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與流動的文化記憶
- 更新時間:2018-09-24 13:51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1621043
圖:滙豐總行大樓的地面廣場有着隨歷史隱遁的人和事
在中環眾多拔地而起的高樓間,如果說滙豐總行大樓獨樹一幟、堪作地標,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自皇后像廣場走出地鐵,舉目即是有四十七層樓高、設計感與科技感兼備的滙豐大樓。它之所以奪人眼球,是因為整座大樓的支撐結構皆在外部顯現,工業製造的精密、貴重和高難度一目了然。且地面一層前後毫無遮擋,空蕩蕩的廣場只留下兩座扶梯通往中庭;每到周日,菲傭便在此地聚集,享受每周僅有的一天假期。她們通常是三五成群,事先備好了食物,坐在餐布上有的談笑自若,有的組成樂團、撥動琴弦唱起歌來。
據說,在菲傭中間也出現了幾位作家、詩人,她們在忙碌之餘學習、寫作,出版作品,甚至在周日聚會時就地開辦圖書館、以文會友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空間的開放性由此可見一斑,各異族群、階層,不同職業、價值觀的人們共存於同一屋簷下、投身文化的熔爐,亦是現代化都市的應有品格。
難怪西西也對滙豐樓下的流動空間讚不絕口,她說,「銀行本是服務行業,這就提供了為群眾方便的設計」;她還由此想到李安導演的、根據簡.奧斯丁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理智與情感》。影片中,達什伍德太太的二女兒瑪麗安獨自彈奏着《My Father's Favorite》當中輕柔的一段,鏡頭跟隨愛德華緩慢地步入室內,連續穿過了數道敞開的門,這一視角不僅顯現了房子本身的豪華與開敞,更透露出內斂、恬靜的氣質,恰與愛德華、瑪麗安之間的愛情合拍。西西對此「流動的鏡頭帶出流動的空間」別有偏愛,自然「愛屋及烏」能夠欣賞滙豐的設計。
不過,另一位香港作家小思對此地面廣場的設計則大為驚訝,往日的三道銅門憑空消失了,「新的建築,活像一所未完成的工廠,裸露着冰冷的死硬的身軀」。這自然是所謂高科技建築風格予以我們的別種感受。它主張暴露結構,而外部結構在顯示自身強硬的同時,也一度讓人感到刻板,這種標準化作業下的工業美學更強調系統和秩序,把建築轉變為機械零件,未必能夠贏得多數人的歡心;站在滙豐身邊、由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以及與滙豐同出一家(Norman Foster)、位於倫敦的千禧橋都屬這一風格。其實,小思此次來到滙豐,原本的目的是為了《看銅獅去》,面對意料之外的建築設計,「竟發現許多舊日慣用的概念、詞彙都變得不正確。有門沒門、大堂、是乘是企……迷糊迷糊,我只好笑」。
現今所見滙豐總行大樓已是其第四代建築,上世紀三十年代,滙豐第三代大樓落成後,就參照上海滙豐大樓也在門口擺放銅獅。一隻張嘴怒吼的雄獅喚作史蒂芬,另一隻則叫施迪,這是因為當初倡議鑄造銅獅的總行總司理就叫做史蒂芬。別看銅獅不過是傳統中國建築鎮宅驅邪的陳設,只起裝飾、象徵的作用,這兩座銅獅還曾與香港同命運、共患難。
日本侵華時期,上海滙豐的銅獅被日軍割鋸,但尚且留滬;香港滙豐的銅獅則被逕自運往日本,準備回爐以重新煉製軍火。直至戰後,在麥克阿瑟的命令下兩尊銅獅才回到香港,只是身上已留有彈痕。小思去看時便留意到了,「一個個洞,裂得深深的。什麼時候受的傷?五十年的歲月,祂開了口,卻沒說話。」
依小思所言,本地港人,哪怕活在香港幾十年,都未必認認真真觀察過這兩尊銅獅,對它們的蹉跎歲月更不得而知。她也坦承,去看銅獅是因為閱讀吳冠中的文章,後者提到,時任國立杭州藝專的教授威廉.魏達正是滙豐銅獅的設計者,而當時的校長還是林風眠。林風眠是我國知名畫家、享譽國際,他的作品將東西方藝術融會貫通,既表現傳統水墨境界與固有題材,又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的風格、技巧,在藝術形式上自成一格,在同一題材的中國脈絡裏亦有所突破。比如其勾勒古典女性的畫作,便曾取西方裸體藝術之載體、重塑東方女子獨特的美感和韻味。
不難看到,除了滙豐地面廣場是前後通透、自由流動,由它帶出的文化記憶幾乎也是流動的。西西由此現代主義建築聯想到了電影《理智與情感》的內容與拍攝技巧;小思則是由吳冠中的文章了解到魏達所設計的銅獅,憶起了林風眠,更隨着興致親自到滙豐走了一遭。直至今天,我們則由滙豐重新進入西西、小思筆下,感受兩位女作家各異的體驗,由僵硬的鋼筋水泥走進深刻、動人的人文情懷裏了。
當然,在流動的文化記憶裏,免不了有隨歷史隱遁的人和事,也有改頭換面甚至人間蒸發的空間與物。偶爾搭乘的士,那些念舊的司機就會對你介紹,以往這裏是海、那裏才是岸邊,在他童年的嬉戲之地,如今又建起了哪些住房和商區。所謂消逝,遠的不說,就在小思的《香港故事》裏還有一篇是關於《花園道口的小丘》。
原來,今天的長江集團中心是在一九九五年才開始興建,其所在地址皇后大道中二號本是中環顯赫一時的五星級酒店,即希爾頓酒店。而小思筆下念念不忘的小丘,就是被這家希爾頓酒店取而代之的:它「向東緊貼着炮台里的紅磚屋,向南連着聖約翰禮拜堂。中學時代,天天路過看見有軍人操練、打球……有一棵大樹,一到春來,嫩綠小葉招展如玻璃片,夏天就團團如傘」。然而,青春不再,小丘也一去不復返了。它依靠文字重新浮現在我們面前,所謂文化記憶,就是讓終將逝去的人事以文字獨有的魅力留存下來。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下一篇:《紅樓夢》裏看中秋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