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不愿回國?

更新時間:2018-03-15 16:24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275601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不愿回國?

【提要】溫納瑞斯在戰俘營待了將近3年,與志愿軍朝夕相處。他說:我所以由敵人 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國。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位戰俘寧愿待在中國嗎,也不回國呢?

志愿軍善待俘虜,把我們當朋友、當兄弟,教我們認識真理,熱愛和平。”他回憶道:“1950年 志愿軍入朝作戰,美國依仗他們的空中優勢對志愿軍進行‘空中絞殺’戰,狂轟濫炸交通運輸線。

中國物資運不上來,河水都結冰了,志愿軍還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愿軍卻想辦法保證戰俘穿得暖和,戰俘們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 厚。戰俘的伙房與志愿軍的伙房離得不遠,志愿軍在那邊吃玉米、高粱窩窩頭和炒面,戰俘們在這邊卻吃大米、白面、肉。美國飛機來轟炸,志愿軍首先把戰俘轉到 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崗放哨。有一天,一輛馬車冒著飛機的轟炸向戰俘營飛跑,來到戰俘營停下了,沒人下來。我們跑過去看,只見滿車戰俘生活物資,趕車 的志愿軍戰士滿身是血,倒在車上死了。戰俘們哭了,脫下帽子致哀。”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士兵。 1953年7月,有 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宣佈拒絕遣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事件公開后,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后來,這22名戰俘中 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老溫”。2004年,溫納瑞斯在山東濟南去 世,享年82歲。中國紅十字會等單位先后給他敬獻了花圈。

被俘時初次感受中方的溫和態度

入伍后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在太平洋上當了5年兵后,復員回到了美國。

不料,二戰結束后,美國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到處都是工人罷工。溫納瑞斯先是找了家電影院當服務員,后又當過煉鋼工人、紡紗工人、建筑工人、飯店酒吧的服 務員,并不斷失業。為了生活,溫納瑞斯又跑到離家兩千多公里遠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汽車制造廠里當工人。這時,朝鮮戰爭爆發。在生活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溫納 瑞斯只得再次報名去當兵。當時,溫納瑞斯想與政府簽合同,要求只在國內當兵。但美國政府規定:當兵一定要去東方,到朝鮮戰場去當補充兵。

這年9月6日,溫納瑞斯第二次穿上了軍裝,兩個月后去了朝鮮,時年28歲。溫納瑞斯同大批的美軍一起,被派到38度線以北的平壤地區。

1950年11月底,美軍發動“圣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中國人民志愿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引誘到預定地區后,發起了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戰敗四處潰逃。

當時朝鮮的冬天特別冷,達到零下42℃。11月27日,美軍部隊開始后撤,道路泥濘,志愿軍切斷了美軍的后路。溫納瑞斯親眼看到聯合國軍中土耳其士兵被志愿軍打得敗下陣來,整個軍隊士氣低落。

凌晨兩點多鐘,突然,一陣志愿軍沖鋒號猛然響起,劃破夜空。溫納瑞斯和幾名士兵躲進一輛坦克后,害怕得渾身直發抖。

天快亮的時候,溫納瑞斯和一名墨西哥籍的士兵爬到一個深山的山洞里藏身。山洞里的冷氣幾乎要把他們凍死,可他們又擔心成為叫中國人的俘虜而被槍殺。因為當官的一直告誡他們說,一旦被志愿軍俘虜就意味著必死無疑。

挨到下午4點半的時候,溫納瑞斯聽到附近有人說話,探身一看,發現一隊志愿軍押著幾百名聯合國軍戰俘,在附近的一所民房周圍坐了下來。這時,他看到一個 志愿軍拿著一大捆錢送給朝鮮老百姓,買了一些白菜、大米、豬肉和辣椒等吃的東西,做給俘虜吃。

親眼看到如此真切的情景,溫納瑞斯很不理解,感到不可思議: 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軍隊?這些東西去拿去搶不就行了嗎,根本用不著花錢買。眼前發生的事和美軍的宣傳截然不同,美軍的宣傳給溫納瑞斯等造成的印象是:志愿 軍要用共產主義征服全世界,讓他們當奴隸。

