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二十年:書寫中國文學的新範式
- 更新時間:2018-04-10 20:44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6051285
1998年,人們對於互聯網的概念仍停留在E-mail、BBS社區論壇上,雖然許多年輕人已在津津樂道網絡上一部名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小說,也有許多文學愛好者被一個名為“榕樹下”的文學網站所吸引,踴躍註冊並黏貼上了自己第一篇創作於網絡的文章……但正如歷史大多在刻寫節點時才彰顯意義,直到身處當下,我們才意識到,20年前誕生的這種文學樣式已經深刻改變了一代人的寫作和閱讀方式,並越來越廣泛地浸潤到人們的生活中。
從被視作“一群年輕人寫著玩”,到如今超過1300萬註冊寫作者、發表作品1600余萬種、讀者超過3.78億人,中國網絡文學的這20年,不僅是文學意義的,更在文化與社會意義上成為更廣泛的研究對象。近日,中國網絡文學20年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市作協舉行,與會者深入探討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多個層面的問題,並公佈了“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作品”的評選結果。
中國的網絡文學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縱觀中國網絡文學所走過的這20年,雖然表面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但也許正如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所言,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量大大提升,“網絡文學說到底是作者和讀者的關係,是供與求的關係。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擁有對於精神生活和豐富文化生活的追求,造就了龐大的網絡作者和網民讀者隊伍,使得全民寫作、全民閱讀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環境造成的”。他認為:“這是真正最基本的文化產品供求關係,也是網絡文學乃至網絡文化繁榮發展最主要的精神需求,沒有改革開放,這些都無從談起。”
在組織團隊對北美、歐盟、日韓以及南亞四個板塊進行調研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評論家歐陽友權得出的結論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全世界唯有中國的網絡文學走到了今天這樣繁榮發展的局面,形成了中國文學的一種存在,“中國的網絡文學,無論從作家的群體,作品的存量,讀者的群落和廣泛影響力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將來寫中國文學通史還是寫斷代史,還是寫中國網絡文學史,這20年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在他看來,這些年來,中國網絡文學所走的是“馬鞍形”的上揚路線:2000年之前網絡文學處於自發狀態,擁有無性別、無年齡、無功利三大特征;2000年至2003年,因為沒有找到很好的商業模式,網絡文學創作曾出現一段低潮期;2003年付費模式的誕生、IP熱的逐漸興起,使網絡文學找到了迅速成長的契機;2008年盛大文學的成立,到2015年起中文在線、掌閱、閱文的陸續上市,網絡文學的發展勢如破竹。“從20年的發展成就來看,今天的網絡文學有三大上市公司,兩大文學集團,還有一超多強的總體格局。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開啟了全民寫作的新時代,讓無數文學青年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寫作夢想,在構成一種新的文化產業形態的同時,也進一步開拓了文學的無限可能,書寫著中國文學的新範式。”他表示。
除了本土的良好發展勢頭,近幾年網絡文學的“走出去”之路也日漸清晰。早在數年前,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就有外國讀者在論壇上自發翻譯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供當地讀者閱讀,如今,不同語種翻譯、傳播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網站已有上百家,隨著海外網絡文學翻譯站、國內外文數字閱讀平臺和實體圖書的出版,中國網絡文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外讀者接受並喜愛。2017年5月,為滿足這部分海外讀者的閱讀需求,閱文旗下的“起點國際”正式上線,作品涵蓋玄幻、仙俠、科幻、驚悚、遊戲等多種類型,如今已成為內容最多、用戶最多的網文對外輸出網站。據閱文集團總經理、起點中文網總編輯楊晨介紹,經由這個網站,今年將有數百部作品進行對外翻譯,在英文之外,其他多個語種包括法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已在籌備中,今年將陸續上線。
