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神秘玉琮刻錄原始宗教

更新時間:2018-08-29 10:1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985618

神秘玉琮刻錄原始宗教

圖:玉琮刻錄的新石器時期神秘宗教文化吸引觀眾

內圓外方,氣韻貫通,鬼斧神工的神人獸面紋。玉琮,這一出現在五千餘年前的中國古老禮器中的貫通天地的法器,象徵着至高無上的神權,昭示着良渚文化已進入文明時代,成為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的里程碑。南京博物院珍藏的一組玉琮珍品,氣勢恢宏,造型簡潔質樸,繁密細緻的神人獸面圖紋,生動記錄了神秘的原始宗教,再現中國古代文明的源頭。

一九五六年,江蘇省文管會考古調查時發現,位於江蘇省蘇州吳縣甪直鎮南偏西二公里處的張陵山為古遺址,有東、西兩座土墩,相距約一百米,當地人稱為東山、西山,面積均約六千平方米。

中國最早神人獸面紋

一九七五年,甪直一磚廠在張陵西山西坡取土,出土了玉鐲、玉瑗、玉管、穿孔玉斧、石斧、石錛和大量陶器。一九七七年五月,南京博物院和吳縣文管會共同發掘西山,清理出崧澤文化墓葬六座,早期良渚文化墓葬五座。

令考古學家驚喜的是,在一座編號為M4的氏族顯貴墓中出土了一枚玉琮,被專家們斷定其距今五千二百年歷史,為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玉琮。

玉琮是中國傳統的玉禮器,《周禮》記「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說明玉琮是祭地之器。

這件玉琮高三點三厘米,直徑十厘米,孔徑八點二厘米。玉質潤澤晶瑩,呈黃綠色,帶有褐紅斑,為圓筒形,中間的大圓孔係兩面對鑽並磨光而成,由於對鑽不準,在孔壁上留有一圈台階痕跡。外壁剔地磨出四塊對稱的長方形凸面。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認為,這種形制是琮的早期形式,可稱之為鐲式琮。

尤為獨特的是,這件玉琮的每一個長方形凸面上都琢刻了一個陰線的神人獸面紋圖案。構圖為一粗眉、圓眼、橫鼻、闊嘴、獠牙外露形象。圖案採用象徵性的對稱手法,眼睛用雙重圓圈,眉毛作重疊弧線寬頻,鼻子是重疊橫線寬頻。而闊嘴則是以雙線勾出雙唇,上唇為中間突出的弧線,下唇為平行的橫線;兩對外露的獠牙,上獠牙在外緣伸出下唇,下獠牙在內緣伸出上唇。線條簡樸剛勁。經過學者考證,這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神人獸面紋。

神人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商代青銅器上的主體紋飾。在原始氏族中,圖騰崇拜是普遍盛行的一種宗教信仰,神人獸面紋的出現,起初亦與圖騰崇拜有關。玉琮器身琢刻的神人獸面紋圖案良渚玉器神靈觀念的主題,說明良渚人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宗教信仰系統。這件玉琮隨葬於墓主人的頭部,玉琮上對稱的四個獸面向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正是象徵古代「天圓地方」觀念中的「地方」,可確信為中國最早的祭地禮器。

治玉工藝達高水準

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唯亭街道的草鞋山遺址,厚達十一米的文化堆積層,從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到春秋吳越文化,承載着豐厚的遠古文明遺存,被中國考古界稱為「江南史前文化尺規」。

一九七三年七月一日,是中國考古學史上被記住的日子。這一天,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和南京大學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在蘇州市東郊草鞋山山頂,發掘到一個重要墓葬,編號為一百九十八號,出土的七十多件隨葬品中有玉璧二件、玉琮四件。通過碳十四測定斷定,這批文物距今約四千五百年。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說,這次科學發掘成果斷定最早的璧琮是發現在長江下游太地區良渚文化的墓葬中,而不是發現在黃河中游中原地區周代的遺址裏。草鞋山考古發掘將璧琮發現的時間提早了整整一千多年。

草鞋山出土的四件玉琮中,有一件小玉琮(見圖一)格外精美。這件玉琮高一點八厘米,寬一點二厘米,是一個小方柱體,中有對鑽小圓孔,孔徑僅四點五毫米,琮身四面有豎槽一分為二,橫槽分為兩節,每一小長方塊都琢出兩條長橫檔、一個圓圈和一靠邊的短橫檔,如以四角為中線,相交兩面合成一組簡化的神人獸面紋,兩個圓圈表示眼睛,相交的短橫檔合成嘴巴,線條簡潔乾淨,圖案出神入化。

另有一件大玉琮,高十八點五厘米,寬七點八至八厘米,經礦物學鑒定為陽起石軟玉。這件玉琮容積七百五十毫升,重量二千二百四十五克。質地堅硬緻密,色澤碧綠晶瑩。形狀是一外方內圓的柱體高簡。在造型上出現了方、圓兩種幾何形體的組合形式。中心有一從兩端對鑽的圓孔,因對得不準而在孔壁上留下突出的台階痕和只有一毫米寬的管鑽凹槽。外面的方柱體,兩端的圓口稱為「射」,中間部分有四面,每一面中部有豎槽一分為二,整個琮體是四面八塊長方形凸面。

專家認為,中國史前時期流傳「天圓地方」之說,古人用以祭天的璧是圓形的,而用於祭地的琮則是方形。這件玉琮琮體四面八塊的造型,是以地的象徵出現在良渚文化中。而琮體中間上下穿透的圓孔,應為良渚先民眼中的通天地之道,玉琮便是良渚先民天地觀、生存觀的真實寫照。

