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財 經 >

科技創新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更新時間:2018-01-30 09:0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957534

科技創新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其中廣東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對於廣東企業家來說,更是經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之後,迎來新時代的一年。今年廣東年度經濟風雲榜的主題是“新產業·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本屆風雲榜企業中,不乏主動探尋新興產業,在“藍海”中先人一步的佼佼者。作為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領軍者,金域醫學為全國21000家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和診斷服務,助力精准診療;努力通過引進高端稀缺醫療資源,下沉優質醫檢服務資源,讓中國老百姓可以不出家門口,就享受到國際高質量診療服務。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表示,未來金域醫學將堅持醫檢主航道,為國家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社會化和專業化的支撐;另一方面,加大在體外診斷產業及大樣本、大數據和病理診斷人工的拓展,助推中國醫檢行業的進步和廣州IAB產業發展。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新時代的農業也將發生巨變。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華認為,未來十年,養殖業、畜牧業將進入快速工業化階段,導致全國農業人口進一步縮減。為了幫助農民適應時代變化,海大集團將為農民提供總體解決方案。他透露,海大集團計劃未來五年年產值達到千億元,帶動50萬農民一起發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屆廣東年度經濟風雲榜也聚焦為企業提供平台功能的園區與商會。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新時期,如何彙聚優秀精英,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成為創造“新動能”的一大關鍵。

作為本次上榜企業之一,宏太智慧穀是廣州科創企業的新聚集地。通過踐行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完善和提高園區服務,探索產業園發展新模式,宏太智慧穀激發了園區企業創新活力,從而帶動了區域“雙創”蓬勃發展,為區域經濟建設做出了示范性的貢獻。

宏太智慧穀創始人兼董事長江枚元介紹,宏太智慧穀是華南首個雲產業基地。據悉,自建成以來5年多時間,園區已建成了從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孵化鏈條,形成了完整的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鏈。隨著2018年的到來,彙聚華南地區雲產業“星星之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企業“智慧搖籃”,成為宏太智慧穀新征途的前行方向。

去年6月份揭牌的廣州創投小鎮是全國首個創投小鎮。董事長黎名准介紹,這座位於廣州新中軸線南段核心區的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地,將結合自身優越環境和優質服務,發揮政策優勢,彙聚更多風險投資類企業,帶動更多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在海珠區集聚,打造風險投資市場的地標和增長極。

面對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深度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莞這個曾經聞名中外的“世界工廠”順勢而謀,毅然走上調結構、轉方式的道路。“新舊動能轉換”下的東莞,正通過經濟轉型升級進行“華麗轉身”。

作為洞察經濟運行情況的的晴雨表,用電量是觀察經濟走勢的重要指標。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效如何?“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如何實現?通過近幾年的電力數據,東莞經濟發展的路徑和圖景清晰呈現。

2012年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在東莞成立,當時工廠的用電容量是8800千伏安,然而現在已經達到72280千伏安。該公司總經辦項目經理杜軍軍說,由於訂單量增加、生產設備更新等,近幾年工廠用電需求增長較大,同時也實現了營業收入增長超10倍以上。

長盈只是東莞經濟發展的縮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制造中心的戰略計劃,實施園區統籌組團發展、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三年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今年來東莞的種種舉措進一步助推東莞經濟持續向好。

“水漲”則“船高”,東莞經濟複蘇帶來用電量的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8月22日,東莞市用電負荷今年第10次創新高,達到1496.05萬千瓦,比去年最高負荷增長10.19%。

盡管經曆轉型陣痛,東莞經濟發展動力仍舊強勁。綜合對比近三年1-6月數據,東莞同時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2%、3.5%、6.9%,GDP增速則分別達到7.4%、7.8%、8.1%。

業擴報裝數據同樣可印證東莞經濟發展向好的勢態。今年上半年,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新裝接電用戶超過10萬戶,同比增長106.78%,其中高壓客戶接入容量約占五成。“今年上半年新報裝電表的數量是去年全年的總和。”東莞供電局副局長王鑫根說。

從為別的品牌做代工,到擁有11個自主品牌,位於東莞厚街鎮的TTI創科集團通過轉變發展路徑,重新激發了企業新活力。截至2016年,TTI創科集團全球雇員人數超過2萬人,2016年銷售總額達55億美元。