現實題材作品的影響力在逐漸擴大,地位在提升
在網絡文學之前,沒有一種文學樣式與資本形成過如此密切的聯系,而在當下,如何用好資本來對網絡文學的發展作正向引導,是研究者面對的重要議題。“當網絡文學與其他產業鏈打通後,一方面存在逐利性,另一方面作為有良心、有文學經驗的專業人群,怎麽借助資本方式與機制,讓商業裏的文本產生藝術價值,影響群眾和世界的發展,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更有趣。”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評論家夏烈表示,“在IP的定位上,不是反商業、反IP,而是用商業、用IP形成一種張力效應,需要拉高維度,在IP意義上設置我們的戰略、文學的戰略,這是商業時代不可逆的趨勢。”
在這些年的研究、討論中,無論從作者、讀者和作品數量,與資本的結合密切性、產值大小,還是IP產業鏈的規模角度切入,網絡文學領域都具有豐富的可言說性和留待研究的空間。但歸根結底,網絡文學首先是文學,也唯有從文學本源出發所展開的探討,才真正有益於這一文學形式的良好、長期發展。此次“中國網絡文學20年20部作品”的評選就是以結合專業評審和網絡讀者推薦,在多輪投票後產生的。“在常識中,總會以為20部作品中居首位的肯定是蔡智恒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但在評審過程中,貓膩的《間客》幾乎獲得了評委的全票。”在評委、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黃平看來,這些網絡文學作品經典化的過程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一直停滯在固定的涵蓋範圍內,既是隨著時間推移,作家寫作水平不斷提升的體現,也和評論家的介入與推動密不可分。
一度被認為粗制濫造、天馬行空的網絡文學中,近年來興起了一股“知識考古”的熱潮,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評論家莊庸表示,這種由作者和讀者共同推動並不斷發展的生態,是網絡文學純粹化、優質化的重要表現。“比如一部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作品,作者可能會把宋朝婦女的女性地位、婚嫁財產習俗、當時所有的法律都考證一遍,並反映到作品裏,而在讀者群裏又有讀者反過來考據,指出作品中的誤用或者不足。”莊庸說,“不僅涉及歷史,而且包括很多學科、很多領域,這些作品從知識考古到重構知識譜系,甚至改變、刷新了我們對歷史學科的很多觀念。”這種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使作品擁有了良好的正循環,也進一步提升了作品質量,並吸引更多高需求讀者的閱讀,就此層面而言,作品本身、作者和讀者都在“進化”。
而在網絡文學多年一線編輯工作中,閱文集團原創內容部高級總監李曉亮深有體會的則是網絡文學的成長性。“在我看來網文是很多條線一直在並行、發展和變化著的,如今我們看到網絡文學的多種題材,都在獨立發展,並總體上呈現著類似的發展態勢,而並非某個題材寫盡了,其他題材接上的方式。”在李曉亮印象中,早期的網絡文學中有許多“爽文”特質,肆意想象,以提供短暫的刺激感和閱讀愉悅感為主,隨著網絡文學的逐漸發展,即使是其中離現實看似距離最遠的幻想題材,也有了腳踏實地的真實質感。“無論是科幻、歷史,還是都市、玄幻、修真,最終寫的是幻想和現實的關係。作者在幻想和現實之間不斷交錯,在作品中創造一個世界觀,創造社會裏各種各樣的環境,通過這樣的世界,把情感和矛盾寫到非常深、非常激烈的地步,因為只有真實的情感和矛盾,所以才能夠長久地打動讀者。”李曉亮說:“從想要什麽就有什麽,到最粗糙的欲望滿足,直至如今寫內心最細膩情感的體現,網文經歷了從最大開大合的時候到細膩書寫的過程,從越幻想、越虛構,到現在越現實、越接地氣,在我看來這就是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
此次入選的20部作品中,《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大江東去》《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繁花》《復興之路》《全職高手》6部作品屬現實題材作品,這也是近年來網絡文學中現實題材創作在數量和質量上不斷提升的例證。“現實題材作品的影響力在逐漸擴大,地位在提升,成就意識也在提升。”陳崎嶸表示。但他同時指出,網絡作家群體對於現實生活的理解和把握不如傳統作家那麽及時、敏感和深入,緊迫性意識稍顯不足。對於現實題材,許多網絡作家會採用穿越、異能或“金手指”等虛構方式表達生活,而不敢“正面強攻”,將現實題材以藝術手法表達出來。“網絡作家要寫現實題材,解答當代的困惑,這方面的使命感不如傳統作家強,在表達現實題材方面的功力和藝術表達力也不夠。借用許多虛構的方式來勾勒現實,其實從側面說明藝術表達功力不夠。因此我們提倡、也希望有更多的網絡作家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或者用現實主義的精神和手法來反映生活及歷史的作品。”
