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匾額:古建築的靈魂,門楣上的文化瑰寶

更新時間:2018-03-01 12:57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762565

匾額:古建築的靈魂,門楣上的文化瑰寶

匾額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和深遠的寓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說著上千年的曆史,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曆史上曾出現“無處不匾”“無門不匾”的盛況。

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意境及文,它集中表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在封建社會,那些維護封建倫理道德、政治規范政績顯著者,多被賞以匾額,稱"扁表"。《後漢書·百官志》說:"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獲得官府或百姓的扁表是一種很高的榮譽。其中不乏對真正維護民族利益,為民伸張正義之人的表彰,如嶽王廟的"還我河山"匾,老百姓贈給海瑞的"海青天"匾。但更多的是維護封建倫理的匾額,對如眾多烈女節婦、官宦人家的表彰,對恪守封建倫常、政治規范起警策、訓誡和宣傳作用,如《紅樓夢》先皇禦筆的"慎終追遠"。

古代還有一類官匾,是官員為表白為官初衷和抱負,喜用懸金匾形式昭示民眾,並以此為鑒自勉。官匾多懸於公堂之上,內容則以表白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鏡高懸"、"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宋太祖統一天下後,在自己的殿房上懸"公正明"手書匾額,自警治國要公正。

也有相當多的匾額是屋、齋等居處用以寄寓明志、綴飾美化的。如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書塾掛"三味書屋"木質橫匾。用語切當,意味深長。如林則徐書齋懸有"制怒"匾額,自警待人處事要冷靜慎重。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塊匾額,更是寓意深刻。

民間根據禮節和風俗,在人際交往中也有匾額交流,如祝壽時的"壽比南山",建屋落成時的"華堂永晝",添子的"文曲星耀"等。在閩粵台等地民居的大門口、廳堂或樓房上,往往懸掛有與該姓氏堂號有關的匾額,如姓張的家族一般用"金鑒千秋"、"漁陽惠政";李姓用"西隴望族"、"北海名流";林姓用"西河世澤"、"九龍衍派"等。

中國商家的"商匾",其用字遣句皆寄寓吉祥如意、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美好願望。如舊時浙江紹興酒樓上掛有"太白遺風"、"劉伶停車"等長方形青龍扁,顯得含蓄多趣。現代商家所懸匾額更是推陳出新,巧構妙句,如餃子館題匾"無所不包",石灰廠題匾"白和起家",當鋪題匾"當之無愧",音響電器行題匾"一呼四應"等,都很含蓄多趣,耐人尋味。

我國風景名勝、園林古跡的匾額,使山嶽生色,河川增輝。《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機敏勸諸賓",就描繪了題匾趣事。賈政說:"偌大景致,若幹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此話道出了匾額具有美化景點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又如《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所居之處題寫的匾額有"稻香村"、"瀟湘館"、"怡紅院"、"秋爽齋"、"蘅蕪苑"、"大觀樓"、"綴錦閣"、"蓼風軒"、"藕香榭"、"紫菱洲"等,還有四字匾額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風"、"荻蘆夜雪"等。

1.源於古人對門的重視

提到匾額,許多人可能覺得很陌生。但如果說到老字號商鋪“稻香村”“張一元”,再到皇宮寺廟的“太和殿”“雍和宮”,就會感到匾額離我們並不遠。它既是一種文化載體,也是一種傳統象征,既是人文風景,更是曆史印記。

匾額興起於先秦,曆經兩千餘年沉澱與打磨,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自成體系的分支。匾額簡稱為匾,古代“匾”寫作“扁”。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對“扁”作了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即點出了匾額作為“建築命名”的原始功能。匾額,又稱扁額、扁牘、牌額、牌匾,簡稱為扁、匾或額。也有說,橫寫為“匾”,豎寫為“額”。中國的古建築門屏上端,多綴有匾額,其特點為文字不多,一般二字、三字、四字。古代匾額大多為木質,也有石質雕刻的。不論木質或石質的,匾額一般為長方形,尺寸以門面大小而定,多為黑漆金字,醒目端莊,寓意深遠,措詞文雅,書法遒勁有力。

匾額習俗的形成源於古人對門的重視。在古代,門被稱為“衡門”,是一種領地的標識,我國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仍然保留著在衡門上放置獵物作為其領地的風俗。當部落發展成為國家,氏族首領化家為國,衡門上的標志也簡化成為文字,成為了國號。我國古代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的國號為商,《詩·商頌·玄鳥》中曾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字的甲骨文極像衡門之上放置鳥牲。

