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造假 千年難題仍難解
- 更新時間:2018-03-28 21:06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451067
有人送一件青銅器去鑒寶,號稱西周遺存,專家仔細鑒定後說,這哪裡是什麽西周的,明明是鄭州的,而且是上周的,出自老周的,妳是孫子小周吧?(必須申明,我對鄭州和周姓沒有絲毫不敬)
千萬不要把這個段子視為一個笑話。
藝術品造假史,尤其是書畫造假史恰如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所指出的:“書畫之作偽由來已久,為之精者每有混珠之可能,今世存古玩十九皆魚目也,鑒別者若不深悉其作偽之內蘊,而徒從事作品之判別,鮮有不受其騙者。故其作偽之道,因物因事而異,方法殊難。”據載,自三國時期起我國就有作偽的記錄,晉代書畫臨摹作偽初具規模,隋唐盛行,宋以後泛濫,有滬上張泰階者集晉唐以迄明代書畫二百余件,居然編成《寶繪錄》,所錄皆為偽作且公開播布,可謂厚顏無恥、狂妄至極。清代吳修在《青霞館論畫絕句》中作詩以諷:“不為傳名定愛錢,笑他張姓謊連天。可知泥古成何用,已被人欺二百年。”越清、民國至於今日,已形成全國性、規模化、科技化、產業化之勢,尾大不掉,不可收拾矣。
作偽的界定存在極大的困難,比如出自學習的目的,一般就稱之為臨摹,並不視之為作偽,如梵高臨米勒的《播種者》,習書者臨顏、柳、虞、歐等;比如,被指定的機構利用高仿技術印制的書畫作品,也不視為作偽,如榮寶齋木版水印;比如,文博部門對古代碑碣進行有組織的、一定量的拓印甚至銷售,也不視為作偽,如西安碑林博物館;再比如,世界級的大師為了滿足一部分的市場需求,進行限量版的復制,也不視為作偽。
我且嘗試著對作偽給出一個定義:對剽竊自他人的藝術創造物進行復制、仿制,以私下或公開方式進行銷售謀取私利的,影響他人藝術判斷和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該定義無法涵蓋和明確的內容不應該被忽略,反而需要深入研究其悖論之原因:
一、造假並非對原作者完全無益。造假雖降低原作者藝術品質,但有時也會對原作者的市場起到提升作用,擴大其影響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清代的王翚,當代的啟功等“大好人”對待贗品皆採取一笑置之的態度,實是看透了此中竅道。當代的一些書畫家也並非沒有利用打假來擴大市場影響的考慮。某種意義上,造假是對原作者藝術地位的確認,被造假成為一種榮耀,很難想象誰會仿制名不見經傳者的作品,多少書畫家希望有人造假而不可得,所以,在世書畫家的打假未必真心實意、全心全意。
二、巨大的需求支撐。首先,歷代皆有部分“耳鑒”的外行收藏家,他們追逐名家,貪多不嚼,輕信易騙,如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所說的:“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國內有收藏上億而絕無真跡者,他們是最受歡迎的優質主顧;其次,一些貪官汙吏為規避風險,不敢明目張膽收受現金且又附庸風雅,部分送禮者投其所好,但沒有真跡來源,缺乏財力支持,或者不願意付出更大代價,故選擇偽作糊弄贓官,所以,貪官汙吏手上多有一些贗品,或許根本不在乎收到的是否為真跡,反正在不言而喻的潛規則中會有人在適當的時間以安全的方式,把足夠數額的銀子恭敬奉上。
三、惡意的作偽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他人的作偽,手段層出不窮,造假者獲取大量非法收入,“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不是虛言;一種是對自己的復制,書畫家出於謀利的目的大量復制自己的作品或讓弟子代筆,這種現象在中國的書畫家身上所在多有,如當代許多書畫家,古代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王翚等人,這也應視作作偽,而且危害更大,其性質與詐騙或者制售偽劣產品同,害人害己,自我作踐。但這一類的畫家自有他們的狡辯之辭,比如,在轟動一時的範曾訴郭慶祥案中,範曾的律師就曾辯稱:範曾千篇一律的復制之作針對不同的收藏者而言也是唯一的。強詞奪理,一至於斯。
四、極其重要的一點,造假其實是對真跡作者的嘲弄,能夠騙過道行高深的鑒定家的偽作,其作偽者的技術能力並不遜色於原作者,而原作者的技法已被輕松破解,讓我們懷疑所謂的大師、大家不過爾爾。
我們為什麽不能接受作偽呢?
除了出於對藝術的維護,對受騙者的同情外,就本體而言,克萊夫·貝爾在其著作《藝術》中闡述“有意味的形式”時談道:“繪畫的復制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包括一些藝術作品,另一類則連一件藝術品也沒有。對於一幅照葫蘆畫瓢的復制品來說,即便是他的主人也不認為它是藝術作品。它無法打動我們,因為它的形式是沒有意味的。……到目前為止,批評家有著肯定的、為人們所熟悉的根據。復制品沒有打動他,因為它的形式與原作的形式是不一樣的,而原作中打動人的東西在復制品中並沒有出現。但是,為什麽不能完全精確地仿制一件作品呢?這似乎要作如下解釋:藝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和空間是由藝術家的頭腦中生發出來的,而這種東西並沒有出現在模仿者的大腦中。手必須要遵從頭腦的指令,如果沒有特定的心理狀態的指揮,它也無力以特定的方式畫出線條和色彩。原作和仿作之所以有不同,就是因為給藝術創作下達命令的東西並沒有指揮復制品的制作。”我認為,給藝術家下達命令的東西,就是使藝術家有能力創作出“有意味的形式”的情感。
作為藝術史上的復雜現象,造假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心理誘因和利益驅動,它像一個毒瘤,至今尚未有有效的辦法加以控制,更遑論杜絕了。作偽問題的解決是世界難題,而且越來越難。造假者更好地踐行了與時俱進,利用先進的照相掃描技術、數字色彩管理技術、仿古材料高分子聚合塗層技術、數字微噴技術、古書畫專用著色技術等(倪進《中國書畫作偽史考》),為鑒定、甄別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嚴復曾言:“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偽,終於無恥。”信然!關於書畫造假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基本立場,那就是作偽在道德上必須受到譴責,在法律上必須受到懲處。但目前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可行的解決方法也不多,只有不斷完善法律,加強監督,發明新技術,才能打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魔咒。另外,解鈴還須系鈴人,古人已矣,寄望活著的書畫家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和創作難度,加強防偽措施,降低被破解的可能性,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利益鏈條上的一環。
來源:中國美術報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