草鞋山出土的玉琮,表明良渚文化時期的治玉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大玉琮與小玉琮上代表眼睛的圓圈,直徑分別是三點五毫米和一點五毫米,圓圈的陰線是連接的,是用很小的管狀鑽旋轉琢成的。陰線的寬度只有一至二絲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的寬度。專家說,管鑽只能是用金屬材料製成的,當時很可能是銅製,玉琮的精工細作顯示古人已經能用極細黃砂砂粒琢刻玉器上的細部紋飾。

草鞋山出土的長高形多節玉琮,玉琮這種不斷增節的現象,專家認為與「層疊至無窮,高可與天齊」的古代禮儀壘土為台的觀念相似。  

據記載,蘇州草鞋山的考古有一段趣事。自一九七二年春天,當地農民在山上取土時分別在兩處挖出璧琮等一批玉器,聞訊而至的考古工作者在此附近試掘,卻什麼也沒挖到。一九七二年十月,考古人員組織大規模發掘,草鞋山遺址被分成許多個十米見方,面積為一百平方米的探方。第一個發掘的探方是位於最高點的二○八號探方,當時決定只挖西邊一半。挖掘持續至一九七三年六月底,連綿的陰雨造成探方塌方,考古人員這才決定發掘東邊一半,一百九十八號墓終於被發現。考古專家打趣地說:「這些珍貴玉琮的出土像   是同考古發掘者捉迷藏一樣,偏要到最後一刻才肯露面呢!」

「玉斂葬」玉琮精妙無雙

一九七三年春天,江蘇省武進縣的寺墩,出土了三十多件玉器,大部分是璧琮,引起考古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南京博物院在此地進行了三次發掘,面積達一千二百平方米。一九八二年十月至十一月的第三次發掘,震驚了考古界。這裏的一座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一百多件隨葬品,絕大部分是玉器,其中璧琮就有五十六件之多。

編號為三號的墓葬發現於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這座墓有距地表深為零點七五米。沒有墓壙和葬具。考古人員在南北長八米、東西寬一點二米的墓葬裏,發現一具長一點五五米的人骨架,頭向為南偏西十六度,仰身直肢葬。出土時,其身體上下四周布滿了玉器,斑斕晶瑩,絢麗多彩。玉璧二十四件中,有十多件分置頭前腳後,一部分壓在身下,其中製作最精美的兩件放在胸腹之上。玉琮三十二件,其中一件鐲式玉琮置於頭部右上方,三十一件方柱體玉琮,從一節到十五節不等,都環接一圈圍繞在人骨架的四周。

《周體.典瑞》記載:「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屍。」據南京博物院專家介紹,這一幕正是典型的「玉斂葬」,表明古人以玉斂葬保屍身不腐、使復活成為可能的喪葬觀早在良渚文化時期就已出現。

相鄰的四號墓發現於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九七三年春天出土的三十多件璧琮被證明是這個墓中的隨葬品。三號墓與四號墓的主人被確是巫師與顯貴類特權人物。

四號墓出土的玉琮,被專家認定是良渚文化琢玉工藝的一件精妙無雙的代表作品,堪稱早期微雕技術的傑作。這件玉琮高七點二厘米,上端寬八點五厘米,下端寬八點三厘米,為透閃石軟玉製成,乳白色隱現翠綠、赭紅斑紋。扁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孔為兩面對鑽而成,孔徑上端六點九厘米,下端六點八厘米,內孔徑為六點一厘米,琢磨得光潔潤澤。

琮體外分四面,每面有一點五厘米寬的直槽分為兩塊,中部有零點三厘米的橫槽分為上下兩節。以四角為中線,上下兩節各飾造型不同的面紋,上節面由圓眼、闊嘴構成。眼為重圈,內圈直徑二毫米,由七、八條刻出的短線環接而成;外圈直徑八毫米,係管鑽旋轉琢成,兩側還琢出長一點五毫米的三角形弧線作為眼角。在嘴部、長橫檔之、邊框上都刻上由細密勻稱的雲紋、弧線、橫豎短條直線組成的飾帶。

下節的面紋,由圓眼、寬鼻、闊嘴構成。專家分析,這件玉琮上節為人面,下節是獸面,是一個表示神人騎在神獸上的象徵性圖案,寓意神人通過動物的魔力溝通天地。尤其是琮體圖案刻紋最細處僅零點七絲米,這種細如髮絲的線刻工藝,在今天的琢玉技法條件下,亦當嘆為觀止。

鷹座玉琮匠心獨具

在南京博物院的江蘇古代文明展廳內,展出一件漢代玉琮。考古專家介紹道,西周以後,考古發現的玉琮實物很少見,到了漢代,幾近絕跡。這件於一九六五年二月在江蘇漣水三里墩西漢墓出土的一件鎏金銀鷹座玉琮格外引人注目。

這件鷹座玉琮通高八點四厘米,面闊六點二厘米。琮的本體用羊脂白玉製成,表面光潔無飾。別致的是,上端射口上套有鎏金的銀蓋,蓋面隆起,中心嵌有一粒水晶泡,下端射口套有鎏金的銀底座,四個展翅的銀鷹作為座的四足,分立在底座四隅。底座的邊緣,還刻有一周花紋,鷹的造型偉岸矯健,張開的雙翅強健有力。

據南京博物院考古專家分析,到了漢代雖然還有在禮儀使用玉器,但已只限於璧、圭兩種,玉琮已不再製作。漣水三里墩西漢墓出土的鎏金銀鷹座玉琮的玉琮部分,極可能是利用舊玉琮另外配上鎏金的銀蓋和銀質鷹座改製而成,成為當時封建貴族玩賞的陳設品。這件玉琮的蓋可以開啟,中空部分可作小盒使用。專家表示,這件玉琮稱得上是一件精美、寫實的工藝品。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