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致力於推動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

更新時間:2017-09-01 15:03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779958

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致力於推動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

根據《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在科技基建方面連續五年獲評選為全球第一,具備優越條件發展成為智慧城市。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顧問研究報告現已出爐。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特別設立香港智慧城市發展藍圖顧問研究網站,於今年初收集了巿民對發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意見,現歡迎各位就有關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之顧問研究報告發表意見,將香港建設成為更具智慧的宜居城市和商業之都。

日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親自率團赴上海、杭州等地進行工作訪問,期間到訪了阿裏巴巴集團總部,她與阿裏主席馬雲的會談成為記者競相報道的亮點。林鄭表明,新一屆特區政府將致力於推動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馬雲對此則表示十分支持,稱樂意參與和協助香港有關方面的發展。

有到過內地參觀學習的香港學生感歎內地的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等的發展和普及應用可謂一日千裏,甚至遠遠拋離了香港。在內地期間,他們親身體驗到智能科技其實如此貼近人們的生活:上市場買菜可以掃碼支付,不用帶零錢了;在家裏只要按幾下手機,便可以叫外賣上門,甚至還可以請人幫忙買菜直送家裏;在戶外,隨處可見共享單車、網約專車,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另外,各種科技創意園區,如雨後春筍般迅速興起,吸納了許多莘莘學子投身科技創新行業……而在他們眼裏,繁榮、多元發展、電子科技等元素正滲透進這些大城市裏,幸運的是,科技沒有使人們之間變得冷漠,還增進了彼此的互動,科技的進步和普及,不但改善和提高了內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改變了香港學生過往對內地城市的印象。

其實,早在2000年,香港也曾有過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的願景,時任特首董建華就提出要大力推行信息科技工業,特區政府為此還將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給電訊盈科拓展,意圖發展成類似美國矽穀的高科技中心,名稱就叫“數碼港”,希望能吸引國際IT界一流的大企業來港成立科技園。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爆破,整個“數碼港”計劃也因此被推遲、擱置,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除了零星關於配套地產項目落成的新聞外,這個承載著香港互聯網夢的“數碼港”慢慢被香港人遺忘了。

其實,就智慧城市的實質來說,就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城市效率和市民生活品質。近年來,港府還曾在東九龍試行過“智慧城市”計劃,並在內部亦推出“智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等具“智能城市”因子的信息系統。目前,九龍東的“智慧城市”措施包括無線網絡熱點,電動車充電設施,智能儲物櫃等;港府還推出“易泊車”的應用程序,提供停車場實時空置車位數目等資訊,卻被外界批評效用有限。

有專家認為,目前香港在發展“智慧城市”乃至科技創新行業的努力遠遠不夠,主要表現為從認知到實踐的全面落後狀態:一方面,部分港人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仍停留在建設Wi-Fi熱點、推出流動應用程序等層面,缺乏對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趨勢的認知;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投入與頂層設計,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始終零敲碎打,進展緩慢。日前,香港青嶼幹線因雙向收費而引發大塞車,這恰恰說明香港發展“智慧城市”刻不容緩。

林鄭月娥這次專程造訪杭州,顯示出香港要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要奮起直追。據悉,林鄭月娥這次出訪前曾表示,希望在創新科技、智慧城市方面可多做工作。智慧城市將是香港創新科技行業發展的三大方向之一,其餘兩大方向分別是: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生物醫療科技。可以預見,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將香港打造為智慧城市,將可以促進香港經濟轉型,提高自身競爭力和吸引力,引領香港經濟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澳門政府早前與阿裏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阿裏將通過雲計算技術,促進澳門逐步轉型為全新智慧城市,首階段先覆蓋雲計算科技,智慧旅遊,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政府及人才培訓這6個范疇。

按照協議,首階段預計由現在至2019年6月,主要完成雲計算中心的建設,以及政府數據整合的工作,並逐步開展促進旅遊,交通管理,醫療服務,電子政務等大數據應用的項目,料2018年底將初見成效;第二階段合作預計由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雙方將在環境保護海關和經濟預測等方面展開合作

上述的6個范疇部分與港府藍圖提出6大范疇相似,香港會否照跟澳門模式?阿裏會不會同樣擔任重要角色?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指出,政府難以獨力發展智慧城市,必須要依賴科技企業的技術。如果阿裏樂意幫忙,相信可以加快本港智慧城市的發展,並推動本港創新。

不過,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香港的人口及經濟規模都比澳門大,香港在雲技術上已有一定發展,相信阿裏只是其中一個,而非唯一的供應商。他續指,每個城市有其本身的特質,發展時需要顧及,很難完全照辦煮碗。

目前,外界對智慧城市最大的憂慮是涉及個人私隱,因為發展智慧城市將牽涉大量數據的收集。黃錦輝指出,收集數據的問題一直存在,顧問報告建議政府制定收集數據的守則,希望政府發展智慧城市的時候會多加注意。

近年最大的台風“天鴿”過境,珠三角地區受到嚴重破壞。除造成本港部分地區嚴重水浸,財物受損之外,受台風嚴重沖擊的澳門,已計有八人不幸遇難,上百人受傷。昨日,因對台風預警不足、救援緩慢、市政服務癱瘓等情況,澳門特區政府向全體居民致歉,氣象局局長辭職。有輿論將批評指向澳門政府某些部門管治能力不足上。但從根本上說,此次風災在澳門造成嚴重後果,再次凸顯信息的有效、快捷、共享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意義。試想,在風災來臨前,澳門有關部門若及時收集各類數據、發布精細化預警,此次風災應對當不致如此倉促;若澳門市民可利用手機程式,實時查看本地降水、交通、市政、救災情況,亦不致因災後“信息真空”而引發恐慌;若可根據城市排水、交通、內澇、供電等實時數據,對災情不同的地區組織針對性救援,台風引發的“二次災害”亦不會如此嚴重。一場氣象災害,考驗的不僅是城市管理水平,更是一個城市的“智慧程度”。

