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臨港經濟區緊抓濱海新區 海陸串聯“一帶一路”
- 更新時間:2016-12-20 15:43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23836
不久前,天津自貿試驗區首條直通歐洲的貨運班列開通,為連接中國北方和歐洲腹地增添了安全快捷的陸上貨運通道。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預計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實現三年年均增長13%,成為國內首個GDP過萬億元的國家級新區。
近幾年來,濱海新區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海陸雙拼”優勢。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區首個海鐵聯運的綜合性集裝箱鐵路樞紐中鐵天津集裝箱中心站正式開通運營,目前已發送國內集裝箱班列155列,12000標准箱。天津港通過鐵路網直接串聯起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裏四個過境口岸。
在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運營後,一批制度創新舉措落地實施,政策優勢疊加也令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熱情高漲。濱海新區的這些舉措,促進了生產要素在遼闊“絲路”上的流動,為推動沿線國家及地區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為更好發揮濱海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功能定位,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經貿合作升級版、推動產業與技術合作等六個方面重點任務,加快建設海陸空銜接的國際航運中心、產業與技術合作高地、經貿創新合作戰略平台、跨境金融服務基地、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克服新常態下諸多不利影響,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中勇挑重擔,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爭作示范,努力打造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兩個升級版,向著國際化創新型新城區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數據顯示,濱海新區近幾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保持在13%以上,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新動能促發展多點開花,創新活力充分激發,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迅速在這裏聚集,一批批國家級高端產業和研發基地不斷形成。一座經濟發達之城、創新創業之城、綠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諧幸福之城正崛起於渤海之濱。
1 落實國家戰略排頭兵
今年以來注冊的京冀項目達到845個,資本總額1043.7億元
9月28日,天津市與北京市在京簽署協議,加快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濱海新區在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面臨新的最大機遇。
天津市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說,“《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天津 一基地、三個區
的功能定位,其中每一項都與新區直接相關,主要承載地都在新區,決定了新區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濱海新區正搶抓機遇,做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示范者、排頭兵和堅定執行者。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下,濱海新區制定了《天津濱海新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15—2017年)》和《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及天津市實施方案濱海新區涉及事項分工意見》,提出未來3年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7個方面17項重點任務,並對國家規劃綱要涉及新區的16項任務和天津市實施方案涉及新區的20項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資源,加強與河北省的區域合作。
2015年,新區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900多個,其中簽約356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今年以來,在濱海新區注冊的京冀項目達到845個,注冊資本總額1043.7億元,其中,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48個,還有62個項目正在加緊洽談。
為實現京津冀通關一體化、大力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積極配合做好京津冀地區大氣和水汙染聯防聯控等,濱海新區主動融入,精准發力,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積極作為,逐漸成為三地要素交彙、產業融合、互動創新的空間載體和實踐平台。
2 爭當創新驅動示范者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達1164家,科技創新貢獻率超過60%
作為國家級新區的濱海新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自貿+自創”聯動的優勢,走出了一條以眾創空間承載創新創業的新路子,建立了科技領軍企業動態數據庫,一企一策幫扶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在十億、百億級的本土標志性領軍企業……濱海新區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對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的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目前,濱海新區已累計建成國家級研發平台57家,其中國家超算中心等15個創新平台在全國乃至世界均具有一定影響力。承擔實施的國家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產品等40項自主創新重大項目,天河一號、曙光星雲等一批技術產品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濱海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164家。科技創新對於濱海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60%,為新區改革發展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濱海新區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在於“先吃螃蟹”。審批印章由109枚變為1枚,將工商、食藥、質監“三局合一”,完成全國第一筆出口商業保理業務、第一單法式稅務租賃業務、第一筆渣打銀行給國內保稅租賃融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後,以推進簡政放權為突破口,濱海新區在全國率先實施一批重大改革舉措,形成了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示范。
3 建設開發開放橋頭堡
兩批175項制度創新舉措已有141項落地實施
