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一帶一路 > 走出去 >

中國開放,是世界機遇

更新時間:2018-05-29 16:30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1871582

中國開放,是世界機遇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499.2億美元,同比增10.0%。2017年,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額、進口額和出口額均創曆史新高。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進口額佔全球農產品貿易額的十分之一,糧棉油糖肉奶等大宗農產品全部淨進口,2004年以來農產品貿易持續逆差。

對此,中國國際商會農業行業商會副秘書長、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宋聚國分析認為,擴大進口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應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適度進口”要求,立足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產品供需實際,著眼“三農”長遠發展需要,有增、有穩、有控,分行業、分品種施策,促進農產品進口健康發展。

宋聚國表示,農產品進口在保供給的同時也為平衡整體貿易作出了積極貢獻。長遠看,人口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將導致農產品消費繼續增加,同時,農業生產也日益受資源有限性、可持續生態環境以及非農部門汙染等造成的剛性制約,總體看未來仍需擴大進口。應注意的是,由於我國農業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和數億農民生計,必須把握進口適量、適度、適時,防止過量、過快、過急,與工業化、城鎮化、綠色化步伐相適應。

農業國際競爭是全產業鏈的競爭,必須著力提高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效率和競爭力。宋聚國表示,在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科技貢獻率和農產品加工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進口和引進優質種子種苗、先進技術裝備、安全高效農藥化肥有利於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業內認為,中美農業貿易合作具有一定的單向性,基本以中國進口為主。原因與兩國的資源條件差異和中國的消費需求相關。美國有豐裕的耕地資源,農場生產規模大。我國的農業用地、用水資源相對緊缺,農戶經營規模有限。我國進口產品以土地密集、生產集約化程度高的產品為主,恰恰是美國的優勢產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農產品消費需求迅速增長。加之,我國農產品對外開放程度高,農產品進口關稅低。總體看,這有利於中國的消費者,也會給美國生產者帶來收益,有利於雙方市場的穩定。

“我國人均資源不足,必須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但糧食和大宗農產品最基本供給必須立足國內生產,億萬農民生計必須依靠農業產業,適度進口是國情決定的必然選擇。”宋聚國認為,要遵循適度進口原則和統籌兼顧原則。目前農業供需形勢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過剩,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於求和長期產不足需並存、庫存積壓與過度進口並存。必須統籌協調好當前去庫存、長期保產能與適度進口的關係,充分考慮農產品生產與消費的替代性,確保生產、消費和進口三者協調。

適度進口既利於滿足國內居民需求,也促進了我國農業轉型升級。宋聚國表示,要鼓勵進口優質農資、先進農機和引進高新技術。這類產品進口有利於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促進加工增值增效。進口優質種子種苗可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進口優質農藥和化肥可提高農作物吸收量和降低使用量,實現綠色發展。高端農機進口可有效替代勞動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農產品加工設備進口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增值增效。此外,還要適當增加國內有需要的日用消費品進口,主要包括部分水產品、熱帶水果和高品質特色水果堅果等,滿足人民需求。

從過去出口創彙“賣全球”到今天擴大進口“買全球”,中國自主開放的步伐蹄疾步穩。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有何重大意義?在擴大進口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動擴大進口,不僅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更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戰略抉擇,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積累,中國自主擴大進口,不僅有意願、有行動,更有能力。未來,中國必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步伐,堅定不移推動自主開放,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以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問: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而言,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從經濟學角度看,一個國家如果出口依存度高的話,說明其參與全球化分工的程度就比較深。在國際經貿體系中,進口和出口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不可能長期“一條腿短、一條腿長”。主動擴大進口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擴大進口有利於彌補資源不足、揚長補短。縱觀世界,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如果不與國際社會交流,那“短板”就將成為一國發展的制約所在。對於我國而言,同樣如此。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但人均資源不足,不少資源存在較大短缺,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適度進口是國情決定的必然選擇。以大豆為例,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相當於要用6.7億畝的耕地才能生產出來。如果都由國內來生產,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滿足國內大豆消費需求,就必須在發展國內生產的同時,依靠進口來彌補;再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60%至70%,如果純靠國內產出,環境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高企,擴大進口是必然選擇。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參與全球分工擴大進口,首先有利於彌補資源“短板”。

