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古茶餐廳
- 更新時間:2019-04-18 08:55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491501
圖:茶餐廳今昔氛圍大不同 /作者供圖
近兩年香港一些中小型商場、舊街陋巷,冒出許多「復古」茶餐廳,形成了飲食業的一股潮流。其名稱,有的沿用某某茶餐廳,有的叫某某冰室,有的用某某咖啡館等,不一而足。真不要小覷,集體回憶一旦相遇合適土壤,都會化為實物,且常常人滿之患,不少街坊鄰里,都趨之若鶩。事緣,有一個時期,快餐店、連鎖店開得處處皆是,而茶餐廳和大牌檔執笠的多,新開的少。老顧客都懷念那類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成行成市的茶餐廳。然舊日的老式經營手法,加上競爭者多,租金又漲幅驚人,茶餐廳日益減少了,大量復甦只是近兩三年的事。
像彌敦道這樣的通衢大道,如今街兩邊都是珠寶店雄踞,早年本來就很少茶餐廳身影,何況今日?書店只能越搬越高,茶餐廳也只好搬到小街陋巷。最便宜的租金恐怕就在新界新區,或市裏一些不怎麼興旺的一般商場一角了。
茶餐廳情意結是老香港顧客心中的至愛和惦念,自有其心目中比較固定的裝修模式。例如,室內完全摒棄了冷氣機,最常見的是天花板上有著慢悠悠旋轉的、發出吱吱叫的老式電風扇,甚至還有部分沒有裝上天花板,露出大量的抽氣方管設備,猶如袒露餐廳的內臟給你看,這是其中重要一景;當然,座位方面,一定是既有簡陋的木板卡位,也有角落裏的兩人桌以及擺置居中的、可以擠坐四人的冰涼大理石小圓枱。菜單的設計老土充滿舊年代的氣息。不能不講究的是盛奶茶、咖啡的茶杯,最好也採取舊日那種矮矮的帶耳瓷杯,茶杯附上杯碟。總之,越是復古越好,放棄所有的新潮和時尚。我們看一看一些復古茶餐廳、冰室的開張,可以看到一些標誌性的裝飾,體現了對舊年代的眷戀和致敬。這就是舊日茶餐廳的裝飾模式吧。
茶餐廳的早期菜單和經營方式,最大特點是兼收並蓄、中西共存。當然,有些也因繁就簡、改良更新,隨着飲食業的進步而改變了,如當時流行的菠蘿油、蛋撻、油多士等這些東西,舊年代不是茶餐廳自己製作,而是固定地向附近的麵包店取現成的貨,時至今日,已經不合時宜,最好能自力更生,因此,改為夾餡更豐富的各類三文治,還有西多士啊、粉麵啊,一應俱全,只是改掉了舊日的一些點心和小吃。朋友極為盛讚這裏早餐的多元化,說什麼都有,還說,可以遲點去吃早餐,當作吃午餐,省了一筆,不過,這樣兩餐一起食的時間表就不太合適節奏緊湊的上班一族。
茶餐廳有大胸襟,經營的菜式表面上似乎沒有自己獨家的特色,那種廣而博、集各家之長的特色就是其最大的特色,看來也是最受香港食客歡迎之處。例如,在茶餐廳,竟然可以吃到檳城的咖喱麵,印尼的蝦醬炒麵、星洲炒米粉、揚州炒飯等。香港的特色餐廳,一般只是賣有關國家的招牌餐食,要找「什麼都有」的,看來只有這類茶餐廳了。
進復古茶餐廳,懷舊情緒裊裊環繞腦際。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期,茶餐廳在港島、九龍和新界遍地開花,顧客不像現在那樣爆棚,一些老街小巷裏的餐廳生意顯得清淡,大半座位都是空的。有不少(筆者也是其中之一)業餘寫作人,就因為家中的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茶餐廳,一杯咖啡、一份三文治,在茶餐廳「開工」。那時還不流行電腦,沒有所謂電子稿,都靠自己一格一格地以手寫字,填在草綠色原稿紙的格子裏,自嘲為「爬格子動物」。印象中,張君默、蕭銅等都在茶餐廳爬過格子。我上下班時手袋裏也常常裝着一疊原稿紙,在打工的間隙和空檔裏走進茶餐廳爬格子,那時,茶餐廳的老闆和夥計都很友善,不會趕人。我往往那裏可以爬上一兩千字的小說連載段落才離去。我往往只是佔小枱的一角,足以放一張原稿紙的位置便可。圓珠筆就在紙上慢慢或快速地爬動,時間到就上班或趕到車站搭車下班。如果看到客滿,我也很自覺,趕緊喝完咖啡,埋單走人。這真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有時,還可以在這樣的餐廳裏巧遇爬格子的同道,正是心照不宣,心領神會啊。