中國的古建築,舉凡樓、台、亭、閣或軒、榭、堂、館,匾額是不可缺少的裝飾品,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由於匾額在建築物中據了顯耀的位置,因此極受古人重視。史載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建台禮天,榜名“靈台”,可以說是曆史上匾額雛形。自秦始皇統一始,真正意義上的匾額就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制度得以頒施行。秦《會稽石刻》記載:“秦聖臨朝,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其中的“顯陳舊章”,確立了匾額的地位與使命。秦朝的書體定為八種,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署書又稱榜書,就是寫匾額用的字體。

《太平廣記》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三國魏明帝時建淩雲台,韋誕奉命“題榜”,但“誤先釘榜而未題,以籠盛誕,轆轤長繩亙引之,使就榜書之”。皇帝為了匾額的完美已經不顧臣子的生命安全,匾距地面有二十五丈,數十米高,韋誕“因致危懼,頭須皆白。乃擲其筆,比下焚之,戒子孫絕此楷法,著之家令”。其意為,懸掛高空去題寫匾額,因為恐懼,韋誕頭發和胡須轉眼間變白了。回到地面,他把毛筆燒掉,表示再不寫榜書,並且還將不准子孫學習榜書寫入家規中。

2.商鋪掛匾額招攬生意

匾額廣泛流傳,由官方傳至民間是從唐末開始的。當時坊制度被廢除,百姓可以臨街開店,掛出各自的匾額來招攬生意。到了宋代,商品經濟繁榮,匾額就更多了。

在《清明上河圖》的畫面中能看到汴京街道上,兩旁並列著各種店鋪、作坊,其中有酒樓飯店,也有金銀鋪、裱畫鋪和醫藥鋪,如“劉家上色沉檀楝香”(香藥鋪)、“王家羅錦匹帛鋪”(綢緞店)、“劉三叔精裝字畫”(博古齋裱畫鋪)以及“趙太丞家”等醫鋪。

俗語道:“創出金字招牌,買賣找上門來”,流入民間的匾額逐漸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鋪的品牌。著名的招牌,實際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標,它往往同優質的商品聯系在一起,同顧客的認同感、信任感聯系在一起。

店家的招牌常喜歡用吉利字眼,比如北京老字號“內聯升”中的“內”指大內宮廷,“聯升”示意顧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宮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

可口可樂的第二任總裁伍德魯夫曾說過,“如果可口可樂公司一夜被大火燒掉了廠房和設備,只要給我‘可口可樂’這四個字,我照樣可以東山再起。”這就是品牌的價值。

電視連續劇《大宅門》,“百草廳”被人接管後,白家二奶奶以“白家老號”的匾額作為白家私產為由參股。電視劇並非虛構,民國年間的一場大火中,“六必居”店一位老夥計,闖進火海,冒死將“六必居”的牌匾搶了出來,六必居的老板很是感動,將這位老夥計命為“終身夥友”,並終身“高其俸”。

上世紀30年代,上海老字號童涵春堂曾因債台高築,不得不把部分產權出售,經過出、受盤人雙方協商,在出盤的時候,將牌譽這塊無形資產作價80萬兩白銀,折合112萬枚銀元,可見名店招牌的珍貴。

3.祝壽匾額成清代風尚

除了為建築物和商鋪“標識名稱”外,匾額在古代還是宣揚教化的重要傳播媒介,宣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維護社會秩序和規范倫理道德。

《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

北宋抗遼名將楊業一家世代忠良,忠心報國,宋太宗趙光義賜金五百萬敕建一座“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並親筆禦書“天波楊府”匾額,下旨滿朝官員凡經天波府門前經過,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楊家的敬仰。宋徽宗還曾賜唐朝大將陳元光之廟以“威惠廟”的匾額,以追思其開發漳、潮地區之功。在當時能獲得官府或皇上的匾額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不僅是家族的光榮,能夠澤被後代,還可以成為一個地區的光榮。

明清之際,牌坊匾額成為最高統治者褒獎功德孝賢的重要形式,需經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在正樓簷下和頂枋之上的正中間建有一個小龕,內有一塊小石板,上鐫“聖旨”“恩榮”等字樣。牌坊的主樓寫有匾額文字,匾額下方刻有旌表人物名,或者記錄表彰的緣由。在雲南納西族“木府”前精工細作的牌坊正中,就安放著鐫刻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的匾額。