2015年4月21日,濱海新區正式接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火炬”,也接下了國家賦予的特殊使命——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平均每半小時就有一家企業在自貿區注冊,每一秒鍾就有1.7萬元的資本聚集在這裏……
一年來,自貿區以改革激發內生動力,以開放聚合全球資源,努力建設新一輪改革開放試驗田。
濱海新區用對外開放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兩批175項制度創新舉措已有141項落地實施,累計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2萬戶,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構建。
高水平建設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目前注冊企業超過3500家,企業境外貸款總額超過9億元,獲批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綠色發展示范區,成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合作項目的又一典范。
今年年初,濱海新區“十三五”規劃綱要將“一帶一路”建設提高到重點戰略的位置。
天津港貿易往來擴大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排名第四。每年貨物吞吐量和口岸進出口貨值中,有超過50%是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
濱海新區輻射和帶動功能不斷凸顯,正在成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新的增長極地位已初步奠定。
4 推進宜居宜業新城區
實施大綠工程和全民綠化行動,綠化覆蓋率達到37.3%
濱海新區全方位推進綠色城市、綠色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美麗濱海”建設,實施大綠工程和全民綠化行動,建成了一批森林公園、綠色堤岸、綠色廊道、街心公園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3%。
同時,濱海新區下好“關停並轉”先手棋,用高端、高質、高新“三高”實現耗能、汙染、排放“三降”,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建立起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如今,漫步濱海新區,樓在景中,人在畫中,廠在綠中,信步皆園林,滿眼盡染綠。
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這片昔日鹽堿荒地、廢棄鹽田、汙水庫各占1/3的地域,如今湖水波光粼粼,植被鬱鬱蔥蔥。這是濱海新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成果。目前,中新生態城居住建築節能率均大於75%,全年太陽能熱水供應量占總生活熱水量的80%,建起了國內首座獲得認證的再生水廠,實施了國內首個智能電網示范工程。
濱海新區堅持在發展中惠民,在惠民中發展,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濱海新區將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保障民生,特別是總投資300億元的“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進,累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000億元以上。
一批批重點項目陸續竣工投用,一座座新學校和醫院拔地而起,地鐵陸續開建,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適應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宜居宜業的濱海新城魅力綻放。
5 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新高地
日前,泰富重工正集中精力在臨港經濟區建設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高地——泰富港機及海工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基地,該基地將誕生全球首個工業4.0廠房。實際上,這僅僅是臨港經濟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產業體系的一個縮影。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在天津臨港經濟區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這進一步明確了臨港裝備產業的發展定位和在全國的戰略地位,為臨港經濟區有效整合、深度利用京津冀資本、技術、配套產業,厚植發展優勢,建設以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撐和區域支持。”臨港經濟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臨港經濟區已聚集太重、中際裝備、博邁科、華能、天津電力機車等一大批高端裝備龍頭企業,並逐漸形成高端裝備全產業鏈。
臨港經濟區按照“1+1+1+N”產業發展模式,由單一引進項目向構建現代產業集群轉變,突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六大產業集群。其中,以中船重工、博邁科、海油工程、泰富重工等項目為龍頭,打造修造船及高端海工裝備產業集群,30餘家高端海工裝備產業實現集聚發展、規模發展;以天大水下滑翔機、愛國者機器人、今相傳智能飲品機器人、智造寶3D打印等項目為龍頭,打造集工業、農業、醫療、教育、娛樂領域,涵蓋地面、水下、空中等多空間為一體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以天津電力機車、錢江重工等項目為龍頭,打造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以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基地等項目為龍頭,打造海水淡化及成套設備產業集群;以華能、龍淨環保、勝科水處理等項目為龍頭,打造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以天航華創、光啟等項目為龍頭,打造空天技術裝備產業集群。
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成為推動臨港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臨港經濟區借助技術研發設計轉化、基於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綜合信息服務、員工教育培訓、科技金融服務四大保障平台,加快拓展海洋經濟、智能制造、生產性服務業三大新興產業板塊,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臨港經濟區智能裝備產業已初具規模,完成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建設,15家智能裝備項目落戶。同時,天津臨港中德“工業4.0”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已全面啟動,必將實現“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
“工業4.0”的融合發展,促進臨港制造業向打造工業4.0快步邁進。海工裝備企業實現集聚、集群發展,中際裝備、新港船舶、騰盛海工等30多家海工裝備企業加速壯大,海洋產業總產值迅猛增長,2015年臨港海洋經濟生產總值超過228億元;海洋高端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以臨港港務集團、安信物流為代表的物流產業規模逐漸壯大,以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為代表的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以中德醫藥產業園為代表的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高端產業取得重大進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以“海博會”為標志的區域產業品牌正在形成,泰富重工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設備交易平台成功“上線”,與中科軟合作,建設臨港高端裝備數據中心。