自主品牌意識的覺醒,讓東莞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傳統制造業逐步打破了對境外市場的依賴。與此同時,通過對生產方式的革新,東莞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在廣東東莞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自動化打磨車間裏,2500台機械手正持續不斷地工作著,一台機械手就相當於過去6個工人的勞動力。該公司總經辦項目經理杜軍軍說。“正因為進行自動化改造,近幾年工廠的用電量增長迅猛。”電力數據的動態變化印證了東莞近幾年經濟回暖背後的深層原因。今年1—7月,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內的東莞五大支柱產業用電量138.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0%。

與此同時,東莞的產業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僅新登記的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市場主體已達3700餘戶,同比增長48%。

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加速聚集,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背後離不開電力能源的支撐。隨著東莞經濟持續向好,電網運行負荷也連創新高,激增的用電需求對電網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為提升用電保障能力,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加大了電網投資建設力度。今年6月底,《東莞市電網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開始實施,東莞將啟動一批電網重點核心工程和一系列示范性標杆項目,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更強的動力。

今年4月份,東莞市厚街鎮一處110千伏高壓線因被風箏纏上發生線路跳閘,導致TTI創科集團工廠發生意外停電。TTI創科集團設施管理部經理邵榮枝說,當時東莞供電局連夜進行搶修,最大程度減少了經濟損失。

邵榮枝介紹,東莞供電局的用電檢查人員每年至少到公司開展兩次用電檢查工作,提供設備日常維護、節能用電等技術指導,還設置客戶經理提供一對一服務。

與用電量大的企業保持溝通協作、制定停電預警應急措施和“停電預協商”機制……南方電網逐步構建適應售電市場放開的供電服務保障體系。東莞供電局副局長王鑫根說:“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今年7月,東莞供電局開始對業擴工程投資界面延伸至客戶紅線的10 千伏及以下標准化供電方案實施免審批,同時優化審批流程,將以往平均需時15個工作日的答複中壓客戶供電方案時間有效縮短至1 個工作日,提升了制定供電方案的效率。

在保障用電、優化服務的同時,南方電網還通過用電制度引導淘汰落後產能。高耗能企業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以及電解鋁、水泥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都成為東莞產業轉型的指向標。

致力於轉型發展、二次創業,電網助力下的東莞經濟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針對浙江如何破解“成長中的煩惱”、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這一時代難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所謂“騰籠換鳥”,就是要用“敢為天下先”的氣概,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經濟合作和交流,為產業高度化騰出發展空間;所謂“鳳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變制造為創造,變貼牌為創牌,實現產業和企業的浴火重生、脫胎換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為浙江經濟“調結構、轉方式”指明了發展目標、實施路徑,也為爬坡過坎提供了新動力。

十多年來,浙江始終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自覺踐行發展新理念,持續深入打好以“拆、治、歸”為基本招法的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率先進行轉型升級的有效探索,在“騰籠換鳥”中實現了“鳳凰涅槃”。2016年我省GDP46485億元比上年增長7.5%;城鎮化率為67.0%,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7%;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2.4萬元/人,比上年提高6.8%。今年一季度,浙江經濟實現了開門紅,全省GDP同比增長8%,在經濟體量較大的沿海省份中位居第一;企業利潤、員工收入、政府稅收這 “三大收入”持續增長。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6.3%和18.0%;全省進出口總值增長23.1%。浙江經濟有新氣象,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經濟轉型升級之路。

浙江在探索經濟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已經“找到了跑道、見到了曙光”,繪出一道漂亮的新舊動能轉換增長曲線。

產業結構從傳統加工制造業“單輪驅動”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轉變。浙江大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互聯網新基因注入傳統優勢產業、工業大縣、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助力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積極開展“十萬企業上雲”行動,形成了信息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振興的新模式、新路徑,重點行業典型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裝備數控化率等全國領先。浙江產業結構呈現信息經濟一馬當先、高新產業快速發展、傳統產業深度調整的良好發展態勢,服務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成為浙江經濟新的戰略支點。

要素結構從低水平的資源、廉價勞動力等初級要素向技術、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轉變。加速了全國乃至全球人才、資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生產要素質量不斷提高,人力資本投資不斷增加,勞動者素質快速提高,資本深化持續進行,推動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高校系、阿裏系、海歸系和浙商系等創業“新四軍”異軍突起,逐步成為轉型升級主力軍。