看到這些后,溫納瑞斯逐漸打消了顧慮和害怕。于是,如釋重負的他和那個墨西哥籍的士兵把槍扔掉,爬出山洞,舉著手下山向志愿軍投降。這時,一名高個子志 愿軍軍官用英語對他們說:“你們要是投降,就坐下。”然后,他還給了溫納瑞斯等一人一支香煙。他告訴溫納瑞斯:“你們不要怕,我們會待你們很好,等停戰和 平以后,我們要將你們送回家。戰爭的責任不是你們,而是美國一小撮搞政治的人。”聽了這番話,溫納瑞斯的心里就更沒什么可怕的了。

之后,志愿軍帶溫納瑞斯等到附近村莊農戶取暖,找飯吃。吃完后,志愿軍還掏出鈔票付給那個朝鮮老百姓。這些事,溫納瑞斯等都覺得很新鮮,感到志愿軍和別的部隊不一樣,這就是溫納瑞斯對志愿軍的第一印象。

隨后,溫納瑞斯同大批戰俘一起隨志愿軍跑了三個月,主要是為了躲避美國飛機轟炸。最后,溫納瑞斯等被送到鴨綠江畔的一個朝鮮碧潼第五戰俘營安定了下來。 此時,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多月。這些俘虜中有美國兵、英國兵、德國兵、希臘兵、比利時兵、加拿大兵和土耳其兵、印度兵等,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

在戰俘營里倍感中方人性化管理帶來的溫暖

一提起戰俘營,人們往往會想到惡劣的生活條件,陰森寒冷的牢房,戰俘們在看守的皮鞭和刺刀監督下從事著沉重的勞役,稍有不順從,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打罵刑 罰甚至于被殺害。虐殺戰俘,可以說是人類自有戰爭以來的伴生物,一直被視為戰勝者理應享有的特權,是向交戰對手報復泄憤的一種本能行為和消滅后患的特殊手 段,也是各國人民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大量戰俘慘死在虐待、苦役、酷刑、活埋和集體槍殺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 昭著的奧斯威辛戰俘營、扎達鮑斯捷爾集中營、圣費南多俘虜營和奉天俘虜收容所,都是戰俘的屠宰場。就連前蘇共中央政治局也曾集體作出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制造過血腥屠殺21800多名被俘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慘案”和相關血案。

然而,回憶起在戰俘營的那些日子,溫納瑞斯則說,他的戰俘生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充滿了恥辱、打罵和體罰,相反,而是充滿了快樂和友愛:志愿軍不 讓戰俘干活,也不搜他們的口袋。至于金表等貴重物品,則由管理人員統一登記、管理,等遣返時還給他們。

對那些犯了錯誤的戰俘,管理人員也從不打罵,而是採 用教育溝通的方法,最多關關禁閉,但決不超過一周。俘虜營沒有鐵絲網,更沒有當時一些美國媒體說的“密布的電網”。昔日戰場上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因此,溫 納瑞斯認為,他的被俘對他來說并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正是戰俘營的兩年半時光使他逐漸獲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戰俘營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冒著美軍飛機不斷轟炸襲擾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盡管供應補給緊張,前方戰士一把炒米一把雪,但在戰俘營里戰俘們的生活仍然 不斷得到改善。生活步入正軌后,志愿軍俘虜管理部門定出了俘虜的伙食標準:每人每天糧食875克,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 克,魚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費 1545元(人民幣舊幣),輕病號灶2313元,重病號灶3634元。這個伙食標準相當于志愿軍團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標準,比志愿軍一般干部、戰士的伙食 標準高出很多。為了照顧俘虜們的生活習慣,還特地從中國運去面包烤箱。信奉伊斯蘭教的俘虜,在生活上則另有特別照顧。

溫納瑞斯等一來到戰俘營,志愿軍管理人員就發給他們每人一支鋼筆、一疊信紙和信封,讓他們給家里寫信,并保證一定幫他們把信寄到各自國家的親人手中。溫納瑞斯非常喜歡那支中國造的黑色大鋼筆。