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禮儀之邦的文明標志,更是儒家和諧社會的思想內涵。

清朝律例規定,匾額作為一項特殊的旌表物品賞賜給壽民,從而使得匾額被廣泛運用到祝壽之中。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一中所說的:“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馭,駐蹕於江寧織造之署,曹世受國恩,與親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孫氏朝謁,上見之,色喜,且勞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賞賚甚渥,會庭中萱花開,遂禦書‘萱瑞堂’三大字以賜。”

康熙稱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為“此吾家老人也”以及為其題寫“萱瑞堂”(古人以“萱”喻母)匾額,充分顯示了康熙對曹家的恩寵和信任。

據說,乾隆登基後的第一塊匾,是賜予山東按察使黃叔琳,因其母吳氏年近九十,賜“德門壽母”額,而且在其執政的六十年中,凡朝臣七十壽誕,要員父母八十、九十高壽,乾隆都不忘題匾賜匾以彰慶賀。他的做法深深影響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等多位皇帝,使得老人祝壽匾在清代成為一時風尚,至今仍有大量實物留存。

延伸閱讀:農村門匾反映時代變遷

農村門匾,也是匾額中的一種。

在農村,蓋房子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農民辛苦半生才能蓋起三間大瓦房,而大門門樓上方中間的門匾更是重中之重。上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人們修建的大門,門框、門扇、門匾雖全是木制的,但對木質要求卻有講究,門框門扇用楊木即可,而門匾必須用椴木。因為椴木木質細膩,幹濕料都不變形,宜於雕刻;也有些人家找不到椴木而用楊木等代替,效果就不能與椴木同日而語了。門匾上的字過去大多為黑色,也有藍色的。近年來,門匾都是用瓷磚鑲嵌,大多是白底黑字,也有紅底黃字。門匾上的文字內容由戶主確定,通常請村子周圍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人”書寫。

瀏覽農村的門匾,從內容上不難發現,門匾記載著一段曆史,也反映著時代變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門匾內容大多為“勤儉持家”“勤儉建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勞動光榮”“厚德載物”等。而改革開放後,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富裕起來的農民建新房的熱情高漲。此時的農村門匾已沒有了木質的,街門多是油光鋥亮的朱紅色大鐵門,門匾也都用精致美觀的瓷磚鑲嵌,看上去既富麗堂皇,又莊重大方。門匾內容有“家和萬事興”“耕讀傳家”“貴在自立”“寧靜致遠”“福居鴻光”“德茂福盛”“惠風和暢”“室雅人和”“鍾靈毓秀”等,內容更為豐富。

不可不知

“功名匾”五大看點

在眾多用途的匾額中,不得不提一下最為古人所重的科舉匾額,也稱“功名匾”,是當年士子光耀門楣的象征。中國科舉制度的孕育和產生,曆經了一千多年漫長的曆史過程。“選拔賢才”治理國家,是曆代統治者的共同願望。

“品優德厚”“美繼秦台”“清標彤史”……科舉匾額多為主持科舉考試的高級官員題寫。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員,書法造詣極高,榜書大字風格各異,觀賞性強,用典豐富,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勸勉激勵之詞。

在北京有一個私人博物館——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共收藏木石匾額五百多方,其中石刻匾額近五十方、明清32名狀元題寫的匾額四十餘方,以及13名榜眼、12名探花題寫的匾額。館長姚遠利曾公開對媒體指出,科舉匾額有五大看點:

一看科名層次。古人所言科名,類似今日的學曆、學位。如舉人、進士誰高誰低,貢生、監生屬什么學曆等。

二看題匾人。匾額如同字畫,題屬人不同,其文物價值也不相同。

多數題匾人是進士出身,也有不少狀元、榜眼、探花。從官職上講,有宰相、大學士,多為總督、巡撫、學政、主考一類官員。

三看書法。古代科舉考試,對書法要求很高。這些匾額有不少著名書法家,一睹名人書法,各類書體,當是一大享樂。

四看國學。科舉匾額幾乎是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字無來曆。激勵後學的語句甚多,也可以說對傳統美德的贊頌,集中地體現了國學精華。

五看制匾工藝。木匾、石匾、磚匾制作工藝各不相同,集中反映了雕刻、篆刻、紋飾的高超技藝。(柯汴)

仁者見仁

匾額的“錯字”?