浙江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壯大經濟新動能,信息經濟一馬當先,“互聯網+”生產性服務業高水平發展,高新區、科技城、特色小鎮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新經濟新業態新要素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發展新動能實現了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把傳統資源和成本優勢轉為技術創新優勢,以新動力快速增長來抵消舊動力衰減,以質量提升來對沖速度放緩,使得科技創新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6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7.4%,科技創新成為產業轉型的主要驅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模式開始發力,逐漸破解產業向中高端升級和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難題。首先,借助大幅度加快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培育和高新區全覆蓋提高產業“微笑曲線”技術上遊,出現了民營高科技產業集群內生增長的濱江模式、新昌模式等新發展模式;其次,通過機器換人帶動傳統制造業升級和智能制造推廣應用,系統提升改造“微笑曲線”制造中遊,2016年全省信息化發展指數在全國排名上升為第三位,“兩化”融合指數上升為第二位;再次,基於市場創新的信息經濟發展促進電子商務、智能物流、互聯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迅速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浙江電子商務、物流、金融、大數據、雲服務業等已經開始參與搭建我國五大商業基礎平台。

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不斷集聚新要素、培育新主體、孕育新業態。浙江充分發揮民營經濟活躍、民營資本充沛、市場機制完善的發展環境優勢,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形成孵化器與眾創空間的市場化發展新模式,浙江已經成為全國創業創新的向往之地。各類高端創業創新要素加速集聚,2016年全省新增“國千”人才105人、“省千”人才215人,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達到3859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93家,浙江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位居全國第四。海歸系、浙大系、浙商系、阿裏系等“新四軍”成為新一代創業者。

近年來,浙江工業化和城市化在空間上出現融合發展的新趨向,都市圈和城市群已超越經濟強縣成為經濟空間集聚發展的新形態,以縣域經濟為主體的空間結構正在向以城市經濟為主體的空間結構轉型。四大都市區已成為浙江產業化、城市化的重要空間載體,產業集聚區已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業創新的重要高地,小城市、特色小鎮孵化蝶變成為新的產業集聚平台和創業創新平台。

工業化、城市化的空間載體從以縣域經濟為主向以都市區經濟為主轉變。縣域經濟為浙江經濟的起飛作出了巨大貢獻。產業的高端化和高端的產業化,尤其是七大萬億產業的發展,要求更高端的配套系統,這對產業所依賴的空間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在保持縣域經濟優勢的同時,正形成“一體兩翼”的經濟增長極和布局,以更大的空間尺度來整合優化配置資源。2016年,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土地面積約占全省的38%,人口約占全省的46%,但集中了全省65%的GDP;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約1個百分點。

產業發展的集聚狀態,從傳統的小集聚向高層次的大集聚模式轉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大量依托傳統產業集群的地區經濟增速減緩,紡織、服裝、塑料、金屬制品等傳統產業產值利潤回落。浙江順勢而為,探索建設了杭州大江東、杭州城西科創、寧波杭州灣、義烏商貿服務等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著力構築全省規模最大、產業層次最高、產出效益最優的高質量發展平台。產業集聚區已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大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創業創新的重要高地和產城人融合發展的示范區。

小城市、特色小鎮孵化蝶變成為新的產業集聚平台和創業創新平台。一是把中心鎮培育成為現代小城市。目前,36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已成為功能定位清晰、空間布局合理、經濟繁榮發達、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靈活、能主動承接大中城市輻射和有效帶動周邊鄉村發展的區域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二是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實現產業高端化和高端產業化。2015年起,浙江全面啟動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遊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截至2016年底,共有79個特色小鎮列入省級創建名單,51個特色小鎮列入培訓名單。特色小鎮建設在集聚高端要素、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在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高端平台。

浙江以“兩山”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回應人民關切、順應民生需求,把綠水青山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狠抓“五水共治”,把水質指標作為硬約束倒逼轉型,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治出了轉型升級新天地、生態環境新篇章和城鄉面貌新景象。只要是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浙江各級黨委、政府都積極回應,還人民群眾以清新空氣、青山綠水和一方淨土。

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起來破解“成長的煩惱”。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寧願犧牲GDP也要整治優化環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重拳重典整治生態環境,認時謀勢順勢,化壓力為動力,出實招、動真格抓生態省建設。近年來,浙江重拳出擊治環境,重典治汙修生態,堅決關停汙染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堅決鏟除劣幣驅逐良幣的土壤,堅決斬斷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利益鏈條,強勢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找到了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致力於解決環境汙染的“根子”問題,即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問題,也是產業轉型升級問題。“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有什么樣的產業結構和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樣的水體水質。水環境治理看起來是個環境問題,實際上是增長方式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浙江大力倡導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推動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加快推進產業園區、集聚區的生態化改造,實現從點源治理向集中治理轉變;逐步形成以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資源集約和低耗、減排、高效為特征的內涵式增長模式。