提起往事,溫納瑞斯曾回憶道:“說到寫信,有一件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一名美國兵名叫荷蘭,當別人寫信的時候,他坐在旁邊流淚,原來他是個文盲,不會寫 信,看到別人寫家信,他也想家,心里很痛苦。第二天,來了幾名志愿軍,把他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人也不見了。大家都感到很納悶,以為他會發生什么可怕的 事。后來我們知道了,他去了俘虜營附近的一個志愿軍的駐地。過了三四個月,他回來了,他會寫信了。原來,志愿軍單獨為他補習了幾個月的文化課,教他學習文 化。我在美國演講時講了這件事,好多美國老人都掉了淚。”

直到戰俘營生活結束,溫納瑞斯的褲袋里還有一顆留下來的子彈。志愿軍把收集在一起的手表發還給大家。溫納瑞斯記得發給他們表的時候,有一只手表不見了,志愿軍就用等值的錢給了這個士兵,這個美國兵就用這些錢買了許多食品請大家共享,歡慶朝鮮停戰和平。

朝鮮的冬天特別冷,常常達到零下42℃。志愿軍為溫納瑞斯等配發了棉衣棉被、棉毯棉帽、毛毯和棉手套,住的炕也燒得暖烘烘的。他們的伙食比志愿軍還好, 每天都能吃上鮮面包、雞蛋和肉。在戰俘營,吃飯講究民主,志愿軍讓他們選擇自己的炊事員來做西餐。志愿軍還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與不同的宗教 習慣,提供了充足的牛羊肉給他們吃。他們在戰俘營能過好幾種節,如美國的圣誕節、感恩節,英國的加冕節,土耳其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過圣誕節和春節的時 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

在戰俘營,志愿軍從來都不管溫納瑞斯等叫戰俘,而稱 “同學”“學員”“朋友”,非常尊重他們的人格。除了平日學習生活外,還每天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增強他們的體質。夏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中 游泳;冬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上滑冰。戰俘營里各種球都有,圖書閱覽室的書刊也十分豐富。溫納瑞斯后來曾回憶:“一次過圣誕節,我扮成圣誕老人,臉上粘上 了白胡子,穿上了紅色的衣帽,用麻袋裝滿禮品,到另一個戰俘營去送圣誕禮物。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們趕到那兒時正好是圣誕前夜的12點鐘,那里的戰俘非常吃 驚和激動,全部站起來熱烈鼓掌,我回來時已經凌晨兩點了,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著。”

長期的戰地生活和因為想家帶來的思想壓力,使不少戰俘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這一情況經過層層上報,最后到了周恩來總理那里。周總理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採取急救措施。于是,一批高水平的醫生從中國各地來到碧潼,在這里建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

談起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溫納瑞斯后來回憶說:“我在戰俘營度過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在這些日子里,深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行動、言論所感動。記得到了 戰俘營后,由于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封鎖志愿軍交通運輸線,企圖阻止中朝軍隊的反擊,這給前線部隊和對戰俘的物資供應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志愿軍戰士每天 都在吃玉米、高粱、咸菜。我們這些吃慣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國戰俘,開始都擔心會受罪。然而,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在俘虜營我們生活得非常好。 志愿軍組織車輛冒著美國飛機的轟炸,從國內運來大米、面粉、肉類為我們改善生活。志愿軍還組織我們開展文體活動,為我們建立了俱樂部、圖書閱覽室,買來薩 克斯管、吉他、鋼琴等樂器以及國際象棋、籃球和橄欖球等體育用品。每半月都有機動放映組為我們放演中國或朝鮮拍攝的電影。幾乎每個星期六,我們都會組織長 達兩小時的晚會,演出我們自己排練的節目。豐富多彩的生活,讓我們淡化了對家鄉的思念。”

