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善藝術奇幻逍遙遊
- 更新時間:2018-10-13 11:0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692317
圖:「幻象.眾生」系列之《無題》(拍拖)
漁舟港灣、晨昏暮色,樸實無華、意境超脫的水彩,描出半個世紀前寧靜清朗的香港;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人物群像,繪盡香港繁華世間萬象百態;奇花異木、怪魚彩蝶、精靈小獸呈現在山水之中,奔湧着《山海經》式的離奇荒誕……「幻.陳福善回顧展」正在四川成都知美術館舉行,試圖和觀者一起拼貼出陳福善的奇幻世界。
中西合璧 難以歸類
香港東西相交、華洋雜處,漁村與都市相交錯、自然與人海相輝映。這樣一個城該如何描繪?被坊間尊稱為「福伯」的陳福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成為陳福善一生繪畫創作及美學思想的根基。從早年醉心描繪香港旖旎平和的自然風光,身披香港「水彩王」的讚譽到五十五歲後畫風突變,以奇幻抽象的超現實主義風格描繪香港都市的眾生之像,從溯源中國傳統山水技法,創作出志怪玄幻的奇幻山水系列,到晚年走向對宇宙幻象的終極思考,幻化出一重重混沌卻明朗的圓融之象。
「很多年前,第一次在香港看到福伯的畫,是一種似曾相識卻又無法辨識的感覺。面對福伯所描繪的色彩斑斕、結構自由、荒誕離奇、幽默乖張的奇幻世界,心中不禁好奇,這樣一位獨一無二的奇人怎麼竟會缺位於主流藝術史呢?」知美術館藝術總監王從卉表示,福伯如一台奇妙的「圖像處理、輸入─輸出」機器,帶入自己身處的香港,運用碎片式的複雜算法,通過一番重新演繹,創造了一個源自香港又超越香港的圖像世界。「一人創造一個流派。從這個意義上講,把陳福善放到整個世界現代藝術史中都是有一席之地的。因此知美術館決定以一種開放的方式,為觀眾提供一種走近陳福善的角度。」
此次回顧展以「幻」為主題,打破了作品時間的邊界,根據迥異的作品風格,分為早期風景、早期實驗、城市人物、奇幻山水、風景人物、魚系列、拼貼系列、晚期抽象八大類。五十六件作品猶如不同的拼圖,涵蓋了其近一個世紀創作生涯中各個階段。
「面對這樣一位中西合璧,風格變幻莫測,難以歸類的藝術家,『幻』是我們沉浸於福伯光怪陸離的作品之中,找尋到的探索其藝術世界的最佳切入點。」知美術館駐館策展人于海寧說,「幻」既是對福伯一生繪畫探索的主觀印象和精準概括,也是本次展覽希望帶給觀眾的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奇妙體驗,「由『幻』所衍生出的奇幻、夢幻、變幻、迷幻等詞語,都能在福伯的畫中一一對應,我們通過『幻象』『幻景』『幻知』三個展廳,讓觀眾在漫遊式、沉浸式的觀展中慢慢走近陳福善。」
立體解構 多元鏡像
展覽開幕當日,知美術館舉行了「從陳福善出發:開放的中國20世紀藝術史」學術發布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對陳福善從美學、藝術史、圖像志、社會學等多個維度進行立體解構,拼貼出福伯的多元鏡像。
廣州美術學院教師楊簡茹認為,他的雙眼看到的更多是繽紛的色彩、熾熱的情感、豐富的圖像。「他恣意地漫步於香港街頭,想像着自己擁有的廣闊空間,用更灑脫的方式賦予作品更多的自由與解放。」
知名作家、藝術評論家沈奇嵐表示:「陳福善的藝術人生可謂是逍遙遊。在相對保守的社會氣氛下,他濃墨重彩、恣意飛揚,是一種逍遙;在各種主旋律之下保持內心的獨立創作,是第二種逍遙;在社會急速發展、眾生喧嘩時,不受市場主流影響、從心所欲地創作,既不隨波逐浪也不蓄意逆流而上,隨着自己的心意徜徉,是真正的任逍遙。」沈奇嵐認為,陳福善在如飢似渴吸收各國藝術精華的同時,建構了自己的藝術史系統,以創作本身為出發點沒有分別地擁抱古今中外的優秀創作,這對於當代藝術是極大的價值所在。
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李世莊說:「陳福善對香港藝術發展之貢獻,除了持續超過半世紀的藝術創作外,更包括積極推動藝術評論,向大眾介紹中外古今各種藝術和審美觀念。」
如果說專家學者只是從畫作走近福伯、了解福伯的話,那陳福善親友的回憶,則讓一個「活生生」的福伯呈現在大家面前。
「我第一次看到陳福善的畫,發現香港這塊求生至上的土壤竟然是有想像力的。」漢雅軒畫廊掌門人、策展人張頌仁回憶一九七九年初次觀看陳福善展覽時的印象。「他是面對香港在創作作品,是真正能將都市生命的潛意識轉換為圖畫的。」當時正逢陳福善創作最揮灑恣肆、奇麗詭怪的時期。往後的十餘年中,兩人往來頗繁,漢雅軒在香港、台北和紐約的空間為陳福善舉辦過數次個展,張頌仁也成為最欣賞陳福善作品的觀者之一。
而在福伯外孫女的回憶裏,陳福善則多了幾分「煙火氣」。「外公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經常會說,要變,變才有趣,不變就沒有進步。」林慧靜是孫輩中年齡排第二的外孫女,她經常在放學後「受邀」到外公的畫室,給他的學生做素描模特兒。「作為『獎勵』,外公也會帶着我到四處逛逛。」
林慧靜回憶說,外公看很多外國的書籍、雜誌和電視節目,也很喜歡看電視劇,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題材來源。「外公喜歡妙想天開,他給我的最大影響是『創意』。」
除了喜歡畫畫,林慧靜記憶中的福伯還是一個跳舞大王。「外公有很多外國朋友,對西方的文化、音樂很了解。媽媽曾告訴我,他們中學時外公每個月都會開放一次舞會,讓媽媽姨媽舅舅都邀請自己的朋友一起回來玩,外公很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還會教他們跳舞。外公很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熱鬧、喜歡兒女子孫聚在一起。」林慧靜說。
該展覽展期至明年一月六日。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