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那個笑傲時代的大哥,已騎白馬而去
- 更新時間:2018-03-18 16:03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544841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家李敖,因病于今天10點59分在台北病逝,享年83歲。
李敖在2017年初就被診斷出罹患腦癌,身體情況一度危急,6月13日他還公開了自己的一封親筆信,坦言想在人生最后的時間,和身邊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并準備開一檔節目,讓觀眾見證他的人生謝幕。
說起李敖,人們常會用“特立獨行”、“文化狂人”、“快意恩仇”這樣的詞來形容他,常以一身大紅色夾克衫示人,似乎也與他本人愛憎分明、言辭犀利、嬉笑怒罵的個性不謀而合。
十二年前,復旦大學逸夫樓內,跨海東來的李敖,完成了在大陸最后一場演講。
演講結尾他說,數風流人物,還看錦濤。台下笑聲四起。李敖得意揮手,很快又意興闌珊。
人們果然不關心演講中的深意,有關女人的提問蜂擁而至。
報告廳內人聲鼎沸,但巨大的孤獨感,卻包裹著這個時代最后一位狂生。
那一天,散場之際的提問,涉及生死。
有人問李敖怕不怕死,李敖說,《圣經》中有匹灰馬,馬上之人名為死亡。他已隨時準備上馬,就此別過,永不相見。
台下一片笑聲掌聲,沒人當真,以為這只是嬉笑怒罵的李敖,又一次喊麥口嗨。
散場后,有同學在bbs上記錄這個細節,下面有人跟帖,李敖是誰?
那是十二年前,已經有年輕人不知道李敖是誰了,又何況當下?
那些還記得他的人,記得的也不過是書中的胡因夢,腿上的小S,記得紅衫和墨鏡,記得情事和八卦,但真實的李敖,卻被抽離為符號,并被流行所埋葬。
他的面目就這樣慢慢模糊,這是他畢生所愿,又何嘗不是畢生所憾。
我們真的還記得李敖是誰么?
他11歲自己設立了理化實驗室;13歲以第一名身份考入北京四中;高二就已是全台灣征文第一名;29歲便出任《文星》主筆,拉開貫穿時代的“文化論戰”序幕。
他精通文史,學貫中西,胡適說他比胡適更懂胡適,林清玄說他是台灣黑夜最亮的那盞燈。
在台灣最壓抑的長夜,他雜文如劍,言辭如刀,以一己之力呼喚民智,哪怕為此坐冤獄五年。
以佈衣之軀笑傲王侯,千古文人迷夢不過如此。
人生下半場,他選總統,當立委,組政黨,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生作品超1500萬字,出全集82本,真正著作等身。
他大半生困守于小島之中,不喜于藍,不容于綠,只能遠遠眺望大好河山。家國天下是一生愁思,最終只化笑罵悵然。
他親歷過最動蕩的天下,挑戰過最森嚴的鐵幕,感受過一個世紀的最炙熱和最冷寂,依舊能我行我素,保持真我。
翻閱過往六十年,所幸還有李敖,給這個乏味時代,留下最后一個活潑的注腳。
然而,他終究在時光中沉沉老去。
今年年初,他自曝腦中生瘤,時日無多,好友哭笑不得,說腦瘤良性,李敖太惜命。
就當人們以為這是大師又一次不甘寂寞的出格言論時,傷感消息卻突兀而至。
李敖老友陳文茜說,李敖已經說不了話,寫不出字,一切都在倒數。摺一個日子,算一個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
桀驁一生的李敖,竟以如此做結。這是命運寫下最殘忍的劇本。
陳文茜說:我想要回那個笑傲江湖的大哥,但他已騎著白馬遠去。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點59分,李敖辭世,就此與世人長別。
當年在復旦大學演講時,哄笑聲中,李敖引用了陸游兩句詩,“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
白馬啊,請慢一些,你尚未離去,我們已思君若狂。
每一個時代的狂生謝幕,總有超脫生死的邏輯。
嵇康臨刑前,索琴彈之,焦慮的是《廣陵散》於今絕矣。
金圣嘆被斬前,私授的是花生米和豆腐干通嚼,別有滋味。
李敖年初覺大限將至,決定開設一個電視節目,在眾目睽睽下從容謝幕。節目就叫《再見李敖》。
他廣邀一生的家人、朋友、仇人,逐一相談,逐一相別,“不管你們身在哪里,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台北,來我書房”。
“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后一次會面,及此之后,再無相見。”
這是狂生最后的溫和,往日的酒有多烈,最后的茶就有多醇。
這也是李敖和李敖的和解,他一生都在不同的自己間糾結。
他古板守舊。大學讀書,別人西裝革履,他老派長衫。全校視為怪胎,他泰然自若。孔孟是萬世師表。
他又狂放恣意。在立法院內,他戴面具、噴瓦斯、玩狗鏈、扔皮鞋,最后干脆當眾亮出巨幅年輕裸照,禮法又為何物?
