師、教中史的袁梅芳。袁老師見老戰士與自己父親是同輩人,同樣遭遇抗日戰爭洗禮,頗有共鳴,認為他們不應被國人遺忘。於是便帶領她多屆學生,花了七年時間鑽研抗戰中的「冷門」歷史──滇緬戰爭。

牧昀是袁梅芳第二屆學生,他曾去西貢採訪安徽籍參戰女英雄、現已94歲的吳瑋。牧昀對吳瑋印象深刻。他憶述訪問這位巾幗英雄的情景,她雖年事已高,受訪時化了淡淡妝容,一頭雪白的鬈髮襯着印有歲月痕跡的臉。「她活躍、話多、聲大。」牆上掛滿各種黑白照,包括她授勳時和後來當演員的照片。吳瑋當年被派往第十戰區安徽大別山負責宣傳工作,她向學生憶述,有次夜裏集體休息時,感覺身邊有人挨向她,但因太疲累沒有理會,翌日醒來才發現這是先頭部隊士兵的燒焦屍體。

「她說時好平淡,但我們聽完都很驚。」牧昀用三年時間採訪了三、四個老兵,並蒐集資料協助袁梅芳出書─《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拚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正是這段經歷堅定了他日後讀文史的決心,大學填志願時不顧親朋勸報醫、法等「神科」的建議,毅然決然來到中文系。他說,自己是中國人,有義務堅守中國歷史和文化。

香港不應是文化沙漠

然而牧昀亦感慨,香港這座城常被人嘲弄為「文化沙漠」,因嶺南地區自古屬南蠻之地,近代以來香港更是崇洋媚外、高度商業化,少了些文化氣息。他發覺當下不少港人用漢字時「積非成是」,很多漢字讀音都讀錯,甚至導致原本正確的讀音被眾人遺忘,也是文化丟失的表現。但自己會絕對堅守中國文化與歷史的傳承,自大二來他每月堅持赴香港浸會大學參加詩社,昨日他亦帶着自己寫的新詩,與二十多位師生探討各自詩作。「學饒宗頤所說,有我在,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