第二,擴大進口有利於增加人民福祉。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進人民福祉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進口,不僅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能有效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這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方面,擴大進口是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的必然選擇。當前,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日趨強烈的需求和國內低端供給相對過剩、中高端供給相對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增加相關供給,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進口更多豐富而又物美價廉的商品,會給消費者帶來購買更便利、價格更實惠、種類更豐富的體驗,為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實惠和驚喜。對於尋常百姓家來說,不出國就能以合適的價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商品,會讓人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這也是更好增加人民福祉、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一個重要舉措。

第三,擴大進口有利於提升出口競爭力。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參與全球分工,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擴大進口,是迅速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重要選擇。進一步看,通過進口更好更先進的設備、服務、零部件,不僅可以彌補短缺,還可以提升我們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從而增強我國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有了更多高新技術裝備進口,“中國制造”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充分發揮我們比較優勢,盡快提升全球分工地位的一個戰略選擇。

第四,擴大進口有利於增強市場競爭、促進企業提升競爭力。積極擴大進口,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國外優質產品、服務、企業進入中國。這既能倒逼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將加大國內市場競爭程度,迫使更多企業增強競爭力,進而打破對一些產業的過度保護,改善我國營商環境,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更好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五,擴大進口有利於讓世界分享“中國機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追求的是平等互利的雙贏多贏。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彙儲備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積極主動擴大進口,能夠把中國的發展成果和紅利更多惠及全球。這是中國履行國際責任和改善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舉措,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進一步看,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讓世界各國都能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更是中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和平發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重要體現。

問:這些年來,中國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推進自主開放,特別是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大進口的措施加速落地,贏得國內外廣泛關注和普遍點贊。未來,在我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答:有兩點需要重點把握。其一,我國擴大進口既有主動意願、有積極行動,更有堅實能力。一方面,我國在擴大進口上行動積極、成效明顯。10年來,中國進口額增加了5800多億美元,佔全球增量的近20%,目前中國已成全球最大市場之一,進口額約佔全球份額的十分之一,連續9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二大進口國;另一方面,中國自主擴大進口有著堅實能力。這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承載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國,中國即將實現全面小康,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這是擴大進口的重要基礎。另一個是我國有強大的國際支付能力,這也為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奠定了堅實支撐。

其二,我國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有自己的堅守和節奏。在我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曆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以我為主、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同時把握改革開放的節奏力度,防范風險、趨利避害。未來,擴大進口同樣要有自己的堅守。

如何讓擴大進口之路更加順暢?這需要在完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環境、降低關稅上下功夫。既要切實解決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高、檢驗檢疫和通關流程繁瑣等突出問題,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還要創造公平競爭的國內市場環境,在關稅、進口檢驗、市場營銷等方面創造機會平等的條件,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讓市場發揮作用。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獨立自主參與經濟全球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兩個資源、兩個市場,走上強國之路。

對外開放,讓中國成為貿易大國。40年前,中國還只是世界排名第29位的貨物貿易小國。40年來,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2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夥伴,中國還是其中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

對外開放,讓中國成為吸引外資大國。40年來,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額年均增長15.2%,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第二大國際發明專利(PCT)國,還是世界最大的國際旅遊出境國(2017年突破1.3億人次)、出國留學人員國(2017年突破60萬人)。

對外開放,讓中國對世界作出重大貢獻。40年來,中國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變革。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對外開放是富民之路、強國之路。只有堅定不移對外開放,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才能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國際競爭力,發揮國內消費潛力、增強消費者福利。

對外開放是包容之路、共贏之路。只有堅持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才能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大范圍地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好地促進全球與地區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促進世界科技的合作和分享、文化文明的互鑒和共存、各國人民的交往和友好。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他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開放,是世界機遇。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為中國發展創造天時地利,更為世界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

預計未來五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累計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超過7億人次,出國留學人員超過350萬人,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過30萬件。中國發展,世界受益;中國擴大開放,助力世界繁榮。