他尖刻古怪。胡因夢晨起便秘,他洗手間偶然撞見,覺得妻子憋得滿臉通紅,實在不堪,評點為“美人如廁,與常人無異”。
他又溫柔細膩。小女友十八歲生日時,他送了十七朵玫瑰花,附上字條“還有一朵就是你”。
他睚眥必報。他告過“總統”、告過五院院長、告過故宮博物院長、告過電視台長、告過親朋故友、告遍各大政府機關。動物兇猛,此地有李敖出沒。
他又謙遜有禮。數十年未謀面的小學老師,他見面水泥地跪拜,離別走遠回頭,老師一條腿滑出輪椅,他馬上跑回,把老師的腿放好。
他精英自居又草根自詡,他桀驁不馴又好為人師,他口誅筆伐又風趣幽默,他因循守舊又百無禁忌,他的身上,其實是百年來文化、道德、規則激烈沖突的戰場,即無勝負,也無對錯。
李敖深知自己的矛盾,他說:
“我遁世,又大破大立;救世,又悲天憫人;憤世,又呵佛又罵祖;玩世,又尖刻又幽默。我性格復雜面貌眾多,本該是好多個人的,卻集合于我一身,所以弄成個千手千眼的怪物。”
這是最真實的李敖,也是這個時代配不上的李敖。
嵇康被上面定下的罪名叫做“無益于今,有敗于俗”,李敖的功過罪罰,又何嘗不因于此?
千山萬水獨行,李敖將自己活成了寡人,并且有滋有味。
九年前,告別台灣政壇時,他改了徐志摩的詩,“重重的我走了,我揮一揮手,帶走全部云彩”。
政客追名逐利,李敖獨攬風流,大家求仁得仁,各得其所。在他眼中,政壇經歷只是人生藝術一個片段,已無欲無求。
他開始努力把一切都看淡,黃金屋是空,顏如玉是空,他想把墳設在蘇小小墓邊。鄰居是千古名伶,面前是西湖萬頃碧波。
所有的一切,又回到書生的起點。他一度隱遁陽明山,不會客,只讀書寫書。
山中歲月漫長,他每日清晨五點半起床,深夜十二點入睡,沒有健身項目,至多如松鼠般,游走各個房間。
太太上山看他,一小時就跑掉了,實在耐不住寂寞。
陽明山寓所窗外,有蜘蛛結網,每日爬行玻璃窗上。李敖蜘蛛,相依為伴,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年齡,已不需高樓望斷,也不需欄桿拍遍,人生自有真味。
寓所書房內,掛有三張照片,是李敖最欣賞的三個男人:愛因斯坦、帕瓦羅蒂和拳王阿里。
愛因斯坦已辭世數十年,帕瓦羅蒂在十年前離去,最后一位拳王阿里,也在去年與世人訣別。
年初受訪,李敖還拿阿里舉例,說阿里帕金森后,力量大不如前,可一拳還有百磅。他不再參賽,是因無法和過去的自己比較,“不能超越自己,就洗手別干了”。
這其實是他最大的傷感。唐吉坷德不怕嘲笑,怕的是這世界拆除了所有風車。
李敖所怕的,是沒有敵人,只能與自己為敵。
在生命最后時刻,與自己為敵,他也做不到了。
他困守于病房之內,呆坐于輪椅之上,等待頭腦中異端的消融,也等待命運最后的裁決。這是他一生最不愿的姿態,可卻成為故事的尾聲。
在病房之外,一個時代正飛速演進,一切痕跡都被掩蓋,他終將被遺忘。
1979年盛夏,李敖復出文壇,出版《獨白下的傳統》。
那一年,他44歲,意氣風發,他在扉頁中寫道:
50年來和500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
李敖,李敖,李敖。
李敖曾稱至少在歷史上走過:處世態度人皆醉我獨醒
1935年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李敖,1949年隨父母從上海遷至台灣,1954年開始在台灣大學主修歷史。1960年代開始在雜志上刊登文章,1970年代,曾被台當局以政治犯身份關入監獄,在獄中他依舊筆耕不綴,1990年底寫下了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北京法源寺》,但李敖寫下此著作時并未去過北京,僅僅是靠著各方的文史資料完成,2015年還被改編成話劇搬上舞台。之后,李敖還活躍在島內政壇,曾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台“立法委員”,并以問政犀利和善用道具名噪一時。
小時候曾在上海住了半年的李敖,與上海這座城市也有著難以名狀的緣分,2005年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上海便成為了他的第二站行程,在復旦大學進行了演講,說起中國文化、中國字,他一臉驕傲稱這正是復興的好時機。2010年,時隔五年,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再次來到上海參觀世博會,當時兒子放棄了台灣大學遠赴北京大學求學,對于這個選擇,李敖則是尊重兒子的選擇,他說畢竟島內相對閉塞,希望能夠給兒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雖然在李敖的人生軌跡里入過獄,踏足教育業,涉足過政界,但他曾說過自己的最終歸宿始終是寫作,寫作、中國文學才是一輩子的事業,心甘情愿地為其傾其所有。曾在陽明山上離群索居,只為了能夠不必理會紛擾安心寫作,最后在台灣和大陸都出版了《李敖大全集》。
或許一向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為處世態度的李敖,在人生的盡頭也印證了自己曾說過的那句:“至少我曾經在歷史上走過。”
【華發網根據摩登中產、新浪網採編】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