雖然總體而言,網絡文學中玄幻、架空等題材仍佔主要地位,但在與網絡文學作家的接觸中,李曉亮明顯感受到他們對於現實主義題材的寫作自信正在提升。“如今國家強大、文化強大,無論對傳統文化還是對各個朝代的歷史、或是國家工業發展、國防等題材,作者寫起來自信了很多,這一點在二、三線作者的作品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網絡文學評論亟待建立新生代評論家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專家看來,網絡文學中的學術資源是一筆豐厚的文化財富,仍有待深入挖掘。“由於作品容量龐大、研究人員不足、研究視角龐雜等原因,許多研究者更願意做現象研究、甚至文化戰略研究,而不是切近的文本細讀研究,很多相關的學術資源還沒有引起重視。”夏烈說,“比如範伯群先生對於通俗文學的專精、王德威先生對於晚清小說的研究,他們對於所面對的文學領域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刷新了人們對於通俗文學和晚清小說的理解以及這兩種文學樣式對於中國文學的意義,這樣的學術資源還沒有好好整合到網絡文學研究裏。”在晚清小說中,也曾出現科幻、言情,甚至探險,偵探等題材的類型小說的爆發期,百余年之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篇目。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評論家王祥認為,如今網絡文學的創作,與當時有類似性。“人類文明的秘密,每個階段都讓人在文藝作品當中得到某種確認、某種舒解,這是文藝的重要作用。當做文學研究的人對於那一時期的小說去魅,用事實進行比較、進行闡釋、分析各自的價值,還原為具體一部部作品的時候,妳會發現,網絡文學確實在很多方面超越它。”
伴隨每一種文學樣式的發展,編輯和評論力量都是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從與作者溝通、遴選和修改作品、到向讀者推薦、評析,優秀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編輯、評論者與讀者共同打磨而成的,在當網絡文學的發展中,這一曾被極度壓縮的過程,在狂飆期漸漸過去,向經典化沈澱的當下則顯得格外重要。“網絡文學編輯的素養肯定不如傳統文學雜誌、圖書編輯,文學期刊編輯有相當長的編輯傳統和自己對文學的判斷,不會簡單地被市場帶動、被市場綁架。對網絡文學編輯而言,如何切分這塊3.78億的大蛋糕,爭取盡量多的用戶則是他們的編輯和篩選動力,編輯素養有待提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何平表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專家馬季則認為,創作走在前面,理論研究和編輯隊伍相對滯後,這其中有網絡文學產業化的原因,也有缺乏系統教育、培養機制的因素,“我們的學院教育體系中沒有網絡編輯這個分支,應該引入新媒體的文學教育、藝術教育,盡快把這部分建立起來”。而在網絡文學的評論隊伍中,專業評論者與網生評論力量該如何有效結合,也是當下網絡文學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歐陽友權的統計中,目前全國博士論文中以網絡文學為研究主題的僅20余篇,碩士論文150余篇,這與網絡文學的巨大體量顯然不成比例,在專業研究者不足的同時,與作品共同成長的網生評論則顯示了勃勃生機。“自網絡文學發軔到現在,網生評論從未缺席,許多重要節點上,網生評論直接是幹預者。”莊庸表示,“從榕樹下‘三駕馬車’,到包括《小兵傳奇》在內的‘三大奇幻’、清穿‘三座大山’,以及後宮宅鬥等各個類型中,幾乎所有重要潮流都跟網生評論的建構和幹預有關,包括《甄嬛傳》《三生三世》等都是網生評論自內部到外部傳播開的,發揮了重要力量,並形成了商業或公益的專業平臺。我們應該將網生評論家、高校裏面的相關方向的研究者以及愛好網絡文學的其他領域專業人員這三股力量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新生代評論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研討會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閱文集團聯合主辦,華語文學網、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上海市作家協會創聯室聯合承辦。
來源:文學報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