“時間長了,我們和志愿軍戰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朝鮮群眾給看管我們的一位志愿軍戰士送了一個紅蘋果,這位戰士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蘋果,知道我想吃水 果,便把這個蘋果送到了我手中。還有一名志愿軍戰士領到了一支鋼筆,他舍不得用,得知我喜歡鋼筆時,便送給了我。這支鋼筆至今我還保存著。我抽煙很厲害, 不少志愿軍戰士把自己節省下來的煙送給我抽。可以說,我在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是非常快樂的,我深信這支軍隊是一支文明的軍隊,是一支仁慈的軍隊,是一支得 人心的軍隊。”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管理人員的精心安排下,在碧潼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俘奧運會。選手來自北朝鮮各地戰俘營的500多名戰俘, 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扛著各種旗幟,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運動場。“奧運圣火”點燃之后,各種比賽激烈角逐。比賽項目很豐富,跨欄、跳高、籃球、排球、足 球、拳擊、游泳、跳水等一應俱全。在戰俘營內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堪稱世界戰俘史上的奇跡。

從志愿軍戰俘營成立之日起,就不斷有國際知 名人士、外國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和新聞記者前來參觀訪問。他們親眼看到,在志愿軍戰俘營,沒有鐵絲網,沒有狼狗,沒有炮樓碉堡,除了戰俘營大門口有兩個衛兵 站崗值勤外,沒有大批荷槍實彈的軍警到處巡查監視。這里,志愿軍對所有戰俘均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宗教信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1952 年 5月,著名的國際和平人士、斯大林獎金獲得者、英國的莫妮卡·費爾頓夫人,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戰俘營考察,并多次同戰俘座談。她感嘆地說:“簡直是奇跡! 這哪里是戰俘營,分明是一所國際大學校!”她回國后,著文盛贊我軍對戰俘的人道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不愿回國?

抗美援朝前夕:毛主席為何事求彭德懷幫忙

10月18日,彭德懷離京赴朝之前,毛澤東在菊香書屋設宴為彭總餞行,同時再約他談一談具體援朝行動計劃,還要順便為兒子毛岸英要求上前線向彭老總說情。

這天中午,中南海豐澤園,毛主席穿著駝色毛衣,腳穿布鞋,在庭院落散步。時而止步凝思,時而遠眺。他想起毛岸英昨天夜間來請求參軍上前線的事。可是岸英和思齊是去年結婚,還不到一年。

毛岸英幼年飽經磨難,8歲就隨母親楊開慧坐過牢,還曾被迫在上海街頭流浪。后來他去蘇聯先后到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后獲坦克兵中尉軍銜,在衛國戰爭中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千里長驅,穿越東歐,為打敗德國法西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毛岸英回國前夕,斯大林接見了他,為了永遠紀念,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最高獎賞。

回國后,他當過農民,搞過土改。后在北京機器總廠任總支副書記。他悉心鉆研工廠管理和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想在廠里呆它十年,干出一番事業來。朝鮮戰爭爆發,他再也安不下心來,立即向毛澤東、黨中央遞交了要求參加志愿軍的申請書。

毛澤東想,兒子毛岸英申請上朝鮮參戰,是第一個志愿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名副其實的"志愿軍"。既然孩子的積極性那么高,還是成全了他為好。

正想著,彭德懷已經由毛岸英陪同到了門口,他興奮地迎上前去:"貴客到了,開飯!"

席間,毛澤東指著岸英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不想在工廠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批準,我沒有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個兵?

彭德懷感到很意外,馬上對岸英說:"不行。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你還是在后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懇求道:"彭叔叔,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參加過對德國鬼子的作戰,一直攻到了柏林。"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同時也讓他作為第一批志愿軍戰士,到戰爭中去鍛煉。"

彭德懷看了看毛澤東,猶豫著說道:"主席,戰場上槍彈無情……"

毛澤東說:"哪里的話,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到戰場上去鍛煉自己有好處。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

毛岸英高興地說:"彭叔叔,我本來就是軍人,將來要在您的指揮下,做一個好兵。"

彭德懷點點頭笑了。

就這樣,毛岸英榮幸地成為赴朝參戰的名副其實的第一個"志愿軍"。

次日上午7時,一輛又一輛轎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送走一批負有特殊使命的人物:彭德懷、高崗、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和總參作戰部以及幾位蘇聯人。

不多時,一架里-2型飛機從北京東郊機場起飛,像一只巨大的鐵鳥,射向藍天,飛赴沈陽。

朝鮮停戰:彭德懷因何感嘆“有些可惜”?

