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妖魔化」「明日大嶼」站不住腳

更新時間:2018-10-20 13:30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103730

「妖魔化」「明日大嶼」站不住腳

圖:政府要收回一千七百公頃新界農地或棕地,需要的公帑遠遠超過「明日大嶼」工程所需的四、五千億元

「明日大嶼」規劃為香港的未來描繪出宏偉藍圖,更超越了昔日的「玫瑰園」計劃。針對社會上對「明日大嶼」一些疑慮,特區政府需要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社會各界亦應理性討論,澄清各種各樣的誤導說法,消除不明朗因素,共同推動落實點燃香港希望的宏偉規劃。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透過在中部水域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預計可提供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體現特首林鄭月娥迎難而上的勇氣、決心、承擔和遠見,為香港解決居住問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點燃希望,筆者對此表示歡迎和支持。

任何土地方案都有爭議,填海爭議亦非始自今日。對於這個大規模填海的計劃,社會有不同意見十分正常,但應理性討論,有些非理性的說法違反事實,諸如「倒錢落海」、「新一輪大撒幣」、「掏空庫房」、「明益新移民」、「最大得益是中資公司」,有必要及時澄清,以免廣大市民被誤導。

反對填海一味靠嚇

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指出,近年社會將填海「妖魔化」,其實香港開埠以來的發展均依靠填海,不少新市鎮、金融區,甚至是新機場都是靠填海得來。林鄭指出,「明日大嶼」計劃工程可能要十三至十五年進行,「不要將數目合併說成明日用完儲備、明日用完公務員長俸金來嚇市民」。反對派反對「明日大嶼」的各種所謂「理據」,對於熟悉香港公共財政和填海歷史的人來說,就知道有關恐嚇完全站不住腳。

「明日大嶼」工程長達十三至十五年,投資分期進行,並非一次過支出,每年工程費用僅約400百多億元,而現時特區政府坐擁高達1.1萬億元的財政儲備,本年度的政府開支接近5600億元,當中近1200億元為主要用於基建工程的非經常性開支。「明日大嶼」工程每年工程費用,相比現在立法會每年批准的基建開支逾千億,連一半都達不到,所謂「明日大嶼」工程一次過用完儲備,用完公務員長俸金,並不符合事實。

有人將「明日大嶼」計劃與單程證制度掛鈎,指填海「明益新移民」、「霸佔香港珍貴的公屋資源」雲雲,這種說法只會挑動社會矛盾和分化。香港私人樓市自由買賣,公營房屋則有嚴格的審批和准入制度。公屋配屋時,必須有至少一半成員在香港住滿7年及所有成員仍在香港居住,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並無特權。

必須澄清誤導說法

有人聲稱「『明日大嶼』計劃的最大得益將是中資公司」雲雲。但是,香港政府工程招標公開公平公正,一般而言,「公式制度」評審投標書會用於一般的工程合約,而「評分制度」評審投標書則用於價值比較高、要求複雜或需要緊密協調的工程合約。「評分制度」評審投標書則會考慮投標者的技術素質,如經驗、過往工務工程合約的表現、投放資源和技術方案等較詳細資料,以公開的評分制度先計算技術評分,再以投標價格,以一定比重計算各標書的評分。可見所謂「『明日大嶼』計劃的最大得益將是中資公司」,完全站不住腳。

有意見認為本港還有很多土地,不必填海,質疑為何不發展棕地農地。對此,林鄭指出有關項目涉及龐大支出。此外,改變棕地或農地用途,要經過最少十八個政府部門審批,時間比填海還慢。林鄭就表示,她自己做過發展局局長,深知棕地發展非常困難,棕地上有經濟活動,政府2008年啟動新界東北發展,當時預料可以在2015至2016年入夥,但目前實情是連一塊棕地都未收。

徵收棕地和農地成本巨大,除了要向業主補償應有的土地價值,還要對受影響的居民、商戶及從業員提供各類特惠賠償和協助,另外還有搬遷、安置、重置及土地平整等費用,支出的數額更多。「明日大嶼」建造1700公頃土地,但政府要收回1700公頃新界農地或棕地,需要的公帑遠遠超過「明日大嶼」工程所需的四、五千億元。

隨着港珠澳大橋在下周三通車,香港與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通將更為便捷,大嶼山會成為通往世界和連接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因此透過填海而產生的用地,用途和價格都非常豐富和珍貴。當中三成會用作興建私營房屋的土地,即使以偏低的價格和6倍平均地積比率計算,扣除「明日大嶼」建造成本後,還可為庫房帶來可觀的地價收入。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長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