6 “港口與工業一體化”演繹臨港魅力
作為臨港經濟區交通發展的基礎,如今岸線碼頭一派繁忙景象。“臨港經濟區目前已形成集港口、鐵路、公路於一體的立體交通體系。特別是航道、碼頭、岸線已成為臨港的靈魂和生命線,同時也是臨港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在大沽口港區碼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臨港經濟區大沽口港區早在2009年就成功接卸重達1338噸的大乙烯設備,為當時華北地區最重大件。2012年又成功接卸重達1800噸和1850噸的分離塔,創造了當時全國單件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紀錄。同時,土地、碼頭、鐵路、公路,加上高標准的水、電、氣、熱和其他基礎設施,眾多生產要素合理聚集,使臨港經濟區發展海洋經濟及依托港口大進大出的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多式聯運體系格局日漸成熟,碼頭、航道、鐵路等資源得以優化組合,臨港經濟區的“磁吸效應”正被不斷催化、放大。碼頭航道優勢明顯,臨港經濟區已建成萬噸級泊位30餘個,實現入港物流無縫對接。目前,臨港經濟區下轄大沽口及高沙嶺兩個港區,規劃70公裏港口岸線,60平方公裏港池水域,其中大沽口港區已實現開港通航,大沽沙航道目前具備10萬噸級晝夜雙向通航能力,10萬噸級高沙嶺航道正在建設中。
鐵路、公路四通八達。臨港經濟區建設鐵路與京哈、京滬鐵路幹線相連,實現與全國鐵路網的聯通,年鐵路運輸能力超過1500萬噸。開通了12條國際航線,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航運業務往來。同時,臨港經濟區已建成道路135公裏,周邊有海濱、京津塘、津晉高速等9條高速公路聯通全國,連接臨港與濱海新區核心區的濱海地鐵B1線也已正式開工。
此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目前臨港經濟區從簽約、建設到投產、達產,從項目准備、工商注冊到竣工驗收、產需對接,從產業政策、金融服務到技術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為入區企業提供便捷、完善、專業的“專家+管家式”服務。
7 勇立潮頭再揚帆
在“十二五”良好發展勢頭基礎上,“十三五”期間,臨港經濟區將緊緊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功能定位,以創新為引領,形成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為補充、海洋經濟為特色的產業體系,提升臨港循環經濟示范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功能。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2016年臨港經濟區將優化提升產業結構,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業六大產業集群,深入落實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積極落實“京津冀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搶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深化與自貿區戰略合作,帶動自貿延伸產業落戶臨港。繼續強化海洋經濟,大力引進港口機械、海洋工程裝備、海上石油平台等海洋產業相關項目,加速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集聚,同時定向實施“聚鏈、展鏈、補鏈”行動,形成技術領先、配套完備、鏈條完整的全產業集群。
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2016年,臨港經濟區將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臨港分園建設,落實自主創新示范區“6+4”科技支持政策。同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做優、做強、做大科技小巨人企業,推進金融改革創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持續提升發展環境,打造宜居宜業臨港。2016年,臨港經濟區將繼續完善基礎配套,加大港區建設力度,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實現一批酒店、商場、大型餐飲中心、休閑娛樂項目入住,九年制義務學校主體結構完工、規劃建設大型醫療衛生機構。推進“美麗臨港”建設,深入實施“四清一綠”行動,新增綠地面積35萬平方米以上。
到2020年,臨港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跨上千億元台階,年均增長25.4%,工業總產值達到6500億元,港區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以海工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以上,建成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智能裝備產業園,不斷擴大產業規模;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創新發展,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5%。因地制宜落實“中國制造2025”,以海工裝備為主導、兼顧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設備等優勢行業,積極發展產業高端環節,推動裝備制造向高端化、集群化、服務化、智能化發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國家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形成產值超1800億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積極發展新興產業,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力,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需求,推動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推進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除此之外,記者從濱海新區財政局(金融服務局)獲悉,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浦發銀行未來五年內將為濱海新區提供不低於1500億元人民幣的各類金融服務支持,推動金融與區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助力新區金融創新發展
本次協議正式簽署後,浦發銀行將借鑒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經驗,支持濱海新區推進自貿區金融政策落地。借助新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領域的產業集聚優勢,通過提供跨境人民幣支付、本外幣融資等創新業務,促進天津自貿區在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發揮示范作用。
據了解,該項資金還將助力新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全面支持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區域建設,在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中的各項載體配套設施建設、交通一體化、產業升級、環境改善等方面提供融資支持。通過產業基金、PPP等方式為區內企業引入海內外風險投資資金及社會資本,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助力。