在許多著名的匾額上,我們都看到過“錯字”,其絕妙之處就在於,每個字背後都有它的曆史典故,究竟是對是錯,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避暑山莊”的“避”字

避暑山莊正殿大門的上方懸有一塊匾,上面寫著“避暑山莊”四個鎦金大字,為康熙皇帝的禦筆,仔細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筆,是他認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難之避”。原來,皇上是忌諱“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筆一揮加上一橫,這樣就沒有“逃避”之意了。

“明孝陵”變成“眀孝陵”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寫有“此山眀太祖之墓”,這兩處的“明”字卻寫成了“眀”。“眀”這個錯字很有來曆,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著名的《洛神賦帖》中,“明”字便寫成了“眀”。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內也有,有塊匾額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寫成了“眀”;新都的寶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寫成了“眀”;濟南市大明湖門牌上的“明”字,同樣寫成了“眀”。

少了一橫的“院”

據說,當年鹹豐駕臨天津獨樂寺,為寺內四合院題寫院名,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字寫好後,鹹豐才發現自己“獻醜”了,“院”字少寫了一橫。一眾隨行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下的誰也不敢說是錯字,正在眾人疑惑時,鹹豐自我解嘲道:人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劃不能寫全。

走出國門

日韓深受匾額文化影響

匾額習俗不僅在我國風行,與中國一衣帶水、比鄰而居的一些國家,如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均深受匾額文化的影響,在一些重要場所懸掛的匾額依然使用漢字。

日本從奈良時代就受到了五台山佛教的影響,聖武天皇仿效中國武則天賜額五台山大華嚴寺的聖舉,曾將大華嚴寺的匾額掛在日本東大寺的南大門上。

韓國首爾很多古建築、鍾鼓亭和重點建築都懸掛有漢字匾額,以顯示古老尊貴。作為始建於1395年朝鮮李氏王朝太祖時期的宮殿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最初被命名為四正門,世宗七年(1425年)更名“光化門”,取“光照四方,教化四方”的寓意。1968年,韓國樸正熙政府重建光化門。為恢複光化門的曆史原貌,韓國政府經過數年調查論證,於2006年12月4日啟動光化門重建工程。經過艱難的辯論,韓國國內力排“去漢字化”的雜音,同意使用漢字匾額,並用數字技術還原了1864年景福宮重建時的漢字字體。

越南河內的文廟——國子監是越南第一所高等學府。文廟殿內高懸著一塊寫有“萬世師表”四個大字的漢字匾額,匾上注明是“康熙禦書”,正中現供奉有孔子塑像,兩側分別供奉孟子、顏回、曾子等人塑像。

匪夷所思

的“門”字不帶鉤

紫禁城中許多匾額的“門”字多不帶鉤,這究竟是為什么?

傳說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南宋都城臨安宮殿被火焚毀,有人認為是門字末筆帶鉤,是火筆,招致火災;二是“門”字帶鉤,“鉤”除了可以釣魚外,還可以鉤住一切水生動物,當然也包括象征著天子的“龍”;三是據說中書詹希原書寫明朝宮殿匾額時將“門”字的末筆微微鉤起,多疑的明太祖認為這是閉塞賢路,於是將其斬殺,後來明朝遷都北京,但舊習傳承下來,所以“門”自然而然沒有鉤。

現代社會,莫說寸土寸金的都市,連很多山野中的鄉土建築在“新農村建設”中也都改成了樓房。在這種“水泥森林”中,很難恢複當年“無處不匾、無室不匾”的盛景。

現在除了旅遊景區、仿古建築等一些特殊場所、建築對匾額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幾乎不再懸掛匾額。匾額生存發展的生態已經改變,其傳承也必然面臨困境。直接受到打擊的,莫過於匾額的生產了。

“這是一個嚴酷的現實。”洛陽民俗博物館館長王支援說,行業凋敝,以制造匾額為生的匠人師傅也隨之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他認為在古建築的修繕、複建中還是需要匾額的,仿古的建築、旅遊區也需要匾額,由此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匾額市場。他坦言,機器制匾、3D打印,都對匾額技藝的生存造成了沖擊,但是真正懂匾額的人,還是喜歡手工匾額。“手工匾額一定會生存下去,現在仍然有一批年輕的制匾師傅。”王支援對此充滿信心。

或許家家門口堂前懸掛匾額只能成為一種回憶,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匾額文化的傳承不容置疑。正如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館長姚遠利所說:“匾額的缺失,使它巨大的社會教化作用不複存在。由此,傳統文化失去了一個可以依托的重要載體。”因此,匾額文化的傳承刻不容緩。