依托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大力倡導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現實路徑,廣泛吸收社會資本發展生態經濟,大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經濟新業態。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健康養老、社交網絡等新經濟新業態破繭而出,已經成為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譬如,倉前“夢想小鎮”既要“互聯網+”還要“綠色+”,優美的環境吸引了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鏈,新型的“眾創空間”和創業生態圈,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新型企業,成為“兩美”浙江新景區。

近年來,素以制造業立市的蘇州部分制造業外移,出口和利用外資也遭遇挑戰。然而,蘇州經濟不僅沒有一蹶不振,還悄然發生了一些深刻的階段性、趨勢性變化,蘇州正在變新、變輕、變高。

“老蘇州”崛起新產業。在推動發展動能轉換中,蘇州今年將迎來一個標志性轉折點。2010年傳統產業占蘇州規上工業比重的72%、新興產業占28%,2016年占比變為50.2%和49.8%。“今年新興產業占比將超過50%,這是蘇州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蘇州市經信委副主任李忠說,以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正在成為引領蘇州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力。

“世界工廠”變身“服務業高地”。蘇州經濟以鄉鎮企業和代工工業起家,然而,2015年蘇州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6年首次過半,實現了從“制造業大市”到“服務業大市”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而是二三產業融合共生、互為支撐。”蘇州市副市長、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徐美健說,金融、現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如今在蘇州服務業中占比超過50%。

急劇擴張“讓位”精細增長。蘇州土地開發強度已觸“天花板”,早在3年前,蘇州就提出3年行動計劃,每年騰退萬畝土地、關閉超過700家企業,去年加碼到5年。蘇州還針對全市11萬家工業企業推出“體檢表”,根據畝均稅收、汙染排放等情況評分,排名最後5%的企業被列為限制發展企業。“這些企業要么技術改造升級,要么會被差別化的水電氣、排汙權等價格淘汰。”蘇州市經信委主任周偉說。

作為利用外資大市,蘇州的外資也有新的躍升。如今外資投資蘇州新興產業的占比超過50%,服務業占比達40%。跨國企業SIG康美包原先在蘇州只有制造能力,今年5月投資3.2億元,在蘇州建設全球第二個技術中心,提升其中國業務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這是集團近期最大的戰略投資。微軟近期把全球最新的研發中心設在蘇州,博世、艾默生等一批世界500強相繼在蘇州設立研發中心。微軟蘇州常務副院長張晧勇說,微軟看中了蘇州的人才、環境、產業、生態和理念,希望能把這裏打造成全球人工智能的“矽穀”。

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蘇州經濟,也先於全國遭遇發展瓶頸。蘇州市統計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06年前後,蘇州出口、投資、工業、用地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出現階段性變化,下行壓力凸顯。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蘇州經濟面臨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挑戰,轉型迫在眉睫。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這一次轉型是根本性的,也是難度最大的,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堅守實體經濟,強健發展“主心骨”。“沙鋼轉型升級,不是不要鋼鐵,而是要把鋼鐵做強做精。”世界500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說。沙鋼10年前即停止粗鋼產能擴張,集中力量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率。5年前,沙鋼只有15%的產品達到國際競爭力水平,如今這一比例超過一半。蘇州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盧寧認為,堅守實業使蘇州經濟有了主心骨,堅定邁向產業中高端。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仍有空間。

預見性布局新興產業,拓展轉型新空間。觀察蘇州第一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不難發現,這裏不僅有智能手機填補筆記本代工外移空缺的切換,更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孵化和培育。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今年以來新品大量出貨,前5個月利潤已超去年全年。“12年前筆記本代工如日中天時,昆山就意識到‘缺芯少屏’,出資120億元投資龍騰光電,如今形成了世界級的完整光電顯示產業鏈。”公司行政管理中心總經理蔡志承說。蘇州市專家咨詢團負責人方世南教授認為,蘇州的轉型升級就像種樹,超前謀劃、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續推進。

戴上眼鏡找差距,精益求精謀細節。蘇州早已過了體量快速膨脹階段,取而代之的是以精細增長雕琢經濟質量。“國內很多產品,不戴眼鏡看和世界先進差不多,戴上眼鏡看差距就出來了。我們去國外頂尖企業考察發現,98%國內同行能做到,但就那2%最關鍵。”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華說,該公司盡一切辦法抓質量,產品故障率不到國內同行平均水平的1/10,新產品一上市會立刻被國際同行買去解剖研究。

記者調研發現,眼下蘇州轉型升級仍處於進行時,一批長期孕育的高成長產業集群正處爆發前夜,這些將為蘇州協調發展增添持久動力。

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首次把中國人發明的生物藥專利賣給世界500強美國禮來公司的蘇州信達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俞德超說,到2020年隨著5種新藥上市,公司年銷售額將突破100億元。信達生物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園,集聚了9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自主品牌創新型企業700多家,目前銷售額480億元,預計2019年銷售額將超1000億元。