南朝鮮軍的大潰敗,導致美國人和李承晚之間矛盾驟增,美國人罵李承晚無能,李承晚罵美軍見死不救。罵歸罵,克拉克和泰勒還是得匆忙趕到金城前線指揮反撲,聲言發動最大的反攻,企圖奪回失地。

但泰勒的反攻撞上了銅墻鐵壁。從7月18日起,整整10天,面對“聯合國軍”7個師窮兇極惡的反撲,20兵團僅僅棄守了因背水難以堅守的白巖山地區。打到7月27日,志愿軍陣地固若金湯,整個金城戰役殲敵已達5.3萬余人。在金城大捷的同時,正面戰線上的其他各軍和人民軍也在發起一波波小規模進攻,前后殲敵1.6萬。總計此次進攻作戰,志愿軍共殲敵7.8萬,繳獲45輛坦克,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志愿軍傷亡3.3萬余人。敵我傷亡比例為2.3∶1。

美國人震驚不已,他們終于明白,停戰協議再拖下去損失會越來越大!

在金城戰役進行的同時,美國人終于向中朝做出了停戰的承諾。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中,理屈詞窮的美國人仿佛在受審:

中朝方(質問):究竟”聯合國軍”能不能控制南朝鮮政府和軍隊?

對方(答):由于談判所取得的成果,你方可以確信”聯合國軍”司令部,包括韓軍在內,已準備履行停戰協定的各項規定。

問:我問的是南朝鮮軍隊到底受不受”聯合國軍”司令部的節制?

答:是的,韓軍屬于”聯合國軍”司令部。

問:對于已經達成的停戰協定的實施,你方能保證南朝鮮政府和軍隊不進行阻撓和破壞了嗎?

答:我方保證,韓國將不以任何方式阻撓停戰協定條款的實施。

問:我問的是如果它進行阻撓和破壞怎么辦?

答:大韓民國進行任何破壞停戰的侵略行為時,”聯合國軍”將不予以支持。

問:如果南朝鮮破壞停戰,發動進攻,為保證停戰,朝中方面採取必要行動抵抗進攻時,”聯合國軍”將持何種態度?

答:“聯合國軍”將繼續遵守停戰協定并承認朝中方面有權採取必要行動抵抗侵略,保障停戰。

經過數次緊張的磋商,雙方確定7月27日為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日子。

7月24日,雙方談判代表最后一次確定了朝鮮戰場的軍事分界線。由于金城大捷和其它地段的勝利,中朝方比6月17日線又向前推進了一百九十二平方公里。

7月27日上午9時,寂靜的板門店突然活躍起來。前來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的世界各地記者共200多人。簽字大廳是前一天確定,由中國工人修建的。他們在短短7個小時內,用木料建造了一座具有朝鮮民族風格的飛檐斗拱的大廳,既寬敞明亮,又莊重典雅。記者紛紛交口稱贊,共產黨人辦事效率真高,沒想到一夜間竟建起一位嶄新的建筑。

大廳中央并列兩張長方形的會議桌,這是雙方首席代表簽字桌。西邊桌子上立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東邊桌子上立著聯合國旗。會議桌中間是一張方桌,置放雙方18份簽字文本。

9時半,雙方各有八名臂佩袖章的安全軍官同時相對,以正步進入大廳。接著,雙方簽字人員分由東西兩門魚貫而入。

10時整,一片寂靜中,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里遜并肩從南門進入大廳各自就座。

10分鐘內,雙方簽好了18本停戰協定。南朝鮮沒有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然后,南日和哈里遜各自帶回對方的九本協定交由本方司令官簽字。按國際慣例,本應由雙方司令官在此簽署停戰協定。中朝方提出,為防李承晚破壞簽署儀式,刺殺對方司令官,建議採取此種穩妥形式,“聯合國軍”方面接受了這個提議。

10時10分,簽字雙方退出戰場,此時金城戰役仍在進行。停戰協定在雙方代表10時簽字時起還要再過12個小時(當日夜22時)才能生效,在此之前,雙方還處于戰爭狀態之中。

直升飛機立刻將中朝方簽字文本送到汶山‘聯合國軍”司令部,”聯合國軍”司令官克拉克面色如霜,一言不發地在9份文本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簽完字后,克拉克無可奈何地告訴記者:“我們失敗的地方是未將敵人擊敗,敵人甚至較以前更強大,更具有威脅性。”

