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紮好中國根,就能實現青年夢

更新時間:2017-07-25 10:52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965369

紮好中國根,就能實現青年夢

近日,香港青年聯會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香港大學生願意到內地工作,主要原因是香港企業與內地關系緊密,且內地比香港有更多發展機會,去內地工作能拓展視野。受訪香港大學生也擔心缺少人脈等不利因素,更傾向於在內地短期發展。香港《商報》發表《紮好中國根 實現港青夢》的評論指出,香港青年要實現人生夢想,就要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正確認識香港與國家的關系,胸懷祖國,了解國情,才能有大志向、大格局。

不必諱言,香港近年出現本土分離主義苗頭,這尤其見諸部分青年身上。本來,關注本土與國家觀念並不矛盾,兩者更可互利共贏。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從過去到現在至將來,香港與國家的發展都是息息相關的。青年人更加關注香港不是壞事;不過,這卻不等於合理化分離主義。栽好紫荊花不能割裂中國根,“一國兩制”是適合香港的最佳制度,香港既可保留“兩制”的本土特色,又可在“一國”內更好把握國家機遇。

今日全球經濟增長之中,中國貢獻了1/3強,對亞洲經濟增長的貢獻則達六成之多。試問,正當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蜂擁而來之時,香港豈不應該發揮“一國兩制”近水樓台的優勢?日前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香港大學生願意北上就業,說明大多數香港青年都是開明理性的,沒讓本土分離主義的影響阻撓自己追逐自身的事業和夢想。

“一國兩制”為香港青年實現夢想提供了最佳環境,在此基礎上,只要青年人有正確的國家觀念和廣闊的眼界,不受本土分離主義誤導荼毒,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紮好中國根,就能實現青年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是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的好時機。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

地位與功能。對此,陳經緯直言,這是香港青年人一個很好的出路。

2016年4月,陳經緯擔任主席的香港中國商會聯合多家香港和海內外華僑華人相關商協會及香港經緯集團,發起成立“紫荊穀創新發展中心”,支持香港中小微企業和青年人更好、更有成效地在內地發展創業。

陳經緯表示,香港擁有眾多科技方面人才,同時,香港青年接觸國際社會也較深。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既有優勢也有不足。

科技創新正成為中華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潮流。2016年,中央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正式明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目標、任務、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在王志剛看來,科技創新正改變著中國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各個方面。

目前,科技部支持香港建設了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和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設方面,香港創新科技署對香港分中心的組建和運行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香港特區政府按程序向分中心提供撥款支持,以提升其進行應用研究項目的能力,加強與內地夥伴合作。

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建設方面,涉及生物、醫療以及環境等香港科技界的優勢領域。王志剛表示,這些夥伴實驗室定位於圍繞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推動兩地學術交流與合作。自2011年起,香港創新科技署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向香港的夥伴實驗室直接提供資助。

科技部鼓勵香港科技人員參與到當前內地推動的科技成果轉化行動中來。同時,也鼓勵內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與香港的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務實合作,為兩地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合作提供更寬視野,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促進內地與香港的創新產業攜手並進。

在兩地青年科技交流方面,科技部通過深化與香港科技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科技能力,進一步激發了香港年輕一代對創新科技的興趣,提升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科技發展的了解,增強青年人才對國家和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繼2016年邀請創業港青赴內地參觀交流參訪後,科技部今年將繼續擴大規模邀請港青、港生北上,親身體驗內地的科技創新成果和創新、創業氛圍。

去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更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發軔之年。“科技體制改革主要圍繞人來進行,包括科技人員,科研機構和企業家,他們都要有積極性,讓所有願意創新,願意投身科研活動的人都有平台,都能得到公平的服務,這是我們改革的初衷。”王志剛表示,中國當前科技體制改革的主體架構已確立,各項政策制度逐步細化完善,科技改革發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在科技創新方面,從科學發現,包括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工作,中國很多都走在世界前列。在基礎研究方面不管是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包括在衛生健康領域等都有一系列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為人們的吃、穿、用、健康以及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支撐和幫助。技術創新方面,則有高鐵、超級計算機、特高壓輸變電、核電、“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等。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2015年全國人大修訂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實施若幹規定》,國辦出台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共同形成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這些改革的目標是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讓他們願意創新,能通過創新實現自己的價值和追求。

改革是為了調整生產關系,調整生產關系的目的是為了讓生產力有更持續和快速的提升,從而支撐中國經濟社會能有更好的發展。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科技人員的獲得感和積極性都在增強。

針對在科技體制改革中還有哪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需要進一步加深要素驅動、投入驅動、成本驅動到創新驅動轉型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第二,科技政策、法律、措施等,應適應創新驅動的要求;第三,即使政策法律已經出台了,也要讓每一個想創新的人都了解到。希望通過改革,在全社會確立一個導向,構建一個環境,建立一個評價的標准,創造一個社會文化氛圍,使得國人都願意學習創新,理解創新,最後投身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要實施一批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

中國科技界未來有幾件大事要做,一是面向2030年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二是組建國家實驗室,三是中國科學家還要牽頭一些國際大科學計劃或工程。在國家實驗室方面,王志剛說,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想創新首先是能力,然後才是創新的結果,從因果關系來講能力是最主要的,而國家實驗室建設就旨在提升創新能力,特別是戰略性的創新能力。中國能夠集中各方面力量,圍繞一些重點的領域,重點的科學或者技術創新的問題來聯合攻關,這就是建設國家實驗室最基本的出發點。相信在這一體系的建設中,能夠出現一批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為世界科技作出貢獻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和科技人才。

人工智能是近期來最熱的科技話題之一。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人工智能2.0”成為新增項目,可見國家對於這項研究的重視。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與世界差距不大,有些方面還具有特別優勢,比如模式識別等技術。中國的發展跟世界相比差距不大,有些方面還有自身優勢,比如模式識別,包括人臉識別等;通過皮膚的反光,通過頭發白和黑等等方面判斷人的年齡等。此外,還有語音識別,中國的語音識別技術不僅中國人在用,國外公司也在使用。

根據大公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