納米產業成長可期。從2007年起,蘇州工業園瞄准納米技術應用,與中科院合作設立了中科院納米所,聚集納米技術人才和科技資源,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八大納米技術集聚區之一。2016年底,園區集聚了407家企業納米產業企業,生產總值達383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500億元,2020年將成為千億級產業。

在蘇州高新區、昆山、常熟、張家港等地,新型顯示、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多條新興高成長型產業鏈正在加快形成,一些企業甚至認為“迎來了群體迸發時代”。“蘇州已經集聚了一大批可成長、可預期的創新型企業,很多企業下一代技術的布局業已提前到位,接下來將呈現爆發式增長。”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工委書記徐惠民說。

盧寧在調研了不少新興產業企業後認為,蘇州的一些企業“很快就可以和世界最先進的企業並跑”。

雖然蘇州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在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等方面也遇到了不少挑戰。不少蘇州幹部和企業家坦承,蘇州沒能培養出“蘇州的華為”“蘇州的阿裏”,未來,需要更加注重打好產業、人才、環境“三張牌”,破解“有高原無高峰”難題。

積極對標國內先進城市和地區找差距,研究培育具有全國乃至世界級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聚集高成長產業集群,是蘇州近年來努力改變這一弱勢的方向。“在小核酸藥領域,追求小成功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大成功,每個都是重磅炸彈。”昆山創源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荀標說,他們正在做的治療肝癌的藥品,目標就是跟國際制藥巨頭搶爭高地。蘇州獨墅湖畔一片10平方公裏的土地2002年起“三易其名”:最初叫“蘇州研究生城”,後來改為“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如今定名“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這裏不僅有中科院納米所等一流科研機構,還聚集了牛津、哈佛等32所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

作為一個地級市,蘇州的高校、研究機構等長期以來相對較少,人才短板顯而易見。以“人才高地”打造“創新高峰”,也是蘇州的一項長期課題。“別的地方招商引資,我們這裏招才引智、招所引院。”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東馳說,蘇州實現了產、學、研、政府、金融全產業鏈聯動,往往能夠達到“引進一個人、帶來一個團隊、培育一個產業”的效果。

蘇州創新人才和科技資源在全國的排位,如今已經高於經濟總量排位,轉型升級的潛力可期。蘇州219位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其中創業類人才達120人,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蘇州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七位,而知識產權申請量和授權量列第四位。

根據中新網、經濟參考報、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據路透社、美國CNBC網站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了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對加拿大徵收進口鋼鋁關稅,加拿大政府在6月29日宣佈,從7月1日起,對約126億美元(約988億港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橙汁、番茄醬和波本酒等商品。這是加國自二戰以來[詳細]

  • 3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今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詳細]

  • 4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

    綜合美國《福布斯》、《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據統計,美國主要的五個機場和五個港口會因為貿易戰受到重創。 [詳細]

  • 5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說,他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考慮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分析人士和投資者認為,美國這一最新舉動雖然有可能是虛張聲勢,但已給美國及世界經濟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 [詳細]

  • 6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

    經過八年艱辛談判,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共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值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在全球大行其道,各國經濟飽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外界認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將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表[詳細]

  • 7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

    ​綜合《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及法新社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和美國高校近日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形勢不利於美國就業。73%的受訪者均擔心貿易戰傷及自身。 [詳細]

  • 8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

    ​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航運物流市場不確定性提升。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香港地區物流業勢將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以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等相關物流公司影響最大,他又留意到近日中美航線的航班已有減少。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回應記者查[詳細]

  • 9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

    針對美國301調查項下關稅反制措施的實施時間,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有關負責人7月5日應詢指出,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8年第5號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徵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詳細]

  • 10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

    人民幣匯率問題關係到中國股市、債市的表現,也直接關係到房價的走勢。近期人民幣連續下跌,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會出現非理性大幅貶值,但筆者對此不抱有太大「希望」或「熱情」。[詳細]

  • 11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

    本年度“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已於五月五日在美國中部的奧馬哈市舉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個人口只有45萬的小鎮,每年五月第一個周六,數萬賓客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聆聽巴菲特和老拍檔芒格的投資聖經,令當地人[詳細]

  • 12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

    人行進一步加大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力度,除定向放水外,更創設新工具。人行昨晚宣布,決定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根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向其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此外,還決定再增加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000億[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