上述一系列基於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的防災減災機制,並非科幻小說,而是在“全國最智慧城市”——杭州,真實存在並已投入使用。事實上,根據這一套名為“城市大腦”的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杭州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將全部數據化,並通過雲計算平台進行連結和共享,以對整個城市的運轉進行實時監控,進而有效調配公共資源。在此基礎上的“智慧杭州”,不僅將有強大的防災減災能力,還可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服務素質、方便市民生活,更可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數據顯示,2016年杭州GDP增速為9.5%,其中信息經濟增速達到22.8%,佔GDP的24.3%。除了杭州,內地已有近300個城市參與到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中。放眼全球,倫敦、首爾、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地亦將建設“SmartCity”作為城市建設的目標。

回看香港,雖政府早已在東九龍試行“智慧城市”計劃,政府內部亦已推出“智管網”、“地理資訊系統”等具“智慧城市”因子的信息系統。但總體而言,香港的“智慧城市”呈現出從認知到實踐的全面落後狀態:一方面,部分人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仍停留在建設Wi-Fi熱點、推出流動應用程式等層面,缺乏對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趨勢的認知;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投入與頂層設計,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始終零敲碎打,進展緩慢。近期,青嶼幹線因雙向收費而引發大塞車,正正說明香港發展“智慧城市”刻不容緩。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也提到,特區政府將與科研及公私營機構共同研究建設智慧城市。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將負責制定智慧城市的數碼架構和標准。

創科局回應記者關於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構想時表示,將於2016年下半年開展一項顧問研究,為香港制定一個整體框架作為智慧城市發展藍圖,研究范圍包括策略、發展計劃、管治安排、數碼架構和標准、公私營合作模式等。目標是為香港制定一個至2030年的智慧城巿長遠發展計劃,利用創新及科技解決面對的都市挑戰,並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巿民生活質量。顧問報告預計於明年4月完成。

事實上,香港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有著相當好的硬件基礎。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根據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科技基礎設施連續5年排名全球第一。他舉例,香港目前免費的Wi-Fi.HK熱點已超過1.7萬個,特區政府將在3年內逐步擴大免費Wi-Fi覆蓋率1倍至3.4萬個,在所有公屋、公立醫院、街市、公園、休憩處、海濱長廊、旅遊景點、公共交通交彙處及陸路口岸等提供免費Wi-Fi,使香港成為全球Wi-Fi熱點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創科局介紹,香港擁有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設施,並多方面采用物聯網技術,政府部門和各公私營機構已在多個范疇上采用感應器及相關技術來收集數據及實現智能化,例如運輸署在繁忙路段安裝感應器,收集實時交通資訊;渠務署利用智能超聲波感應器探測各類水渠沙井的水位,以決定維修保養及清潔工程的優先次序,從而減低水浸的風險;土木工程拓展署利用感應器監察斜坡的情況,防止山泥傾瀉;香港海關采用的電子關鎖系統,通過全球定位系統追蹤貨車位置,減少同一批貨物分別在粵港兩地入境及出境時被海關重複檢查的機會,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轉關流程等。

楊強表示,打造智慧城市硬件很重要,但是核心是數據的整合。在特區政府的支持和資助下,香港科技大學的十幾位教授組成項目組,成為第一個探索為香港建立大數據整合平台的機構。

該項目組負責人之一、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陳雷介紹,特區政府在去年推出公共資料入門網站data.gov.hk,提供超過6000個供免費使用的資料集,包括交通、氣象、醫療、財經、人口、工商業等,項目組目前在整合這些政府公開的數據,加上社交網絡等數據,以實現智慧城市的實體應用。

創科局表示,推動開放數據共享是發展智慧城市的另一個重要措施。政府於2011年推出,並於2015年全面革新的公共資料入門網站——data.gov.hk,提供一站式平台,以數碼及機器可讀格式免費發放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私人機構的資料集。創科局還表示會繼續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更多數據集,以方便公眾人士及業界運用這些數據集推行不同的分析和應用。

科大副研究員歐陽軍承擔了科大另外一個項目,也是智慧城市的其中一個具體應用——地鐵大數據平台。歐陽軍介紹,該平台將八達通刷卡數據、監控視頻、地鐵內Wi-Fi連接數據、社交網絡數據等組織起來,將計算出的結果可視化,判斷地鐵站某個地方的人數是不是到了有可能發生擁擠及踩踏事故的危險點,以達到提前預警和疏散人群的目的。該平台還會根據每個人的位置,通過手機APP提醒他應該往哪條路疏散,比純靠人眼來觀察,用經驗來處理更加具備准確性和預判性。

“我們的口號是要把香港打造成大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楊強表示,人在物理空間活動,智慧城市建設就是在未來打造一個平行的虛擬空間,即城市鏡像,它的內容會更多,能更加豐富地展現一個人的行為。這樣的城市鏡像,前台是為政府和市民服務的,後台就是大數據的支持。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香港《商報》、證券時報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