除了繼承手藝的制匾師傅,匾額成為一門學問走進高校,也是一條傳承的途徑。姚遠利近年來提出了“匾額學”的概念,希望匾額文化研究能形成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他告訴記者,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匾額,在理論上是一個空白,各大院校專家學者,幾乎無人關注有關匾額的學問。所以他提出這個概念,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夠參與到對匾額的研究和保護中來。

王支援也認為,匾額學可以把匾額的文化、文飾、顏色、圖案等一一提取出來,進行系統研究,避免匾額在流傳中出現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額學,匾額可以走進高校,讓它作為一門學問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有十幾個匾額博物館,有不少人在做匾額文化傳承的工作。被訪者不約而同地希望,在“匾額學”的旗幟下,分散的執著追求,可以凝聚成更頑強的力量。

該如何認識匾額文化的曆史地位和當下價值?如何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匾額文化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斷增加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記者就此訪了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沈望舒。

記者:匾額,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門楣上家國、梁柱間文脈”。也有文章認為匾額可謂是“治國重器”。小小匾額,何以如此重要?

沈望舒: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匾額的重要性。

一是曆史上,題匾掛匾曾有廣泛深厚的社會基礎,民國文獻中尚留城鄉“無處不匾、無室不匾”的描述。匾額分范圍並非限於國內,在海外,也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匾額。而且匾文幾乎都引經據典,字字珠璣,以其特有的魅力彰顯中國思想、華夏風

二是優秀匾額的文字多凝聚了中華人文的要義,承載著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等優秀道德,與中華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發出核心價值觀中筋骨與溫度的正能量。

三是優秀的匾額往往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無論是點睛之語還是書法藝術,都令人歎服。

四是匾額文化擔負著民間旌表的特殊使命。從漢代起到民國初年,匾額長期針對百姓,專司精神嘉勉職責。文獻中還能看到匾文表彰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急公好義方面突出者,有些鑲於牌坊屹立於通衢達數百年之久,成為一方百姓引以為榮之物事。

記者:匾額在中國曆史上曾繁盛多年,但隨著其生態的改變而日漸式微。最明顯的就是,現在人們都住單元樓了,不需要也沒條件掛匾了。

沈望舒:匾額與傳統文化的整體態勢如影隨形,在風雨如磐的歲月中日漸衰微。殘存的曆史匾額,多碎片狀存在於文物建築、博物館單位、部分收藏者之中。除了活在古裝影視作品中之外,曾經遍城鄉的匾額文化,基本淡出民眾日常生活,也因此影響到了整個楹聯文化的存續。

記者:目前我國的匾額資源是什么狀態?

沈望舒:據我所知,以古都北京為代表,全國尚有百萬面匾額及其資源基礎。紫禁城、頤和園、國子監等文物建築群,國博、軍博、首博等文史機構,多元所有制博物館或收藏愛好者,保管著有規模量級、達經典品級的曆史匾額。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活態文化生產力主體的資源:權威國學研究人才與團隊,足以產生代表國內、引導東亞的“匾額學”成果;強大教育傳播力量,足以建構根據匾額文化內容形成“好故事”、展示“講好”故事能力的流程;全門類的文化創意產業,足以踐行總書記關於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指示,通過創意化產品與服務,將匾額活化為社會文化新風尚……可以說,以匾額載道、顯重器功用,仍有諸多基礎條件。

記者:如何才能調動這些資源,使之更好地融入當下的群眾生活?如何讓匾額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樹立文化自信發揮作用?

沈望舒:我認為這需要政府支持、頂層設計、學界參與。

黨和政府關懷支持,是匾額新生的重要保障。制定有利於發掘搶救保護整理研究曆史匾額的主體政策,是發動各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務。

協調文化文物部門,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摸清曆史匾額家底與現狀。在此基礎上形成內容分類、統一搶救修繕保管等大局規則,為合理利用文物定前提。

安排組織社會科學界、史學與國學的高校團隊,以研究、教學、實習等多種方式參與古匾的整理考證工作。以緩解對深奧內容理解的似是而非、部分規模藏匾者不知匾不懂匾的困境,為“匾額學”夯實引領弘揚之路的理論之基。

精選優美典雅深刻的名人匾文楹聯,通過文化創意性運作流程,形成有情感特色和時尚魅力的“中國故事”產品與服務。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追夢中華·大美新疆|海外華文媒體走進民族樂器村

    【加拿大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6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4海外華文媒體新疆采訪行活動,在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米海爾古麗·阿吉、中國僑聯信息[詳細]

  • 9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10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1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2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