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產業可與大灣區共利
- 更新時間:2018-10-14 10:01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6391243
圖:香港舉辦國際盛事的經驗豐富,在大灣區藝術產業發展可扮演橋樑角色 (資料圖片)
日前看了一個大灣區書畫展覽,近百幅參展作品來自十一個地方的四十位藝術家,內容涵蓋書法、國畫,以至西藏唐卡。參展者工作或居住在順德、佛山、中山、南海、澳門、江門、新會等地,甚有「大灣區」的代表性,因而引起我觀看的興趣。
從規模來說,這是大灣區文化藝術活動的一闋小曲。隨着大灣區經濟、貿易、科技、文教等漸進至深化,各城市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加,日後將是更具規模的章樂登上舞台。
藉文化藝術帶動一座城市繁榮,有認知過程,可行嗎?在歐洲已有成名先例,一座名城靠文化藝術崛起如德國的拜羅伊特,奧地利的薩爾斯堡,法國的亞維農,蘇格蘭的愛丁堡,皆是成功範例。
浙江的烏鎮,選擇走這條路,也成功了。
烏鎮是著名作家茅盾故鄉,江南小鎮歷史悠久,加上名人效應,有利發展旅遊。二○一○年上海主辦世界博覽會,筆者曾順道到烏鎮遊覽,小河兩岸大街小路,遊客水泄不通。那時烏鎮還是吃老本,靠古街的明清木板老店、手搖紡織機、古老宗祠建築特色作賣點。想不到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如今國際知名度攀高,烏鎮的現代歌劇院拔地而起,可謂融會古今。
烏鎮的崛起頗有啟發意義。二○一三年初次推出「戲劇節」,開始即用全國響噹噹的藝術總監賴聲川、孟京輝、田沁鑫擔綱,戲劇節不是鬧着玩的,是動真格的;紅人效應為戲劇界及觀眾帶來期待,等候好戲上演,結果一炮而紅。
第一屆戲劇節二○一三年五月九日開幕,為期十一天,當時表演場地只一個,上演六部劇。
兩年後,二○一五年十月十五日主辦第三屆,招來十二個國家演出團來烏鎮,演出增至七十三場。短短三年,演出由六場增至七十三場,外國藝術團從零增至十二個國家。
古鎮現已建起一大批表演場所,如烏鎮大劇院、國樂劇院、沈家戲院、秀水廊劇院、蚌灣劇院、評書場、水劇院、詩田廣場;即使鄰近的上海也沒有那麼多劇場吧。在鳥鎮劇院上演中外劇目繁多,且不拘一格,有經典劇目,也有時代題材的劇種,百花齊放。烏鎮發展為旅遊城市與戲劇城市雙齊名,吸引國內外遊客,帶來經濟繁榮。
本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烏鎮戲劇節進入第六屆,已有十七個國家劇團主動參加,帶動旅遊和商業。
歐洲發達國家,早已利用城市本身的歷史、文化、古建築等特具條件,藉藝術帶動城市繁榮,不須依賴工業生產,而且十分成功。
奧地利的薩爾斯堡,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故鄉,一九九六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莫扎特故居、國家博物館、海爾布倫宮,歐洲人慕名而至;遊船、纜車、提供玩樂,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在該城攝製,增加城市知名度。可見電影有利於提升城市的聲名。
德國的拜羅伊特坐落萊茵河上,沿着萊茵河一條風景帶,著名德國作曲家瓦格納曾定居;城市歷史文化深厚,威尼特城堡,新宮,公爵夏宮,著名的瓦格納歌劇院,展現歐洲古建築風格。當地又重現昔日陶瓷、造紙、樂器、釀酒的生產程序,吸引遊客觀看工業革命時代的城中景象。拜羅伊特每年的音樂節,吸引歐洲樂迷前往朝聖,活躍當地經濟。
法國亞維農是著名藝術之都,到處可接觸到各種藝術品,官方與民間合辦的藝術節,是每年一大盛事,官方負責邀請國內及歐洲其他團隊或藝術界巨擘參加演出,民間藝術組織則面向創新藝術團體,邀請本地及國外新生代年輕藝術家、未來之星,為他們提供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每年的亞維農藝術節,全城充滿動感,既吸引國內外遊客湧至,又是新生代藝術家的夢天堂。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為本港與大灣區打通「一小時生活圈」,人員來往更密切,為本港文化藝術行業帶來更寬大空間,以灣區各城市為藝術市場,把文化藝術進入大灣區,以文化藝術輸出帶動經濟;同時提升本港文化藝術水準,創作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節目,把大灣區居民吸引過來。並將藝術展覽,列入主要發展項目,選擇中西方高水準的項目展出,這方面的探討,應由官方與藝術團體及早進行。
香港角色獨特,足可扮演中外文化藝術的橋樑,過往也有成功的經驗,去年科學館展出「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展出大英博物館多具木乃伊及稀世文物,入場人次高達八十五萬,部分是來自深圳、東莞、南番順居民。同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八百年」,反應同樣熱烈。把外國稀世珍品引來展覽,是香港的優勢。將來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香港及大灣區居民,不必遠到北京,即可看到故宮珍寶文物。過去紅館歌王歌后的演唱會,吸引內地歌迷來港撲票,近年外地歌手在機場附近亞洲博覽館的表演,同樣吸引珠三角歌迷湧來,關鍵在於提升水準。
大灣區將是本港及珠三角城市的文化藝術高地,創出一個共用、共利與協調發展的環境及機制,舞台表演、書畫、藝術、文物展覽、影視拍攝等多方面,將日漸形成合作與交流廣闊空間;這有待官方與業界同心同力,區內合作,以文化藝術提升城市知名度,促進灣區繁榮。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上一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