還有,昔日的茶餐廳以服務貼心、快速稱著,如今經復古又改良的茶餐廳,夥計依然保持了這優良傳統,缺辣椒、要個碗什麼的,都會比較高效率地完成,對你有交代。這也可以說是茶餐廳的一個特點:人性化、人情味濃。舊日,對爬格子的窮文人固然不會歧視,一般夥計和顧客的關係也挺親密的。許多退休的長者、早收工的藍領帶了一份馬經報,可以在此泡一個下午。那時候,茶餐廳老闆可以將收音機有關賽馬形勢、比賽過程、賽果、派彩銀碼的廣播放到最大聲,整個餐廳的議論中心幾乎圍繞着當天的賽馬,爆冷時情緒掀高潮,全餐廳一片嘩嘩臭罵聲四起,夥計、顧客打成了一片,將茶餐廳的大眾平民化場面推到一個極致。
如今復古的茶餐廳氣氛不易恢復到往日的情景,每人有部手機,各自為政,有的愛玩遊戲機,有的喜歡聽新聞,有的沉醉於微信,在公眾場合,大家都喜歡安靜,手機也可以調到靜音。獨立的年代替代了共享的時光。
每次經過茶餐廳外面,都會想到它的種種變遷,這和香港社會發展史分不開的特殊事物,是很難滅絕的,只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一到,必然要復甦。如果我們到附近的城市走走,比如深圳、廣州、順德等,就會看到港式茶餐廳招牌大大的,裏面顧客鬧哄哄的,自然會這樣想:別的城市都當港式茶餐廳是寶,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保育它呢?
【來源:大公報】
上一篇:絲襪奶茶傳人擬申非遺資助
下一篇:網紅奶茶店們該如何走下去?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3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4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5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6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
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養生茶也有涼性、溫性之分。其實身體素質的特徵很複雜,中醫將人體分為九種體質,平和、氣虛、濕熱、陰虛、陽虛、痰濕、氣鬱、血瘀、特稟。秋季是一個養生的好時機,秋季要多喝一些養生茶[詳細]
- 7肯尼亞茶業機械化是大勢所趨
肯尼亞茶業的動蕩可能升級,因為盡管一些利益攸關方提出反對,但茶業的跨國公司表示,仍將繼續推進肯尼亞茶業的機械化進程。[詳細]
- 8這些人慎喝菊花茶
菊花茶是人們最常喝的花茶,夏天喝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祛除濕氣、治療便秘等作用,下面我們來看看夏天喝菊花茶的具體功效介紹。1、明目菊花茶特別適合白領和上班族等等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的人群。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詳細]
- 9雲端靜舍—隱於鬧市的茶館
你印象中的茶館是什麼樣子?品種繁多的茶葉,琳琅滿目的茶具,還是三五對飲的茶客?這應該是多數人對茶館的印象吧,然而在鄭州,有這樣一間茶館,可能會顛覆你對茶館的印象。第一次到雲端,是中秋節前,[詳細]
- 10宇治抹茶 最地道的京都味道
宇治抹茶 最地道的京都味道到京都旅遊時,如果沒有吃過一兩杯抹茶雪糕或芭菲,就好像沒去過一樣!説到京都的[詳細]
- 11麥冬茶養脾護胃
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鬚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用於陰虛肺燥,咳嗽痰粘;[詳細]
- 12雲南普洱舉辦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
來源: 新華網新華網昆明5月23日電(記者吉哲鵬)攜手傳承普洱茶文化,共同抒寫遺產保護新篇章。23日,[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