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文化熱潮與文化研究——“中國文化二十四品”

更新時間:2018-03-01 13:51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217536

文化熱潮與文化研究——“中國文化二十四品”

文化是什麼?盡管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但總是指向人類全部的、永遠在進行中的生活和創造。當下的中國進入了一個提倡文化自信的時代,相比於一百多年前中國人憂患文化危機的時代,其最重要的原因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活給了中國人自信心。這樣的自信是一種動力,促使當下的中國人重新重視、審視、發掘我們的文化,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官方、學校、民間都在宣傳、講授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一股文化熱潮。但是,當一種潮流出現的時候,就必須對潮流的發展與走向有所反思。不容諱言,當下的文化熱潮中,中華傳統文化有不少被“俗講”和“曲說”了的地方,這裡有知識的缺陷,有功利的用心。因此,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如何理解它的精神,如何傳承和創新,成了學術界面臨的時代課題和責任。

我們當下使用的“文化”概念,更多的是西學中的概念,西方的歷史學、哲學、人類學、考古學,以及當代新興的文化研究理論。長期的建構、反思、深化文化研究,為西方的文化戰略和價值觀念提供了學術資源。相比之下,當代中國的文化學、文化理論還缺少自家清晰的學術面目和具有主導地位的話語體系,特別缺乏高水準的中國文化學著作,大多是重復編著式的文化史、文化概論或經典導讀。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中國進入近現代的過程,也是中國現代文化學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發端於20世紀初,形成了寶貴的學術基礎和學術傳統,由於20世紀50年代的中斷和流播海外,這些思想學說一直到80年代“文化熱”的興起,才被學界重視,回到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討論的場域之中。因此,對其進行梳理、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學界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和起點。

中國文化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它博大精深,但也不是不得其門而入。為此,我們這些學人集合到一起,共同編寫了這套“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叢書,向讀者介紹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特徵、物質成就、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主要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幫助讀者選讀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經典資料。在這裡我們特別感謝饒宗頤和葉嘉瑩兩位大師前輩的指導與支持,他們還擔任了本叢書的顧問。

中國古代有關“文化”的概念,其實是“文教”或“風俗”的意思,比如《易傳》裡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毛詩序》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盡管這些觀念與文化密切相關,但畢竟是一種“前文化學”。中國現代文化學形成的時代背景是近現代的民族危機與文化危機,中國的學者開始借助西方的人文社會學說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希望在世界的文化秩序中確定中國文化的地位,圍繞著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開展了一系列的論戰,形成了中國現代文化學的幾個主要枝幹。如果簡單地梳理一下,可以概括為文化史學、文化哲學和文化人類學三大組成部分。

文化史學是中國現代文化學的主體。1902年,梁啟超發表《新史學》,認為西方通行的諸多學科中,“為中國所固有者,惟史學。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可是中國傳統史學“皆詳於政事而略於文化”,提出要研究中國的“文學史”“種族史”“宗教史”“財富史”等。梁啟超將中國傳統史學帶入現代史學的同時,就是中國現代文化學發軔之時。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界已經按照西方的學術分科,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梳理,展示了中國文化具備的與世界文化相同的各種知識。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文化史叢書”41種,堪稱代表性的工作。

所謂“國學”也應該納入文化史學的範疇。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東京創設國學講習會,提倡國學。其宗旨是“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國學人才”“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的熱腸”。國學的概念受日本近代學術的影響,但得到中國人的認同,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國學更多地以經史子集的文獻分類作為學術體系,帶有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二是在中國積弱的歷史時期,其明顯的價值取向具有社會號召力。但國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被注入了不同的理解和內涵。但是,中國的文化史學並沒有完全遵循西方的學術體系和價值體系,這是由中國歷史的獨特性決定的。最早撰寫《中國文化史》的中國學者柳詒徵提出了中國文化史學的價值取向:“以求人類演進之通則,以明吾民獨造之真際。”後來錢穆撰寫《中國文化史導論》時也宣稱:“中國文化,表現在中國已往全部歷史過程中,除卻歷史,無從談文化。”所以,中國文化史學主張從中國深厚的史學傳統中建構中國的文化學,不離事言理,探討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迄今為止,文化史和國學仍是研究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學術形式。

文化哲學,是注重討論中國文化精神的學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的文明形象在許多東方知識分子眼中破滅。此時的梁啟超宣稱西方文明已經破產,號召中國人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文化系統,並將這個系統向外擴充,讓全人類都得著它的好處(《歐遊心影錄》)。在接下來的新文化運動中,文化保守主義者和否定中國文化的激進主義者之間展開了論戰。在新文化運動主導中國思想和文化潮流的同時,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賀麟等以復興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為己任,熔鑄佛學或西方哲學的學理,構建出“新惟識論”“新理學”“新心學”等新儒家哲學。其中,梁漱溟於20世紀20年代出版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和40年代出版的《中國文化要義》是中國文化哲學的代表作。前者從文化類型比較的角度提出西方、中國和印度代表人類文化發展中的三種趨向。即,西方重視人與物的關係,縱欲而世俗,選擇向前的趨向;中國重視人與人的關係,抑欲而道德,選擇調和的趨向;印度重視人自我身心、生死的關係,禁欲而重宗教,選擇向後的趨向。後者以“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為宗旨,探究中國文化的個性特徵與精神內涵。

文化人類學是與考古學、人種學、語言學、民族學等學科相關聯的西方人類學分支,它主張客觀地觀察、描述、分析、比較人類的文化現象,特別注重研究文化的功能。西方文化人類學的引進和中國文化人類學的建立為現代中國文化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23年,考古學家李濟在哈佛大學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中國民族的形成》(1928年出版);1926年,受德國人類學和文明史學影響的蔡元培發表了《說民族學》,系統介紹了民族學的概念;1927年,傅斯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創辦歷史語言研究所,從事調查方言、民俗和古代文化遺址的科學研究工作,是中國第一個人類學研究機構;1934年,中國民族學會在南京成立。文化人類學從田野和社會的考察出發,而不是從歷史文獻出發,為我們展現了豐富鮮活的中國文化畫卷,從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出現了一大批高水準的學術著作,如費孝通《江村經濟》、林惠祥《中國民族史》等。我們當下不少文化理論的熱詞,如文化自覺、文化自主等,都是以費孝通為代表的文化人類學和社會文化學在20世紀末提出的重要觀念。

中國現代文化學的三個組成部分,分別研究了中國文化的歷史、中國文化的精神和中國文化的結構與功能,使中國文化的整體得以認識,中國文化的話語體系得以建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的問題,還有如何與其他文化進行對話,以及如何規劃文化發展,實現文化調適和文化自主的問題。所以,文化史學應該突破傳統的中國歷史的範圍,進入東亞、世界的歷史視野;文化哲學應該突破以新儒學為主幹的義理框架,不僅熔鑄中西,還要陶冶百家;文化人類學或社會文化學不僅要研究中國的鄉村,還要研究中國的都市和不同的人群,更要有比較文化學和文化戰略學的開拓。

孟子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如何讓當下的文化熱潮成為源泉混混的有本之水,匯成江海,不斷地增進我們文化自信,除了人心與時代的推波助瀾,還有待於不斷深入的文化研究。

(作者:徐興無,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化二十四品”叢書主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