此外,還將支持新區區域發展建設。加強對生態型城市建設規劃下濱海新區水汙染和土地汙染防治等環境保護項目、循環經濟園區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等惠民工程信貸投入力度,助力新區可持續發展。
推動金融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
除支持區域經濟建設外,還將支持新區國有資產整合工作,全力配合新區空間布局及產業結構優化方案實施。同時,支持新區中小微企業融資和風險體系建設。針對新區中小微企業實際,在金融產品創新、擴大信貸投放規模、簡化審批流程等方面先行先試。
助力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區內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通過跨境銀團貸款、買方信貸、內保外貸等服務,深度參與境外項目資本運作,協助整合境內外資源,並在金融產品、服務效率等方面進行優化配置。
好風憑借力,奮飛正當時。今天的臨港經濟區,已吹響改革創新的沖鋒號,將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凝聚起強大的智慧與力量,建成國家高端裝備制造基地,譜寫開發開放新篇章。
根據 人民日報(北京)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實現工業産值超百億 爲當地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
作爲中國企業最早“走出去”建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泰中羅勇工業園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吸引百余家中國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過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超過100億美元,爲當地創造了3[詳細]
- 2“萬村通”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預計年底完工
今年夏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精彩紛呈,而在非洲塞內加爾的很多村落,球迷們也度過了一個狂歡的盛夏。由于中國在非洲啓動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塞內加爾300個村落因此受益,球迷們通過電視機觀看了這[詳細]
- 3王義桅:貿易暢通是應對逆全球化之道
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成果豐碩,對于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詳細]
- 4孔子學院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6年 架設了解與友誼橋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世界對了解中國語言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強,應運而生的孔子學院從2012年開始相繼落戶于南太平洋地區一些島國。位于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的南太平洋大學艾瑪盧校區主管魯本·馬克沃德盛贊孔子學院是一[詳細]
- 5探訪俄遠東跨越式發展區:“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區域發展
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區,開車向北大約30多分鍾,就來到了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四個跨越式發展區之一——納傑日金斯基跨越式發展區。“納傑日金斯基”是俄語“希望的”意思。將在這片面積爲806公頃的土地上建設的俄羅[詳細]
- 6“一帶一路”為波黑發展提供“加速器”和“穩定
波黑12日舉辦“一帶一路”5周年研討會。波黑主席團塞爾維亞族成員伊萬尼奇盛贊“一帶一路”倡議,認為“一帶一路”不但在經濟領域產生重要影響,也促進了不同社會間的交流,將影響未來數個世紀。[詳細]
- 7物流樞紐已成形 “一帶一路”促進中哈投資
五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五年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一帶一路”建設成果顯著。 昨日(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上,多位嘉賓指出,[詳細]
- 8衢州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6月28日,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務廳、南南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中國 衢州)國際經貿合作活動盛大啟幕。近年來,衢州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衢州的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有力務實地推動[詳細]
- 9中國智慧“一帶一路”必將給世界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提供了一項充滿東方智慧的共同繁榮發展方案,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熱情參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應運而生。[詳細]
- 10搭“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橋,中國校企聯盟培養“一帶一路”建設人才
身處經濟全球化洪流中,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詞匯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技術語言”。5月20日,由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5所高校共建的“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下稱“標準化大學聯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希冀以標準化文化交流搭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詳細]
- 11拉美已成“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參與方
5月28日,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拉合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中拉全面合作夥伴建立三周年的背景下召開,多位前駐拉美國家大使、拉美研究學者就新時代新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關鍵實施階段,中拉關係和[詳細]
- 12中剛共同開發黑角經濟特區 助剛果(布)打通“夢想之路”
9月5日,在習近平主席和剛果共和國總統德尼·薩蘇·恩格索見證下,中國海外基礎設施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OIDIC)與剛果共和國政府在北京簽署《剛果共和國黑角經濟特區開發框架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和剛果共和國大型工程部長讓·雅克·布亞[詳細]
- 和氣生財6/李家超:推廣禮貌服務 提升香港魅力
-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赴北京述職
- 吸引力足/寧德時代來港落戶 設國際總部及研發中心
- 免簽生效 到中國經商旅遊更方便
- 特區政府斥美打「法案牌」干預港事務
- 高鐵載客量超越疫前 短途增幅大
- 民進黨處心積慮搞「台獨教育」
- 市區「輕微僭建」 研申報後暫緩執法
- 情牽兩岸/創業台青深耕國漫IP 傳播中華文化
- 施政報告前瞻/設中醫藥專員 建數碼化中藥平台
- 兩岸京劇一脈傳 好戲連「台」見情深
- 投資信心提振 恒指連升六日共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