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大灣區 > 產業技術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

更新時間:2018-09-09 10:3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4581402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

圖:網絡小說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過億元,圖為其小說改編的劇集《為了你》海報

身邊寫作的朋友,最近的話題扯上粵港澳大灣區。

話題焦點香港作品能否進入大灣區,再而是登上網絡,成為內地網絡文學一部分,這是未知之數,卻讓人期待機會來臨。

內地網絡文學火熱,為作家提供發表作品無界限天地,近年湧現一批網絡作家,分享社會紅利。去年網絡小說作者年收入排名榜:唐家三少,一億二千二百萬人民幣,名列第一;天蠶土豆,六千萬人民幣,名列第二;我吃西紅柿,五千萬人民幣,名列第三。

這批走紅的網絡文學作家,內地稱為「富豪作家」,洗脫「文人寒酸」身世。

內地文學作家地位變化,香港作家為此不勝感慨。

近兩月來,身邊幾位朋友新書出版,趕及每年一度的書展盛事,以求促銷。其中一位朋友的新作第六次重版,破近年新書銷數紀錄,十分走運了。一般新書出版,印刷量二千本,未必全部售罄,買不出的新書,轉贈親友。有幸受讀者歡迎,多次重印,料也不及兩萬本,除去必要支出,收入約數萬元。一些作家出版新書是貼本的。相反,唐家三少日入三十三多萬元人民幣這樣的事情出現於一河之隔。

香港至今未見網絡小說大明星,收費小說平台建立不起來,三幾人的平台引不起注意。有心人作了調查,得出的結論香港人不喜歡閱讀,地鐵車廂難得遇到手執書本的人,都是看手機的。在德國、法國、英國地鐵,不少人看書,甚至泳池旁邊的帆布椅,也在看書。據說香港人認為網上文字收費不合理,習慣享用免費閱讀,注定網絡小說收費行不通,網絡文學在香港遙不可及。

內地網絡文學蓬勃興起,不是自然出現,發展過程先由網絡商幕後推手不遺餘力營造輿論,製造形象,在這十年間,出現兩次關鍵時段。

二○○六年,起點網的中文網推出「白金作家」制度,評選一批優秀作家及其作品,登上「白金作家」排名榜,「白金」代表作品優質,代表作家地位,鋪天蓋地宣傳,在讀者中建立作家形象與品牌。「白金作家」的小說,在網絡收費方式推出,初試啼聲,便吸引願意付費的讀者,出現了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等首批網絡小說白金作家。持續發展,二○一○年另位「鬥破蒼穹」崛起,成為百度搜索全年第一熱詞,蟬聯用數最多作品。同時,網上作家唐家三少、月關獲得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標誌傳統文學接納網絡文學,網絡作家被承認為主流文學成員,網絡文學中的網絡小說,以文學的新品牌吸引讀者上網閱讀。

另一關鍵時段,二○一六年閱文集團首創「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風雲榜設立,強調原創,即針對盜版行為,成立了「正版聯盟」的行業組織,提出「反盜版」行動,實行「IP共營合夥人」制度,保障作家版權。這一年,閱文集團向屬下作家發放稿酬近十億元人民幣,創下行業紀錄,足見閱讀者人數非常龐大,致使作家收入大增,神州大地出現一批「富豪作家」。

不由想起發生在香港的一件事,一位作家的小說被電視台的監製看中,提出買小說版權,作家非常開心,問監製可出版權費多少。監製豎起一隻手指,說是「象徵性的一元」。作家面露失望與尷尬。監製解釋,電視台許多觀眾,日後新書出街,定必吸引許多人買,「一蚊益咗你!」此事發生在一河兩岸的另一邊。香港作家的收入低微,不受保護,沒有保障,不受社會及企業關注,更不用說誰來提倡,沒有當局及企業的推動,難成氣候。朋友的話題至此,發出一聲慨嘆。

沒有起點,沒有太多嘗試機會,目前只有個別作家自設小網站,難以支撐,本港作家就是處於這樣無奈狀況。內地敢於嘗試,起初沒有把握,不知道讀者能否接受;首批作家怕沒有人看,當初這樣想:「一個月能收到五十元報酬,已經滿足了。」第一個月收入過千元,是網站貼出的;第二個月,出乎意料,稿費升了一倍,後來月入終破一萬元,然後逐步而上;果然敢於嘗試是帶來生機。

網絡文學興起、為作家帶來巨大紅利,觸動本港作家的神經,開始關注發展狀況,留意到內地網絡讀者群到去年超過三億二千萬,於是有朋友說,要求不多,只要個尾數,二千萬讀者歸香港,香港作家的生活與社會地位便徹底改變。現在的情況很清楚,三億二千萬僅是網絡小說讀者,以年輕讀者為主,再把網上小說印刷成書,即時成為暢銷小說,吸收大批新讀者群,包括年齡三十至六十的社會各階層,讀者數量複式增加。誅仙的網上小說出版成書,發行量二百萬本,從網上到出書,作家雙重稿費收入,這是香港作家不可想像而為之心動。