根據新華社、金融界、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

    拉美各國對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滿期待,盼望它成為連接中國和拉美的貿易紐帶。阿根廷農業產業部長埃切韋雷日前在由中國駐阿根廷使館和阿根廷投資貿易促進局共同主辦的一個活動上表示,中國國際[詳細]

  • 2“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在“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市的納塞姆講述了“法曲爾小學”誕生的故事,打動了在場的400多位與會者。曾經,納塞姆的家鄉沒有一所學校。2016年8月,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出資建設的小學順[詳細]

  • 3“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國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創造了條件“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國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創造了條件

    在5月19日舉辦的拉美加勒比大使論壇上,拉美多國大使及駐華代表表示,希望通過跨境電商等電子商務方式,促進拉美加勒比海地區對接“一帶一路”機遇,拉動中國與拉美的經貿往來和互利共贏。目前,中國是拉美的第二大貿[詳細]

  • 4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策略與英國的戰略規劃不謀而合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策略與英國的戰略規劃不謀而合

    每當談起汽車,一些專業人士言必稱“德”、“日”,除了賽車領域,對英國的汽車產業和汽車技術並沒有太多稱贊。的確,在過去40年時間,英國主要汽車公司要么被其他國家汽車制造商兼並,要么被市場淘汰,雖然英國本土[詳細]

  • 5中企海外經營靠互利共贏中企海外經營靠互利共贏

    在中國擁抱全球化的今天,不少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去」,多名中企負責人在「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上表示,只有互利共贏,才能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詳細]

  • 6推廣中國經驗 化沙害為沙利推廣中國經驗 化沙害為沙利

    ■王文彪獲得「地球衛士獎」中的「終身成就獎」。 新華社中國庫布其治沙項目負責人、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表示,希望將庫布其的治沙經驗分享給全世界,讓世界上的沙漠越來越少,綠洲越[詳細]

  • 7特高壓技術“走出去”,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實施特高壓技術“走出去”,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實施

    桌上有則舊聞,說的是國家電網公司堅持把特高壓建設當是一張央企的“金色名片”,中國特高壓先後獲得了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最高獎項)、國家重大工程標准化示范獎、國家優質工程[詳細]

  • 8到2018年,世界純智能電網業務將需要1550億美元到2018年,世界純智能電網業務將需要1550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40年,將約10億戶家庭和110億個智能家電將接入互聯電力系統,為新基礎設施節省超過2,700億美元的投資。預計智能電網將成為實現這些目標實現的關鍵推動因素,因為它可以減少輸電和配電損失([詳細]

  • 9做大中美經濟蛋糕,讓兩國人民都有機會來分享,才是智慧的抉擇做大中美經濟蛋糕,讓兩國人民都有機會來分享,才是智慧的抉擇

    “機遇與挑戰——中美經貿合作新紀元”論壇暨美國中國總商會芝加哥商會2017年年會29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中美政商界精英共同展望兩國經貿合作新紀元。本次活動由美國中國總商會芝加哥商會、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詳細]

  • 10北非最長隧道貫通,未來之光”照亮中非合作之路北非最長隧道貫通,未來之光”照亮中非合作之路

    經過6年多奮戰,中國鐵建承建的北非第一長隧――阿爾及利亞甘塔斯隧道於當地時間30日正式貫通。甘塔斯隧道項目位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以西100公裏,是阿爾及利亞北方幹線鐵路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雙[詳細]

  • 11舟山港成全球首個10億噸港舟山港成全球首個10億噸港

    ■昨日,身披「紅妝」的貨櫃被穩穩吊裝至「美瑞馬士基 」輪上,寧波舟山港從此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着力提升航運服務能力 力爭2022年突破12.5億噸昨日上午9時許,浙江省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貨櫃[詳細]

  • 12英國和歐盟會達成一個“過渡性協議”英國和歐盟會達成一個“過渡性協議”

    盡管歐洲已經進入夏季假期,人們紛紛外出度假,但布魯塞爾的歐委會所在地貝拉蒙大廈近日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英國“脫歐”第二輪談判於本月17日開始在此間舉行。在為期4天的談判中,就英國應支付歐盟的脫歐費,歐[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