下一篇:台灣學界訪大灣區 讚大陸發展神速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 為港青覓「伯樂」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典禮暨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論壇昨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典禮暨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論壇」昨日在港舉行,創會會長、中道集團董事長莊紫祥表示,大灣[詳細]
- 2粵學者: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可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在廣東調研期間強調,要將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央的重視明確了大灣區的發展方向,結合粵港澳優勢,形成一個基於市場分工的更緊密的經濟體系。圖為[詳細]
- 3王志民: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31日於《學習時報》頭版刊出文章談香港創科工作。王志民指出,要深刻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香港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堅守「一國」之本[詳細]
- 4方玉輝:大灣區經驗與發展對「一帶一路」建設起示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副教授方玉輝醫生分享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開放發展。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各城市的貿易十分強大,而且區內城際交通發達,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樞鈕及重重要試點,而大灣區的經驗和發展模式對「一帶一路」建設具[詳細]
- 5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科研團隊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落戶,通過香港科研和資本驅動、珠三角打造產業鏈的模式,深度整合大灣區要素資源並形成協同效應,迅速發展壯大。目前這已成為大灣區科創企業發展的[詳細]
- 6台灣學界訪大灣區 讚大陸發展神速
由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和中華匯智協進會聯合主辦的台灣學界大灣區考察團近日先後赴香港、澳門、珠海、廣州、深圳,參訪了港珠澳大橋、澳門大學、橫琴新區、暨南大學、黃埔軍校、深圳大學、前海新區等地,參觀了「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詳細]
- 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
身邊寫作的朋友,最近的話題扯上粵港澳大灣區。 話題焦點香港作品能否進入大灣區,再而是登上網絡,成為內地網絡文學一部分,這是未知之數,卻讓人期待機會來臨。[詳細]
- 8崔世安冀大灣區與澳門互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實施,立法議員高開賢、宋碧琪關注澳門如何參與其中。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希望大灣區發展可為澳門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指出三點要做好準備迎接“規劃”出台,包括解放思想,不單走進灣區,灣區都會走進澳門;加強認識灣區[詳細]
- 9香港藝術產業可與大灣區共利
日前看了一個大灣區書畫展覽,近百幅參展作品來自十一個地方的四十位藝術家,內容涵蓋書法、國畫,以至西藏唐卡。參展者工作或居住在順德、佛山、中山、南海、澳門、江門、新會等地,甚有「大灣區」的代表性,因而引起我觀看的興趣。[詳細]
- 10林鄭:大灣區為香港經濟產業注入新動能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湃豐報道: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的「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暨『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2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詞時表示,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詳細]
- 11澳人代視察“渝新歐”通道取經:借鑒“一次報關”經驗融入大灣區發展
“渝新歐”通道自一一年開行,由重慶集裝箱站出發至德國杜伊斯堡,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放行,班列運行全程監控。有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推動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合作,要思考進一步打通經貿往來,在未來創設更好的貨物運輸網絡。同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詳細]
- 12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提速:產業共建 人才共融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