在香港,電視台監製用一元收購作家版權,理由是拍成劇集,他日小說出版必可暢銷,這種事只能發生在香港。香港觀眾狂追電視劇《甄嬛傳》,由網絡小說改編,還有《步步驚心》、《琅琊榜》、《花千骨》等等,都是網上走紅,改編電視劇,大熱於熒屏與銀幕,原是一直掙扎於溫飽線的小說作者,一舉紅透收入豐厚。唐家三少去年的巨額收入,相比香港發生的一元收買版權笑話,引用朋友一句話:「傷感情」。

大灣區可能是本港寫作人的出路,這在從事文學寫作的朋友中引起更多回響。大灣區面積覆蓋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江門,加入港澳兩地,整個大灣區經濟富裕,總人口超過六千萬,經濟及文化訊息輻射全國大城市,近十年區內文化藝術發展蓬勃,網絡文學、文學出版、影視劇的發展天地無限。香港受地理人口局限,作品的銷量僅限於幾千,怎樣努力也難突破,而且近年小說改編為電視劇越來越少見。

衝出香港,走進大灣區會是香港文學作家未來一條生路。如何走,是否可走,走進了怎樣適應,面對內地龐大作家群的競爭如何應對?皆是未知之數,但路是這樣走,眼前大家處於憧憬階段,憧憬大灣區出現一個「香港唐家三少」,分享大灣區崛起的紅利。

【作者:張茅  圖文整理:華發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 為港青覓「伯樂」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 為港青覓「伯樂」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典禮暨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論壇昨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成立典禮暨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論壇」昨日在港舉行,創會會長、中道集團董事長莊紫祥表示,大灣[詳細]

  • 2粵學者: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可期粵學者: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可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在廣東調研期間強調,要將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央的重視明確了大灣區的發展方向,結合粵港澳優勢,形成一個基於市場分工的更緊密的經濟體系。圖為[詳細]

  • 3王志民: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王志民: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31日於《學習時報》頭版刊出文章談香港創科工作。王志民指出,要深刻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香港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堅守「一國」之本[詳細]

  • 4方玉輝:大灣區經驗與發展對「一帶一路」建設起示範作用方玉輝:大灣區經驗與發展對「一帶一路」建設起示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副教授方玉輝醫生分享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開放發展。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各城市的貿易十分強大,而且區內城際交通發達,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樞鈕及重重要試點,而大灣區的經驗和發展模式對「一帶一路」建設具[詳細]

  • 5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科研團隊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落戶,通過香港科研和資本驅動、珠三角打造產業鏈的模式,深度整合大灣區要素資源並形成協同效應,迅速發展壯大。目前這已成為大灣區科創企業發展的[詳細]

  • 6台灣學界訪大灣區 讚大陸發展神速台灣學界訪大灣區 讚大陸發展神速

    由香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和中華匯智協進會聯合主辦的台灣學界大灣區考察團近日先後赴香港、澳門、珠海、廣州、深圳,參訪了港珠澳大橋、澳門大學、橫琴新區、暨南大學、黃埔軍校、深圳大學、前海新區等地,參觀了「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詳細]

  • 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於香港作家

    身邊寫作的朋友,最近的話題扯上粵港澳大灣區。 話題焦點香港作品能否進入大灣區,再而是登上網絡,成為內地網絡文學一部分,這是未知之數,卻讓人期待機會來臨。[詳細]

  • 8崔世安冀大灣區與澳門互促發展崔世安冀大灣區與澳門互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實施,立法議員高開賢、宋碧琪關注澳門如何參與其中。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希望大灣區發展可為澳門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指出三點要做好準備迎接“規劃”出台,包括解放思想,不單走進灣區,灣區都會走進澳門;加強認識灣區[詳細]

  • 9香港藝術產業可與大灣區共利香港藝術產業可與大灣區共利

    日前看了一個大灣區書畫展覽,近百幅參展作品來自十一個地方的四十位藝術家,內容涵蓋書法、國畫,以至西藏唐卡。參展者工作或居住在順德、佛山、中山、南海、澳門、江門、新會等地,甚有「大灣區」的代表性,因而引起我觀看的興趣。[詳細]

  • 10林鄭:大灣區為香港經濟產業注入新動能林鄭:大灣區為香港經濟產業注入新動能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湃豐報道: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的「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暨『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2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詞時表示,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詳細]

  • 11澳人代視察“渝新歐”通道取經:借鑒“一次報關”經驗融入大灣區發展 澳人代視察“渝新歐”通道取經:借鑒“一次報關”經驗融入大灣區發展

    “渝新歐”通道自一一年開行,由重慶集裝箱站出發至德國杜伊斯堡,實現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放行,班列運行全程監控。有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推動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合作,要思考進一步打通經貿往來,在未來創設更好的貨物運輸網絡。同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詳細]

  • 12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提速:產業共建 人才共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提速:產業共建   人才共融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粵學者: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可期

粵學者: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可期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