后來,克拉克在回憶錄中沉痛地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聯合國軍”司令官、美國四星上將克拉克的話,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誰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

克拉克簽字時,南日大將正飛車奔赴平壤。當晚10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于平壤首相府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7月27日22時,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

在停火到達前一刻鐘,雙方陣地上對空射擊的槍聲、炮聲此起彼伏,照明彈照沼陣地如同白晝一般。在陣地上、坑道里的雙方官兵們興奮地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

當手表上的時針指向22點時,頃刻間,萬籟俱寂,彌漫在天空中的硝煙與火藥味慢慢地消失在夏夜的涼風中。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以前,那電閃雷鳴、震天動地和撕心裂膽的炸彈、炮彈和機槍聲,那在各個陣地、整條戰線直到朝鮮三千里江山土地上,到處燃燒著的戰火和流淌著的血污,就在這一剎那間變成了歷史!

陣陣微風吹散了天空的烏云,從烏云中鉆出來晶瑩的月亮,將皎潔的銀光撒滿了靜靜的群山。

美軍陸戰隊員馬丁·拉斯認為它“低垂空中,好象是一只中國燈籠”。他爬出泥濘污穢的地堡,享受著他在朝鮮的第一個和平時刻。

美軍大兵脫去了鋼盔和偽裝衣,發出尖利刺耳的叫聲。在下面的戰壕里,有人開始唱起歌,其余人都跟上去一起吼叫著,瘋狂地宣泄著自己的情緒,他們慶幸自己還沒有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后犧牲者。

志愿軍官兵則沖出戰壕,在月亮底下,互相熱情地擁抱,歡快地跳舞歌唱,誰都忘記了戰斗的疲勞,忘記了已經到了第二天的黎明,一直到東方已升起了火紅的太陽。

于是,從這一時刻起,在朝鮮的一切戰斗行動完全停止。全世界人民渴望已久的朝鮮停戰終于實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所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至此勝利結束。

此時,志愿軍統帥彭德懷以勝利者的姿態,在朝鮮人民軍副司令崔庸健次帥陪同下來到開城,下榻地點正是戰爭雙方首次會議地點來鳳莊。

第2天上午9時30分,彭德懷在志愿軍會議室,用毛筆在停戰協定上寫下了“彭德懷”三個正楷大字。這位偉大的志愿軍統帥在想什么呢?

“先例既開,來日方長……”,彭德懷感到有些遺憾:“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美國人現在停戰算是明智的,不然把他們統統趕到臨津江喂王八去!”

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的講話中,以勝利者的姿態對抗美援朝作了總結:

“抗美援朝,經過三年,取得了偉大勝利……敵人傷亡了一百零九萬人。當然,我們也付了代價。但是我們的傷亡比原來預料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以后,傷亡就更少了。我們越打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

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最后,毛澤東鄭重警告:“帝國主義侵略者應該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這是崛起的中國人民對一切敢于挑釁的侵略者發出的最強音。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美國人從此將中國視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西方人的標準是:要想成為強國,必須擊敗過另一個強國的軍隊。新加坡資政、前總理李光耀曾經回憶說,1949年他到歐洲旅行,海關人員見他是華人都表示輕蔑。兩年后再去西歐,海關官員見到中國人馬上肅然起敬,敬佩地說你們連美國人都能打敗。李光耀由此感受到身為華人的自豪,并下決心學習漢語。中國從人人蔑視的東亞病夫一躍而為國際政治力量的一極,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有關係。

1972年7月21日,在朝鮮戰爭期間屬于主戰鷹派人物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踏上了敵對了20多年的中國的大地,他向周恩來主動伸出了手……時至今日,國內的某些人還在討論抗美援朝戰爭該不該打,這場戰爭打沒打贏。不可爭辯的事實是,始于1950年6月25日的朝鮮戰爭可能是平局,而對于中國來說,始于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歷史性的勝利!正如彭德懷在《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所說的:“它雄辯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華發網根據《朝鮮戰爭備忘錄》、戰略網、搜狐網、網易等整合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